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非同步Promise及Async/Await可能最完整入門攻略

非同步Promise及Async/Await可能最完整入門攻略

此文只介紹Async/Await與Promise基礎知識與實際用到注意的問題,將通過很多程式碼例項進行說明,兩個例項程式碼是 setDelaysetDelaySecond

tips:本文系原創轉自我的部落格非同步Promise及Async/Await最完整入門攻略,歡迎前端大神交流,指出問題


一、為什麼有Async/Await?

我們都知道已經有了Promise的解決方案了,為什麼還要ES7提出新的Async/Await標準呢?

答案其實也顯而易見:Promise雖然跳出了非同步巢狀的怪圈,用鏈式表達更加清晰,但是我們也發現如果有大量的非同步請求的時候,流程複雜的情況下,會發現充滿了螢幕的then

,看起來非常吃力,而ES7的Async/Await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種複雜的情況。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Promise

二、Promise簡介

2.1 Promise例項

什麼是Promise,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基礎概念?直接看下面的程式碼(全文的例子都是基於setDelaySecondsetDelay兩個函式,請務必記住):


const setDelay = (millisecond)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if (typeof millisecond != 'number') reject(new Error('引數必須是number型別'));
      setTimeout(()=> {
        resolve(`我延遲了${millisecond}毫秒後輸出的`)
      }, millisecond)
  })
}

我們把一個Promise封裝在一個函式裡面同時返回了一個Promise,這樣比較規範。

可以看到定義的Promise有兩個引數,resolvereject

  • resolve:將非同步的執行從pending(請求)變成了resolve(成功返回),是個函式執行返回。
  • reject:顧名思義“拒絕”,就是從請求變成了"失敗",是個函式可以執行返回一個結果,但我們這裡推薦大家返回一個錯誤new Error()
上述例子,你可以 reject('返回一個字串'),隨便你返回,但是我們還是 建議返回一個Error物件,這樣更加清晰是“失敗的”,這樣更規範一點

2.2 Promise的then和catch

我們通過Promise的原型方法then拿到我們的返回值:


setDelay(3000)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 輸出“我延遲了2000毫秒後輸出的”
})

輸出下列的值:“我延遲了2000毫秒後輸出的”。

如果出錯呢?那就用catch捕獲:


setDelay('我是字串')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 不進去了
})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輸出錯誤:“引數必須是number型別”
})

是不是很簡單?好,現在我增加一點難度,如果多個Promise執行會是怎麼樣呢?

2.3 Promise相互依賴

我們在寫一個Promise:


const setDelaySecond = (seconds)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if (typeof seconds != 'number' || seconds > 10) reject(new Error('引數必須是number型別,並且小於等於10'));
      setTimeout(()=> {
        console.log(`先是setDelaySeconds函式輸出,延遲了${seconds}秒,一共需要延遲${seconds+2}秒`)
        resolve(setDelay(2000)) // 這裡依賴上一個Promise
      }, seconds * 1000)
  })
}

在下一個需要依賴的resolve去返回另一個Promise,會發生什麼呢?我們執行一下:


setDelaySecond(3).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你會發現結果是先執行:“先是setDelaySeconds輸出,延遲了2秒,一共需要延遲5秒”

再執行setDelayresolve“我延遲了2000毫秒後輸出的”。的確做到了依次執行的目的。

有人說,我不想耦合性這麼高,想先執行setDelay函式再執行setDelaySecond,但不想用上面那種寫法,可以嗎,答案是當然可以。

2.4 Promise鏈式寫法

先改寫一下setDelaySecond,拒絕依賴,降低耦合性


const setDelaySecond = (seconds)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if (typeof seconds != 'number' || seconds > 10) reject(new Error('引數必須是number型別,並且小於等於10'));
      setTimeout(()=> {
        resolve(`我延遲了${seconds}秒後輸出的,是第二個函式`)
      }, seconds * 1000)
  })
}

先執行setDelay在執行setDelaySecond,只需要在第一個then的結果中返回下一個Promise就可以一直鏈式寫下去了,相當於依次執行


setDelay(2000)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一步的');
  return setDelaySecond(3)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二步的');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發現確實達到了可喜的鏈式(終於脫離非同步巢狀苦海,哭),可以看到then的鏈式寫法非常優美。

2.5 鏈式寫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裡一定要提到一點:

then式鏈式寫法的本質其實是一直往下傳遞返回一個新的Promise,也就是說then在下一步接收的是上一步返回的Promise,理解這個對於後面的細節非常重要!!

那麼並不是這麼簡單,then的返回我們可以看出有2個引數(都是回撥):

  • 第一個回撥是resolve的回撥,也就是第一個引數用得最多,拿到的是上一步的Promise成功resolve的值。
  • 第二個回撥是reject的回撥,用的不多,但是求求大家不要寫錯了,通常是拿到上一個的錯誤,那麼這個錯誤處理和catch有什麼區別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我們修改上面的程式碼:


setDelay(2000)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一步的');
  return setDelaySecond(20)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二步的');
  console.log(result);
}, (_err)=> {
  console.log('我出錯啦,進到這裡捕獲錯誤,但是不經過catch了');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還是繼續執行的!!!!')
})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可以看到輸出結果是:進到了then的第二個引數(reject)中去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再經過catch了。

那麼我們把catch挪上去,寫到then錯誤處理前:


setDelay(2000)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一步的');
  return setDelaySecond(20)
})
.catch((err)=>{ // 挪上去了
  console.log(err); // 這裡catch到上一個返回Promise的錯誤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二步的');
  console.log(result);
}, (_err)=> {
  console.log('我出錯啦,但是由於catch在我前面,所以錯誤早就被捕獲了,我這沒有錯誤了');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還是繼續執行的!!!!')
})

可以看到先經過catch的捕獲,後面就沒錯誤了。

可以得出需要注意的:

  • catch寫法是針對於整個鏈式寫法的錯誤捕獲的,而then第二個引數是針對於上一個返回Promise的。
  • 兩者的優先順序:就是看誰在鏈式寫法的前面,在前面的先捕獲到錯誤,後面就沒有錯誤可以捕獲了,鏈式前面的優先順序大,而且兩者都不是break, 可以繼續執行後續操作不受影響。

2.5 鏈式寫法的錯誤處理

上述已經寫好了關於then裡面三個回撥中第二個回撥(reject)會與catch衝突的問題,那麼我們實際寫的時候,引數捕獲的方式基本寫得少,catch的寫法會用到更多。

既然有了很多的Promise,那麼我需不需要寫很多catch呢?

答案當然是:不需要!,哪有那麼麻煩的寫法,只需要在末尾catch一下就可以了,因為鏈式寫法的錯誤處理具有“冒泡”特性,鏈式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被catch到,同時在某個環節後面的程式碼就不會執行了

既然說到這裡,我們把catch移到第一個鏈式的返回裡面會發生什麼事呢?看下面程式碼:


setDelay('2000')
.then((result)=>{
  console.log('第一步完成了');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setDelaySecond(3)
})
.catch((err)=>{ // 這裡移到第一個鏈式去,發現上面的不執行了,下面的繼續執行
  console.log(err);
})
.then((result)=>{
  console.log('第二步完成了');
  console.log(result);
})

驚喜的發現,鏈式繼續走下去了!!輸出如下(undefined是因為上一個then沒有返回一個Promise):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重點來了!敲黑板!!鏈式中的catch並不是終點!!catch完如果還有then還會繼續往下走!不信的話可以把第一個catch在最後面的那個例子後面再加幾個then,你會發現並不會跳出鏈式執行

如果順序執行setDelay,setDelay1,setDelaySecond,按照上述的邏輯,流程圖可以概括如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catch只是捕獲錯誤的一個鏈式表達,並不是break!

所以,catch放的位置也很有講究,一般放在一些重要的、必須catch的程式的最後。**這些重要的程式中間一旦出現錯誤,會馬上跳過其他後續程式的操作直接執行到最近的catch程式碼塊,但不影響catch後續的操作!!!!

到這就不得不體一個ES2018標準新引入的Promise的finally,表示在catch後必須肯定會預設執行的的操作。這裡不多展開,細節可以參考:Promise的finally

2.5 Promise鏈式中間想返回自定義的值

其實很簡單,用Promise的原型方法resolve即可:


setDelay(2000).then((result)=>{
  console.log('第一步完成了');
  console.log(result);
  let message = '這是我自己想處理的值'; 
  return Promise.resolve(message) // 這裡返回我想在下一階段處理的值
})
.then((result)=>{
  console.log('第二步完成了');
  console.log(result); // 這裡拿到上一階段的返回值
  //return Promise.resolve('這裡可以繼續返回')
})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2.7 如何跳出或停止Promise鏈式

不同於一般的functionbreak的方式,如果你是這樣的操作:func().then().then().then().catch()的方式,你想在第一個then就跳出鏈式,後面的不想執行了,不同於一般的break;return null;return false等操作,可以說,如何停止Promise鏈,是一大難點,是整個Promise最複雜的地方。

1.用鏈式的思維想,我們拒絕掉某一鏈,那麼不就是相當於直接跳到了catch模組嗎?

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拒絕“掉達到停止的目的?


setDelay(2000)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一步的');
  return setDelaySecond(1)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二步的');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主動跳出迴圈了');
  return Promise.reject('跳出迴圈的資訊') // 這裡返回一個reject,主動跳出迴圈了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不執行');
})
.catch((mes)=>{
  console.dir(mes)
  console.log('我跳出了');
})

但是很容易看到缺點:有時候你並不確定是因為錯誤跳出的,還是主動跳出的,所以我們可以加一個標誌位:


return Promise.reject({
    isNotErrorExpection: true // 返回的地方加一個標誌位,判斷是否是錯誤型別,如果不是,那麼說明可以是主動跳出迴圈的
}) 

或者根據上述的程式碼判斷catch的地方輸出的型別是不是屬於錯誤物件的,是的話說明是錯誤,不是的話說明是主動跳出的,你可以自己選擇(這就是為什麼要統一錯誤reject的時候輸出new Error('錯誤資訊')的原因,規範!)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丟擲一個錯誤跳出:


throw new Error('錯誤資訊') // 直接跳出,那就不能用判斷是否為錯誤物件的方法進行判斷了

2.那有時候我們有這個需求:catch是放在中間(不是末尾),而同時我們又不想執行catch後面的程式碼,也就是鏈式的絕對中止,應該怎麼辦?

我們看這段程式碼:


setDelay(2000)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一步的');
  return setDelaySecond(1)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二步的');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主動跳出迴圈了');
  return Promise.reject('跳出迴圈的資訊') // 這裡直接呼叫Promise原型方法返回一個reject,主動跳出迴圈了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不執行');
})
.catch((mes)=>{
  console.dir(mes)
  console.log('我跳出了');
})
.then((res)=>{
    console.log('我不想執行,但是卻執行了'); // 問題在這,上述的終止方法治標不治本。
})

這時候最後一步then還是執行了,整條鏈都其實沒有本質上的跳出,那應該怎麼辦呢?

敲黑板!!重點來了!我們看Promise/A+規範可以知道:

A promise must be in one of three states: pending, fulfilled, or rejected.

Promise其實是有三種狀態的:pending,resolve,rejected,那麼我們一直在討論resolve和rejected這2個狀態,是不是忽視了pending這個狀態呢?pending狀態顧名思義就是請求中的狀態,成功請求就是resolve,失敗就是reject,其實他就是個中間過渡狀態。

而我們上面討論過了,then的下一層級其實得到的是上一層級返回的Promise物件,也就是說原Promise物件與新物件狀態保持一致。那麼重點來了,如果你想在這一層級進行終止,是不是直接讓它永遠都pending下去,那麼後續的操作不就沒了嗎?是不是就達到這個目的了??覺得有疑問的可以參考Promise/A+規範。

我們直接看程式碼:


setDelay(2000)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進行到第一步的');
  return setDelaySecond(1)
})
.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主動跳出迴圈了');
  // return Promise.reject('跳出迴圈的資訊')
  // 重點在這
  return new Promise(()=>{console.log('後續的不會執行')}) // 這裡返回的一個新的Promise,沒有resolve和reject,那麼會一直處於pending狀態,因為沒返回啊,那麼這種狀態就一直保持著,中斷了這個Promise
})
.then((result)=>{
  console.log('我不執行');
})
.catch((mes)=>{
  console.dir(mes)
  console.log('我跳出了');
})
.then((res)=>{
  console.log('我也不會執行')
})

這樣就解決了上述,錯誤跳出而導致無法完全終止Promise鏈的問題。

但是!隨之而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可能會導致潛在的記憶體洩漏,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一直處於pending狀態下的Promise會一直處於被掛起的狀態,而我們具體不知道瀏覽器的機制細節也不清楚,一般的網頁沒有關係,但大量的複雜的這種pending狀態勢必會導致記憶體洩漏,具體的沒有測試過,後續可能會跟進測試(nodeJS或webapp裡面不推薦這樣),而我通過查詢也難以找到答案,這篇文章可以推薦看一下:從如何停掉 Promise 鏈說起。可能對你有幫助在此種情況下如何做。

當然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存在洩漏,只是有這種風險,無法取消Promise一直是它的痛點。而上述兩個奇妙的取消方法要具體情形具體使用。

2.8 Promise.all

其實這幾個方法就簡單了,就是一個簡寫串聯所有你需要的Promise執行,具體可以參照阮一峰的ES6Promise.all教程

我這上一個程式碼例子


Promise.all([setDelay(1000), setDelaySecond(1)]).the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 輸出["我延遲了1000毫秒後輸出的", "我延遲了1秒後輸出的,注意單位是秒"]

輸出的是一個數組,相當於把all方法裡面的Promise並行執行,注意是並行。
相當於兩個Promise同時開始執行,同時返回值,並不是先執行第一個再執行第二個,如果你想序列執行,請參考我後面寫的迴圈Promise迴圈序列(第4.2小節)

然後把resolve的值儲存在陣列中輸出。類似的還有Promise.race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三、Async/await介紹

3.1 基於Promise的Async/await

什麼是async/await呢?可以總結為一句話:async/await是一對好基友,缺一不可,他們的出生是為Promise服務的。可以說async/await是Promise的爸爸,進化版。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什麼要有async/await存在呢?

前文已經說過了,為了解決大量複雜不易讀的Promise非同步的問題,才出現的改良版。

這兩個基友必須同時出現,缺一不可,那麼先說一下Async


async function process() {
}

上面可以看出,async必須宣告的是一個function,不要去宣告別的,要是那樣await就不理你了(報錯)。

這樣宣告也是錯的!


const async demo =  function () {} // 錯誤

必須緊跟著function。接下來說一下它的兄弟await

上面說到必須是個函式(function),那麼await就必須是在這個async宣告的函式內部使用,否則就會報錯。

就算你這樣寫,也是錯的。


let data = 'data'
demo  = async function () {
    const test = function () {
        await data
    }
}

必須是直系(作用域鏈不能隔代),這樣會報錯:Uncaught SyntaxError: await is only valid in async function

講完了基本規範,我們接下去說一下他們的本質。

3.2 async的本質

敲黑板!!!很重要!async宣告的函式的返回本質上是一個Promise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只要聲明瞭這個函式是async,那麼內部不管你怎麼處理,它的返回肯定是個Promise。

看下列例子:


(async function () {
    return '我是Promise'
})()
// 返回是Promise
//Promise {<resolved>: "我是Promise"}

你會發現返回是這個:Promise {<resolved>: "我是Promise"}

自動解析成Promise.resolve('我是Promise');

等同於:


(async function () {
    return Promise.resolve('我是Promise');
})()

所以你想像一般function的返回那樣,拿到返回值,原來的思維要改改了!你可以這樣拿到返回值:


const demo = async function () {
    return Promise.resolve('我是Promise');
    // 等同於 return '我是Promise'
    // 等同於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gt;{ resolve('我是Promise') })
}
demo.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 這裡拿到返回值
})

上述三種寫法都行,要看註釋細節都寫在裡面了!!像對待Promise一樣去對待async的返回值!!!

好的接下去我們看await的幹嘛用的.

3.3 await的本質與例子

await的本質是可以提供等同於”同步效果“的等待非同步返回能力的語法糖

這一句咋一看很彆扭,好的不急,我們從例子開始看:


const demo = async ()=&gt;{
    let result =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gt; {
      setTimeout(()=&gt;{
        resolve('我延遲了一秒')
      }, 1000)
    });
    console.log('我由於上面的程式還沒執行完,先不執行“等待一會”');
}
// demo的返回當做Promise
demo().then(result=&gt;{
  console.log('輸出',result);
})

await顧名思義就是等待一會,只要await宣告的函式還沒有返回,那麼下面的程式是不會去執行的!!!。這就是字面意義的等待一會(等待返回再去執行)。

那麼你到這測試一下,你會發現輸出是這個:輸出 undefined。這是為什麼呢?這也是我想強調的一個地方!!!

你在demo函式裡面都沒宣告返回,哪來的then?所以正確寫法是這樣:


const demo = async ()=&gt;{
    let result =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gt; {
      setTimeout(()=&gt;{
        resolve('我延遲了一秒')
      }, 1000)
    });
    console.log('我由於上面的程式還沒執行完,先不執行“等待一會”');
    return result;
}
// demo的返回當做Promise
demo().then(result=&gt;{
  console.log('輸出',result); // 輸出 我延遲了一秒
})

我推薦的寫法是帶上then,規範一點,當然你沒有返回也是沒問題的,demo會照常執行。下面這種寫法是不帶返回值的寫法:


const demo = async ()=&gt;{
    let result =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gt; {
      setTimeout(()=&gt;{
        resolve('我延遲了一秒')
      }, 1000)
    });
    console.log('我由於上面的程式還沒執行完,先不執行“等待一會”');
}
demo();

所以可以發現,只要你用await宣告的非同步返回,是必須“等待”到有返回值的時候,程式碼才繼續執行下去。

那事實是這樣嗎?你可以跑一下這段程式碼:


const demo = async ()=&gt;{
    let result = await setTimeout(()=&gt;{
      console.log('我延遲了一秒');
    }, 1000)
    console.log('我由於上面的程式還沒執行完,先不執行“等待一會”');
    return result
}
demo().then(result=&gt;{
  console.log('輸出',result);
})

你會發現,輸出是這樣的:


我由於上面的程式還沒執行完,先不執行“等待一會”
輸出 1
我延遲了一秒

奇怪,並沒有await啊?setTimeout是非同步啊,問題在哪?問題就在於setTimeout這是個非同步,但是不是Promise!起不到“等待一會”的作用。

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用await宣告的Promise非同步返回,必須“等待”到有返回值的時候,程式碼才繼續執行下去。

請記住await是在等待一個Promise的非同步返回

當然這種等待的效果只存在於“非同步”的情況,await可以用於宣告一般情況下的傳值嗎?

事實是當然可以:


const demo = async ()=&gt;{
    let message = '我是宣告值'
    let result = await message;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我由於上面的程式還沒執行完,先不執行“等待一會”');
    return result
}
demo().then(result=&gt;{
  console.log('輸出',result);
})

輸出:


我是宣告值
我由於上面的程式還沒執行完,先不執行“等待一會”
輸出 我是宣告值

這裡只要注意一點:then的執行總是最後的。

3.4 async/await 優勢實戰

現在我們看一下實戰:


const setDelay = (millisecond) =&gt;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gt;{
      if (typeof millisecond != 'number') reject(new Error('引數必須是number型別'));
      setTimeout(()=&gt; {
        resolve(`我延遲了${millisecond}毫秒後輸出的`)
      }, millisecond)
  })
}
const setDelaySecond = (seconds) =&gt;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gt;{
      if (typeof seconds != 'number' || seconds &gt; 10) reject(new Error('引數必須是number型別,並且小於等於10'));
      setTimeout(()=&gt; {
        resolve(`我延遲了${seconds}秒後輸出的,注意單位是秒`)
      }, seconds * 1000)
  })
}

比如上面兩個延時函式(寫在上面),比如我想先延時1秒,在延遲2秒,再延時1秒,最後輸出“完成”,這個過程,如果用then的寫法,大概是這樣(巢狀地獄寫法出門右拐不送):


setDelay(1000)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setDelaySecond(2)
})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setDelay(1000)
})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完成')
})
.catch(err=&gt;{
    console.log(err);
})

咋一看是不是挺繁瑣的?如果邏輯多了估計看得更累,現在我們來試一下async/await


(async ()=&gt;{
  const result = 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Second(2));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完成了');
})()

看!是不是沒有冗餘的長長的鏈式程式碼,語義化也非常清楚,非常舒服,那麼你看到這裡,一定還發現了,上面的catch我們是不是沒有在async中實現?接下去我們就分析一下async/await如何處理錯誤?

3.5 async/await錯誤處理

因為async函式返回的是一個Promise,所以我們可以在外面catch住錯誤。


const demo = async ()=&gt;{
  const result = 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Second(2));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完成了');
}
demo().catch(err=&gt;{
    console.log(err);
})

在async函式的catch中捕獲錯誤,當做一個Pormise處理,同時你不想用這種方法,可以使用try...catch語句:


(async ()=&gt;{
  try{
    const result = 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Second(2));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完成了');
  } catch (e) {
    console.log(e); // 這裡捕獲錯誤
  }
})()

當然這時候你就不需要在外面catch了。

通常我們的try...catch數量不會太多,幾個最多了,如果太多了,說明你的程式碼肯定需要重構了,一定沒有寫得非常好。還有一點就是try...catch通常只用在需要的時候,有時候不需要catch錯誤的地方就可以不寫。

有人會問了,我try...catch好像只能包裹程式碼塊,如果我需要拆分開分別處理,不想因為一個的錯誤就整個process都crash掉了,那麼難道我要寫一堆try...catch嗎?我就是彆扭,我就是不想寫try...catch怎嘛辦?下面有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僅供參考:

我們知道await後面跟著的肯定是一個Promise那是不是可以這樣寫?


(async ()=&gt;{
  const result = await setDelay(1000).catch(err=&gt;{
      console.log(err)
  });
  console.log(result);
  const result1 = await setDelaySecond(12).catch(err=&gt;{
      console.log(err)
  })
  console.log(result1);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完成了');
})()

這樣輸出:


我延遲了1000毫秒後輸出的
Error: 引數必須是number型別,並且小於等於10
    at Promise (test4.html:19)
    at new Promise (&lt;anonymous&gt;)
    at setDelaySecond (test4.html:18)
    at test4.html:56
undefined
我延遲了1000毫秒後輸出的
完成了

是不是就算有錯誤,也不會影響後續的操作,是不是很棒?當然不是,你說這程式碼也忒醜了吧,亂七八糟的,寫得彆扭await又跟著catch。那麼我們可以改進一下,封裝一下提取錯誤的程式碼函式:


// to function
function to(promise) {
   return promise.then(data =&gt; {
      return [null, data];
   })
   .catch(err =&gt; [err]); // es6的返回寫法
}

返回的是一個數組,第一個是錯誤,第二個是非同步結果,使用如下:


(async ()=&gt;{
   // es6的寫法,返回一個數組(你可以改回es5的寫法覺得不習慣的話),第一個是錯誤資訊,第二個是then的非同步返回資料,這裡要注意一下重複變數宣告可能導致問題(這裡舉例是全域性,如果用let,const,請換變數名)。
  [err, result] = await to(setDelay(1000)) 
   // 如果err存在就是有錯,不想繼續執行就丟擲錯誤
  if (err) throw new Error('出現錯誤,同時我不想執行了');
  console.log(result);
  [err, result1] = await to(setDelaySecond(12))
   // 還想執行就不要丟擲錯誤
  if (err) console.log('出現錯誤,同時我想繼續執行', err);
  console.log(result1);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完成了');
})()

3.6 async/await的中斷(終止程式)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Promise本身是無法中止的Promise本身只是一個狀態機,儲存三個狀態(pending,resolved,rejected),一旦發出請求了,必須閉環,無法取消,之前處於pending狀態只是一個掛起請求的狀態,並不是取消,一般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只是用來臨時中止鏈式的進行。

中斷(終止)的本質在鏈式中只是掛起,並不是本質的取消Promise請求,那樣是做不到的,Promise也沒有cancel的狀態。

不同於Promise的鏈式寫法,寫在async/await中想要中斷程式就很簡單了,因為語義化非常明顯,其實就和一般的function寫法一樣,想要中斷的時候,直接return一個值就行,null,空,false都是可以的。看例子:


let count = 6;
const demo = async ()=&gt;{
  const result = 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result);
  const result1 = await setDelaySecond(count);
  console.log(result1);
  if (count &gt; 5) {
      return '我退出了,下面的不進行了';
    // return; 
    // return false; // 這些寫法都可以
    // return null;
  }
  console.log(await setDelay(1000));
  console.log('完成了');
};
demo().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
.catch(err=&gt;{
  console.log(err);
})

實質就是直接return返回了一個Promise,相當於return Promise.resolve('我退出了下面不進行了'),當然你也可以返回一個“拒絕”: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拒絕'))那麼就會進到錯誤資訊裡去。

async函式實質就是返回一個Promise!

四、實戰中非同步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們經常會使用上述兩種寫法,也可能混用,有時候會遇到一些情況,這邊舉例子說明:

4.1 Promise獲取資料(序列)之then寫法注意

並行的不用多說,很簡單,直接迴圈發出請求就可以或者用Promise.all。如果我們需要序列迴圈一個請求,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需要實現一個依次分別延遲1秒輸出值,一共5秒的程式,首先是Promise的迴圈,這個迴圈就相對來說比較麻煩:

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就是不重視函式名與函式執行對程式的影響

先不說迴圈,我們先舉一個錯誤的例子,現在有一個延遲函式


const setDelay = (millisecond) =&gt;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gt;{
      if (typeof millisecond != 'number') reject(new Error('引數必須是number型別'));
      setTimeout(()=&gt; {
        resolve(`我延遲了${millisecond}毫秒後輸出的`)
      }, millisecond)
  })
}

我們想做到:“迴圈序列執行延遲一秒的Promise函式”,期望的結果應該是:隔一秒輸出我延遲了1000毫秒後輸出的,一共經過迴圈3次。我們想當然地寫出下列的鏈式寫法:


arr = [setDelay(1000), setDelay(1000), setDelay(1000)]
arr[0]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arr[1]
})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arr[2]
})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

但是很不幸,你發現輸出是並行的!!!也就是說一秒鐘一次性輸出了3個值!。那麼這是什麼情況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把setDelay(1000)這個直接新增到陣列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執行了,注意你的執行語句(1000)

這其實是基礎,是語言的特性,很多粗心的人(或者是沒有好好學習JS的人)會以為這樣就把函式新增到數組裡面了,殊不知函式已經執行過一次了。

那麼這樣導致的後果是什麼呢?也就是說數組裡面儲存的每個Promise狀態都是resolve完成的狀態了,那麼你後面鏈式呼叫直接return arr[1]其實沒有去請求,只是立即返回了一個resolve的狀態。所以你會發現程式是相當於並行的,沒有依次順序呼叫。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直接函式名儲存函式的方式(不執行Promise)來達到目的

我們這樣改一下程式:


arr = [setDelay, setDelay, setDelay]
arr[0](1000)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arr[1](1000)
})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arr[2](1000)
})
.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

上述相當於把Promise預先儲存在一個數組中,在你需要呼叫的時候,再去執行。當然你也可以用閉包的方式儲存起來,需要呼叫的時候再執行。

4.2 Promise迴圈獲取資料(序列)之for迴圈

上述寫法是不優雅的,次數一多就GG了,為什麼要提一下上面的then,其實就是為了後面的for迴圈做鋪墊。

上面的程式根據規律改寫一下:


arr = [setDelay, setDelay, setDelay]
var temp
temp = arr[0](1000)
for (let i = 1; i &lt;= arr.length; i++) {
    if (i == arr.length) {
      temp.then(result=&gt;{
        console.log('完成了');
      })
      break;
    }
    temp = temp.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arr[i-1](1000)
    });
}

錯誤處理可以在for迴圈中套入try...catch,或者在你每個迴圈點進行.then().catch()、都是可行的。如果你想提取成公共方法,可以再改寫一下,利用遞迴的方式:

首先你需要閉包你的Promise程式


function timeout(millisecond) {
  return ()=&gt; {
    return setDelay(millisecond);
  }
}

如果不閉包會導致什麼後果呢?不閉包的話,你傳入的引數值後,你的Promise會馬上執行,導致狀態改變,如果用閉包實現的話,你的Promise會一直儲存著,等到你需要呼叫的時候再使用。而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預先傳入你需要的引數

改寫陣列:


arr = [timeout(2000), timeout(1000), timeout(1000)]

提取方法,Promise陣列作為引數傳入:


const syncPromise = function (arr) {
  const _syncLoop = function (count) {
    if (count === arr.length - 1) { // 是最後一個就直接return
      return arr[count]()
    }
    return arr[count]().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_syncLoop(count+1) // 遞迴呼叫陣列下標
    });
  }
  return _syncLoop(0);
}

使用:


syncPromise(arr).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完成了');
})
// 或者 新增到Promise類中方法
Promise.syncAll = function syncAll(){
  return syncPromise
}// 以後可以直接使用
Promise.syncAll(arr).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console.log('完成了');
})

還有大神總結了一個reduce的寫法,其實就是一個迭代陣列的過程:


const p = arr.reduce((total, current)=&gt;{
    return total.then((result)=&gt;{
        console.log(result);
        return current()
    })
}, Promise.resolve('程式開始'))
p.then((result)=&gt;{
    console.log('結束了', result);
})

都是可行的,在Promise的迴圈領域。

4.3 async/await迴圈獲取資料(序列)之for迴圈

現在就來介紹一下牛逼的async/await實戰,上述的程式碼你是不是要看吐了,的確,我也覺得好麻煩啊,那麼如果用async/await能有什麼改進嗎?這就是它出現的意義:

模擬上述程式碼的迴圈:


(async ()=&gt;{
    arr = [timeout(2000), timeout(1000), timeout(1000)]
    for (var i=0; i &lt; arr.length; i++) {
        result = await arr[i]();
        console.log(result);
    }
})()

。。。這就完了?是的。。。就完了,是不是特別方便!!!!語義化也非常明顯!!這裡為了保持與上面風格一致,沒有加入錯誤處理,所以實戰的時候記得加入你的try...catch語句來捕獲錯誤。

四、後記

一直想總結一下Promiseasync/await,很多地方可能總結得不夠,已經盡力擴大篇幅了,後續有新的知識點和總結點可能會更新(未完待續),但是入門這個基本夠用了。

我們常說什麼async/await的出現淘汰了Promise,可以說是大錯特錯,恰恰相反,正因為有了Promise,才有了改良版的async/await,從上面分析就可以看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想學好async/await必須先精通Promise,兩者密不可分,有不同意見和改進的歡迎指導!

前端小白,大家互相交流,peace!

來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678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