1. 程式人生 > >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我會 兩個 內容 參與 願望 如果 徹底 是你 等待

無論情感上還是技術上,人們其實都沒真正意識到自己會死。因為如果意識到,人們應該不會選擇像眼下這麽活。 每次不得不考慮自己的活法兒的時候,總會提醒自己——我會死,我只有這一輩子。 從記事起,我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想這件事——我為什麽在這裏,我還可以在別處嗎?我現在真難,我必須面臨這種困難嗎?那個人的生活看起來好棒,我能過上嗎?我現在的生活沒希望都是暫時的對嗎?我想要的一切不是白日做夢對嗎?我會跳出現在去往更好的地方對嗎? 在追問和答案之間,人得經由好幾個步驟,沒法偷工減料,概括起來就是五步:1. 觀摩活法;2. 研究自己;3. 發現意義;4. 踏上征程;5. 循環往復。 一生的計劃 學霸夫婦(作者表姐和表姐夫)早起第一件事是播放教學錄像帶《走遍美國》,在播放的同時完成洗漱早飯等準備活動。說早飯是準備活動,是因為在早飯後,他們一定會關閉電視,各自拿出一個記事本安靜讀寫十分鐘,再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活。一天結束後,偶爾會在樓下打一會兒羽毛球,晚飯時則需再次溫習早上看過的《走遍美國》,飯後立刻關閉錄像,兩人各自關進一個房間內長達三小時。這三小時嚴格計時、雷打不動。每晚,整個家中無聲無息,堪比圖書館或者大學自習室,徹底隔絕了外部世界。 你認識的人裏,誰的生活你最想過,你未來想成為誰那樣的人;還有,你最喜歡幹什麽看什麽。綜合起來畫一個交集,看這裏是不是存在你喜歡的行業。 我發現了一個黑皮記事本,好像是每天早晨表姐要花十分鐘讀寫的那個。當我翻開來看,我深深地震驚了。 本子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前面是人生大事年表,後面是各計劃的拆分執行。在大事年表裏,起始時間是中學,按年代悉數寫下了表姐的大學願望,一個個具體事項都有達成時間,還有心情批註。很明顯,碩士研究生以前的計劃是從之前的某個本子謄寫過來的,筆跡都相同,而工作後的大事年表則是重新開始寫,一直寫到未發生的十年後! 欲望多深,對未來多堅信,才能克服沈悶和孤獨,在重復練習中晉級,登上臺階!在浩瀚的不可知的命運面前,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努力一會兒,再等待一會兒昭示和驚喜;而她,一直在勤勉地向宇宙下著訂單,再一次次品嘗訂單兌現的快樂。 當我提及一個詞,需要首先定義這個詞,再量化描述。當我談及一個事件,必須要挖掘到本質。 整個追問和思維過程就是“開智”。 勤出門,積極友善地對待過往友人,告訴他們你在做什麽,以及,做一個膽子大的人。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首先應該拒絕以性別被分類。你應該去尋找和接受活法的分類、興趣的分類和靈魂的分類。 如果你因為你的性別泛起了持續的自我懷疑,建議你在枕邊翻譯本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每天翻看,堅持看完。 你需要真正站在自己的性別上,完整了解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演變中,這一性別的處境、地位和權利的發展史。你會發現正在經歷的一切感受和處境,在幾百年間已被億萬人經歷過;你會重新矯正你的參照物,你的參照物應該是整個世界,而不應該是你的親朋好友,更不應該僅僅是周圍十公裏以內的男性;你會發覺,無論是什麽性別,你是作為一個人而獲得最終的自尊。 如果不在這件事上費腦子,就得在那件事上費腦子。懶得費腦子實現願望的人,最後不得不費腦子面對現實。其實,過窮日子,才最費腦子。 我在意念裏把兩個自己殺死:一個自己還相信有僥幸的機會主義,我跟她聊了一會兒以後,殺死了她;另一個還等待大手的賞識和扶持,我迅速殺死了她,我必須殺死她。 我想我必須為她燃起火把,幫她為自己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名字。這條道路不知要走多久,但是為了克服像今晚這樣的憤怒和悲傷,她得走下去,她沒選擇。 我努力讓自己健康好看,我認為這是作為人對自己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我希望自己有才華和能力,並擁有因為才華和能力而獲得的尊嚴。 就生存而言,人一定要想清三個問題:第一你有什麽,第二你要什麽,第三你能兌換什麽。 如果就性別本身來說,有一句終極箴言,那就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走入任何情況不明的房間。 我一直都喜歡精力充沛、保持身材、野心勃勃、目光炯炯的人。 先遇到能力的邊界,先積累,才有資格做減法啊! 別人的生活總是遊刃有余,衣著光鮮,萬水千山走遍,但就是與你無關。 所謂未來,並不是只有一個單一的方向。安寧或者冒險,清淡或者富足,都有人活過,都值得活,真正的未來可以通往四面八方,未來是可以選的! 拒絕只站在信息流和產品線的末端,我除了點贊還要發聲,除了體驗還要參與改進。 創業是發現自己的專長與興趣,增大自己的差異優勢,尋找市場與機會,把產品出售給目標人群,且循環矯正和放大這一過程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裏,產品可以是時間、智力、勞力,可以兼具有形和無形;而目標人群可以是老板也可以是用戶。無論身在何處,只要在這世上生存,好智慧與好技巧都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創業只是風險更大的生存而已。 一個人知道為什麽而活,那麽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我想要推開門就是世界,關上門就是家,人可以立刻戰鬥立刻玩樂或者立刻休息。我夢想能在燈火通明的夜晚,端著酒站在頂樓公寓的窗前,看整個城市在呼吸。 無論是一份工作,還是一個住址,無論怎樣申辯,你如果真的不一樣,你當然可以選擇在這裏,但你一定有能力不在這裏。 葉先生認為周末依然應該早起把日常事務完成,然後要打扮漂亮出門去,參觀逛店見朋友吃好吃的,重點在於有充分時間去看新的東西。 工作是為了真正的Life,如果周末都用來恢復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累,等於還是沒有Life。 除了先天的親人,我們後半生的許多福祉,需要來自後天的親人。你得張開懷抱,在茫茫人海找到他們。有了他們,挫折來的時候,你會比一個人時多出許多力量。我希望我自己,對我的親人們來說,永遠是那麽一個人——沒問為什麽,就去開車接他的那個人;他說走,就一腳油門帶他絕塵而去的那個人。 人會從令自己心動的榜樣上看到理想的未來模型,這種天然的向往一經認出,根本無法抵禦,就像當初看到那個令人心動的初戀對象。你愛上一個理想形象,因為你愛上那樣理想中的自己;那麽有一天,如果你發現,你從未活成那個樣子,或者你再也沒有機會活成那個樣子了,才是對此生絕望的心死。真正的衰老,應該是從那刻之後到來。 年輕就是相信自己還可以成為那個人,無論宇宙規律怎樣,自己不設限不認命,還在為此努力。而讓理想主義不會敗給現實的方法,就是明知道一切都會被時間碾碎,也要微笑著沖上去啊。日復一日,雖千萬人倦怠而吾往矣,才有機會成為極少數的人啊。縱然所有的事兒最終都是小事兒,所有的人最終都是普通人,但人生還是得先品嘗繁盛,再品嘗衰敗,才盡興啊! 這就是我們都想要的人生啊,用最愛的方式瘋魔地活,活到淋漓啊!率真簡單但是極致。 無論我們的生命還有三個月,三年,還是三十年,難道不都是有限的嗎?三年難道才應該珍惜嗎?三十年難道就應該稀裏糊塗過下去嗎?我們無論現在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本質都是向死而生。常說的惜命,就是珍惜僅有一次的生命機會,惜命不是以養生和延長壽命為第一目標,活到淋漓,活夠本兒才是真正的惜命。 一個人應該有信念、有權利、有能力、有方法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這當然是個高遠的大目標,很難達到。但是只活一次的有限人生裏,這是最值得做的事。 遺願清單 想象可以有多狂野,體驗就敢到達什麽邊界。 天臺俯瞰、臨終假想和追悼大會,是我和這朋友討論出的三個Bucket list方法論。使用這三個方法之前,首先要確認一件事——你需要真正知道,此生此世是有限的。你的生命短暫,並極有可能比你自己想象的還短暫,也許還剩一天、一個月、一年、十年。 上帝視角。你不是你,你是一個在高處從時間和空間維度縱覽你自己一生的人。回憶你之前的愛恨情仇,那些悲痛和狂喜,無法入睡的漫長黑夜,那些充滿希望和絕望的等待。然後,你想象自己仁慈悲憫,登上雲層中的天臺,俯瞰奔波失神的你自己,過去的今天的,也俯瞰奔波失神的你的親人,以及奔波失神的傷害過你的人們。你的一生變成一部電影或小說、傳記,前半段已經演完,後半段裏,你想要什麽情節,是平淡還是跌宕?喜劇還是悲劇?當仁慈悲憫的你站在天臺,你會發現,如果以結局來論,每個人都最終是悲劇,一切得到都將失去,一切繁盛都將衰敗。那麽好,你已知最終都是悲劇,你甚至做好準備看著自己失去和衰敗,你依然需要去設計那些可以失去和衰敗的東西。這時候你發現,當一生的意義指向體驗,人與人連失去和衰敗都是有區別的。為了體驗的豐沛,你需要預先積蓄些得到和繁盛,那麽,你希望積蓄哪些具體的得到和繁盛,就把哪些寫進Bucket list。 睜開眼,停止想象,你又變成了常常奔波失神的凡人。 臨終假想 彌留視角。你已至暮年,八十歲或者九十歲,你只剩最後一分鐘的清醒與力氣,這些清醒與力氣全用來在意念中播放臨終彌留的Flash back。Flash back,就是意念圖像回顧的最後若幹幀,是漫長一生中重要時刻。現在,你就可以閉上雙眼,回憶你之前的半生中,哪些時刻值得寫入Flash back,讓你有信心在彌留時依然回放。在回顧中,你會發現,我們經歷了很多跌宕悲歡,最後剩下的大概只有幾幀。你會在回顧假想中,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體系,那些珍惜的重要時刻與人。那麽,在你假想結束,睜開眼睛後的未來,在未來將要去到的地方和見到的人中間,如果你繼續自己的價值體系,你就可以判斷出誰是那幾幀,其他則是浮雲。如果你已經幻想出了未發生的若幹幀,把這些畫面圖景的具體描述寫進Bucket list,因為這是你要的一生。 睜開眼,停止想象,你又成了生機勃勃的年輕人。 追悼大會 靈異視角。你是你的魂魄。現在,你可以想象你的葬禮,當然按照咱們的文化背景應該叫追悼會。你的遺體躺在你斜前方的棺木裏,請你在意念裏挑好一張最滿意的照片黑白打印出來,鑲嵌在黑色鏡框裏,擺放在靈堂正中,其余鮮花陳列背景音樂等可自行參考影視劇。你需要繼續想象在你已知的世界裏,追悼會上誰會來,多少人來,你希望誰來,你希望誰長久地凝視你的遺像,誰的哭泣最讓你心碎。最重要的部分,是你要充分想象追悼會上被公開朗讀的“親友評價”和“終身成就”,在想象裏,你甚至會發現你更重視“親友評價”還是“終身成就”。把你想象中理想的公開朗讀稿逐條梳理,無論你想做怎樣一個人,完成怎樣的事,都已經被寫入那裏,把它們按條目寫進Bucket list。最後,請飄到你的墓碑前,想象你墓碑上的一行字,那應該是你對自己的終極期待。我墓碑上的字是“這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了一生”。 然後睜開眼,停止想象,你又活了一次。 不得不說,這三個方法不僅是好用,還會讓人重新愛上生活並為之熱淚盈眶,你會在全情想象的時候,驚訝地發現活著本身是如此值得慶祝,而我們竟然是如此年輕,還有很多機會去到任何地方,做成任何事,成為任何人!Bucket list的意義不在於Bucket list本身,是寫下和實現每一個條目之後,突然感覺到的熱血湧動;是窮盡一生,做到你此刻的極限;是極限的不停拓展,不停止做出想象和嘗試。人需要盡力、專註、堅韌,人有限制,但那必須是想象被執行後所達到的限制。在做完三種想象寫Bucket list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的日常,都是在進行生存的慶祝工作與死亡的準備工作而已。 Bucket List Die with memories, not dreams.

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