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平臺級解決方案,平安給深圳的智慧工具箱

平臺級解決方案,平安給深圳的智慧工具箱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深幾度·城市精神系列】

撰稿|劉子嵐

編輯|吳俊宇

「摘要:一系列改變都要從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體系架構開始——由基礎設施架構、資料融合架構、領域應用架構、標準評價架構、建設運營架構及發展環境架構這幾個方面組成。」

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國內外特殊環境下正在成為智慧城市的競賽場。

疫情背景讓一批城市加速數字化轉型的程序;
新基建和5G的加速讓各地大規模展開智慧城市建設;
疫情加速城市管理帶入精細化治理時代:人工智慧的應用,讓的安檢等待時間縮減一半;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的電網AI巡檢,效率提升數十倍……

這一系列改變都要從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體系架構開始——由基礎設施架構、資料融合架構、領域應用架構、標準評價架構、建設運營架構及發展環境架構這幾個方面組成。

目前各個ICT、網際網路廠商在雲與資訊化基礎設施上投入了極大的力度,智慧城市的骨架正在隱隱成型。

不過,智慧城市需要“骨架”更需要血肉。

所謂“血肉”指的正是能夠用於市民日常生活的產品,它在人們生活之中有著非常明確的感知,而且和手機相連,能夠極大程度豐富人們的生活。

傳統條塊化管理形成的資料壁壘,是智慧城市建設中普遍面臨的阻礙。然而,我們卻可以發現,深圳似乎在打破這種壁壘。

深圳的開放、包容,都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落地過程中展現了。可以說,深圳是這次2020年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的代表性案例之一。

01

平臺化的架構

城市管理是城市發展的永恆主題。

目前各種資源集中於城市,城市管理隨著城市的複雜性也呈現出多維度、多結構、多層次、分系統的複雜特徵。

只有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城市管理、改善服務質量,才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城市管理模式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能不能全面實現數字化智慧化移動化管理,將是未來城市管理模式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價指標。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via.英國標準協會BS《智慧城市框架:智慧城市與社群戰略制定指南》

把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化的響應,利用資訊通訊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平臺,讓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智慧化的移動辦公是做智慧城市APP的根本目的。

“平臺+模組”是整個架構的配置核心,智慧城市的各個子專案:扶貧、民生、健康、教育、醫療、出行和公共服務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外掛。

通過platform模組配置可以把一個子專案單獨釋出,也可以把多個子專案打包成一個完整的智慧城市平臺APP釋出。

02

一站式的服務

從2013年開始,我國就已釋出了近300個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近幾年,智慧城市服務更是有了很多飛躍性進展。

在北京,市民可以通過下載北京通APP實現線上辦理政府服務,免去了辦一件事跑多個部分的麻煩。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京通APP的核心是實現了“單一入口”,即“一號一窗一網”:

智慧城市就是“一張網”“一朵雲”“一張圖”“一張表”“一個入口”,實現這個目標,不僅政府網站要單一入口,還要實現個人“單一賬號”,即使用者通過一個身份就可以方便地使用所有裝置和所有智慧服務。

去年,騰訊雲也釋出了“WeCity未來城市”的方案,即基於騰訊雲大資料、AI能力構建的”應用中臺”、”資料中臺”、”AI中臺”,對城市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阿里雲則在杭州釋出了城市大腦,以交通領域為突破口,開啟了利用大資料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致力於全城市要素資料的智慧化深度融合;

早在2017年,華為在深圳高交會上也曾提出,智慧城市是從資料感知到資料分析與處理完整閉環的有機生命體,基於城市神經系統,實現城市資料融合與多業務協同,提升城市執行效率與服務能力。

由此可見,要讓智慧城市運營起來,最主要的是要通過資料共享讓部門間實現高效聯動。

在深圳,平安智慧城市實際上其實就做到了這個目標。它在資料融合架構、領域應用架構、標準評價架構、建設運營架構及發展環境架構上都有著自己的考量:

1、資料融合架構

資料構成的不同性質的資訊是進行決策性分析的基礎。平安智慧城市服務智庫AskBob依託平安人工智慧、知識圖譜、大資料等先進技術,將AskBob與市民服務相結合,構建政策法規、審批事項、公共服務、辦事指南、個人信用五大知識庫。

在這些知識庫的基礎上再形成了完整的資訊供應鏈和資料融合架構,也喂平安助力建設智慧深圳形成了核心支撐。

2、領域應用架構

基於五大知識庫的這樣資料架構的支撐。形成了圍繞政府、居民和企業三大主體的需求的“i深圳”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平臺,能夠更好地實現行業應用資源整合、融合應用。

3、標準評價架構

現階段是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從概念匯入期進入發展期的關鍵時期。2018年,平安在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上釋出了《平安智慧城市白皮書》。

這份白皮書從頂層設計方法論、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標準及評估體系等方面,系統性地闡釋了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理念,致力於構建科學、完善的智慧城市標準評價體系,引導城市建設向最優發展方向前進。

4、建設運營架構

建設運營架構是智慧城市持續發展的支撐,其目標就是把整個城市建設成為一個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智慧化統一網路,整合各項資源與管理活動,從而對民生、環保、城市服務、公共安全、工商業活動等各種需求做出智慧化響應。

5、發展環境架構

發展環境架構既是智慧城市各架構設計在建設階段的保障措施,也是智慧城市運營階段的維護屏障。

在疫情期間,“i深圳”疫情防控平臺受益人次超770萬,其中口罩預約,截至4月1日預約結束,助力深圳市政府發放2100萬隻口罩。

合理規劃發展環境架構可以有效避免未來可能存在的障礙,確保相關專案順利實施,也是智慧城市高效建設的重要環節。

在這樣的平臺和架構之下,形成了“i深圳”平臺。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經驗成果,已在全國多地推廣開來。

在深圳這個樣板之上,最珠海、i 綿陽、我的鹽城等專案也在全國範圍內佈局展開。我們甚至可以對平安智慧城市未來的發展做出這樣的預測:

1、平臺化的輸出,所有技術積澱在平臺上形成成熟完整的產品方案

如綿陽城市服務平臺“i綿陽”就是依託平安智慧城市BCID區塊鏈、AskBob智慧客服、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吸取深圳的專案建設經驗,結合綿陽本地市情打造的“綿陽定製”智慧城市服務平臺。

2、元件化的選擇,讓不同城市可以根據自身特色對技術進行選擇

要知道,平安不僅僅是在深圳落地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深圳之後,平安智慧生活還迅速打造了“我的鹽城“、“南通百通”、“愛山東·棗莊”等17個城市服務品牌專案,立足於平臺基礎和當地特色,推動各地發展高品質智慧城市生活。

03

親民包容的思維

在英國標準協會BSI的《智慧城市框架:智慧城市與社群戰略制定指南》就提到過這樣幾個原則:

建立清晰、引人注目且包容的城市前景;
採取以市民為中心的方法,完成各個方面的服務設計和交付工作;
現廣泛存在且具有綜合性和包容性的城市空間與系統數字化;
在城市運轉方式中融入公開性和共享性;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via.英國標準協會BS《智慧城市框架:智慧城市與社群戰略制定指南》

深圳是一座開放的城市,它的城市性格是包容的,社會公共服務極為完善,而且往往落地到了社群之中。在“去中心化”的網路中形成了適應市民需求的社會氛圍。

在今年,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釋出了《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調查評估報告(2020)》,深圳市多項指數排名居高,總體指數排名第一,繼去年在重點城市排名居首之後,深圳今年蟬聯了第一的位置。

平安智慧城市i深圳,恰恰也展現了這個原則,它是從市民從社群出發去解決自身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個體市民或企業可以與各孤島進行互動連線,以此接收滿足需求無縫互連服務;
社群-區級-市級服務層次極為明晰,可以讓市民能夠享受到落到實處的服務;
要知道,“i深圳”已實現全市95%以上個人事項和70%以上法人事項掌上辦理,其中純線上“秒報、秒批、全流程網辦(零跑動)”實現500餘項,為深圳市民辦事效率提升60%,人均辦事時間節省2小時。它的特點在於:

1、以公共服務出發

市民在“i深圳”APP即可一站式享受社會保障、醫療健康、交通出行、警務安全、生活繳費、電子證明、遊玩預約、文體資訊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服務。

包括應屆畢業生接收、居住證簽註和申領、汽車搖號和競價、乘車碼、公積金提取、實時公交、交通違法查詢處理、外地車通行證辦理等高頻服務。

以前經常出現遇到跑到辦事大廳辦事,才發現忘帶證件的情況,現在忘帶證件已經不會再給深圳市民帶來困擾,在“i深圳”APP可以進行“碼上辦事”,實現了個人證件資訊數字化流轉。

2、以社群地域展開

我們可以看到,“i深圳”在大量服務是以社群為單位展開的。這和深圳這座城市主張將社會公共服務落地到社群,以此分流中心地區的城市壓力有很大關係。服務就地解決,在城市頂層設計上有著極大的合理性。

在深圳市福田區的中航社群健康服務中心,社群居民與AI機器人互動後就可以在3-5分鐘拿到一份關於眼底疾病檢查的智慧分析建議。

這個AI機器人是來自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的AskBob影像智慧眼部篩查系統,可以自動識別20多種常見眼底病灶,而以往想要做這樣的檢查,只能去有眼科專科門診的醫院,排隊、掛號、檢查、出報告,漫長而又奔波。

現在,眼科篩查AI機器人的投放已經由中航社群逐步展開到福田區的其他社群,有1000多名居民在社群健康服務中心完成了20多種眼底疾病的檢查。

在平安智慧城市的主導下,i深圳把社會生活、公共服務乃至社會管理都落到了細微之處,讓人們能夠在日常生活和辦事跑腿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了智慧、便捷是如何在城市之中落到實處的。

也正是在這些日常瑣事中,深圳展現了自己的開放與包容。

在《城市的勝利》中,哈佛大學愛德華·格萊澤教授主張我們必須從“把城市看作是城市中的建築”這種傾向中擺脫出來。

在他看來,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由混凝土組成的,文化、繁榮、自由都是屬於在那裡共同生活、工作和思考的人們的最終禮物——城市的最終勝利。

這其實也是深圳作為一座城市不斷吸引年輕人且成為產業聚集地的核心因素之一。深圳從來不把城市當成是產業發展的場域,而是作為年輕人尋求夢想的空間。

正如那句“來了就是深圳人”,當一座城市真正把聚集其中的人口當成是“市民”時,城市才具備源源不斷的活力,技術也才具備服務人的能力。

這恰恰才是我們所向往的有溫度也有煙火氣的智慧城市。

————END————

主理人 | 吳俊宇 公眾號 | 深幾度

前南都、中國經營報記者,關心技術、文化與人

鈦媒體2015、2016、2018、2019年度作者

新浪創事記2018年度十大作者

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轉載、商務請聯絡個人微信852405518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