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寫一手好字:硬筆書法輕鬆自學指南(知乎週刊 Plus)-讀書筆記

寫一手好字:硬筆書法輕鬆自學指南(知乎週刊 Plus)-讀書筆記

寫一手好字:硬筆書法輕鬆自學指南(知乎週刊 Plus)

知乎編輯團隊

 楷書,認知好字的範本
 2017-03-16
《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選本好字帖
 2017-03-16
先談書體。
前人對練習書法的程式,各有主張。有的認為應由書體起源篆—隸—楷—行—草的演變順序學習,有的主張先練楷書,再追上篆隸。不過篆隸在今日不會日常使用,所以不打算深入書法的朋友不用考慮。那麼就是楷書和行書的書體順序問題了。
楷書結構嚴謹,筆畫規範。從基本的端莊開始練起,比較實際。行書與楷書雖然差別不大,但行書筆畫的起止轉承,抑揚頓挫都是跟楷書一脈相承,沒有楷書的基礎,行書並不讓人感覺清爽。楷書寫得行些,就是行書行楷;行書寫得草些,就是草書行草。楷書練好了,練行書是很輕易的事情。
所以建議,以楷書為主,行書為輔,同時練起。
 2017-03-16
書體確定了,現在來談書派。
同是楷書,各派的面貌都不一樣。我建議,先臨摹一兩個月現代人的硬筆楷書如《田英章硬筆楷書》作為基礎,再選用古帖臨字。選好一位大家之後,就要專心臨寫,不要見異思遷。比如選定的是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就要按照「摹」「臨」的方法,一步步練下去,直到意臨。這時歐體的基礎已經打得很紮實。如有意繼續提高鞏固,另開一新帖,則最好從歐體其他的帖子《皇甫君碑》《虞溫恭公碑》等帖中繼續鞏固學習歐派楷書。然後按照同樣的方法學習歐派行書。
 2017-03-16
附上一些精良的字帖和書法大家(部分經典之作如《蘭亭序》《膽巴碑》《九成宮碑》《多寶塔碑》等都有自帶米字格和分析詳解的書,淘寶或者書店都可以買到。):
楷書:
鍾紹京《靈飛經》
趙孟頫《道德經》《膽巴碑》《汲黯傳》
文徵明《落花詩卷》《老子列傳》
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
顏真卿《多寶塔碑》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柳公權《神策軍碑》《玄祕塔碑》
王獻之《洛神賦》
行書: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米芾《蜀素帖》
陸柬之《文賦》趙孟頫《千字文》
王羲之《蘭亭序》
 2017-03-16
楷書字型也有很多,找你喜歡的去選,這裡羅列一些供大家選擇:
鍾繇(正書之祖)《薦季直表》《宣示表》;
王獻之《洛神賦》;
柳公權《神策軍碑》《玄祕塔碑》;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顏真卿《多寶塔》;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
文徵明《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趙孟頫《漢汲黯傳》;
鍾紹京《靈飛經》;
趙孟頫《膽巴碑》;
個人建議選擇規整的、法度嚴謹的楷書作為這個階段的練習,能打下極好的結構基礎。雖然上述字帖後面的都是小楷,但新手很難發現其中的結構規律並加以利用,長久看來易導致字輕浮,因功底不實。
著重推薦《歐體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字帖》,很薄,價格便宜,方便攜帶,實為初學楷書之至寶。
 2017-03-16
需要著重強調的是,個人認為在初學硬筆階段一味地追求寫出毛筆字的粗細變化,要求達到很高的筆畫表現力而忽視結構,這是一個捨本逐末的事情!現在特別多的人推崇這種極力用圓珠筆中性筆表現毛筆的粗細的方式,我不否認這是藝術,但是不建議新手這麼做,浪費時間!
 2017-03-16
如果可以解鎖行書了。這時可以選擇上述一些筆畫靈動的字帖,比如《靈飛經》及《膽巴碑》等,然後過渡到:
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前赤壁賦》;
米芾《蜀素帖》。
 2017-03-16
從今天起選一頁字帖(毛筆的),每天精讀三次(不是朗讀,而是仔細觀察帖子中的每一個細節,帖子例字是如何運筆的,結構是怎樣的,等等),每次15分鐘,每天僅需訓練兩三個字,一個月後寫字的手感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我曾經在學生身上試驗過,對培養感覺相當有幫助。
 2017-03-17
比如這個陸柬之的「不」字:
 2017-03-17
橫:向左起筆輕輕折向右下,然後平鋪,最後向上微揚折向右下重按回鋒收筆
撇:輕向上提筆右下折(可省略成直接右下折),然後往左展開
豎:重按右下折之後豎直下來,最後提按回收點:重點在最後的提按回收

 選一支順手的筆
 2017-03-17
在實際書寫中,常用的筆芯則應該是HB、B與2B三種了。
在硬筆書法書寫過程中,鉛筆的最大特點在於表現力強。哪怕是同一支鉛筆,用力不同,寫出來的線條顏色深淺程度也不同。換句話來說,它除了能夠表現出筆畫的粗細變化,還能表現出色澤的深淺變化。因此,鉛筆的筆觸層次感更強,所能表現的肌理遠比其他同類書寫工具豐富。
 2017-03-17
中性筆——價效比高,易得性強,習慣了還挺好寫的
似乎在不知不覺間,中性筆已經成為近年書寫工具界的新秀了。一般來說,中性筆出墨流暢,筆畫輕重便於控制;因此上手容易,操控性強。
相對而言,中性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於筆觸未能體現濃淡變化,而且筆觸的粗細變化相較鋼筆要小。因為製作工藝所限,一般超過0.5cm的中性筆筆芯表現能力就變弱了,沒有辦法隨心所欲地寫出似有還無的牽絲效果。這個特性也限制了中性筆書寫字型的大小,寫出來的字普遍略微偏小,不適合表現單字的細部。
 2017-03-17
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書寫者和書寫工具不斷磨合的過程。鋼筆的使用壽命較長,在和使用者相磨合的步驟中,具備了天然的優勢。
由於其筆桿材質多為金屬,使用的時候感覺分外厚重;當鋼筆在紙面上揮灑的時候,常有種執長槍巨劍馳騁沙場的快意。
另外個人認為,明嘴鋼筆因為彈性更足,它的使用效果相較暗尖的更好,而且暗尖鋼筆的筆頭較粗,一定程度上會遮擋住書寫者的視線,不便於書寫。
 2017-03-17
如果是為了日常記錄且寫中文,就不要買德系、美系的筆——包括萬寶龍、百利金、Lamy和派克——因為這些筆的特點是粗、不容易出鋒、下水過於順暢,寫小字會很痛苦。至於Lamy EF,最近好像不出了,而且「不劃紙的EF不是合格的EF」。
如果你不玩鋼筆,就不要入老筆,包括老版百利金、派克、萬寶龍以及國產筆——它們雖然好寫但是需要花工夫先研究下鋼筆本身。
所以日系筆才是你最好的選擇,包括百樂78G,屬於物美價廉且好寫(中文)的典型代表,價格不過百。
日系筆一共有三個牌子:百樂、白金和寫樂。百樂78G已經說過了;白金3776是其代表作,不想價格太貴可以選擇鋼尖的3776;寫樂比較出名的是21K,不過價格過千了(鋼尖的我不太清楚),所以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可以考慮。
百樂的金筆是這三個裡面最軟的(鋼尖的我也沒有用過所以不太清楚),以前買過百樂74,太軟了駕馭不了,現在已經讓它頤養天年了……
日系筆的筆尖大小,選擇EF或者F甚至M都是可以的,拿來寫中文做記錄都沒太大問題。如果你買百樂74,請選F尖及以下,由於其筆尖較軟,我個人覺得M有些粗。
再說說國筆。對於英雄近幾年出的現代筆,個人認為還是不要浪費錢了。至於畢加索一類的,還是算了,使用上面不太靠譜。而國產老筆,上文已經評價過了「雖然好寫但是需要花工夫先研究下鋼筆本身」。

 從正確的執筆方法開始
 2017-03-17
有些要點圖中沒有提到,但就是這些細節決定了你運筆時候的舒展和流暢:
1. 筆和紙之間的夾角約在50—75度之間。
2. 執筆時候,不應當用拇指搭住食指,或者用食指搭住拇指。拇指食指間應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
3. 食指指腹,拇指指腹右半部,中指第一指間關節和食指掌指關節與筆接觸;
4. 食指指腹,拇指指腹右半部為主要發力點,中指第一指間關節為次要發力點,食指掌指關節作為定位用。
 2017-03-17
在書寫「鉤」之類自右下到左上的筆畫的時候,無名指應該協助中指發力提鉤,不宜軟趴趴地枕在紙面。
書寫過程中,手指應該是舒展自然的,絕不能把筆掐緊,硬邦邦地跟筆較勁。
因為手指握筆的時候,為筆提供的僅僅是對筆管的壓力,在垂直於紙面的方向上,這個壓力僅僅影響手指對筆的最大靜摩擦力。而筆的靜摩擦力,只要與筆的重力和紙面對筆的彈力兩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夠了。無論人怎麼用力握筆,都不會影響這個豎直面的受力情況;反而會因為握筆過分用力,寫起字來就會不夠靈活、運筆艱難,寫出來的字顯得生硬而沒有靈性。
以上,是握鉛筆的方法。
 2017-03-17
握中性筆、簽字筆等水筆的方法和握鉛筆方法基本相同。但由於中性筆是通過液體毛細作用輸運墨水到紙面的,比較容易寫出筆畫,所以握筆的力度可以變得更加輕。上面的執筆圖中所提及的第二點,「食指兩段彎曲,勿三段彎」的說法可以忽略。
握鋼筆的執筆方法和握鉛筆的方法不同。其不同點在於,由於鉛筆、中性筆在書寫時,對紙面的有效作用力是垂直於紙面的;而鋼筆則是通過壓迫筆尖的鋼片,使筆尖發生形變,墨水從鋼片間注入到紙上的。所以在鋼筆書寫過程中,有效的作用力應該是使鋼片產生形變的力,而不是垂直於紙面的力。
如圖示:
(圖源見水印)
因此,鋼筆的執筆要領是:
筆桿應靠在虎口處;而不是像之前握鉛筆的時候一樣靠在食指掌指關節處。
筆和紙的夾角約為40—65度。
 2017-03-17
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就是下指(拇指和中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空若蛋形。手指離筆尖太近,執筆角度大,寫不好大字。離筆尖太遠,寫不好小字。拇指包住筆桿,運筆不靈活,大拇指與食指(虛握)輕挨著就好。握筆不要太用力,不然食指前段就是向內撇的。

 所謂訣竅:眼到、心到、手到
 2017-03-17
正經說來,練字的要義不過三點:
眼到、心到、手到
在練字的過程中,先要肉眼感知到字的筆畫特徵、字形的間隔結構;而後當用心體察筆勢流動,揣摩筆毫走向;繼而應之於手,在自己的筆下再現出來。
但在實際的訓練上,多數人只看重手到,一股腦地把一個字重複寫上數十遍,卻沒有仔細體察原字帖中,字形的精妙之處。最終不過用別人的字帖,寫自己的字而已。縱然努力,亦不過是在走著一條事倍功半的路。
其實,書法與諸多其他技藝一樣,最是在無處見功夫。那些不能直接展示於人前的地方,反而需要花更大心力。我在練字那段時間裡,寫字倒不算太多,但行路搭地鐵之時,心閒下來了,字帖上的字就自動地浮到眼前。
用手者,不過匠人;用心者,方能體察其妙處。

 練習書法有幾種方法
 2017-03-17
如何練字,方法千奇百種,隨君喜好;
而如果問如何「系統」地練字,就不勞大家原創了,古人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很傳統和好用的方法:
「讀、摹、臨、背、意、用」,循序漸進。
我經歷過很多渠道來學習書法,無論是長輩教,自己練,還是書法班,要系統漸進,都脫不了這六個字。不管自學還是報班,都要經過這樣的過程,甚至很多時候,書法班能教給你的,從「背」以後就不會有了。沒辦法啊!修行在個人,就算是老師也還要不斷地進行「臨」「背」「意」「用」呢。下面分別來說一下。
讀:讀帖,讀字。這個只要有作品,就可以去讀。對聯,屏風,匾,摩崖石刻,生活中可見到的有很多。初學書法,總得選擇字帖吧?選字帖時你就是在讀帖了。然後選自己喜歡的,或者負責任的老師建議你學的。讀帖不一定要能讀出長篇大論,重要的是「有印象」。
摹:就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描寫。這裡說一下這個步驟的必要性:這個是初學書法者必須要做的。有的人說摹不行,不能充分思考字意,完全掌握。我想說初學者最重要的是「矯正字形」,而不是「研究風格」。先練好間架結構,再去追求個人風格,所以首先讓自己把筆畫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吧。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追求「像」,即「形似」。如果字還沒寫正就進行臨寫,這樣去達到「像」的目的,反而會破壞你對書法寫意的印象。臨是學意,不是學形。而且那不是在寫字,而是在畫畫兒,像在畫一個字似的。再像又有什麼用?雖說摹不易記字,但是能保證你寫字的數量。初學需廣泛涉獵,把所有結構都見過描過,臨起來才有感覺,有體會,能融入自己的想法。
當臨寫不同風格的字帖,如果感覺就像「大換血」時,也要從摹重新開始。
臨:需要一定的基礎再進行。忌看一畫,寫一畫。但初學者沒有基礎,臨起來無從下手,就會出現這種現象。一定要看一字寫一字,最好看一句寫一句。臨寫能寫出帖的筆意,雖然會不像,但是會「神似」。這就是臨追求的效果。臨寫是學習時間最長的過程,也是必經之路。
背:背臨。疏通整個字帖後,拋去,憑直覺去寫。有時候臨得多了,自己就會背了。我臨寫《蘭亭集序》時是五年級、六年級,臨了兩年,一共就那麼多字,以至於裡頭的文章我還沒學會斷句呢就背下來了。初中看到這篇古文,看著書上的鉛字,腦子裡都是還原成軟筆字帖時的字形。背臨還是自然而然最好,這是我的想法。
意:意臨,背臨的基礎上再創造,融入自己的風格。需要有自己的風格,最起碼得熟練兩種以上的字型吧?達到這個程度,就活用了字帖了,這個階段就可以獨立去出一些作品了。最起碼,給鄰居寫個對聯,牆頭貼個告示,都是信手拈來的事兒。
用:其實上面說的寫對聯,貼告示就是在用。書法源自生活,學習到一定階段後,就可以拿來服務於生活了。

 為什麼勸你扔掉描紅帖
 2017-03-20
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連筆麼?」連筆正是體現書寫性的一種方式(當然連筆寫得醜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為了確保文字的高可讀性,通常不會讓每個筆畫之間都「連筆」,但是這種連帶關係依然在空中發生,這意味著你的手在空中依然要沿著筆畫的自然書寫軌跡去運動,「筆斷意連」是矣。
這種依靠手勢去自然地銜接筆畫確實會讓你覺得把字寫好其實沒有那麼困難。很多人能做到區域性的「首尾呼應」,但是對於那些習慣搭字的人來說,要做到每個字都能有這種自然書寫的「連帶關係」,可能就要在書寫的時候多提醒自己。
還有很多人字寫得醜,是因為他們要麼把字寫得像火柴棍那樣硬邦邦,要麼像用久了的鞋帶那樣綿軟無力。由於一般人寫的硬筆字可能並不大,那麼通常需要動這兩個部位:「手腕和手指」,手腕的活動半徑是要比手指大很多的,因而儘管看起來只要手指動起來就能寫字,但真實情況是手腕去帶動手指完成書寫。尤其是在處理長筆畫的時候,不用手腕是不可能完成流暢的書寫。
如果你真正有去下意識地觀察,其實你會發現真正依靠這兩個地方很自然地書寫的時候,是壓根做不到「橫平豎直」的。
 2017-03-20
所謂的「橫平豎直」在這當中並不多見,強行去追求「橫平豎直」的必然結果就是把筆畫寫得像火柴棍,毫無靈動可言。所以正常的書寫習慣是會有帶弧度的,這種弧度往往也是美感的體現。
而把筆畫寫得像鞋帶那樣綿軟無力的,通常是因為不懂得用手腕去帶動手指去書寫。記住,是用手腕去控制手指,而不是讓手腕去受制於手指,甚至於有些時候要動用手臂。
 2017-03-20
寫「好字」,不一定非要去強行地全部模仿別人的所有書寫模式和習慣(描紅),這是非常低效率和枯燥的。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書寫模式總是不盡相同的,哪怕看起來一樣,也總有很多細微的差異。而我認為如果目的是「寫|好字」,只要給書寫者搭上一個好的框架就可以了,剩下的細枝末節書寫者自己完成即可。而這點,恰恰是「描紅」做不到的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痛苦地模仿每個字,不如去認識到應該怎樣省時省力地去書寫「好字」。
當然,上文我只是提到了正確的用筆方式是怎麼樣的,而「好字」,除了有正確的用筆方式,還有各式各樣的結構組成,而這,我認為才是硬筆字寫好最困難的部分。趙孟頫在他的《定武蘭亭跋》中是提到: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2017-03-20
我從書法字典網上摘取的「樹」這個字不同時期不同人的寫法。可以看到各家採取的結構,要麼拉長字的上半部分,要麼就拉長字的下半部分將重心下移。
為什麼會這樣做?如果拉長字的上半部分,會使得字的縱勢感變得很強烈,整個字顯得非常的高挑。
 2017-03-20
除了重心,對部首與部首、筆畫與筆畫之間的位置關係也是值得去學習的。部首的穿插、避讓,筆畫長短、位置都值得去歸納分析。
 2017-03-20
主筆的舒展。
一般只要你的筆畫寫得不像火柴棍那樣,你的字便更多是結字的問題。
和現在常用的宋體與黑體不同,古人在寫楷書的時候很少把字處理得正正方方的。
孫過庭在《書譜》中這樣說道:
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勿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初學者,學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把字寫得正正方方的是絕對沒有問題,同時也是必要的。所以如果你寫的字像宋體和黑體那樣,雖然說可能不夠生動與藝術性,但是絕對是和醜掛不上鉤的。
入門後,為了讓字更具生動與神采,往往會在用筆和結構上追求一些變化,試圖尋找一種動態的平衡,這也就是古人所謂的「險崛中見平正」,這點,中國鋼筆字一哥田英章學習的物件歐陽詢做到了極致。
 2017-03-20
所謂的「主筆伸展」是在壓縮其他筆畫的空間後,對一個字的「主筆畫」進行誇張的處理。準確意義上來說應當是「有伸必有縮」,當然,這就考驗到對結構的駕馭能力了。
事實上,這種「主筆伸展」的字再好寫不過,因為你寫這類字,只要把所謂的「主筆」進行一定程度的誇張(通常是延長筆畫的長度),那你至少可以拿60分。
 2017-03-20
當然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筆畫的主筆都在右下部分的「戈」部的那筆。如果你記住了這點,再寫其他帶有「戈」部的時候,特意強調這個主筆便是非常明智的。這種「強調主筆」算是所有結字方法中受益最大的一種,如同萬金油,各位可以自己去嘗試一下。
如果要更進一步的話,我對「羲」在整個字形上的處理就會採取更加大膽和靈活的方式,通過對字的倚側、筆畫的伸縮,來達到一種新的姿態,而不能僅憑「強調主筆」這一種辦法。但是,無論如何處理,這個字始終是正的,它的重心依然是穩當的。

 先點畫結體,後章法佈局
 2017-03-20
第一,仔細觀察相同點畫在不同字之間的變化,在字當中不同位置的寫法(比如各種「點」「撇」),把這些點畫位置不同的字抽出來,進行練習,熟悉它們在不同位置怎麼寫,直到熟練運用。
第二,尋找代表性結構字,意為,在各種間架結構裡,每種結構的代表字。如「安」「每」「女」「永」「乃」「及」「宮」「贏」等等,寫好其一,事半功倍。臨帖並非不動腦子,反而是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專注,把這些字抽出來,臨寫到儘可能像。
第三,對字帖很熟悉後,你需要「背臨」,指扔掉字帖靠記憶去寫。最後是「意臨」,即掌握其主要風貌,融入自己的風格。最後兩項一樣重要,否則你無法脫離字帖去寫其他東西。
臨寫練習時,把你的精神專注在筆下,重現前人一點一畫的筆觸,再造一字一行的結構佈局,乃是以謙遜及誠恪的態度,好奇與追求的心,去體會這種高度抽象的美,無論其風格是雄強的,或是秀美的,是昂揚的,或沉鬱的,都值得你暫時扔掉手機離開電腦去沉浸其中。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寫不好字。
 2017-03-20
後章法佈局
硬筆書法章法不同於毛筆書法章法,蓋因古今習慣不同。應用文體書寫一般遵從自左向右的書寫格式,應遵循下面幾條:
(1)字整體造型宜扁不宜長(豎畫不宜過分伸長,筆勢取橫向)
(2)勿緊貼橫格上下線(適中位置應沿橫格中心線,沒有把握更不要超格)(3)標點符號空半格(節奏感)
(4)字大小適中,首字要寫好
抱著日常使用目的的你,看到這裡就足夠了,回去練字吧。

 如何提升筆畫的質感
 2017-03-20
1. 輕重
在書法當中,無論是楷書、行書,抑或草書,都應當對筆畫的輕重變化,給予高度的重視。缺乏輕重變化的這幾種書體,必然難以具備足夠的表現力,勢必呆板而俗不可耐。
 2017-03-20
行書當中,為了書寫連貫流暢,常將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鉤、折、挑)用牽絲的形式進行相互勾連。在書寫的過程中,需注意基本筆畫應較為粗壯,牽絲則應輕細。這樣才能保證字形交代清楚,筆畫主次分明。
 2017-03-20
常見的構成筆畫間呼應的一般以下有三種書寫技法:
2.1 筆連
在不影響字形的前提下,將收筆起筆處相近的筆畫連在一起。如下圖所示,「知」字首筆「撇」與第二筆「橫」,以及倒數第二筆「橫折」與末筆「橫」,皆是通過筆連的形式連線起來的。這種寫法,簡潔明瞭。通過提按和轉折關係區分兩筆,通過相互連線的位置關係形成呼應。亦可簡化起筆收筆步驟,增強字中的流動感。
2.2 牽絲
牽絲主要為了勾連距離較遠的兩個筆畫,出現於前後筆畫間,標識了運筆的路徑。如前所述,牽絲需要做到的是輕細,保證兩個基本筆畫之間界限分明。如下圖「知」字左部「矢」與右部「口」即是通過牽絲連線。
牽絲多由於行筆速度加快,前筆書盡,而未完全離紙即書寫下一筆畫所形成,多為自然生髮。牽絲多,則顯亂。初學者使用牽絲當注意有所節制,宜少不宜多。
2.3 意連
意連指的是書寫過程中,筆畫之間的連線,沒有直接體現在字上,但通過「意」和「勢」相互連線了起來。最簡單的意連方法,就是把本來可以用牽絲寫就的地方,切斷牽絲,只留下出鋒和入筆,留點相互連線的意思。如下圖「知」字第二筆、第三筆兩個橫畫,便是用這種方法連線起來的。為便於理解,特用紅色虛線標識筆勢。
意連的妙處在於似有實無、含而不露、藏而不發、窺虛見實、於無處見有。
楷書中,意連出現得更多,但多以筆意相貫、結構趨就而成,基本不出現之前所說的切斷牽絲的簡單做法。如圖中,「乎」字即為楷書。未能得其精要,只能揭示意連之訣一二。
 2017-03-20
3. 章法
呼應可以出現在字中兩筆畫之間,也可以出現在兩個相連的字之間。
 2017-03-20
就單個字來看,大體的書寫方向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末筆所處位置,絕大多數位於底部或右下角。在行書當中,豎寫時,若末筆為撇或豎等適宜直接出鋒的,筆鋒放出後,便可順勢連線至下字之首畫;若末筆為橫或點等以頓筆做結的,寫至最後,筆勢如被壓得最緊的彈簧,重重頓下,然後撤去這股勢勁,筆鋒便自然爽朗地往回出鋒了,同樣能自如順暢地銜接下一個字。譬如上圖中,「請」字的出鋒便是一證。末筆為捺者,需做呼應時,常改為長點;末筆為鉤者,可省略鉤。
就此可以看出,因為漢字具有的天然特點,豎寫的作品,常常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保證字與字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呼應。因此,傳統書法中,都要求豎排從右到左書寫。
與這種書寫格式對應的,是傳統書法對「行氣」的重視。
「行氣」唸作「ㄏㄤˋㄑㄧˋ」(hang·qi)。
意指書法作品中,一行字需以一氣貫之。其基本要求有二:一則是在一行字當中,能拉出一條中軸線,保證軸線左右兩邊的視覺重量大致相等;另一則是字與字間具有相互聯絡,不致各自為政,支零破碎。
行氣的概念是從書法作品的整體效果出發提出的概念。這些從整體佈局謀篇出發提出的書寫要求被統稱為章法。若是自己戲寫數字,自是沒什麼章法的要求的。但在正規的書法創作中,則需遵守一些章法上基本的要求,以免貽笑大方的。
一般傳統書法要求豎排從右到左書寫,先有正文,後作落款,款字較正文略小。由於繁體字是自隋唐一路傳承演進而來,有著一套成熟的書寫技法和審美情趣,故傳統書法以繁體字寫就。個人認為,以簡體字書寫亦無不可,只是簡體字出現未滿百年,如何結字構型尚處於摸索階段,可能會損失部分美感。而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其美學意義當是高於實用意義的。因此,即便用簡體字寫就書法作品無可非議,個人依舊不做推薦。而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切莫繁簡混雜,以避免突兀之感。

 間架結構才是字的風骨
 2017-03-20
《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這本書,系統、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漢字結構組合規律,歸納總結出九十二種漢字結體書寫的方法,他的楷書集歐、顏、柳三家之長,值得初學者學習臨摹。
 2017-03-20
畫短撇長橫短撇長。如:左、在、尤、龍
畫長撇短橫長撇短。如:右、有、灰
畫短直長,撇捺宜伸橫畫短豎畫長的字,撇捺應延伸。如:木、本、朱
畫長直短,撇捺宜縮橫畫長豎畫短的字,撇捺應縮短為相背的點,兩相呼應。如:樂、集兩平者,左右宜均由兩個相等部分組成的字,左右要均勻。如:顏、顧、騵
三合者,中間務正由三部分組成的字,中間務正。如:御、謝、樹
兩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饒減由上下兩部分構成的字,上下兩部分各佔一半,中間稍加變化。需、留
三聯者,頭尾伸縮間仍要停勻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的字,頭和尾伸縮要得當,突出主筆,協調統一。如:章、意、素、累
掌握了以上的一些規律,會發現寫的字有質的提升。
 2017-03-20
讀帖就讀這三樣:用筆,結字,章法。
 2017-03-20
1.1 讀用筆
用筆事關個人風格,喜歡粗細對比鮮明的字,還是剛直鋒利的字,或者飄逸延綿的字,都是自己的選擇,只要符合書法美學,都可以有上乘佳作。既然選擇閱讀一則帖,則就要從欣賞的角度去看,拋去自己先入為主的個人風格。
然後,怎麼看出個人風格?
舉個例子,看看這個「呼」字的一鉤。直接出鋒,但不猛烈。想起了誰的字?
我再上幾張圖就知道了。
左邊的「乎」是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右邊的「事」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再看看作者生平,是不是臨習過這二者的書法?(實際上歐陽詢也臨習過王羲之的字)
諸如此類。
然後,怎麼再在讀帖中學習?
眼觀帖,心中寫。讀的畢竟是字帖,不是文章。不能看字認識然後說「真好看啊」就看完了。自己要在心裡把字過一遍,隨著字的筆畫順序,起承轉合,寫在心裡。何時停頓,何時轉折,下筆輕重如何,這些都可以在心裡完成。
一開始可以拿手指頭模仿筆去比畫,管用。我一開始學書法半夜睡不著還在被子上沒事拿手指瞎畫來著。
1.2 讀結字
結字就是間架結構。
這個雖說也有關於個人風格,比如顏體飽滿結實的穩重結字,和剛直緊湊的柳體字就感覺不一樣,但是間架結構不差上下。如果是初學者,最好感受一下這些楷書嚴謹的結字,多對比一些唐楷,找這些作品的「相同點」,然後模仿學習,促進自己字形的矯正。而如果是熟家大師,則不需要「矯正」這個步驟了,這時候欣賞這些楷書,更多是看一些「不同點」,然後思考與總結。初學者千萬別像大師一樣追求「奇」,一定要總結「同」。
比如上面一開始的這兩個字,初學者要想:
「知」的右邊口怎麼放置較好,「呼」的左邊口呢?
黃自元的帖子不勞煩各位讀者來自己總結了——「右邊少者齊其下」「左旁少者齊其上」。
這便是這本字帖的偉大之處。

 讀帖:離開字帖也能寫好看的祕訣
 2017-03-21
後面圖片全部來自《九成宮醴泉銘》
1. 重心
【這個字的重心是哪一筆?】
由於楷書的橫都有上斜的趨勢,因此要有一個筆畫把字拉正,這就是字的重心。一般來說字的重心:筆畫向下或者斜向右下/位於字的右半邊/(第二個)折肩或者捺(捺化成的點)。
畫圈的筆畫即為重心:
2. 主筆及疏密
【這個字的主筆是哪一筆?】
主筆即為一個字中最為伸展的筆畫。一般來說獨體字和上下結構的字找最長的,左右結構的左邊是部首的主筆在右邊,右邊是部首的左右各有一筆伸展。有的字有次主筆,有的字主筆不明顯。
【這個字的疏密關係是什麼?】
找到主筆疏密就很容易找了,伸展出去的地方為疏,中間筆畫密集的地方為密。疏密關係著該字中宮是否緊湊,很重要。
畫圈的筆畫為主筆:
3. 輕重及間隔
【這個字中每一筆的輕重是怎樣的?】
有些字帖輕重筆畫變化明顯,比如張即之,有些則相對不那麼明顯,比如瘦金。但是沒有字帖是要把筆畫寫平均的。很多人的字平放在桌子上看還可以,但是掛起來會顯得特別平,沒有跳動感,就是因為輕重變化注意得不夠。
【這個字間隔是如何排布的?】
橫向間隔一般來講是均勻的,字中間的點一般算一橫來排布,也就是說點算作兩個間隔,如圖所示:4. 左右錯落
【左右結構的字如何擺佈?】
【起筆的相對位置在哪裡?】
【部首的相對大小是什麼?】
再強調一次,關於結構的分析只是給大家提供一種方法,找主筆找重心都是為臨帖服務的,不要陷入其中。如果很容易就能把字寫得與字帖九分像,不分析也可。三、章法:整體中各個字的相互關係
【字與字之間的輕重變化是什麼?】
不僅一個字之中有輕重變化,字與字之間也有輕重的變化。
【字與字之間的大小變化是什麼?】
字與字之間的實際大小並不一致,即使是唐楷也不一致。
唐楷的一般規律是筆畫少字寫小寫重,筆畫多的字寫大寫輕,這樣就能保證視覺上的美觀。當然,這裡的小與大隻是相對而言,非常細微的變化。
在行書上並沒有這樣明顯的規律,但是輕重大小也要根據帖來表現出來。
【字與字之間的間距排布是怎樣的?】
【如果是行書的話,字與字之間的連帶關係是怎樣的?】
【字與字之間的墨色濃淡枯溼變化是怎樣的?】
比如很多行書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何處沾墨何處枯筆,那麼在通臨的時候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
四、其他與碑帖特點相關的內容
【字形是什麼?多為長形?正方形?還是扁形?】
【筆畫向背的勢是怎樣的?】
【字帖整體的墨色濃淡情況?】

 為什麼你連簡單的字都寫不好
 2017-03-21
在看一個字的時候除了看到這個字是由什麼筆畫組成的,還要去關注這些筆畫的位置或者起收筆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這樣才能把字寫好。
 2017-03-21
一、收筆要放在同一水平線上
不論是撇+豎彎鉤、撇+捺、撇+點、撇+撇點還是撇+撇+捺,只要是由兩隻腳或三隻腳支撐的字,都要把它們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不能一隻腳翹起來。
 2017-03-21
二、除了斜鉤,其他筆畫要同時落在一個水平線
這一條其實是上一條的延伸。在這種字形裡,要把左邊筆畫+右邊的撇的落點統一到一個平面,這樣整個字會看起來很清爽,否則下面會顯得參差不齊。
 2017-03-21
三、同向筆畫之間距離要均等
筆畫分橫向和縱向,在一個字裡經常會出現同一個方向的筆畫有很多的情況,比如下面兩個字就是橫向筆畫比較多:這些橫之間都是有距離的,要把每一橫之間的距離寫均勻:
 2017-03-21
四、每個字裡只有一筆最長,其他筆畫處理成相近長度
下面兩個字都是有很多橫的:
要把最長的一橫拉開,同時其他橫的長度儘量處理得差不多,否則會亂:
 2017-03-21
五、很多撇平行在一起時,收筆邊緣要處理成弧線
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好多撇並排:在這種情況下,中間兩撇寫長,收筆與上面的撇、下面的鉤形成一個弧線,避免忽長忽短、參差不齊:
 2017-03-21
六、四點底找準方向
首先,在寫四點底的時候要寫成這樣——起筆對齊,中間的兩點垂直,左邊點朝右,右邊點朝左:
然後在寫四點底組成的字的時候,要用這四個點去找上半部分相對應的點,比如「照」:
再比如「然」:
 2017-03-21
七、心字底找準方向
先把「心」字寫成這樣——中間一點的收筆與其他三筆的起筆在一條線:當「心」字作為偏旁時,把中間一點壓低,然後每一筆都要和上面的部分找到相對應的筆畫:
這樣子才不會跑偏。
 2017-03-21
八、走字底要做到「兩個對齊」
以「遠」為例,先把裡邊的部分寫好:
然後,左邊走字底的撇,要和右邊「元」的下面對齊,成一條水平線:
最後一筆,平捺——先寫一條長斜線到「元」的右邊緣線的位置,然後轉折出尖,不能早不能晚:
 2017-03-21
九、當上面是左右結構時,下面的獨體字要與上面相呼應
有一種上下結構是「a+a+B」的組合方式,比如「替」。在寫的時候先把上面兩個「夫」寫好——相等、對齊:然後,在寫下面的「日」的時候,要注意兩個豎應和上面的兩個「夫」的中軸線對齊:還有一種「a+b+C」的上下結構也是一樣,比如「碧」。
先把上面寫好:下面的「石」,第一橫和兩個豎要和上面兩部分的中軸線相對:

 不同結構的字怎麼寫才好看
 2017-03-21
對於所有的字,都讓這些字型輕輕向右上方揚起一些,看上去會很好看。
 2017-03-21
上下結構:
精髓在於:發現字型的主要部分,並凸顯出來。
左右結構:
精髓在於:通常偏旁部首應該寫的小一些。
半包圍結構:
精髓在於:包在裡面的部分才是重點,一定要寫在恰當的位置上。
全包圍結構:
精髓在於:留足夠的空間寫裡面的東西。
 2017-03-21
較長的字:
精髓在於:儘量把字型上面的那一部分寫的小一些,這樣可以有空間寫下面的部分。而且還要寫得寬一些,不能一味的瘦高。
較寬的字:精髓在於:儘量寫得高一些,避免矮胖矮胖的情況發生。
較稀疏的字:
精髓在於:要承認一口氣把每個字都寫好是很難的。

 字外功夫:如何提高指力和筆力
 2017-03-21
心力眼力(這個非常重要,但並非常規訓練,需要結合筆力指力綜合訓練):
心力眼力其實不是力,直白說就是如何對力道和運筆胸有成竹,知道用多大的力和怎樣用力才能帶來快感。
兩者的區別在於,心力,是指落筆之前的單字、通篇規劃能力,即在寫字之前,要對單個字乃至通篇大體有數;眼力,是指習作完成後的自我總結能力,即在寫字之後,能準確地觀察出作品的問題,哪裡力度掌握不好,哪裡結構鬆散等等。
感覺這玩意兒真不好練。籠統地講,所有的書法練習都和心力眼力有關,但又不會直接產生作用。相對來講,最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也是最沒創意的方法——讀古帖。
 2017-03-21
·零散時間的筆法訓練:虛實線、曲線線條練習
注意三個要點:輕重、粗細、露鋒藏鋒(就是下筆收筆帶不帶尖)。順序都是左到右和上到下,且以從左到右優先。
 2017-03-21
·雙勾法和描摹練習
這個是重點中的重點。
雙勾法:先外勾,以描摹的方式,把例字的外框描出來,再以內勾的方式將框內填滿。硬筆訓練中,內勾可以用鉛筆按照例字的筆法以單個線條的方式在框內寫出來,不需要填滿;雙勾完畢之後再在旁邊臨寫一遍。
 2017-03-21
另外,描摹練習不光可以使用毛筆古帖,也可以使用白描圖譜。這對於手指靈敏度、準確度以及線條的粗細力度變化有極好的幫助。
 2017-03-21
·筆畫訓練
硬筆書法28種基本筆畫,一定要花大塊的時間用毛筆古帖來練習。零散的時間,則可以進行筆畫訓練和上面講到的虛實線訓練。
 2017-03-21
三、最後,如果給讀帖、描摹、臨帖編制一個訓練方法,或者是練習的流程,大體應該是這樣的:
(1)基本功訓練(上文的所有內容)(2)讀帖(仔細觀察作者的筆法、結構和章法,在腦海中形成印象,訓練心力)
(3)描摹(可採用雙勾法,訓練筆法)
(4)對臨(手眼結合,訓練筆力和眼力)
(5)對照(把自己寫的和帖子相對照,找到不同的地方,找到失誤的地方,訓練眼力)
(6)背臨(訓練心力)
(7)對照(把自己寫的和帖子相對照,找到不同的地方,找到失誤的地方,訓練眼力)
(8)練習相近字(根據對照後找到的弱點進行鍼對性訓練,比如,「喜」這個字的長橫寫不好,練過之後再繼續練習「善」「普」「姜」等帶有長橫的字。比如,「冊」幾個縱向筆畫之間的間距掌握不好,那就練完之後再繼續練習「川」「卅」「珊」「助」等字)
(9)篇章練習

 慢慢寫是最快的捷徑
 2017-03-21
每個字都要花時間,只有這樣才能把基本功打紮實。步入書法的門檻,一定要以謙虛敬畏之心對待,才能把你的書法審美能力提高。每個人的書寫習慣不一樣,所以很多人覺得沒必要臨成一模一樣的。但在不斷揣摩的過程中,你才能分清你那些書寫習慣有沒有改的必要,硬筆也是有筆法的。
 2017-03-21
慢慢寫是最快的捷徑。
拿紙蒙在字帖上寫個四五遍並不代表你就懂了每個字的結構,我至今也沒練完一本字帖,還在學習中。但毫無疑問的是,不走心的摹帖所做的都是無用功,唯一讓你安心的是你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時間足夠認真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