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林語堂眼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卻年輕早逝

林語堂眼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卻年輕早逝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浮生六記》首篇為《閨房記樂》,主要描述了沈復和妻子陳芸相遇相戀相守二十餘年中,柴米油鹽、論詩品茗中點點滴滴美好,文字清新直率,感情質樸感人。但細細讀來,雖為記“樂”,卻在多處埋下了陳芸早亡的伏筆。

之一:刺繡之暇,漸通吟詠,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餘年一十三,隨母歸寧,兩小無嫌,得見所作,雖嘆其才思雋秀,竊恐其福澤不深。

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然而陳芸卻是個“生而穎慧”,的女子,不僅記憶力強,如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而且悟性很高,無師自通,能作“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再者有一定的學識見解,可與沈復辯論“杜工部與李青蓮詩作的特點”。如:芸發議曰,杜詩錘鍊精純,李詩激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

如若她身處現代,可謂才女之名,但是在“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男女雙重價值標準和道德標準的封建社會,男人們將女人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在上千年間女子都處於“女憧憧、婦空空”的呆萌狀態。

那個時候女子如果擁有聰明的才智,便會有“挑動邪心、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的可能,必然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如易安居士李清照、幽棲居士朱淑真,一個被悲愁折磨而死,一個投江自溺而亡。所以,多才多思的陳芸,必然是難以長壽的。


 

之二: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索觀詩稿,有僅一聯,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詢其故,笑曰:“無師之作,願得知己堪師者敲成之耳。”餘戲題其籤曰“錦囊佳句”。不知夭壽之機此已伏矣。

此處說的是“面相”。現代的美女、網紅的標配是錐子下顎巴掌臉,這與古代對女子的審美標準是有點兒不一樣的,古代人認為豐頷重頤是旺夫之像,此種面相溫和敦厚、善體人意。

陳芸雖然“眉彎目秀、顧盼神飛”,但卻“兩齒微露”,意思是有點兒齙牙,在要求女子笑不露齒的那個時代,這個牙齒長得實在是有點兒“違規”。再說其身材,在洞房花燭夜時,仍然是“見瘦怯身材依然如昔”。瘦弱的身體,造成了陳芸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不強。

有云:倚窗對酌。酒未三杯,忽聞橋下鬨然一聲,如有人墮。……餘知滄浪亭畔素有溺鬼,恐芸膽怯,未敢即言,芸曰:“噫!此聲也,胡為乎來哉?”不禁毛骨皆慄。急閉窗,攜酒歸房。……剔燈入帳,芸已寒熱大作。餘亦繼之,困頓兩旬。真所謂樂極災生,亦是白頭不終之兆。

在七月十五“鬼節”中,陳芸受了一點兒驚嚇,竟然發燒了,體質實在堪憂。

之三:芸作新婦,初甚緘默,終日無怒容,與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處下以和,井井然未嘗稍失。

人都有喜怒哀樂,為什麼陳芸能“終日無怒容”呢?是食肉衣錦行有車的物質生活優渥,還是婆疼公慈姑叔睦的家庭關係和諧?非也!

陳芸的一生歷盡磨難,她四歲喪父,稍年長便要以做女紅養活母親和弟弟;18歲出嫁,後來被公婆冤枉,兩次逐出家門、流離失所;被小叔子坑騙;被女僕阿雙捲包;母親去世,弟弟離家出走無音信;身患重病卻還要經歷骨肉分離,這種種的不幸都壓向了這個弱女子,而她如何能“終日無怒容”呢?只是忍、只能忍、只有忍,應為她無力反抗那封建禮教的壓迫。

“忍”字頭上一把刀,人前笑靨如花、人後心似刀扎。一個人的不良情緒如果長期得不到排解,鬱悶於胸,體內激素分泌和肌肉緊張度等的變化,會導致免疫系統很難處於最佳狀態,這時人的抵抗力就會下降,疾病乘虛而入。長期壓抑的情緒導致陳芸的身體每況愈下,最後竟一病不起,剛過不惑之年而亡。

芸喜曰:“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陳芸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然而她更是個為愛奮不顧身、低如塵埃的女人,雖只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樸素願望,然終究是“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可悲可嘆啊……

 

轉載:搜狐@少讀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