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不會玩可別說節日營銷過氣了

不會玩可別說節日營銷過氣了

  網際網路行業的新媒體人其實不喜歡過節,對於我們來說,節日的到來就意味著網際網路行業下半場最重要的資源變得活躍,為了快速搶佔國民時間資源,要把壓箱底的尷尬套路重新翻出來。被玩爛的惡俗段子、標準自嗨型的微信文案、不明所以的病毒視訊、花裡胡哨的H5頁面,重複著每年的“模板”。可網際網路營銷中的節日營銷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執念。過節是一項繁雜的工作,這些繁雜的工作就圍繞著營銷推廣展開。網際網路時代媒介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傳遞的資訊無限碎片化,碎片化的表現方式侷限了人們的情感表達,然後越來越多的節日產生,讓人們有理由去表達和發洩情緒,所以,利用網際網路做節日營銷雖然俗氣但是是不可避免的,你不會玩可別說節日營銷過氣了。

  

不會玩可別說節日營銷過氣了

  網際網路人試圖製造氛圍,用情緒去裹挾大眾進入自己設定的世界,卻也在同樣的情緒裹挾下不自覺地扮演了公眾情緒傳聲筒的角色。於是所謂的營銷,所謂的技術活,正在迅速地媚俗化、迅速地用力過猛、迅速地完成過氣。有人說,除了清明節,網際網路人能把所有的節日都做成節日。可在這樣的壓力下,誰又能保證清明節不會成為下一個發酵價值的“紅利集散地”呢?

  節日營銷就是走走過場,搞搞噱頭,實際上帶不來多大的效益?這你可就錯了,如果所有商家都不做營銷,消費者還是按照平常的習慣去消費,那無可厚非。可競爭對手都在絞盡腦汁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你一放鬆別人就會把你甩在身後。

  就像現在的情人節,網際網路上瀰漫著兩種聲音:以節日為名的各種討要,公開表達自己沒有受到關懷,內心的空白虛位以待;以節日為名的各種抱怨,直言不諱的說逢年過年不是愛,是蹭熱點搶頭條的傷害。被網際網路營銷改造最成功的節日,也慢慢變成了嘲諷、自黑、抱怨和吐槽的營銷節日。

  

不會玩可別說節日營銷過氣了

  度過大躍進式的流量紅利期之後,情人節節日營銷中網際網路因素帶來的新鮮感慢慢消失,你都還能預測到每天社交網路的主旋律大概是什麼。就像微信的大範圍乞討活動,發52.1紅包的人是我愛你、發99.99紅包的人是長長久久,發131.4的人是愛你一生一世;社交軟體也公然鼓勵“一夜情”,“沒有戀人,我們來假裝一天的情侶”,“情人節不做單身狗,一句話就能跟你走”,這樣的標語比比皆是。

  於是,情人節營銷也迎來了與備受吐槽的年會相同的命運。這個本該帶給人們歡樂的節日,被簡化為了情緒的輸出和慾望的表達。當一個節日被當做噱頭的時候,這個節日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節日營銷是每個品牌必不可少的宣傳手段,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自帶濃重的情懷記憶,是人們十分重視的節日,因此品牌借勢是不可避免的。除了借勢海報,還有各種線上線下的活動,比如衛龍推出的辣條粽子,五芳齋和天貓的聯合促銷活動,就連賣茶包都順勢推出粽子模樣的,節日營銷借勢固然重要,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有著厚重情懷的節日,蹭得不好可能就會給品牌帶來負面效果。

  節日營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光是因為中國人注重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節日營銷可以拉動門店營業額的增長,提升品牌形象,增強顧客的粘性。如果做得好,更有利於顧客自發的好評和朋友圈傳播,達到不錯宣傳效果。

  要在節日裡引起觀眾注意,就得緊緊貼合主題,不怕搶不到消費者,就怕被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後面。人們在節假日消費,無非是為了感受一下氣氛,過年要燒鞭炮,元宵節要吃元宵或湯圓,節日營銷跑題的後果就是消費者沒有感受到這個品牌的節日氛圍,於是他不會在這個特定的日子去消費,甚至都不會留下印象。

  

不會玩可別說節日營銷過氣了

  怎樣才能做好節日營銷?

  鎖定目標客群,確定活動主題:一般的節日,都會趕上一個“節氣”。營銷活動應該針對不同的節假日來鎖定不同的目標顧客群,分析這一人群所具備的特徵、消費習慣和喜好等,投其所好設定活動環節。

  目標人群確定好了,就可以確定活動主題了,活動的主題要本著具有吸引力、衝擊力和記憶點的原則來確定。例如:中秋節用餐,送月餅的活動,就是利用的很多人在中秋節這個節點對月餅這個詞的敏感程度要遠遠大於其他事物,那麼我們就可以做這麼一個借勢營銷。這樣可以更容易的獲得客戶的注意和興趣。

  活動要從預熱到高潮到延續,提前準備拉長戰線,把節日當成節日,就是個時間點,但當成“營銷事件”便有了從節前序幕到節日高潮再到節後謝幕的週期。充分挖掘情感賣點贏得信任,用服務讓顧客感到餐廳的真誠,節日營銷它是整個營銷規劃的一部分,而不是短期的售賣活動。

  成功的節日營銷在於快速提升銷量、創造利潤、積累並轉換目標顧客群,同時不能傷害品牌。節日營銷要堅持“更好滿足客戶需求,更好為客戶創造價值”這一宗旨,守正出奇,客戶獲益、企業獲利,這樣的營銷才是良性、可持續性的。要充分挖掘情感賣點,激發和滿足顧客的情感需求,讓顧客在消費過程中感受到企業的真誠服務,以此贏得客戶的信任。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節日——春節、元宵、聖誕,都是可以蹭的熱點。既然要借勢節日進行營銷,就一個節日都不要放過,春節準備情人節,情人節準備元宵節。節日營銷可以拉近使用者跟品牌的情感,關鍵在於是否能引起消費者的互動,不管是評論、轉發、分享、討論,都可以增強品牌粉絲的粘性,誇大品牌的曝光率。所以要善於策劃一些切合時機的話題或活動,激發起消費者互動的心理。

  站在使用者角度出發,引起情感共鳴,做營銷策劃一定要明白,消費者才是最終目標,所以一定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只有把自己跟消費者站在同一維度,才能做出讓人樂於傳播的方案。短片《小豬佩奇》就帶火了很多周邊產品,商場裡關於小豬佩奇的玩具也被搶購一空。不要突破底線,不管是哪種型別的熱點,蹭得好可能帶來無數未知的增益,蹭得不好可能會適得其反。借勢節日也是如此,一旦突破觀眾底線很容易便會陷入輿論中。

  低價作為節日營銷中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吸引使用者圍觀最為重要的理由。究其原因也很好理解,面對大量的折扣商品,消費者會有一種撿到便宜、獲得實惠的感覺。至於說品牌,儘管利潤有所降低,但是產品的銷量會得到大幅的增長,總的利潤也將增加。限時的目的是為了給消費者製造起緊迫感,以便讓消費者在感性思維下做出購買決策。

  隨著營銷手段的不斷趨於成熟,節日營銷的玩法也越來越高階。通過小遊戲獲取優惠券,以達到社交裂變的目的,增強消費者的參與感和互動感;再比如,拼團、新品預售、分期等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消費的價格敏感性,增加消費者的體驗度。節日營銷的背後,其實就是品牌和平臺的“合謀”,目的就是製造出足夠的飢餓感,讓消費者開開心心的花錢。

  隨著造節變得越來越頻繁,消費者出現了嚴重的審美疲勞,天貓雙十一狂歡節能夠一炮而紅,原因是此前沒有過如此大規模的集體優惠活動,瞬間引爆了消費者的熱情。“節日”本身儘管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由於營銷內容同質化的愈加嚴重,導致消費者越來越疲態和漠視。但“節日營銷”不應該僅僅被視為某個平臺、某個品牌的專利,而應該真正發揮其公共屬性。唯有如此,品牌才能真正蹭上節日的流量,進一步豐富其內涵。

  跟其他品牌搞聯合活動,聚集雙方自帶的使用者,增強看點和趣味性,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是現在很多品牌會選擇的營銷方式,可以從節日故事來源裡找靈感,中秋除了月餅,還有月亮、嫦娥、玉兔等元素;春節除了鞭炮、對聯,還有舞獅、花燈、“年獸”等。

  傳播公司的品牌理念,獲得客戶的理念認同才是首要的,過節時大家都是放鬆狀態,心情相對較好,有時間進行主動傳播,趁過節的機會打造品牌理念,才是明智之舉。把節日營銷的價值最大化,但不是創造更多的無意義的節日來博取關注和促進顧客消費,站在顧客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顧客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你能給顧客什麼。

摘自:https://www.aaa-cg.com.cn/xmt/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