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指標入門-第一節
阿新 • • 發佈:2020-10-14
效能測試指標入門-第一節
效能測試關注指標
不誤人子弟,自己筆記使用。若不正確望指正。
關注的指標:
交易的TPS-每秒成功的事務數
交易的ART-平均響應時間
資料庫和應用伺服器的CPU、MEM、IO
記憶體:和你的併發量有關,也就是線上使用使用者數。併發量越多,那麼你使用的記憶體也就越多。相應的服務執行需要一部分記憶體,做正常交易也需要一部分記憶體。關注記憶體的使用率,如果記憶體使用率快超標,那麼你的併發數再增加也負荷不住。
磁碟空間:和你的存量資料有關,也就是系統存在的使用者數。做交易的時候,都會去資料庫查詢/更新資料,查詢/更新的時候的快慢就和存量資料有關。也就是說這張表有沒有建索引,有沒有主鍵,索引和主鍵是否合適正確至關重要。
必備知識
-
熱機 ,跑效能測試之前先熱身。重啟之後先慢跑段時間。
第一,讓系統接近正在執行的系統,
第二,讓資料讀取更快(從磁碟進入記憶體,記憶體讀取快非常多) -
併發數計算模型,C=nL/T (參考)
n:平均每天訪問使用者數
L:一天內使用者從登入到推出的平均時間
T:考察時間(一天內使用者有多長時間使用系統) -
併發使用者數峰值計算:
C~=C+3根號C 9+3=12(舉例) -
不熟悉的系統,如何計算他的併發數
使用系統使用者數量*(5%~20%) -
TPS瓶頸示例:
併發使用者數達到300之後,TPS不再上升,趨於平穩。就是效能瓶頸了,併發上去,但是TPS不變,已經飽和,多餘的不再處理。需要檢視他的CPU,記憶體還是磁碟滿了。一般來說這種平穩的直線是網路原因引起的,因為網路阻塞,丟包了,需要增加頻寬。cpu(會有空閒)和記憶體(用交換空間,和磁碟交換)因為會互動,會有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