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TCP和UDP常見面試題目

TCP和UDP常見面試題目

引自:https://www.cnblogs.com/liangyc/p/11628148.html

引自:https://www.cnblogs.com/qingmuchuanqi48/p/10961366.html

1、TCP 和 UDP 區別

1) 連線 TCP 是面向連線的傳輸層協議,即傳輸資料之前必須先建立好連線。 UDP 無連線。

2) 服務物件 TCP 是點對點的兩點間服務,即一條 TCP 連線只能有兩個端點; UDP 支援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互動通訊。

3) 可靠性 TCP 是可靠交付:無差錯,不丟失,不重複,按序到達。 UDP 是盡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證可靠交付。

4)擁塞控制,流量控制 TCP 有擁塞控制和流量控制保證資料傳輸的安全性。 UDP 沒有擁塞控制,網路擁塞不會影響源主機的傳送效率。

5) 報文長度 TCP 是動態報文長度,即 TCP 報文長度是根據接收方的視窗大小和當前網路擁塞情況決定的。 UDP 面向報文,不合並,不拆分,保留上面傳下來報文的邊界。

6) 首部開銷 TCP 首部開銷大,首部 20 個位元組。 UDP 首部開銷小,8 位元組。(源埠,目的埠,資料長度,校驗和)

2、為什麼連線的時候是三次握手,關閉的時候卻是四次握手?

答:因為當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連線請求報文後,可以直接傳送SYN+ACK報文。其中ACK報文是用來應答的,SYN報文是用來同步的。但是關閉連線時,當Server端收到FIN報文時,很可能並不會立即關閉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復一個ACK報文,告訴Client端,"你發的FIN報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報文都發送完了,我才能傳送FIN報文,因此不能一起傳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3、為什麼TIME_WAIT狀態需要經過2MSL(最大報文段生存時間)才能返回到CLOSE狀態?

答:雖然按道理,四個報文都發送完畢,我們可以直接進入CLOSE狀態了,但是我們必須假象網路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後一個ACK丟失。所以TIME_WAIT狀態就是用來重發可能丟失的ACK報文。在Client傳送出最後的ACK回覆,但該ACK可能丟失。Server如果沒有收到ACK,將不斷重複傳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關閉,它必須確認Server接收到了該ACK。Client會在傳送出ACK之後進入到TIME_WAIT狀態。Client會設定一個計時器,等待2MSL的時間。如果在該時間內再次收到FIN,那麼Client會重發ACK並再次等待2MSL。所謂的2MSL是兩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個片段在網路中最大的存活時間,2MSL就是一個傳送和一個回覆所需的最大時間。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沒有再次收到FIN,那麼Client推斷ACK已經被成功接收,則結束TCP連線。

4、為什麼不能用兩次握手進行連線?

答:3次握手完成兩個重要的功能,既要雙方做好傳送資料的準備工作(雙方都知道彼此已準備好),也要允許雙方就初始序列號進行協商,這個序列號在握手過程中被髮送和確認。

現在把三次握手改成僅需要兩次握手,死鎖是可能發生的。作為例子,考慮計算機S和C之間的通訊,假定C給S傳送一個連線請求分組,S收到了這個分組,併發 送了確認應答分組。按照兩次握手的協定,S認為連線已經成功地建立了,可以開始傳送資料分組。可是,C在S的應答分組在傳輸中被丟失的情況下,將不知道S 是否已準備好,不知道S建立什麼樣的序列號,C甚至懷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連線請求分組。在這種情況下,C認為連線還未建立成功,將忽略S發來的任何資料分 組,只等待連線確認應答分組。而S在發出的分組超時後,重複傳送同樣的分組。這樣就形成了死鎖。

5、如果已經建立了連線,但是客戶端突然出現故障了怎麼辦?

TCP還設有一個保活計時器,顯然,客戶端如果出現故障,伺服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費資源。伺服器每收到一次客戶端的請求後都會重新復位這個計時器,時間通常是設定為2小時,若兩小時還沒有收到客戶端的任何資料,伺服器就會發送一個探測報文段,以後每隔75秒鐘傳送一次。若一連發送10個探測報文仍然沒反應,伺服器就認為客戶端出了故障,接著就關閉連線。

6、TIME_WAIT狀態下對接收到的資料包如何處理

如果是RST包的話,並且系統配置sysctl_tcp_rfc1337(預設情況下為0,參見/proc/sys/net/ipv4/tcp_rfc1337)的值為0,這時會立即釋放time_wait傳輸控制塊,丟掉接收的RST包。

如果是ACK包,則會啟動TIME_WAIT定時器後丟掉接收到的ACK包。

接下來是對SYN包的處理。前面提到了,如果在TIME_WAIT狀態下接收到序列號比上一個連線的結束序列號大的SYN包,可以接受,並建立新的連線。

7、如何儘量處理TIMEWAIT過多?

編輯核心檔案/etc/sysctl.conf,加入以下內容: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表示開啟SYN Cookies。當出現SYN等待佇列溢位時,啟用cookies來處理,可防範少量SYN攻擊,預設為0,表示關閉;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開啟重用。允許將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於新的TCP連線,預設為0,表示關閉;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開啟TCP連線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預設為0,表示關閉。
net.ipv4.tcp_fin_timeout 修改系預設的 TIMEOUT 時間

2)TCP 和 UDP 適用場景 從特點上我們已經知道,TCP 是可靠的但傳輸速度慢,UDP 是不可靠的但傳輸速度快。因此 在選用具體協議通訊時,應該根據通訊資料的要求而決定。 若通訊資料完整性需讓位與通訊實時性,則應該選用 TCP 協議(如檔案傳輸、重要狀態的 更新等);反之,則使用 UDP 協議(如視訊傳輸、實時通訊等)。

8、為什麼連線的時候是三次握手,關閉的時候卻是四次握手?

答:因為當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連線請求報文後,可以直接傳送SYN+ACK報文。其中ACK報文是用來應答的,SYN報文是用來同步的。但是關閉連線時,當Server端收到FIN報文時,很可能並不會立即關閉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復一個ACK報文,告訴Client端,"你發的FIN報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報文都發送完了,我才能傳送FIN報文,因此不能一起傳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9、為什麼TIME_WAIT狀態需要經過2MSL(最大報文段生存時間)才能返回到CLOSE狀態?

答:雖然按道理,四個報文都發送完畢,我們可以直接進入CLOSE狀態了,但是我們必須假象網路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後一個ACK丟失。所以TIME_WAIT狀態就是用來重發可能丟失的ACK報文。在Client傳送出最後的ACK回覆,但該ACK可能丟失。Server如果沒有收到ACK,將不斷重複傳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關閉,它必須確認Server接收到了該ACK。Client會在傳送出ACK之後進入到TIME_WAIT狀態。Client會設定一個計時器,等待2MSL的時間。如果在該時間內再次收到FIN,那麼Client會重發ACK並再次等待2MSL。所謂的2MSL是兩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個片段在網路中最大的存活時間,2MSL就是一個傳送和一個回覆所需的最大時間。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沒有再次收到FIN,那麼Client推斷ACK已經被成功接收,則結束TCP連線。

10、為什麼不能用兩次握手進行連線?

答:3次握手完成兩個重要的功能,既要雙方做好傳送資料的準備工作(雙方都知道彼此已準備好),也要允許雙方就初始序列號進行協商,這個序列號在握手過程中被髮送和確認。

現在把三次握手改成僅需要兩次握手,死鎖是可能發生的。作為例子,考慮計算機S和C之間的通訊,假定C給S傳送一個連線請求分組,S收到了這個分組,併發 送了確認應答分組。按照兩次握手的協定,S認為連線已經成功地建立了,可以開始傳送資料分組。可是,C在S的應答分組在傳輸中被丟失的情況下,將不知道S 是否已準備好,不知道S建立什麼樣的序列號,C甚至懷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連線請求分組。在這種情況下,C認為連線還未建立成功,將忽略S發來的任何資料分 組,只等待連線確認應答分組。而S在發出的分組超時後,重複傳送同樣的分組。這樣就形成了死鎖。

11、如果已經建立了連線,但是客戶端突然出現故障了怎麼辦?

TCP還設有一個保活計時器,顯然,客戶端如果出現故障,伺服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費資源。伺服器每收到一次客戶端的請求後都會重新復位這個計時器,時間通常是設定為2小時,若兩小時還沒有收到客戶端的任何資料,伺服器就會發送一個探測報文段,以後每隔75秒鐘傳送一次。若一連發送10個探測報文仍然沒反應,伺服器就認為客戶端出了故障,接著就關閉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