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三層架構

三層架構

三層架構

三層架構(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義上的三層架構就是將整個業務應用劃分為:介面層(User Interface layer)、業務邏輯層(Business Logic Layer)、資料訪問層(Data access layer)。區分層次的目的即為了“高內聚低耦合”的思想。在軟體體系架構設計中,分層式結構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結構。微軟推薦的分層式結構一般分為三層,從下至上分別為:資料訪問層、業務邏輯層(又或稱為領域層)、表示層。

1、表現層(User Interface layer):通俗講就是展現給使用者的介面,即使用者在使用一個系統的時候他的所見所得。

表現層的主流框架有:struts1 ,struts2,,springMVC,webwork

2、業務邏輯層(Business Logic Layer):針對具體問題的操作,也可以說是對資料層的操作,對資料業務邏輯處理。

業務邏輯層的主流框架有:Spring

3、資料訪問層(Data access layer):該層所做事務直接操作資料庫,針對資料的增添、刪除、修改、查詢等。

三層架構分為:表現層(UI)(web層)、業務邏輯層(BLL)(service層)、資料訪問層(DAL)(dao層) ,再加上實體類庫(Model)

1.實體類庫(Model),在Java中,往往將其稱為Entity實體類。資料庫中用於存放資料,而我們通常選擇會用一個專門的類來抽象出資料表的結構,類的屬性就一對一的對應這表的屬性。

·一般來說,Model實體類庫層需要被DAL層,BIL層和UI層引用。

2.資料訪問層(DAL),主要是存放對資料類的訪問,即對資料庫的新增、刪除、修改、更新等基本操作

·DAL就是根據業務需求,構造SQL語句,構造引數,呼叫幫助類,獲取結果,DAL層被BIL層呼叫

3.業務邏輯層(BLL)

·BLL層好比是橋樑,將UI表示層與DAL資料訪問層之間聯絡起來。所要負責的,就是處理涉及業務邏輯相關的問題,比如在呼叫訪問資料庫之前,先處理資料、判斷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