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不為人知的華為和小米真相

不為人知的華為和小米真相

導讀

    一、華為是集體意識的集大成者
    二、小米為中國人生活質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小米是典型的當婊子立牌坊的技術商人
    四、集體主義下的華為的研發效率極其低下
    五、離開銷售和營銷,華為難有建樹,舉步維艱
    六、華為的銷售、宣傳、公關實在無敵


    小米前幾天公佈了漂亮的財報(真心話,確實挺漂亮的,有興趣的點選觀看),但報後卻股價大跌,把連續幾天的漲勢一次抹平。市場似乎並不買賬,這樣的滑稽場景伴隨著小米在香港上市起就源源不斷,讓人哭笑不得...

    而華為這邊呢,毛衣戰加持下,一路高歌猛進,國外訂單不跌,國內訂單激增,滿眼光鮮亮麗...

雖然嚴格來說華為的業務體系和小米並不一樣,企業型別也大相徑庭,但作為普通消費者,有用華為手機的,也有用小米手機的,在直覺上依然會拿兩家出來比較,甚至在長期的比較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深入人心”的結論:華為是完全自己研發的高階企業,小米是組裝代工的百貨商店。乍一看,這種言論似乎真的就是兩家內在本質的外在表現,但真相到底如何,恐怕早已湮沒在了狂熱中...

    作為一個數碼愛好者,兩個品牌都有我喜歡和推崇的地方,我也使用過無數的華為和小米裝置,也恰好對行業有一些經歷和了解,在我看來,目前輿論已經走偏了,出於邏輯正義感,我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瞭解的一些東西講出來,從不一樣的視角還原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鑑於目前的白色高壓環境,我想先說一句自保的話:
    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行業分析師,我也不是新聞調查記者,我就是一個對相關領域較為了解、喜歡做一些深度思考的普通人,寫下文字只因邏輯正義,也為促進兩家公司更好的發展,我沒有收錢,更不是FH勢力,兩家公司特別是華為的公關不要向我揮舞法務鐵拳。本文是思考和討論,無意對華為和小米做任何的商譽侵犯,請不要送我跨省刑拘。我始終覺得有批評才有進步,如果說一句四大發明無用就要被送進道德監獄,就要被挖墳連坐,那這樣的社會形態真的是挺沒勁也挺恐怖的。如有疑問歡迎郵件([email protected]) 交流。

    同時也預先告知一些小FH們,嚴格來說,本文是嚴肅的分析文章,如果看不進去或者看不懂可以止步,但請手下留情,不要用沒有邏輯的言論在自己未知的領域指手畫腳啦。


一、華為是集體意識的集大成者

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就,不談各種細節過程,只從較高的層面看,我的理解和總結就是:

在一定的歷史機遇下,華為的集體意識成就了數十年的穩定與高速發展

具體來說,對內對外都是很強的集體意識。

內部

  • 外行管理內行、制度指揮技術、邏輯服從戰略,這些是華為的管理常態,一旦目標訂立,所有人不惜一切代價集體達成。
  • 重要的頭部技術研發,可以啟用特別的人才,給予特別的待遇。但是對於中部和日常專案,要求任何技術人員都可以替代,不允許出現A走了B頂不上的情況。允許你有拔尖的能力和機會,但決不允許你在內部有翻天的行為和影響。
  • 校園招聘這樣的典型場景,華為不像BAT會用嚴格的HR流程篩選出極其拔尖的985頭部人才。反而很多時候也會選擇南郵北郵西電這樣的通訊對口專業進行批量招聘,願意吃苦的中庸人才更加易於管理管控。

外部

  • 我會真心誠意的搞研發,製造出最優的產品給顧客你使用。
  • 但如果我出現了問題,我可以自己解決,顧客你不能說我的不好,也不能指責我的問題。
  • 我預設任何對我的稱讚哪怕是捧譽,也會自動過濾對我的批評和責怪。
  • 我在任何時候,都是無比強大的凝聚在一起的一個團隊和品牌,這種對外凝聚力的對內要求,即有任務式的,也有發自內心的。

一些事是否已被忘記

  • 大家都知道今日華為5G基站的優秀,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十來年前華為交換機在苦苦追趕思科路上的種種辛苦,效能指標落後,程式碼被指抄襲,硬是靠運營商採購和持續使用,站穩了銷售,為今天的成果奠定了基礎。
  • 大家也都驚歎於華為今日麒麟980處理器完全不虛高通三星,SOC的5G模組效能指標甚至碾壓競爭對手,但不知是否有人用過海思K3V2的手機,我曾經買過一臺好玩的防水手機華為D2,那種出廠就卡,各種卡和熱到讓人崩潰的體驗至今難忘,事實上,直到麒麟960(Mate9 P10),華為手機才勉強達到友商的絕對效能,才開始走上SOC崛起之路,靠著這些坑過使用者的麒麟芯手機的持續銷量,終於堆出了一個真正強大的中國芯。

是的,崛起之路,確實需要過程犧牲,而且是犧牲花錢的客戶。

也說一個有意思的小細節,華為手機有一些列應用和機制,或者說有一套體系,叫省電精靈,終極目的是維護自己省電、低能耗比的形象,是的,在此理念的運作之下,華為各類手機確實極其省電,但這並不是使用者體驗驅動的,使用者並不是First的,“省電的品牌形象”才是第一位的。當你有多個App同時操作的工作需求時,你會被EMUI不顧後臺常駐選項規則,執著的殺你App和降頻搞到崩潰不已。

是的,這樣的集體意識,就是要求

忘記歷史,共同揹負艱難,成就下一刻的榮耀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已經察覺到了,這種發展軌跡,和30年來的改革開放極其相似,甚至有不少縮影對映。

作為消費者和傳統的技術人,我確實有時候比較反感和反對這樣的價值形態,但是我不評價也沒有資格評價這種意識形態的好與壞。同時在民族角度,我也真心的支援和稱讚這種集體意識,無論如何,確實拔地而起一箇中國巨頭,帶來了越來越佳的消費和商業體驗,華為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對外衝突時一股堅強的力量,不能要求更多了。

二、小米為中國人生活質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小米,可以說是和華為完全不一樣的性格與基因,小米成立伊始,就走了一條科技、價效比、網際網路產品的路,雖說世界上永遠不缺優秀的產品,但是:

小米,從提升價效比和降低價格門檻入手,常年專注於網際網路對傳統消費品的賦能並落地想法和創新。確確實實的通過各種高性價比產品,把獲得高質量生活滿足感的代價降低了N個門檻,而小米所創造了一系列的網際網路產品觀和價值觀,也影響和帶動了無數的周邊企業、品牌和產業。

基於小米對使用者、對產業做出的貢獻,如此誇讚絕不過譽。

小米的偉大貢獻,不在於產品有多麼高的絕對高度,而在於“降低門檻”這四個字。

  • MIUI的不斷深度和用心研發,本身就低價的手機還附送這麼一個業內最好的Rom,就這樣持續的為使用者降低手機使用難度、提升移動辦公效率。
  • 小米介入移動電源領域,弄出了既便宜(甚至是最便宜)、又超高安全和質量(應該已經全球頭部技術含量了)的移動電源,好用無比。
  • 小米介入電視領域,第一次讓人驚訝的看到大屏電視可以這麼便宜,小米盒子還能這麼玩,最近75寸好像已經降到7000以內了,這種在產業上從價格攪局開始,至完全健康發展後依然保持低價的業態,是小米價值觀的一個縮影。
  • 小米手環更不用說了,最近出的小米手環4,200不到的價格,從純硬體引數看,真心是便宜。回看第一代小米手環,也是幾十塊的低價就實現了鬧鐘、睡眠檢測、運動模式等基本功能。用蘋果watch的人還真別瞧不上,這種高性價比手環,對沒有用過手環的大部分人來說,幾十塊就帶來了巨大生活品質的提升,真的是無與倫比的贊。
  • 除此之外還有小米空調、洗衣機、掃地機等高性價比產品。還有小米引領的智慧家庭IOT生態互聯的概念、小米商城的線上搶購直銷、小米之家線下科技雜貨店等各種創新的行業模式。

如此小米,非常值得尊重,在歷史上是有位置的

三、小米是典型的當婊子立牌坊的技術商人

小米既然如此偉大,經營也非常健康,但為何落得如今這樣股價腰斬,眾多指責的下場呢,我覺得:

當雷軍這樣一個程式設計師從較為閉塞的金山這樣一個半技術半商業環境走出來,投身完全商業化的手機等領域時,總是無法準確把握情懷和資本的關係,而這種定位失衡進而自上而下給公司帶來一系列的困擾,“覺得自己應該少賺錢讓利消費者得到品牌讚譽,又覺得自己能講好資本故事對得起投資者”。結果呢?“做好事,得壞名”是近些年來小米在這種失衡心態下不斷的弄巧成拙。而小米在營銷上依然一副技術和邏輯驅動的理念,學別人的狼性營銷又學不來,搞的不上不下莫名其妙。然後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小米的偉大貢獻並未收穫等值的品牌形象,而隨著模仿者、追趕者越來越多。偉大貢獻已經被消費者忘的差不多了,但小米的初心卻在商業環境中表現不出絕對的競爭力和戰鬥力。能料想到的是,這種消費者與資本兩頭不討好的情況還會持續下去。

一些印象深刻的場景

  • 小米上市了,送了雷軍價值接近100億的2%市值的獎勵,其實預先計提這些收益無可厚非,劉強東也做過類似的事,馬雲也說為了家庭要進行套現,可是從我能看到的小米通稿新聞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氣息都是,雷軍不知道這個事,是董事會送給雷軍的禮物和驚喜,本人事先完全不知情,也會捐給慈善基金。可作為旁觀者,即使我不去惡意揣測這個過程,一股技術人員的牌坊惡臭已撲面而來,真的沒有必要,不需要這樣。光明正大的套現原本是優秀商人的權利。但如此糟糕公關操作卻讓這個新聞的負面持久發酵,甚至成為一個被黑粉持續提及的汙點,很簡單唄,普通人就是不信呀,你明明掙錢了卻說不是自己的想要的。接地氣一點不好嗎,非要樹立一個不為金錢只為顧客的理想形象嗎?這樣的糟糕公關真是小米日常翻車的縮影。
  • 從商業邏輯角度,雷軍多次提及到的現金流、庫存以及相關風險管控,我是極其贊同的,其企業健康發展的理念和理論是對投資人負責,也是對消費者負責。但這理念的背後,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兩個字“耍猴”,高性價比旗艦手機常年搶購沒貨,猴王雷軍也得名於此。其實小米的相關高管也不止一次的透露過小米的供貨策略,就是嚴謹的測算出貨量後,不壓庫存,快速流通,企業的健康才能換來長久的優質服務。這本是好事,但偏偏小米執著的要打造自己價格寬厚、極高價效比、為廣大群眾著想的高大形象。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消耗米粉的耐心,實實在在的好機器,非要搞到最後一機難求,二級市場溢價購買。我絕對相信釋出會上的良心定價是雷軍和小米的初心,但在商業上又不能100%做到供應順暢,結果就是一副看起來口不對心的虛偽。
  • 小米小店也是類似的畸形產物,羨慕人家VIVO、OPPO甚至華為有各類線下店,銷量利潤雙豐收。然後自己也去玩這套模式,可大家看看玩的都是個啥?OV和華為講究的是給代理商很高的溢價激勵你去賣手機,同時配套鋪天蓋地廣告,最後聯合代理商一起割韭菜。可小米是怎麼玩的,小米和小店店主說你得和我一起有初心,一起要給米粉最好的價效比手機,溢價很低,還要扛起整個小店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觀,然後小米小店的渠道空間和線上比毫無優勢,淘寶的黃牛都比不過。這一系列的混亂操作真是看的一言難盡。為了那僅有一點初心“面子”,弄出無數的畸形來。
  • 有關代言人操作也是如此,學OV請明星,可問題是你小米自己本來就是走價效比路線的,自己就給自己代言,這麼莫名其妙又請來收割韭菜的流量明顯,請問你的定價策略如何才能匹配這種明星策略?最令人心痛的就是小米9這款機器了,我算是資深的小米使用者了,我非常清楚從米8開始相機有了巨大的飛躍,到了米9更是能玩能打,而米9本身的硬體配置相當水桶甚至拔尖,但在耍猴+流量明星的畸形加持下,最後只賣了200多萬臺。連米8都不如。這種手機難道不應該通過健康的策略像RedmiNote7那樣不需要代言人也至少賣個2000萬臺嗎?小米社群有幾個帖子,無數的米粉強烈希望把亂七八糟的代言費投入到研發和對社群的反饋上,他們根本不在乎有沒有代言人,小米就是自己給自己代言,雷總可否也聽聽真實的小米受眾的呼聲呢?
  • 最近的小米CC又一次開始重蹈這樣的覆轍,一波宣傳操作猛如虎,但著實讓是人看不懂,故弄玄虛在宣傳中說美圖品牌依然存在的,結果最後推出個小米CC,竟然還有小米CC美圖版,1000多到2000多的售價,簡直尷尬到爆,請問:這種機器到底賣給誰?你雷軍去問一問那些網紅和明星們,本來是帶來面子和虛榮心的美圖手機,4000-5000都想買,現在弄出所謂的“進化版”降低門檻的1000多塊的美顏手機?這不搞笑嗎,你看看原來美圖手機的這些美女們還會繼續買小米CC嗎?嫌丟人都來不及。好,那既然收割不到原來那波人的韭菜了,現在這定位(小米CC並不是現價比手機,有較高利潤)是要收割誰呢?是那些一直買高性價比紅米手機中的廠妹和女學生嗎?如果是這樣,一邊在那邊說友商都是混蛋的,所以我們推出了良心的Redmi Note,一邊這邊告訴大家小米CC9也自拍非常好快來買,你是不是人格分裂?這不,幾天小米CC還又請了個美女明星來代言,請問這手機的定位到底是什麼?四不像!慘淡的銷量已經說明了一切,這整個CC系列的策劃人難道不應該原地爆炸和開除嗎?
  • 小米的用人也是很迷,這不是我一個人在說,無數的手機圈KOL都在說,有那麼一些小米僱傭的高管,包括投資領域、產品設計領域、營銷公關領域等等,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通過看他們的日常微博都能看出來,他們並不是小米“初心”價值觀的擁護者,他們只是很精緻主義的打工者,但是他們卻又按照總部的佈置對外傳遞小米的“初心”價值觀,最後的結果就是,非常滑稽,不倫不類,甚至有時候有些人看上去非常虛偽,讓人懷疑這些人的能力也無法匹配他們的薪資和崗位。
  • 當然了,印象最最深刻的還是看過的一個雷軍接受的採訪,他大概說了一個意思,就是說自己在金山也很努力自己和團隊也很強,但是並沒有做到和阿里騰訊類似的規模,原因是沒有踩到風口,他覺得風口的機遇比努力更重要。看完我其實很難過,雷軍原本在我心裡的形象是知乎上碾壓羅永浩這種投機騙子的真正的知識強人。但這一刻的雷軍,我覺得多了很多很矯情的不安,當一個技術、邏輯、良心驅動的科學商人開始羨慕別人的商業規模時,我覺得這是就雷軍的心魔,也是小米的心魔。

想起電影《劍雨》中轉輪王對連繩說,“你要練變戲法就變戲法,練武功就練武功,你總喜歡把他們混為一談,能活到今天也算是件奇事啊”。小米也是如此,你學OV割韭菜就好好割韭菜,你保持MIUI的初心就把初心貫徹到底,做上市就好好搞資本故事騙投資者,每個領域的規則和策略都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混為一談,眼裡饞著韭菜,初心又在頭上弄了道緊箍咒,這真的行不通啊!

四、集體主義下的華為的研發效率極其低下

雖然批評小米畸形的商業價值觀,但無論如何,小米也和BAT一樣,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網際網路公司。這裡要補充一個實事,就是無論是BAT也好,京東、今日頭條等也好,這樣的公司,可能最終的產品形態和業務規模不盡相同,但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通過嚴格的HR流程以及很高的HR標準,都篩選出了自己的有較強研發力的研發團隊,並且給予這些研發團隊充分的自由空間,很多時候,突出的個體價值在這種環境下因為機遇而得到爆發進而轉化為貢獻巨大的產品或業務。

而小米最近有個天大的委屈,大概意思就是:

華為1年研發1000億投入,小米才50億不到,你看,這就是國產當自強和組裝工廠的區別

說真的,這種誤導的言論,除了能熱血沸騰一下,真的對社會發展毫無裨益,任何做過科技企業的人都能感受和理解一個道理:

研發的產出和投入絕不是線性關係,甚至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是線性關係

而更讓你意想不到的是:

華為的研發效率,是極其低下的

原因如下:
(這裡PS:看過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極其講邏輯和求證據的人,我既然能說出一些觀點,那就絕非杜撰或者臆測,都是我輕身經歷過或者根據自己的經歷用科學道理謹慎揣測的,你可以看不懂不說話,也可以看不明白來和我討論,但不要看不懂還不舒服,然後就亂噴...)

  • 華為的集體主義和高營收,使得員工有極強的收入穩定的歸屬感,但卻沒有很高的工作突破的榮譽感,這使得華為的頭部研發,特別是需要技術深度突破、重大創新的地方,無法從內部突破,往往都採用了超級高薪挖人、外部引入的方式。而這樣員工,看錢做事,看資源做事,並無任何歸屬感,從一些公開的新聞中也可以看到,華為從外部引入的一些高階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流動性很大。這樣的頭部研發策略往往會帶來負擔很重的研發支出。
  • 同樣是因為集體主義的管理策略,中部研發部分,包括各類硬體模組,各類中小軟體系統或應用等,在華為內部往往是採用堆人+任務式的方式,完成研發任務,此類工作無特別深度的研發難度,只有工作強度和程式碼數量。那麼這樣的中部研發模式帶來的結果一般是什麼呢?我用自己舉例,我寫了接近20年程式,做了快10年軟體工程,我能從開發框架、開發模式開始,整套的自己造輪子,那麼我可以說,當需要寫一個比如企業ERP系統的時候,我大概可以1個人抵普通5-10年經驗的程式設計師10個人,甚至速度、效率、質量比10個人還快還好。我很厲害嗎?不是,BAT型別的企業中有無數像我這樣的人。BAT會允許讓某個人、某些小團隊去承擔重要責任和突破,而華為絕不會如此,更不會讓專案在一個人手上,華為喜歡用管理來約束專案,堆砌成果。所以華為的中部研發和BAT型別的企業差別就在這,這其中研發結果可能相同,但研發效率差別如何是高下立判的。更糟糕的是,這樣的中部研發模式,使得華為在某些非頂尖研發上,也常常投入力量後一無所獲,就我所認識的華為朋友裡,這樣的事情無數次發生,50個人抵不過別的公司1個人真的是常態中的常態!甚至我們可以開玩笑的說,和BAT相比,華為的中部研發團隊就是輛國企老馬車。
  • 特別要指出的是,剛才所說的華為普通程式設計師的說法,也並非說華為都是庸才,華為也在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中吸納了很多優秀拔尖的人才,但是這些人才,一旦進入到華為的集體主義制度中去,本身的創造力是會打非常大的折扣的,在一個要求缺了你也能運轉的環境和一個相當官僚的中部體系裡,任何人才都可能會經歷想做事、被打壓、不得志、離開的過程。這種華為故事,我著實也聽過不少。特別有意思的是,我寫完這段文字後,心有不安的又去做了一些搜尋想印證我的想法, 結果搜到一個華為博士離職率20%-40%的文章,其實一切都已經不言而喻了,制度的力量在此刻顯示出了他強有力的對市場調節的手腕。

所以到這裡大概可以給小米正個名了,帶點嚴肅的調侃一下:“小米的50億的研發投入,大約相當於華為500億吧”

成也集體主義,敗也集體主義

在宣傳上,華為的高研發投入是品牌旗幟,但在內部,這種低效的研發投入模式在長遠看會變成巨大的人力資源包袱,我相信這已經成為了任正非心中的巨大的擔憂。

剛才又去看了一下,2018華為薪酬支出1124億,相較於華為的產品線,這真的是讓人咋舌,有點過於高企和低效了,這是相當危險的,營收只要稍微跟不上,就會帶來連鎖反映。希望華為未來能妥善解決好這個問題吧。

五、離開銷售和營銷,華為難有建樹,舉步維艱

既然華為的研發效率不高,那企業達到如此之高度靠的是什麼呢?我堅定的認為,靠的是銷售能力和營銷能力。甚至這種能力,我覺得放眼全國,無可匹敵!

可反過來看,如果你撥開雲霧著眼一些華為的業務發展細節,那又一個很可怕的事實呼之欲出:

離開了銷售和運營,華為走的很不好,所謂的研發驅動模式,也完全失效了

最近幾年一直有一個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被宣傳出來的邏輯

華為十分尊重研發投入,所以華為收穫了今日的巨大成就

我想說的是,NO!如果看完剛才對華為集體主義的論述後,你會發現,這樣的話,並沒有很嚴密的邏輯。

華為到底是怎麼壯大的,相信瞭解通訊行業的人,瞭解手機產業的人,對華為交換機業務、通訊業務、消費者業務的拓荒過程是會有一些輪廓和概念的。和運營商有關的交換機通訊業務發展過程過於敏感,我就不多說了。這裡說一下手機吧,中華酷聯的年代,只要生產出手機,就不愁電信移動聯通的運營商渠道能給賣出去,而且這種業務非常滋潤,利差大,銷售穩定,能賺錢,華為手機的原始積累正始於此。類似的還有伺服器業務,企業雲業務等等。和運營商深度捆綁的華為,一旦和運營商生態有關的產品製造出來時,總是不用擔心賣不出去,銷售鐵軍驅動下的業務發展,過程曲折,但總體還是非常順暢的。

這時候可能有人要講話了:“你這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嗎?華為要是不捨得研發投入,就算有關係有銷售能力,也不會做起來的,你看聯想不也是有關係嗎,但是現在做的就沒華為好!”

是的,你說的非常對!但我也可以反過來說,聯想現在活得也挺好的呀。所以我們今天不是在指責華為,我們是要分析背後的內因邏輯和企業發展的真實驅動力,以下的邏輯思考非常重要:

可能有點繞,大家慢慢的品一品:

  • 1、最近10來年華為有穩定的、高額的研發投入,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是建立在穩定的銷售、穩定的高薪發放和團隊穩定上的。
  • 2、有錢了捨得花錢做更好的產品,和很窮憋足一股勁研發出產品賣出了錢,這兩種狀態是不是一回事?顯然不是,前者錦上添花,後者雪中送炭。
  • 3、很窮的時候憋足勁研發出產品賣出去了,到底是因為研發出的產品的產品力很強所以賣出去了,還是因為有銷售路子賣出去了,這兩種情況是不是一回事?顯然也不是,前者是技術公司,後者是銷售公司。
  • 4、投入了高昂研發後,是否就一定能拉開了和競爭對手不可逾越的差距?也不是!不說4G、5G,這不是我專長的領域,就說一下手機拍照吧,華為一直引以為豪的就是對拍照非常重視,投入了鉅額資金和資源搞相機研發,包括和索尼合作做了大底的感測器,包括挖了諾基亞團隊在日本搞拍照演算法研究,成果也非常驚人,從P9開始的攝像水平持續提升直到全球領先坐上頭把交椅。但這種領先,是絕對門檻性質的嗎,不是!谷歌、虹軟等公司的相機演算法就一直很先進,也有他們獨到的領先優勢;當小米捨得花錢買演算法後,小米8以後的拍照也上升到第一梯隊;三星不使用大感測器,靠一個祖傳打磨的感測器也能常年和華為爭做評測排行榜第一;當小米意識覺醒後,也和三星合作了大底感測器,相信很快也會有所作為有獨到之處。
  • 5、是不是任何要突破的技術難點,只要投入就能有結果,就能產生突破?顯然必須不是!這裡都不需要舉華為的例子,如果是的話,那搞物理的也就不需要快200年了也說不清楚單電子雙縫干涉到底怎麼解釋,那搞數學的也不至於連小學生都看得懂的冰雹猜想也解決不了了,搞醫學的也不用開顱手術都做了卻連最基本的面板癒合過程也弄不清楚了。
  • 6、所以是不是持續的投入,就能持續的產品領先,就能創造出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完全不是!其實這個結論已經不需要再贅述了。

但是華為長期的宣傳讓上面邏輯思考的2、3、4、5、6,全部都讓大眾產生了完全相反的理解,甚至有一種華為一直研發,就一直所向披靡的熱血沸騰氣息不停瀰漫,我不知道華為內部是怎麼想的,如果內部也是同樣的理解,那這種漠視客觀規律的態度,最終一定會反噬在自己身上。

所以華為云為啥已經升級到一級部門和戰略了,依然反反覆覆的不成功,甚至還有轉向B端服務的趨勢?因為C端雲服務完全和運營商沾不上強推關聯的業務,也無法在一級市場硬碰硬的靠銷售從C端客戶這拿下單子,更有SaaS體量上去後很高技術含量的運維要求,這是一個對產品力有極高要求的領域,這種高產品力的要求遇到華為的集體主義研發團隊和銷售驅動的運營團隊時,就歇菜了。

所以為啥EMUI的Rom已經在營銷層面從編譯器、作業系統等各個地方畫出天大的餅了,依然在開發人員眼裡很難用,很難搞,卻依然連個自己的瀏覽器都研發了好多年都沒弄出來還得和QQ和UC合作,依然在我這樣的重度使用者眼裡和MIUI還有無比巨大的差距?因為這是完全脫離銷售體系的純體驗性研發,這是真正需要頭部人才、突出個體去突破而不是集體突破的事情,集體研發遇到Rom細節改造時,連細節目標都定不出來,談何突破呢?

所以為啥榮耀智慧屏電視雖然上市了還加持鴻蒙熱血,但依然銷量慘淡,所以為啥榮耀手機之外,其他畫素級模仿小米生態鏈的產品都並不堅挺?因為這些都是直面實打實的消費者去競爭產品力的領域,並不簡單,也不是單純的“研發”可以解決問題的(什麼?你的意思是華為手機、榮耀手機難道不是實打實的消費者競爭領域嗎?我的回答是:顯然不完全是,如果真的純粹拼產品力的話,華為手機走不到今天,同時哪怕是今天,華為的真實產品力的獲客能力也遠小於實際銷量)。

研發是客觀而複雜的,你也要尊重他的規律,縱觀世界商業史,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說靠著研發持續投入,就能持續佔有市場,就能持續推出好的產品。因為這其中真的沒有太大的因果關係,淹沒在商業失敗背後的艱辛投入更是數不勝數。

華為取得今日的成就和捨得投入研發、具備研發理念,有一定的密不可分的關係,但這種關係在短期內可以有助於行業領先,從長遠看,並不是甚至完全不是核心驅動力。

我極其贊同任何企業都要有研發精神,都要尊重技術,但我為什麼還要寫很大篇幅來釐清華為研發投入和今日成就之間的因果關係呢:

1、不希望很多初上路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因為不懂剛才23456的邏輯而走向牛角尖極端

2、如果華為的研發宣傳只是營銷策略那另當別論,但如果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想法,那我真心的希望華為和任正非老先生不要在假象中迷失自我。

3、我確實不太喜歡華為這樣說技術驅動之話,卻行管理營銷驅動之實的做法。

說一個有趣的事:

任正非老先生不止一次的公開場合說過,未來人工智慧就是統計學,看完採訪畫面我真是哭笑不得,甚至知乎還有一幫一知半解的“科學家們”在尷尬解釋任正非的這番話,那些敢直指此言論是胡說八道的真正的專家,早就被湮沒在了罵聲中。

原本我通過看一些華為的內部檔案,以為任正非非常清楚華為是一個管理驅動、銷售驅動的企業,他也對這種完全可控的管理模式非常引以為豪,但隨著某些言論和畫面的不斷閃現,我甚至懷疑是否任老自己也真的相信了華為是一個研發驅動企業,也真的相信了他們口中對研發和科技的言論得到了下面科研人員的認可和擁護。。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真的是一言難盡了。

如果說上一章節提到的低效研發導致的人力資源的風險是可控可管的話,那這種對公司本質驅動力誤判的風險,我認為是更大的,是值得華為引起巨大重視的

四、華為的銷售、宣傳、公關實在無敵

既然前面諸多脣舌來論證華為並不是靠研發走到今天的,那華為到底靠的是什麼呢?企業端的銷售就不說了,上一章節也說了這是華為的核心優勢,那麼消費者領域呢?

我認為華為在消費者板塊,有一種在價值觀驅動下的文理混合雙打的營銷模式,非常非常非常的無敵!

這種宣傳模式以價值觀為導向,以堅定的臉皮為支撐,用持續的半文半理的文字輸出為武器,加持法務和公關,在長期的品牌宣傳過程中,獲取了對市場和輿論的絕對把控!

這套模式我甚至覺得已經理論化、模式化,但我覺得自己還不具備總結能力,我儘量通俗的用小故事解釋給大家聽吧

功夫1:出現問題,死不承認,時間流逝後,那就是沒有問題!

  • 記得華為有過著名的快閃記憶體門事件,P10的手機混用EMMC儲存和UFS儲存,首先這個問題上如果不能理解這兩種儲存到底是多大差距的朋友,就別來噴了,和你討論毫無意義,我們的討論建立在能夠理解這種混用就好比花1000塊你可能會被隨機分配到麗晶酒店和麗晶大賓館。發生混用事件後,華為所有渠道拒絕承認問題所在,餘承東撰寫長文,非常嚴肅、強硬的表示兩種區別對消費者沒有任何影響。這其實就是華為對品牌問題解決策略的一個縮影,背後是有非常紮實的運營策略的。
  • 華為對售後的處理也是如此,微博時常會有華為產品軟硬體問題的負面帖子或者截圖,能看到華為客服會積極留言解決問題,華為也一定會非常尊重消費者去解決問題,但體現在文字上的,永遠都是您好,我們的產品沒有問題。知道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對外沒有問題。就是這樣的策略!。

功夫2:提出一個複雜的難以量化的技術和產品模型,自說自話久了,就成了民間技術神話

  • 首先登場的就是GPU Turbo,先不說原理到底如何,但這個東西登場就是一系列非常扎眼的文字,“很嚇人的技術”、“低端手機也能達到高階手機的流暢度”、“效能提高了60%,功效下降了30%”,這裡面的奧祕是啥,奧祕就是每一個說法都不是技術性的,都無法讓技術人員準確的從架構、從程式碼去考究,但在普通人看來,這就是技術性的,就是技術巨大提升。
  • 然後就是18個月不卡啦,想到這個點子的人真是奇才,在宣傳上,是“通過檔案系統的優化和各種黑科技,達成了18個月都不會卡的奇蹟”,作為技術人員會怎麼想呢,會覺得這卡不卡除了檔案系統、除了系統優化,還得看使用者習慣吧,還得看有沒有被垃圾App騷擾吧,也得看使用時長的輕重吧,更得看使用習慣造成了多少檔案系統碎片,有些使用者場景,就算頂配也會卡,有些使用者場景,垃圾手機也不會卡呀。如果一個解決方案能把這些問題都一次性給解決了,那我才能夠說這手機18個月都不會卡吧?不不不,就不,華為的宣傳人才不管,我就是解決了XXX,所以我不卡,哈哈哈。而這種18個不卡的說法,我相信經過了這兩年的推廣宣傳,已經深入人心了吧。
  • 最新登場的得是方舟編譯器和鴻蒙作業系統架構了吧,這兩個新說法,真的是華為這門功夫的極高昇華,高到什麼程度呢,高到文理混合的宣傳和說法的神乎其技的程度,讓我這種真正明白編譯原理、安卓體系、作業系統原理的人,已經不敢妄加評論了,是真的把我嚇到了,不停地看華為的資料,再去找第三方資料,再去知乎看看是不是自己水平太差不能理解,結果發現知乎很多很厲害的大神也是很謹慎的發表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東西而不敢妄加揣測,我心裡很清楚這玩意能不能成,吹牛程度大概有多少,但是在這些公開宣傳的資料面前,我是真心的覺得除非自己是Anders這種超級大神,除非後面華為被打臉了,否則我是沒資格說任何公開評價的話的。

你讓小米的MIUI技術總監去公開打造一個18個月不卡的故事,他估計會羞恥到臉紅,更會害怕被同行笑話,你讓谷歌的產品經理說自己的拍照比上一版本提升60%,他會覺得這種量化比較很無厘頭,根本不符合技術邏輯,沒有這種說法。但華為這門功夫厲害之處在於想出這些名堂的都是沒有技術思維負擔的運營級人才。剛好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刷微博看到一個支付寶的官方申明,支付寶闢謠了秒開技術並沒有使用方舟編譯器,在真正的技術人員看來,所謂使用方舟編譯器來實現秒開技術,根本就是個無厘頭莫名其妙的話,支付寶官方也在知乎帖子裡面公開了秒開專案背後的技術點,包括容器框架原生化、虛擬機器調優、執行緒排程管控、掃碼混合對焦、GPU運算等。這才是真正的技術公司在運營層面該說的話,是什麼技術就是什麼,說的清楚,講的明白。而不是丟擲一個技術人員誰都搞不清楚,但對普通人牛逼就完了的東西。

華為這門功夫,真的是絕了,甚至引得業內其他公司爭相模仿,作為一個技術創業者,我對此服的是五體投地!

功夫3:使用一批、培養一批非常忠於價值觀的宣傳能人

相信HW前HR的大名在數碼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可以猜測他是華為支援的民間KOL,但我是真心的覺得他是對華為價值觀理解的集大成者,在瞭解一些技術情況下,又不是技術出身的人,從而沒有任何技術包袱,可以一嘴通天。

  • HW前HR有很多技能,包括長期自說自話、雙標對待、話術強行解釋、復讀機別人黑點說一輩子、藉助圈子掀起輿論、外行話解釋內行等等,這些就不一一贅述了,但他對於價值觀的忠誠和講這種忠誠去落地的能力的強大,是很多人忽視的,甚至有人說他水平不行,我是真心笑了,這是真正的營銷人才,是真正的營銷能力。
  • 同樣的還有華為的一個小高管,榮耀老熊,有類似的營銷策略和方法,我這裡說一個非常非常經典的故事,是這一套玩法的縮影。某一天榮耀老熊發了一個照片,大概意思是發了說榮耀20Pro的夜景照片和iPhone某款的夜景照片的對比,榮耀照片很亮,他說這是5000元以下的最強拍照手機,很快這個說法就被某微博大V用很專業的方法分析駁斥,大概意思是榮耀20Pro的照片只是亮,但是解析度不行,過曝嚴重,iPhone的照片只是沒有預設提亮,這個分析其實非常嚴謹,也得到了很多不明所以的網友的認可。但最精彩的很快來了,後來榮耀老熊又發了一個微博,放出了另一個榮耀20Pro在相同場景下的照片,全文暗示說某大V你別得意,我剛才只是釣魚,沒有拿出最好的照片,就是等著你們這些人瞎說八道,剛才的照片是普通夜景模式,現在的這個超級夜景模式的照片,你們看,遠勝iPhone。實際情況是什麼,實際情況是新放出的這個超級夜景的照片,依然解析力不行,依然過曝,之前那個大V對此行為已經不太想搭理了,直斥無聊。這時候,牛逼的事情出現了,榮耀老熊的這個新動作,被他自說自話定義為“反轉”,進而一群相關人士把反轉升級為“很有智慧的釣魚打臉”,再往後,一系列的營銷號同步行動,新聞通稿甚至都出來了,鋪天蓋地的榮耀20Pro用實力反轉打臉大V的新聞出現了,試問,什麼都不懂的普通消費者和不明真相的網友哪能扛得住這種宣傳陣勢,於是銷量收割到手。說真心的,榮耀老熊這一波操作,價值6個月年終獎。如果小米高管發生同樣的時,我相信結局一定慘不忍睹...

功夫4:法務公關鐵拳出擊,讓普通人瑟瑟發抖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過華為的公關或者法務的私信或者律師函(相信我這篇發出去後,可能很快也會收到),雖然說靠財力和時間碾壓小人物是很多公司的通常做法,無可厚非。但華為在這方面的做法,是更加果斷、更加低閾值的。目的就是震懾與華為宣傳導向不一致的聲音或者做法。怎麼說呢,我也沒資格評價這種做法的好壞,我也切實看到了這種做法對華為的益處,說一句古話吧,“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好啦,所謂的“內幕”到這裡就寫完啦,寫下今日之文章,絕非為了推倒品牌,我也推不倒品牌,華為還有至少10年的5G紅利,小米的現金流和主要產品業務線也健康的很,都不會倒,都是非常健康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寫下這樣的文章,於公:只是希望反面或者負面的討論能夠搬上臺面,能夠暢通無阻的給大家討論,無論如何,從長遠看,這些對企業都是有利無弊的。於私:希望華為能夠更加尊重技術,因為作為一名真正的技術人員,每每看到華為對技術的定義和做法,我是感覺十分受辱的。同時也希望小米能夠更豁達一些,初心真的很好,也會很持久,也能支撐企業發展,少一點技術面子包袱,能做出更多的技術和網際網路驅動的優秀產品來。兩家公司的產品我都會一直買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