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效能測試:通過一個案例告訴你,效能到底要不要熟悉業務邏輯?

效能測試:通過一個案例告訴你,效能到底要不要熟悉業務邏輯?

前幾天,分享了《一篇文章告訴你怎麼做效能測試》一文,收到一些朋友的反饋;

有些朋友說,做效能,不需要了解業務邏輯,直接按介面文件,或者抓包寫壓測介面的指令碼,然後壓測、監控、分析、調優、迴歸;

我覺得這樣的回答,可能是他們沒吃過不熟悉業務邏輯的虧;

最近壓測的時候,遇到一個等待鎖超時的問題,就是因為不熟悉業務邏輯造成設計的指令碼不合理,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由於是臨時任務、時間緊迫、對應的開發又出差了,他遠端信誓旦旦給我說直接壓,根本不給我熟悉業務邏輯的機會,趕鴨子上架一樣;

請求引數使用者名稱是變化的,做了引數化,由於各種客觀因素,引數資料只准備了100個,引數取值策略是唯一、用完後迴圈;

當壓一會兒後,就會出現下面的錯:等待鎖超時

經過分析定位(過程暫時略過,本文重點是說明熟悉業務邏輯的重要性),問題的原因是如果相同使用者反覆請求,會出現等待鎖超時,因為相同使用者從第二次請求開始,都是update操作,會鎖行資料,其餘更新相同資料的請求就等待,最終出現超時,經和開發溝通,確實如此,且這種場景的概率是很低的,隨後協調資源,重新調整了壓測指令碼的引數資料量,相同使用者只發送一次請求,重新壓測,未出現此問題;

所以,壓測前熟悉業務邏輯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可以設計合理的效能指令碼,還可以在分析定位的時候,方便我們定位程式碼邏輯問題。

最後本人會贈送一套Python學習精品視訊,識別下方二維碼,回覆Python領取

關注後臺回覆Python

領取

防止走丟可加小編微信,加測試群,後期更多得會直接在朋友圈進行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