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makefile詳解 變數高階用法 追加變數值

makefile詳解 變數高階用法 追加變數值

   foo := a.o b.o c.o
    bar := $(foo:.o=.c)

這個示例中,我們先定義了一個“$(foo)”變數,而第二行的意思是把“$(foo)”中所有以“.o”字串“結尾”全部替換成“.c”,所以我們的“$(bar)”的值就是“a.c b.c c.c”。

另外一種變數替換的技術是以“靜態模式”(參見前面章節)定義的,如:

    foo := a.o b.o c.o
    bar := $(foo:%.o=%.c)

這依賴於被替換字串中的有相同的模式,模式中必須包含一個“%”字元,這個例子同樣讓$(bar)變數的值為“a.c b.c c.c”。 

第二種高階用法是——“把變數的值再當成變數”。先看一個例子:

    x = y
    y = z
    a := $($(x))

在這個例子中,$(x)的值是“y”,所以$($(x))就是$(y),於是$(a)的值就是“z”。(注意,是“x=y”,而不是“x=$(y)”)

我們還可以使用更多的層次:

    x = y
    y = z
    z = u
    a := $($($(x)))

這裡的$(a)的值是“u”,相關的推導留給讀者自己去做吧。

讓我們再複雜一點,使用上“在變數定義中使用變數”的第一個方式,來看一個例子:

    x = $(y)
    y = z
    z = Hello
    a := $($(x))

這裡的$($(x))被替換成了$($(y)),因為$(y)值是“z”,所以,最終結果是:a:=$(z),也就是“Hello”。

再複雜一點,我們再加上函式:

    x = variable1
    variable2 := Hello
    y = $(subst 1,2,$(x))
    z = y
    a := $($($(z)))

這個例子中,“$($($(z)))”擴充套件為“$($(y))”,而其再次被擴充套件為“$($(subst 1,2,$(x)))”。$(x)的值是“variable1”,subst函式把“variable1”中的所有“1”字串替換成“2”字串,於是,“variable1”變成“variable2”,再取其值,所以,最終,$(a)的值就是$(variable2)的值——“Hello”。(喔,好不容易)

在這種方式中,或要可以使用多個變數來組成一個變數的名字,然後再取其值:

    first_second = Hello
    a = first
    b = second
    all = $($a_$b)

這裡的“$a_$b”組成了“first_second”,於是,$(all)的值就是“Hello”。

再來看看結合第一種技術的例子:

    a_objects := a.o b.o c.o
    1_objects := 1.o 2.o 3.o

    sources := $($(a1)_objects:.o=.c)

這個例子中,如果$(a1)的值是“a”的話,那麼,$(sources)的值就是“a.c b.c c.c”;如果$(a1)的值是“1”,那麼$(sources)的值是“1.c 2.c 3.c”。

再來看一個這種技術和“函式”與“條件語句”一同使用的例子:

    ifdef do_sort
    func := sort
    else
    func := strip
    endif

    bar := a d b g q c

    foo := $($(func) $(bar))

這個示例中,如果定義了“do_sort”,那麼:foo := $(sort a d b g q c),於是$(foo)的值就是“a b c d g q”,而如果沒有定義“do_sort”,那麼:foo := $(sort a d b g q c),呼叫的就是strip函式。

當然,“把變數的值再當成變數”這種技術,同樣可以用在操作符的左邊:

    dir = f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