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程序員的筆記本電腦

程序員的筆記本電腦

表示 系統性能 問題 小米 ibm 簡歷 手勢 das 反饋

絕大多數時候,我都沒在用筆記本(電腦),而是在用臺式機,筆記本除了便攜一個優點外,其余都是被臺式機全面吊打,對我這種非常註重使用體驗的人來說,筆記本用起來簡直是受虐,除了在做iOS的APP開發不得不用Macbook Pro以外,我其它時候是能不碰就不碰了。但便攜這個優點在某些時候就變成了壓倒一切的優點,比如外出辦公,比如現場實施運維,這樣的場景是沒辦法搬著臺式機走的,且如果自己一直用著一臺筆記本,一定會很熟悉,得心應手,就好像這是一把自己精心打造好的利劍一樣,學武之人應當有這麽一把利劍。

而挑選一臺稱心如意的筆記本電腦真是不容易的事情,於是我寫這麽篇文章,客串一下筆記本電腦的產品經理,說說我心目中“程序員的筆記本電腦”這個產品的定義。

說到產品經理,我還真被聯想邀請去面試過,現在看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我失業找工作中,我突然接到聯想的面試通知,就在張江,雖然我印象中沒投過聯想的簡歷,且職位也是我從來沒申請過的產品經理,但我當時正好就在張江,也閑著,於是就去了,聯想公司門面挺大氣,進出人員裝扮都蠻考究,屏幕上還循環播放著楊元慶的視頻,面試我的是幾個美女,問了我一些跟技術完全無關的問題,然後就這麽結束了,沒有下文……這可能是我經歷的最莫名其妙的一次面試了。許多年後,聯想成了“美帝良心想”,成了我的圈子裏最不受待見的IT公司之一,我就笑著說:當初真讓我去當產品經理的話就不會這樣了。Okay,就當開個玩笑……

下面是進入主題:

1,CPU

使用最新的第八代Intel處理器(i7-8750H/i7-8250U),提供低壓版和標壓版兩個版本的CPU供選擇

CPU是電腦最為核心的部件,我用電腦到現在,從來沒覺得CPU性能過剩過,好的CPU能帶來更快的編譯速度、壓縮/解壓速度、代碼智能提示響應、CPU密集型任務中更強的算力、以及更快的程序啟停速度。要求低的可以選擇低壓版,否則選標壓版。

技術分享圖片

也許有人說,我平時也用不到那麽好的性能啊?怎講,比如你買輛車,平時也不需要多強的加速性能啊,但你超車的時候,如果加速性能不足,就可能十分危險,性能這個東西並不一定是給“平時”用的,再說程序員要求CPU高速運轉的時候還是很多的。

2,內存

雙通道DDR4 2666以上,提供16G和32G兩個選擇

我強烈鄙視現在居然還有4G內存和8G內存的電腦,真是比手機都不如,用來忽悠小白可以,但我們程序員可是專業人士,哼~16G內存起,我家的電腦,從2012年起,就是16G了,現在都快7年過去了,居然還這麽多人只用8G內存的電腦。大的內存可以讓你同時打開很多個集成開發環境,可以讓你同時跑N個虛擬機,還能顯著提升系統性能,現代操作系統對大內存配置都進行了許多的優化,如果你內存足夠大,操作系統會將更多的內存資源用作磁盤緩存,你可以理解為虛擬磁盤,以此實現程序秒開。一般來說16G內存是充足的,對於虛擬機多開人士,可以考慮選配32G內存的電腦。再說現在內存也降價了,有啥理由不上更大的內存?

技術分享圖片

3,固態硬盤

第一梯隊(Intel/三星)的NVMe固態硬盤,提供250G/500G/1T幾個選擇

硬盤,200%只配固態硬盤,2019年了,機械硬盤根本不應該用於電腦上,我自從配備了NAS之後,就徹底把所有電腦上的機械硬盤拆了,機械硬盤電機啟停帶來的延遲和噪音真的很煩,且機械硬盤用於筆記本電腦還會帶來額外的電耗,因為有機械活動部件,這根本不適合。而固態硬盤也不能隨便配阿貓阿狗的,性能一定一定要強勁,這是電腦運行速度的一大關鍵點,在公司,我跟領導申請給小夥子們都配備了三星的EVO 970固態硬盤,這是M.2接口的NVMe固態硬盤,速度非常快,但考慮到公司成本問題,我們只配了250G的,目前夠用。另外我想說SATA硬盤都是淘汰貨,不應該考慮。對於一臺專業的程序員筆記本來說,500G的固態硬盤應當是標配,當然如果覺得沒必要,可以退而求其次選250G的,而虛擬機狂人可以選1T的。

技術分享圖片

Intel近年來有個新的存儲技術叫“Optane”,中文名傲騰,傲騰SSD更接近內存,而不是NAND這種存儲介質,它壽命極長,速度飛快,除了價格,簡直完美。但有些文章說這可能只是一種“過渡技術”,具體為什麽我沒細看,但我想如果能在自己的工作筆記本上配備一塊傲騰SSD,那是極好的事情。

4,顯卡

集成顯卡

沒有玩遊戲需求,沒有3D/視頻渲染的需求,所以沒必要配備更好的獨立顯卡,集成顯卡足夠。

也許你說,萬一是遊戲程序員呢?我說,即便是遊戲程序員,也分很多種的,如編寫服務器端的程序員,並不直接涉及圖形及3D渲染,用不著的。直接做遊戲圖形的程序員不多,如果真有,大多數也會用臺式機應付,移動辦公的需求幾乎沒有,可以忽略。

5,顯示器

廣色域IPS霧面高分辨率屏,15寸窄邊框,3:2比例,無觸控

  • 13寸太小,14寸適中,15寸有點大,不過如果能做成窄邊,15寸也能跟普通14寸一般大,便攜又能展示更多內容
  • 作為一天到晚盯著的生產力工具,顯示器一定要好,看起來舒服,需要有比較準確的色彩還原(廣色域),再說程序員確實有可能需要修修圖,兼一下美工的活,色彩準真是個需求
  • 大的可視角度——我常常會站起來坐下來活動活動,我不希望我換個角度就顏色全走樣了,劣質的TN屏就如此,所以選擇以畫質見長的IPS屏
  • 一定是霧面屏,鏡面屏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現在好像也都改回去了(除需要觸控的之外),我可不想邊寫代碼邊照鏡子
  • 刷新率,響應速度不重要,因為不打遊戲,刷新率60Hz即可,響應速度<=8ms,夠用了
  • 更高的分辨率可以獲得更細膩的顯示效果,使得代碼的字體看起來更圓潤
  • 3:2的比例擁有相對較多的垂直像素,我們程序員是經常需要上下滾動查看代碼的,3:2相對16:9來說可能可以多顯示幾行代碼,並且用來閱讀文檔會更舒服一些
  • 觸控功能是雞肋,舍棄,且我超級不喜歡屏幕上有指紋

我覺得華為最新的Matebook X Pro在屏幕比例及窄邊框方面做了個挺好的榜樣。(註意,我只是說屏幕比例和窄邊框,不含別的)

技術分享圖片

6,鍵盤

標準87鍵位的鍵盤,具有較長的鍵程

這就是87鍵位的鍵盤:

技術分享圖片

對我來說,之所以覺得筆記本沒有合適程序員的,很大程度上是這個原因:鍵盤根本不順手!我一直不太搞得懂,為什麽將臺式機標準的87鍵位的鍵盤搬到筆記本上就這麽難,沒有商家願意去做,哦,嚴格說不是沒有,有的,大家看圖:

技術分享圖片
宏碁掠奪者PREDATOR G9-791 21X,這是一臺性能怪獸本,但幾乎也沒什麽便攜性可言了,且價格是“打擾了”的級別,不過不得不說把全尺寸的機械鍵盤直接做到了筆記本裏,是夠驚艷!下面是一些對目前主流筆記本電腦鍵盤的吐槽:

  • 作為程序員,F1-F12是一直離不開的按鍵(大家是否還記得Macbook Pro把F1-F12包括ESC這排按鍵取消,換成觸摸條的那個時候,程序員圈子裏罵聲一片),絕大多數筆記本電腦都把F1-F12做得極其緊湊,也許是為了節省空間,也許是為了一般人所理解的“美觀”,但這樣毫無實用性可言,這些功能鍵之間如果沒有間隙,就很容易按錯,幾乎沒法盲打,每次都要看著,不然很容易誤觸
  • 上下左右四個按鍵,大多筆記本沒有空隙作為參考,每次都需要用眼看一下,體驗差
  • 大多數筆記本的沒有把PageUp、PageDown、Home、End按鍵放到可以盲打的地方,甚至取消,需要組合鍵來模擬,而這幾個按鍵在寫代碼的時候使用相當頻繁
  • 小鍵盤對程序員來說用處不大,但很多大尺寸筆記本都保留了,占地方且多余
  • 很多產品把電源鍵放在主鍵盤區的角落裏(一般在靠近Backspace的地方),很容易誤觸
  • 很多產品把Fn鍵放在主鍵盤區裏,但這個是個很少用到的鍵,應當考慮跟電源鍵一起挪到別處去

上面提到的宏碁的掠奪者筆記本電腦的鍵盤是個理想的鍵盤,但實際上使用了這種機械鍵盤的筆記本電腦厚度根本下不來,失去了便攜性,所以我的看法是保留鍵位的同時,使用薄膜鍵盤即可。同樣是薄膜鍵盤,鍵程也有不同,為了獲得較高的輸入反饋體驗,長一點的鍵程是需要的。

另外就是鍵盤的位置,絕大多數筆記本的鍵盤,都是靠近屏幕這邊,而不是靠近用戶這邊的,因為靠近用戶這邊需要放置一塊觸摸板,而實際體驗來說,如果不使用觸摸板,把鍵盤放在靠近用戶這邊無疑是更好的選擇,這樣用戶就能更自由的調整打字的姿勢,而不是雙手前探,作脖子前傾狀(想想好難看~),如果鍵盤像宏碁的掠奪者那樣擺放的話,觸摸板放哪裏呢?一般是放在右邊,掠奪者這臺筆記本足夠大,放得下,另外華碩玩家國度的“冰刃3”筆記本,也是這樣放置觸摸板的:

技術分享圖片

我覺得冰刃3是一款十分優秀的產品,但按照我之前提到的87鍵位鍵盤的15寸筆記本的布局,右邊可能就沒地方放觸摸板了,所以只好適當妥協,還是把鍵盤安置在靠近屏幕的一測,觸摸板放在鍵盤下方,靠近用戶的一測。當然我也考慮過取消觸摸板,但這樣的想法似乎有點激進,觸摸板在不方便使用鼠標的情況下還是很有用的,如果做得足夠好,能很大程度上取代鼠標,下面我會提到。

7,觸摸板

支持手勢,調教良好,提供開關快捷鍵

前面我說了,好的觸摸板可以很大程度上取代鼠標,沒錯,說的就是Macbook,事實上我在做iOS APP開發的時候,Macbook就不連鼠標,全都是用觸摸板操作的,感覺完全能應付得過來。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蘋果對觸摸板的調教,讓它支持各種手勢,如雙指滾動,三指拖拽等,用起來是絲滑的流暢,Windows的筆記本當然後來也加入了類似的手勢,但實際用起來總覺得差那麽點火候,我覺得應該不是硬件的問題,而是驅動和軟件的優化的問題。

當然了,平時我是用臺式機的,根本沒有觸摸板,不一樣好好的?但要知道筆記本的使用場景,有時候真的不太適合鼠標,如:擁擠的會議室,桌子上亂糟糟,不方便擺鼠標;或者去機房倉庫調試程序,環境特殊,僅夠擺放一臺筆記本,沒有多余空間;再比如在飛機上,要拿筆記本出來辦公,這時候肯定沒地方擺鼠標的……所以一個好用的觸摸板是非常有用的,蘋果的系統在觸控體驗方面確實領先Windows好幾條街。

技術分享圖片

另外有點令我頭大的問題是,由於觸摸板在鍵盤下方,我打字的時候,手的其它部位經常會誤觸觸摸板,系統有時會將這種誤觸判定為點擊之類的操作,對打字很影響。所以一個便捷的觸摸板的開關就挺有必要,不需要觸摸板的時候(比如用鼠標的時候),就把它關掉,防止誤觸,觸摸板邊上做一個小小的指示燈來表示觸摸板是否在工作。

8,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

較好的品質,支持回聲消除及降噪

這幾樣東西主要用於視頻/語音會議,我覺得大多數筆記本都做不好,你說這幾個東西如果用好一點的料,應該也多花不了幾個錢,但為什麽每次用筆記本開電話會議,總是要鬧心一番呢?“斷斷續續”、“雜音”、“聽不清”、“你說什麽?”……雖然這些不一定是麥克風揚聲器的問題,但總歸有些影響,用上品質上乘的配件是有必要的,雖然不追求什麽高保真,回聲消除及降噪不一定是硬件的功能,也許軟件也能做到,但如果硬件芯片上就支持的話就更好了,技術成熟的東西,應該花不了幾個錢。

9,電池及續航

4小時的辦公作業時間

對於沒有獨立顯卡,不玩遊戲的筆記本來說,續航通常不是什麽大問題,但一定要穩定,不接電源的場合通常是在現場進行問題排查的時候,這個時候通常不會開多個開發環境,開多個虛擬機,不會有這種非常消耗CPU資源的任務,做到4小時的續航應該是沒問題的,穩定就行,不能電池一下從70%掉到1%。

10,接口

USB 3.0方口*3,Type-C口*2(支持雷電),HDMI輸出*1,DP*1,以太網口一個

  • USB 3.0可以接有線鼠標/有線鍵盤和移動硬盤/U盤,3個應該夠用
  • Type-C口可以連接新型的設備,其中一個支持雷電即可
  • HDMI用於接投影儀,我看一般投影儀不支持DP口,而現在比較高端的顯示器都是使用DP口的,甚至有些都不再提供HDMI接口了,所以兩個視頻輸出都需要有
  • 以太網口必須有,一來平時用有線比較快速和穩定,二來到現場安裝配置網絡設備的時候你必須用有線連接(這時候WIFI還用不了),另外可能還有一些特殊場合不能使用WIFI的

這些接口算是比較豐富的,如今的很多筆記本為了追求輕薄,去掉了很多接口,其中以Macbook最為激進,只保留了幾個Type-C口,雖然看起來很有未來感,但站在實用的角度來說,並不好,我們是務實的程序員。

11,風扇、噪音及散熱

合理的散熱邏輯

沒有獨立顯卡,不玩3D遊戲,有這兩個先決條件,發熱少了一半以上。但在進行CPU密集型工作的時候,難免產生一些熱量,需要用風扇吹出去,於是風扇加速嗚嗚嗚作響,這個是好理解的,難以接受的是,有時候莫名其妙地風扇就狂轉起來了,這時候看看自己也沒幹什麽,只是打開瀏覽器看看網頁。所以我要的是合理的散熱邏輯,風扇該轉的時候就轉,不該轉的時候就安安靜靜的,不要打擾本碼農的工作。

12,外觀

偏商務,比較輕便

筆記本有兩種,一種叫輕薄本,一種叫遊戲本,其余種類都是在這兩種之間搖擺,選擇一個平衡點。程序員的筆記本也應該在其中一個平衡點上,具有以下特征:

  • 便攜,但又不需要追求極致便攜,在確保必要性能和接口齊全的前提下,盡量輕薄一點,因為需要攜帶,但相比便攜,性能和功能優先級更高
  • 不需要(也不應該)花裏花哨,沒有RGB燈,沒有貼紙紋身,程序員大多都偏向於低調務實,帶點商務風,工具需要和工作環境相襯
  • 使用黑色的外觀,方正結實的感覺,老IBM Thinkpad算是楷模,小米筆記本Pro也挺不錯
  • 免LOGO,保持簡潔,小米筆記本是好榜樣,另外屏幕下方的LOGO也不要,僅僅在角落用程序員最喜歡的小字體Mark上品牌和LOGO,就如真正的高手不需要把名字寫到衣服上來讓別人知道你是誰對吧?(hey~別杠!)

技術分享圖片

技術分享圖片

IBM Thinkpad T42的外觀堪稱“方正”的經典

技術分享圖片

小米筆記本Pro,無LOGO的A面,業界良心

13,其它配置

可能有些人還是覺得不要那麽多的接口,輕便點更好。我覺得怎麽說呢?接口這個東西,當你想用,沒有的時候真是麻煩得要死,你看一般臺式機後面都會有4-6個USB口,通常我們也就插鍵盤鼠標,還有幾個用不到啊,可你想某天你要接個攝像頭,再插個U盤,嗯?4個口全滿了,這時候再來個讀卡器,插哪裏?用USB分線器?那如果我本來就有這麽多借口了那豈不更好?額外帶著一個分線器不也影響便攜麽?我偏向於是把東西都直接配齊了,不要到用的時候缺這缺那,以太網口也是一樣道理,很多時候我還是更願意接有線辦公,有線比無線,誰比誰知道,既然是必要的東西,那為什麽還搞個外接?

這裏我又想再提一下玩家國度的冰刃3,它是一款輕薄的遊戲本,嗯,十分另類,一改筆記本傻大黑粗的形象,那散熱它是如何處理的?它有一個特殊的機械結構,在你打開筆記本的時候,它會在底部撐起一條散熱縫來,這個設計我覺得非常巧妙。

上面沒提到主板,WIFI,藍牙之類的,因為我覺得這些東西沒什麽特殊要求,配備當前質量上乘的主流產品即可。

操作系統,當選Ubuntu,為什麽不是Windows?因為不是所有程序員都需要使用Windows的,直接預裝的Windows多半是家庭版,根本不夠用,那還不如不裝,節省點成本,讓用戶買回去之後自行選擇,程序員完全可以自己搞定。當然了,要針對Ubuntu做一些優化,如配備穩定的驅動程序,配置好穩定可靠的軟件包安裝源等。還可以預裝WINE,讓實在要用Windows程序的用戶也可以應急一下用起來。軟件優化適配是個大話題,先不展開了。

14,品牌、價格定位及名稱

務實耐用,不需要追求極致性價比

品牌及價格定位,這是非常關鍵的東西,我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對我而言,實用性比什麽都強,但大多數人不這麽認為,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了解一個復雜的產品的方方面面細節實在太困難了,於是就選擇品牌,再查看價格,挑一個自己價格滿意的,就這麽簡單。所以即便對於懂技術的程序員,也要做好品牌經營。品牌要起一個技術氣息濃厚一點的名字,不要跟遊戲本那些妖艷貨色一樣,暗影精靈,拯救者,未來人類,戰神……呃,有點雷聲轟隆隆的感覺啊,我寧願接受一個中庸點的名字,比如Dell的XPS,LG的輕薄本Gram,或者ThinkPad,(註意,這裏提及到的品牌不代表我“推薦”,僅僅作為比較參考)

小米是一家號稱追求極致性價比的公司,但我看下來小米筆記本其實性價比也稱不上多極致,只能說一般,也許在筆記本這個行業,價格都比較透明化了。程序員一般算不上大款,但也普遍不寒酸,對自己的生產力工具還是挺舍得花錢的,六七千到小一萬的價格應該很好接受,關鍵是東西質量過硬,能形成良好的口碑。

15,推廣與代言人

不要流量明星,邀請大神

流量明星又貴,程序員又不感冒,甚至還有點反感,用來推推潮流產品可以,用來推生產力工具,還是拉倒吧。我有個大膽的想法,之前從來沒人試過,就是請技術大神來當代言,盡管不一定可行,比如:

技術分享圖片
Linus Torvalds

再比如

技術分享圖片

Richard Stallman

或者……他

技術分享圖片

他們都是程序員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當然了,他們不一定能看上商業推廣這種事情(雷總估計是請不起)。那就變通下,比如請阿裏巴巴的核心技術團隊做一些推廣活動,營造出產品的某種特殊的技術氣息。

16,叠代更新

一個產品,免不了要更新換代,我覺得在CPU,內存,固態硬盤,這幾方面跟上時代的步伐即可,保持產品的活力。

17,最後

很早前我就有這個想法了,想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並且是可行的)筆記本電腦的方案寫一下,今天總算完成了這樁心願,在這個忙碌的時代,想靜下來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是不容易。我並不是產品經理,也沒當過產品經理的職位,以上可以當做行外人士的BB,但每個人都有發表些看法的權利把,你足球踢得沒有國足好,難道就不能評論一下嗎?評論、看法這些東西不需要什麽“資格”,但要理性和合乎邏輯。

歡迎討論。

程序員的筆記本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