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vue-router使用總結

vue-router使用總結

vue-router使用總結

單頁面應用的工作原理

​ 我理解的單頁面工作原理是通過瀏覽器URL的#後面的hash變化就會引起頁面變化的特性來把頁面分成不同的小模組,然後通過修改hash來讓頁面展示我們想讓看到的內容。

​ 那麼為什麼hash的不同,為什麼會影響頁面的展示呢?瀏覽器在這裡面做了什麼內容。以前#後面的內容一般會做錨點,但是會定位到一個頁面的某個位置,這個是怎麼做到的呢,和我們現在的路由有什麼不同。(我能想到一個路由的展示就會把其他路由隱藏,是這樣的嗎)後面會看一看寫一下這個疑惑,現在最重要的是先把基本概念弄熟。

正文

​ 當你要把 vue-router 新增進來,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元件(components)對映到路由(routes),然後告訴 vue-router 在哪裡渲染它們

起步

//*** router-link 告訴瀏覽器去哪個路由

//*** router-view 告訴路由在哪裡展示內容
<p id="app">
    <h1>Hello App!</h1>
	<p>
   	<!-- 使用router-link元件來導航 -->
    <!-- 通過傳入`to`屬性指定連結 -->
    <!-- <router-link> 預設會被渲染成一個`<a>`標籤 -->
		<router-link to="foo">Go to Foo</router-link>
		<router-link to="bar">Go to Bar</router-link>
	</p>
	<!-- 路由出口 -->
    <!-- 路由匹配到的元件將渲染在這裡 -->
	<router-link></router-link>
</p>

// 1. 定義(路由)元件。
// 可以從其他檔案 import 進來
const Foo = { template: 'foo' },
const Bar = { template: 'bar' },

// 2. 定義路由
// 每個路由應該對映一個元件。 其中"component" 可以是
// 通過 Vue.extend() 建立的元件構造器,
// 或者,只是一個元件配置物件。
const routes = [
 	{ path: '/foo', component: Foo },
 	{ path: '/bar', component: Bar }
]

// 3. 建立 router 例項,然後傳 `routes` 配置
// 你還可以傳別的配置引數, 不過先這麼簡單著吧。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縮寫)相當於 routes: routes
})

// 4. 建立和掛載根例項。
// 記得要通過 router 配置引數注入路由,
// 從而讓整個應用都有路由功能
const app = new Vue({
    router
}).$mount('#app')
// 現在,應用已經啟動了!

動態路由匹配

​ 相當於同一個元件,因為引數不同展示不同的元件內容,其實就是在 vue-router 的路由路徑中使用『動態路徑引數』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動態路徑引數,以冒號開頭
        {path:'/user/:id',component:User}
    ]
})
那麼我們進入uesr/001 和 user/002 其實是進入的同一個路由,可以根據引數的不同在內容頁展示不同的內容。一般適用場景:列表,許可權控制

定義的時候用: 表示是動態路由,使用 {{ $route.params.id }} 來拿到本路由裡面引數的內容

當使用路由引數時,例如從 /user/foo 導航到 /user/bar,原來的元件例項會被複用。因為兩個路由都渲染同個元件,比起銷燬再建立,複用則顯得更加高效。不過,這也意味著元件的生命週期鉤子不會再被呼叫。

複用元件時,想對路由引數的變化作出響應的話,你可以簡單地 watch(監測變化) $route 物件

const User = {
    template: '...',
    watch: {
        '$route'(to,from){
            //對路徑變化作出響應...
        }
    }
}
	有時候,同一個路徑可以匹配多個路由,此時,**匹配的優先順序**就按照路由的定義順序:**誰先定義的,誰的優先順序就最高。**

巢狀路由

//路由裡面也會出現 這是巢狀路由展示內容的地方
const User = {

 template: `
	<p class="user">
		<h2>User {{ $route.params.id }}</h2>
		<router-view></router-view>
	</p>
	`
}

//定義路由的時候在 加children 子路由屬性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user/:id', component: User,
  children: [
  {
   // 當 /user/:id/profile 匹配成功,
   // UserProfile 會被渲染在 User 的 中
   path: 'profile',
   component: UserProfile
  },
  {
   // 當 /user/:id/posts 匹配成功
   // UserPosts 會被渲染在 User 的 中
   path: 'posts',
   component: UserPosts
  }
  ]
 }
 ]
})

設定空路由,在沒有指定路由的時候就會展示空路由內容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user/:id', component: User,
children: [
// 當 /user/:id 匹配成功,
// UserHome 會被渲染在 User 的 中
{ path: '', component: UserHome },
]
}
]
})

程式設計式導航

宣告式:
程式設計式:router.push(...)

可以想象程式設計式 push 可以理解為向瀏覽器歷史裡面push一個新的hash,導致路由發生變化

router.replace() 修改路由但是不存在歷史裡面
router.go(n) 有點像JS的window.history.go(n)

命名路由 就是給每一個路由定義一個名字。

命名檢視

​ 有時候想同時(同級)展示多個檢視,而不是巢狀展示,例如建立一個佈局,有 sidebar(側導航) 和 main(主內容) 兩個檢視,這個時候命名檢視就派上用場了。你可以在介面中擁有多個單獨命名的檢視,而不是隻有一個單獨的出口。如果 router-view 沒有設定名字,那麼預設為 default。

<router-view class="view one"></router-view>
<router-view class="view two" name="a"></router-view>
<router-view class="view three" name="b"></router-view>

一個檢視使用一個元件渲染,因此對於同個路由,多個檢視就需要多個元件。確保正確使用 components 配置(帶上 s):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
 components: {
  default: Foo,
  a: Bar,
  b: Baz
 }
}
]
})

重定向和別名

重定向也是通過 routes 配置來完成,下面例子是從 /a 重定向到 /b: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a', redirect: '/b' }
 ]
})

一般首頁的時候可以重定向到其他的地方

重定向的目標也可以是一個命名的路由: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a', redirect: { name: 'foo' }}
 ]
})

甚至是一個方法,動態返回重定向目標: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a', redirect: to => {
   // 方法接收 目標路由 作為引數
   // return 重定向的 字串路徑/路徑物件
  }}
 ]
})

『重定向』的意思是,當用戶訪問 /a時,URL 將會被替換成 /b,然後匹配路由為 /b,那麼『別名』又是什麼呢?

​ /a 的別名是 /b,意味著,當用戶訪問 /b 時,URL 會保持為 /b,但是路由匹配則為 /a,就像使用者訪問 /a 一樣。

上面對應的路由配置為: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a', component: A, alias: '/b' }
 ]
})

『別名』的功能讓你可以自由地將 UI 結構對映到任意的 URL,而不是受限於配置的巢狀路由結構。

HTML5 History模式

ue-router 預設 hash 模式 —— 使用 URL 的 hash 來模擬一個完整的 URL,於是當 URL 改變時,頁面不會重新載入。

如果不想要很醜的 hash,我們可以用路由的 history 模式,這種模式充分利用 history.pushState API 來完成 URL 跳轉而無須重新載入頁面。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當你使用 history 模式時,URL 就像正常的 url,例如 http://yoursite.com/user/id,也好看!

不過這種模式要玩好,還需要後臺配置支援。因為我們的應用是個單頁客戶端應用,如果後臺沒有正確的配置,當用戶在瀏覽器直接訪問 http://oursite.com/user/id 就會返回 404,這就不好看了。

所以呢,你要在服務端增加一個覆蓋所有情況的候選資源:如果 URL 匹配不到任何靜態資源,則應該返回同一個 index.html 頁面,這個頁面就是你 app 依賴的頁面。

給個警告,因為這麼做以後,你的伺服器就不再返回 404 錯誤頁面,因為對於所有路徑都會返回 index.html 檔案。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你應該在 Vue 應用裡面覆蓋所有的路由情況,然後在給出一個 404 頁面。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path: '*', component: NotFoundComponent }
 ]
})

或者,如果你使用 Node.js 伺服器,你可以用服務端路由匹配到來的 URL,並在沒有匹配到路由的時候返回 404,以實現回退。

導航守衛

我的理解 就是元件或者全域性級別的 元件的鉤子函式

正如其名,vue-router 提供的導航守衛主要用來通過跳轉或取消的方式守衛導航。有多種機會植入路由導航過程中:全域性的, 單個路由獨享的, 或者元件級的。

記住引數或查詢的改變並不會觸發進入/離開的導航守衛。你可以通過觀察 $route 物件來應對這些變化,或使用 beforeRouteUpdate 的元件內守衛。

全域性守衛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 })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 ...
})

每個守衛方法接收三個引數:

  • to: Route: 即將要進入的目標 路由物件

  • from: Route: 當前導航正要離開的路由

  • next: Function: 一定要呼叫該方法來 resolve 這個鉤子。執行效果依賴 next 方法的呼叫引數。

    • next(): 進行管道中的下一個鉤子。如果全部鉤子執行完了,則導航的狀態就是 confirmed (確認的)。
    • next(false): 中斷當前的導航。如果瀏覽器的 URL 改變了(可能是使用者手動或者瀏覽器後退按鈕),那麼 URL 地址會重置到 from 路由對應的地址。
    • next(‘/') 或者 next({ path: ‘/' }): 跳轉到一個不同的地址。當前的導航被中斷,然後進行一個新的導航。你可以向 next 傳遞任意位置物件,且允許設定諸如 replace: true、name: ‘home' 之類的選項以及任何用在 router-link 的 to prop 或 router.push 中的選項。
    • next(error): (2.4.0+) 如果傳入 next 的引數是一個 Error 例項,則導航會被終止且該錯誤會被傳遞給 router.onError() 註冊過的回撥。

確保要呼叫 next 方法,否則鉤子就不會被 resolved。

完整的導航解析流程

  • 導航被觸發。
  • 在失活的元件裡呼叫離開守衛。
  • 呼叫全域性的 beforeEach 守衛。
  • 在重用的元件裡呼叫 beforeRouteUpdate 守衛 (2.2+)。
  • 在路由配置裡呼叫 beforeEnter。
  • 解析非同步路由元件。
  • 在被啟用的元件裡呼叫 beforeRouteEnter。
  • 呼叫全域性的 beforeResolve 守衛 (2.5+)。
  • 導航被確認。
  • 呼叫全域性的 afterEach 鉤子。
  • 觸發 DOM 更新。
  • 用建立好的例項呼叫 beforeRouteEnter 守衛中傳給 next 的回撥函式。

路由元資訊

​ 我的理解就是 他可以把路由的父路徑都列舉出來,完成一些任務,比如登入,user 元件需要登入,那麼user下面的foo元件也需要,那麼可以通過這個屬性 來檢測這個路由線上 的一些狀態。

定義路由的時候可以配置 meta 欄位: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foo',
   component: Foo,
   children: [
    {
     path: 'bar',
     component: Bar,
     // a meta field
     meta: { requiresAuth: true }
    }
   ]
  }
 ]
})

首先,我們稱呼 routes 配置中的每個路由物件為 路由記錄。路由記錄可以是巢狀的,因此,當一個路由匹配成功後,他可能匹配多個路由記錄

例如,根據上面的路由配置,/foo/bar 這個 URL 將會匹配父路由記錄以及子路由記錄。

一個路由匹配到的所有路由記錄會暴露為 $route 物件(還有在導航守衛中的路由物件)的 $route.matched 陣列。因此,我們需要遍歷 $route.matched 來檢查路由記錄中的 meta 欄位。

下面例子展示在全域性導航守衛中檢查元欄位: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if (to.matched.some(record => record.meta.requiresAuth)) {
  // this route requires auth, check if logged in
  // if not, redirect to login page.
  if (!auth.loggedIn()) {
   next({
    path: '/login',
    query: { redirect: to.fullPath }
   })
  } else {
   next()
  }
 } else {
  next() // 確保一定要呼叫 next()
 }
})

資料獲取

我的理解就是在哪裡獲取資料,可以再元件裡面,也可以在元件的守衛裡面,也就是元件的生命週期裡面。

有時候,進入某個路由後,需要從伺服器獲取資料。例如,在渲染使用者資訊時,你需要從伺服器獲取使用者的資料。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

導航完成之後獲取:先完成導航,然後在接下來的元件生命週期鉤子中獲取資料。在資料獲取期間顯示『載入中』之類的指示。

導航完成之前獲取:導航完成前,在路由進入的守衛中獲取資料,在資料獲取成功後執行導航。

從技術角度講,兩種方式都不錯 —— 就看你想要的使用者體驗是哪種。

導航完成後獲取資料

當你使用這種方式時,我們會馬上導航和渲染元件,然後在元件的 created 鉤子中獲取資料。這讓我們有機會在資料獲取期間展示一個 loading 狀態,還可以在不同檢視間展示不同的 loading 狀態。

假設我們有一個 Post 元件,需要基於 $route.params.id 獲取文章資料:

<template>
    <p class="post">
        <p class="loading" v-if="loading">
            Loding..
       	</p>
		<p v-if="error" class="error">
            {{ error }}
        </p>
		<p v-if="post" class="content">
            <h2>{{ post.title }}</h2>
			<p>{{ post.body }}</p>
		</p>
	</p>   
</template>
export default {
 data () {
  return {
   loading: false,
   post: null,
   error: null
  }
 },
 created () {
  // 元件建立完後獲取資料,
  // 此時 data 已經被 observed 了
  this.fetchData()
 },
 watch: {
  // 如果路由有變化,會再次執行該方法
  '$route': 'fetchData'
 },
 methods: {
  fetchData () {
   this.error = this.post = null
   this.loading = true
   // replace getPost with your data fetching util / API wrapper
   getPost(this.$route.params.id, (err, post) => {
    this.loading = false
    if (err) {
     this.error = err.toString()
    } else {
     this.post = post
    }
   })
  }
 }
}

在導航完成前獲取資料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在導航轉入新的路由前獲取資料。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元件的 beforeRouteEnter 守衛中獲取資料,當資料獲取成功後只調用 next 方法。

export default {
 data () {
  return {
   post: null,
   error: null
  }
 },
 beforeRouteEnter (to, from, next) {
  getPost(to.params.id, (err, post) => {
   next(vm => vm.setData(err, post))
  })
 },
 // 路由改變前,元件就已經渲染完了
 // 邏輯稍稍不同
 beforeRouteUpdate (to, from, next) {
  this.post = null
  getPost(to.params.id, (err, post) => {
   this.setData(err, post)
   next()
  })
 },
 methods: {
  setData (err, post) {
   if (err) {
    this.error = err.toString()
   } else {
    this.post = post
   }
  }
 }
}

在為後面的檢視獲取資料時,使用者會停留在當前的介面,因此建議在資料獲取期間,顯示一些進度條或者別的指示。如果資料獲取失敗,同樣有必要展示一些全域性的錯誤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