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了,別再使用 print 除錯程式碼了
給大家推薦本我自己寫的電子書《PyCharm中文指南》,把各種 PyCharm 的高效的使用技巧用GIF動態圖的形式展示出來。有興趣的可以看它的線上文件:
http://pycharm.iswbm.com
對於每個程式開發者來說,除錯幾乎是必備技能。
程式碼寫到一半卡住了,不知道這個函式執行完的返回結果是怎樣的?除錯一下看看
程式碼執行到一半報錯了,什麼情況?怎麼跟預期的不一樣?除錯一下看看
除錯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除錯方法適合不同的場景和人群。
- 如果你是剛接觸程式設計的小萌新,對很多工具的使用還不是很熟練,那麼 print 和 log 大法好
- 如果你在本地(Win或者Mac)電腦上開發,那麼 IDE 的圖形化介面除錯無疑是最適合的;
- 如果你在伺服器上排查BUG,那麼使用 PDB 進行無圖形介面的除錯應該是首選;
- 如果你要在本地進行開發,但是專案的進行需要依賴複雜的伺服器環境,那麼可以瞭解下 PyCharm 的遠端除錯
除了以上,今天明哥再給你介紹一款非常好用的除錯工具,它能在一些場景下,大幅度提高除錯的效率, 那就是 PySnooper
,它在 Github 上已經收到了 13k 的 star,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
有了這個工具後,就算是小萌新也可以直接無門檻上手,從此與 print 說再見~
1. 快速安裝
執行下面這些命令進行安裝 PySnooper
$ python3 -m pip install pysnooper # 或者 $ conda install -c conda-forge pysnooper # 或者 $ yay -S python-pysnooper
2. 簡單案例
下面這段程式碼,定義了一個 demo_func 的函式,在裡面生成一個 profile 的字典變數,然後去更新它,最後返回。
程式碼本身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是用來演示 PySnooper 已經足夠。
import pysnooper @pysnooper.snoop() def demo_func(): profile = {} profile["name"] = "寫程式碼的明哥" profile["age"] = 27 profile["gender"] = "male" return profile def main(): profile = demo_func() main()
現在我使用終端命令列的方式來執行它
[root@iswbm ~]# python3 demo.py
Source path:... demo.py
17:52:49.624943 call 4 def demo_func():
17:52:49.625124 line 5 profile = {}
New var:....... profile = {}
17:52:49.625156 line 6 profile["name"] = "寫程式碼的明哥"
Modified var:.. profile = {'name': '寫程式碼的明哥'}
17:52:49.625207 line 7 profile["age"] = 27
Modified var:.. profile = {'name': '寫程式碼的明哥', 'age': 27}
17:52:49.625254 line 8 profile["gender"] = "male"
Modified var:.. profile = {'name': '寫程式碼的明哥', 'age': 27, 'gender': 'male'}
17:52:49.625306 line 10 return profile
17:52:49.625344 return 10 return profile
Return value:.. {'name': '寫程式碼的明哥', 'age': 27, 'gender': 'male'}
Elapsed time: 00:00:00.000486
可以看到 PySnooper 把函式執行的過程全部記錄了下來,包括:
- 程式碼的片段、行號等資訊,以及每一行程式碼是何時呼叫的?
- 函式內區域性變數的值如何變化的?何時新增了變數,何時修改了變數。
- 函式的返回值是什麼?
- 執行函式消耗了多少時間?
而作為開發者,要得到這些如此詳細的除錯資訊,你需要做的非常簡單,只要給你想要除錯的函式上帶上一頂帽子(裝飾器) -- @pysnooper.snoop()
即可。
3. 詳細使用
2.1 重定向到日誌檔案
@pysnooper.snoop()
不加任何引數時,會預設將除錯的資訊輸出到標準輸出。
對於單次除錯就能解決的 BUG ,這樣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有一些 BUG 只有在特定的場景下才會出現,需要你把程式放在後面跑個一段時間才能復現。
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將除錯資訊重定向輸出到某一日誌檔案中,方便追溯排查。
@pysnooper.snoop(output='/var/log/debug.log')
def demo_func():
...
2.2 跟蹤非區域性變數值
PySnooper 是以函式為單位進行除錯的,它預設只會跟蹤函式體內的區域性變數,若想跟蹤全域性變數,可以給 @pysnooper.snoop()
加上 watch
引數
out = {"foo": "bar"}
@pysnooper.snoop(watch=('out["foo"]'))
def demo_func():
...
如此一來,PySnooper 會在 out["foo"]
值有變化時,也將其打印出來
watch 引數,接收一個可迭代物件(可以是list 或者 tuple),裡面的元素為字串表示式,什麼意思呢?看下面例子就知道了
@pysnooper.snoop(watch=('out["foo"]', 'foo.bar', 'self.foo["bar"]'))
def demo_func():
...
和 watch
相對的,pysnooper.snoop()
還可以接收一個函式 watch_explode
,表示除了這幾個引數外的其他所有全域性變數都監控。
@pysnooper.snoop(watch_explode=('foo', 'bar'))
def demo_func():
...
2.3 設定跟蹤函式的深度
當你使用 PySnooper 除錯某個函式時,若該函式中還呼叫了其他函式,PySnooper 是不會傻傻的跟蹤進去的。
如果你想繼續跟蹤該函式中呼叫的其他函式,可以通過指定 depth
引數來設定跟蹤深度(不指定的話預設為 1)。
@pysnooper.snoop(depth=2)
def demo_func():
...
2.4 設定除錯日誌的字首
當你在使用 PySnooper 跟蹤多個函式時,除錯的日誌會顯得雜亂無章,不方便檢視。
在這種情況下,PySnooper 提供了一個引數,方便你為不同的函式設定不同的標誌,方便你在檢視日誌時進行區分。
@pysnooper.snoop(output="/var/log/debug.log", prefix="demo_func: ")
def demo_func():
...
效果如下
2.5 設定最大的輸出長度
預設情況下,PySnooper 輸出的變數和異常資訊,如果超過 100 個字元,被會截斷為 100 個字元。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指定引數 進行修改
@pysnooper.snoop(max_variable_length=200)
def demo_func():
...
您也可以使用max_variable_length=None它從不截斷它們。
@pysnooper.snoop(max_variable_length=None)
def demo_func():
...
2.6 支援多執行緒除錯模式
PySnooper 同樣支援多執行緒的除錯,通過設定引數 thread_info=True
,它就會在日誌中打印出是在哪個執行緒對變數進行的修改。
@pysnooper.snoop(thread_info=True)
def demo_func():
...
效果如下
2.7 自定義物件的格式輸出
pysnooper.snoop()
函式有一個引數是 custom_repr
,它接收一個元組物件。
在這個元組裡,你可以指定特定型別的物件以特定格式進行輸出。
這邊我舉個例子。
假如我要跟蹤 person 這個 Person 型別的物件,由於它不是常規的 Python 基礎型別,PySnooper 是無法正常輸出它的資訊的。
因此我在 pysnooper.snoop()
函式中設定了 custom_repr
引數,該引數的第一個元素為 Person,第二個元素為 print_persion_obj
函式。
PySnooper 在列印物件的除錯資訊時,會逐個判斷它是否是 Person 型別的物件,若是,就將該物件傳入 print_persion_obj
函式中,由該函式來決定如何顯示這個物件的資訊。
class Person:pass
def print_person_obj(obj):
return f"<Person {obj.name} {obj.age} {obj.gender}>"
@pysnooper.snoop(custom_repr=(Person, print_person_obj))
def demo_func():
...
完整的程式碼如下
import pysnooper
class Person:pass
def print_person_obj(obj):
return f"<Person {obj.name} {obj.age} {obj.gender}>"
@pysnooper.snoop(custom_repr=(Person, print_person_obj))
def demo_func():
person = Person()
person.name = "寫程式碼的明哥"
person.age = 27
person.gender = "male"
return person
def main():
profile = demo_func()
main()
執行一下,觀察一下效果。
如果你要自定義格式輸出的有很多個型別,那麼 custom_repr
引數的值可以這麼寫
@pysnooper.snoop(custom_repr=((Person, print_person_obj), (numpy.ndarray, print_ndarray)))
def demo_func():
...
還有一點我提醒一下,元組的第一個元素可以是型別(如類名Person 或者其他基礎型別 list等),也可以是一個判斷物件型別的函式。
也就是說,下面三種寫法是等價的。
# 【第一種寫法】
@pysnooper.snoop(custom_repr=(Person, print_persion_obj))
def demo_func():
...
# 【第二種寫法】
def is_persion_obj(obj):
return isinstance(obj, Person)
@pysnooper.snoop(custom_repr=(is_persion_obj, print_persion_obj))
def demo_func():
...
# 【第三種寫法】
@pysnooper.snoop(custom_repr=(lambda obj: isinstance(obj, Person), print_persion_obj))
def demo_func():
...
以上就是明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款除錯神器(PySnooper
) 的詳細使用手冊,是不是覺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