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在醫院五天,我把「鏈路追蹤」整明白了

在醫院五天,我把「鏈路追蹤」整明白了

封面圖是 凌晨 3點半起來更文的鎖屏桌面。

前言

從上週六 7 號到今天的 11 號,我都在醫院,小孩因肺炎已經住院了,我白天和晚上的時間需要照顧娃,只能在娃睡覺的時候肝文了。對了,醫院沒有寬頻和 WiFi,我用的手機開的熱點~

本篇主要內容

這篇主要是理論 + 實踐相結合。實踐部分涉及到如何把鏈路追蹤 Sleuth + Zipkin 加到我的 Spring Cloud 《佳必過》開源專案上。

本篇知識點:

  • 鏈路追蹤基本原理
  • 如何在專案中輕鬆加入鏈路追蹤中介軟體
  • 如何使用鏈路追蹤排查問題。

一、為什麼要用鏈路追蹤?

1.1 因:拆分服務單元

微服務架構其實是一個分散式的架構,按照業務劃分成了多個服務單元。

由於服務單元的數量是很多的,有可能幾千個,而且業務也會更復雜,如果出現了錯誤和異常,很難去定位。

1.2 因:邏輯複雜

比如一個請求需要呼叫多個服務才能完成整個業務閉環,而內部服務的程式碼邏輯和業務邏輯比較複雜,假如某個服務出現了問題,是難以快速確定那個服務出問題的。

1.3 果:快速定位

而如果我們加上了分散式鏈路追蹤,去跟蹤一個請求有哪些服務參與其中,參與的順序是怎樣的,這樣我們就知道了每個請求的詳細經過,即使出了問題也能快速定位。

二、鏈路追蹤的核心

鏈路追蹤元件有 Twitter 的視覺化鏈路追蹤元件 Zipkin、Google 的 Dapper、阿里的 Eagleeye 等,而 Sleuth 是 Spring Cloud 的元件。Spring Cloud Sleuth 借鑑了 Dapper 的術語。

本文主要講解 Sleuth + Zipkin 結合使用來更好地實現鏈路追蹤。

為什麼能夠進行整條鏈路的追蹤?其實就是一個 Trace ID 將 一連串的 Span 資訊連起來了。根據 Span 記錄的資訊再進行整合就可以獲取整條鏈路的資訊。下面

2.1 Span(跨度)

  • 大白話:遠端呼叫和 Span 一對一

  • 基本的工作單元,每次傳送一個遠端呼叫服務就會產生一個 Span。

  • Span 是一個 64 位的唯一 ID。

  • 通過計算 Span 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就可以統計每個服務呼叫所花費的時間。

2.2 Trace(跟蹤)

  • 大白話:一個 Trace 對應多個 Span,一對多

  • 它由一系列 Span 組成,樹狀結構。

  • 64 位唯一 ID。

  • 每次客戶端訪問微服務系統的 API 介面,可能中間會呼叫多個微服務,每次呼叫都會產生一個新的 Span,而多個 Span 組成了 Trace

2.3 Annotation(註解)

鏈路追蹤系統定義了一些核心註解,用來定義一個請求的開始和結束,注意是微服務之間的請求,而不是瀏覽器或手機等裝置。註解包括:

  • cs - Client Sent:客戶端傳送一個請求,描述了這個請求呼叫的 Span 的開始時間。注意:這裡的客戶端指的是微服務的呼叫者,不是我們理解的瀏覽器或手機等客戶端。
  • sr - Server Received:服務端獲得請求並準備開始處理它,如果將其 sr 減去 cs 時間戳,即可得到網路傳輸時間。
  • ss - Server Sent:服務端傳送響應,會記錄請求處理完成的時間,ss 時間戳減去 sr 時間戳,即可得到伺服器請求的時間。
  • cr - Client Received:客戶端接收響應,Span 的結束時間,如果 cr 的時間戳減去 cs 時間戳,即可得到一次微服務呼叫所消耗的時間,也就是一個 Span 的消耗的總時間。

2.4 鏈路追蹤原理

假定三個微服務呼叫的鏈路如下圖所示:Service 1 呼叫 Service 2Service 2 呼叫 Service 3 和 Service 4。

那麼鏈路追蹤會在每個服務呼叫的時候加上 Trace ID 和 Span ID。如下圖所示:

大白話解釋:

  • 大家注意上面的顏色,相同顏色的代表是同一個 Span ID,說明是鏈路追蹤中的一個節點。

  • 第一步:客戶端呼叫 Service 1,生成一個 RequestTrace IDSpan ID 為空,那個時候請求還沒有到 Service 1

  • 第二步:請求到達 Service 1,記錄了 Trace ID = X,Span ID 等於 A。

  • 第三步:Service 1 傳送請求給 Service 2,Span ID 等於 B,被稱作 Client Sent,即客戶端傳送一個請求。

  • 第四步:請求到達 Service 2,Span ID 等於 B,Trace ID 不會改變,被稱作 Server Received,即服務端獲得請求並準備開始處理它。

  • 第五步:Service 2 開始處理這個請求,處理完之後,Trace ID 不變,Span ID = C。

  • 第六步:Service 2 開始傳送這個請求給 Service 3,Trace ID 不變,Span ID = D,被稱作 Client Sent,即客戶端傳送一個請求。

  • 第七步:Service 3 接收到這個請求,Span ID = D,被稱作 Server Received。

  • 第八步:Service 3 開始處理這個請求,處理完之後,Span ID = E。

  • 第九步:Service 3 開始傳送響應給 Service 2,Span ID = D,被稱作 Server Sent,即服務端傳送響應。

  • 第十步:Service 3 收到 Service 2 的響應,Span ID = D,被稱作 Client Received,即客戶端接收響應。

  • 第十一步:Service 2 開始返回 響應給 Service 1,Span ID = B,和第三步的 Span ID 相同,被稱作 Client Received,即客戶端接收響應。

  • 第十二步:Service 1 處理完響應,Span ID = A,和第二步的 Span ID 相同。

  • 第十三步:Service 1 開始向客戶端返回響應,Span ID = A、

  • Service 3 向 Service 4 傳送請求和 Service 3 類似,對應的 Span ID 是 F 和 G。可以參照上面前面的第六步到第十步。

把以上的相同顏色的步驟簡化為下面的鏈路追蹤圖:

  • 第一個節點:Span ID = A,Parent ID = null,Service 1 接收到請求。
  • 第二個節點:Span ID = B,Parent ID= A,Service 1 傳送請求到 Service 2 返回響應給 Service 1 的過程。
  • 第三個節點:Span ID = C,Parent ID= B,Service 2 的 中間處理過程。
  • 第四個節點:Span ID = D,Parent ID= C,Service 2 傳送請求到 Service 3 返回響應給 Service 2 的過程。
  • 第五個節點:Span ID = E,Parent ID= D,Service 3 的中間處理過程。
  • 第六個節點:Span ID = F,Parent ID= C,Service 3 傳送請求到 Service 4 返回響應給 Service 3 的過程。
  • 第七個節點:Span ID = G,Parent ID= F,Service 4 的中間處理過程。

通過 Parent ID 即可找到父節點,整個鏈路就可以進行跟蹤追溯了。

三、Spring Cloud 整合 Sleuth

大家可以參照我的 GitHub 開源專案 PassJava(佳必過)。

3.1 引入 Spring Cloud 依賴

在 passjava-common 中引入 Spring Cloud 依賴

因為我們使用的鏈路追蹤元件 Sleuth 是 Spring Cloud 的元件,所以我們需要引入 Spring Cloud 依賴。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  Spring Cloud 依賴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dependencies</artifactId>
            <version>Hoxton.SR3</version>
            <type>pom</type>
            <scope>impor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3.2 引入Sleuth依賴

引入鏈路追蹤元件 Sleuth 非常簡單,在 pom.xml 檔案中引入 Sleuth 依賴即可。

在 passjava-common 中引入 Sleuth 依賴:

<!-- 鏈路追蹤元件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sleuth</artifactId>
</dependency>

3.3 通過日誌觀察鏈路追蹤

我們先不整合 zipkin 鏈路追蹤視覺化元件,而是通過日誌的方式來檢視鏈路追蹤資訊。

檔案路徑:\PassJava-Platform\passjava-question\src\main\resources\application.properties
新增配置:
logging.level.org.springframework.cloud.openfeign=debug
logging.level.org.springframework.cloud.sleuth=debug

3.4 啟動微服務

啟動以下微服務:

  • passjava-gateway 服務(閘道器)

  • passjava-question 服務(題目中心微服務)

  • renren 服務(Admin 後臺管理服務)

    啟動成功後如下圖所示:

3.5 測試跟蹤請求

開啟 Admin 後臺,訪問題目中心->題目配置頁面,可以看到傳送了下面的請求:

http://localhost:8060/api/question/v1/admin/question/list?t=1605170539929&page=1&limit=10&key=

開啟控制檯,可以看到打印出了追蹤日誌。

說明:

  • 當沒有配置 Sleuth 鏈路追蹤的時候,INFO 資訊裡面是 [passjava-question,,,],後面跟著三個空字串。
  • 當配置了 Sleuth 鏈路追蹤的時候,追蹤到的資訊是 [passjava-question,504a5360ca906016,e55ff064b3941956,false] ,第一個是 Trace ID,第二個是 Span ID。

四、Zipkin 鏈路追蹤原理

上面我們通過簡單的引入 Sleuth 元件,就可以獲取到呼叫鏈路,但只能通過控制檯的輸出資訊來看,不太方便。

Zipkin 油然而生,一個圖形化的工具。Zipkin 是 Twitter 開源的分散式跟蹤系統,主要用來用來收集系統的時序資料,進而可以跟蹤系統的呼叫問題。

而且引入了 Zipkin 元件後,就不需要引入 Sleuth 元件了,因為 Zipkin 元件已經幫我們引入了。

Zipkin 的官文:https://zipkin.io

4.1 Zipkin 基礎架構

Zipkin 包含四大元件:

  • Collection(收集器元件),主要負責收集外部系統跟蹤資訊。
  • Storage(儲存元件),主要負責將收集到的跟蹤資訊進行儲存,預設存放在記憶體中,支援儲存到 MySQL 和 ElasticSearch。
  • API(查詢元件),提供介面查詢跟蹤資訊,給 UI 元件用的。
  • UI (視覺化 Web UI 元件),可以基於服務、時間、註解來視覺化檢視跟蹤資訊。注意:Web UI 不需要身份驗證。

4.2 Zipkin 跟蹤流程

流程解釋:

  • 第一步:使用者程式碼發起 HTTP Get 請求,請求路徑:/foo。
  • 第二步:請求到到跟蹤工具後,請求被攔截,會被記錄兩項資訊:標籤和時間戳。以及HTTP Headers 裡面會增加跟蹤頭資訊。
  • 第三步:將封裝好的請求傳給 HTTP 客戶端,請求中包含 X-B3-TraceID 和 X-B3-SpanId 請求頭資訊。
  • 第四步:由HTTP 客戶端傳送請求。
  • 第五步:Http 客戶端返回響應 200 OK 後,跟蹤工具記錄耗時時間。
  • 第六步:跟蹤工具傳送 200 OK 給使用者端。
  • 第七步:非同步報告 Span 資訊給 Zipkin 收集器。

五、整合 Zipkin 視覺化元件

5.1 啟動虛擬機器並連線

vagrant up

用 Xshell 工具連線 虛擬機器。

5.2 docker 安裝 zipkin 服務

  • 使用以下命令開始拉取 zipkin 映象並啟動 zipkin 容器。
docker run -d -p 9411:9411 openzipkin/zipkin
  • 命令執行完後,會執行下載操作和啟動操作。

  • 使用 docker ps 命令可以看到 zipkin 容器已經啟動成功了。如下圖所示:

  • 在瀏覽器視窗開啟 zipkin UI

訪問服務地址:http://192.168.56.10:9411/zipkin。

5.3 引入 Zipkin 依賴

在公共模組引入 zipkin 依賴

<!-- 鏈路追蹤元件 Zipkin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zipkin</artifactId>
</dependency>

因為 zipkin 包裡面已經引入了 sleuth 元件,所以可以把之前引入的 sleuth 元件刪掉。

5.4 新增 Zipkin 配置

在需要追蹤的微服務模組下新增 zipkin 配置。

# zipkin 的伺服器地址
spring.zipkin.base-url=http://192.168.56.10:9411/
# 關閉服務發現,否則 Spring Cloud 會把 zipkin 的 URL 當作服務名稱。
spring.zipkin.discovery-client-enabled=false
# 設定使用 http 的方式傳輸資料,也可以用 RabbitMQ 或 Kafka。
spring.zipkin.sender.type=web
# 設定取樣率為 100 %,預設為 0.1(10%)
spring.sleuth.sampler.probability=1

5.5 測試 Zipkin 是否工作

這裡我在 passjava-member 微服務中寫了一個 API:

passjava-member 服務的 API:getMemberStudyTimeListTest,訪問路徑為/studytime/list/test/{id}。

passjava-member 服務遠端呼叫 passjava-study 服務的 API:getMemberStudyTimeListTest。

我用 postman 工具測試 member 服務的 API:

開啟 Zipkin 工具,搜尋 passjava-member 的鏈路追蹤日誌,可以看到有一條記錄,相關說明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到 passjava-member 微服務呼叫了 passjava-study 微服務,如圖中左半部分所示。

而且 passjava-study 微服務詳細的呼叫時間都記錄得非常清楚,如圖中右半部分所示。

時間計算:

  • 請求傳輸時間:Server Start - Client Start = 2.577s-2.339s = 0.238s
  • 服務端處理時間:Server Finish - Server Start = 2.863s - 2.577s = 0.286s
  • 請求總耗時:Client Finish - Client Start = 2.861s - 2.339s = 0.522s
  • Passjava-member 服務總耗時:3.156 s
  • Passjava-study 服務總耗時:0.521s
  • 由此可以看出 passjava-member 服務花費了很長時間,效能很差。

還可以用圖示的方式檢視:

六、Zipkin 資料持久化

6.1 Zipkin 支援的資料庫

Zipkin 儲存資料預設是放在記憶體中的,如果 Zipkin 重啟,那麼監控資料也會丟失。如果是生成環境,資料丟失會帶來很大問題,所以需要將 Zipkin 的監控資料持久化。而 Zipkin 支援將資料儲存到以下資料庫:

  • 記憶體(預設,不建議使用)
  • MySQL(資料量大的話, 查詢較為緩慢,不建議使用)
  • Elasticsearch(建議使用)
  • Cassandra(國內使用 Cassandra 的公司較少,相關文件也不多)

6.2 使用 Elasticsearch 作為儲存介質

  • 通過 docker 的方式配置 elasticsearch 作為 zipkin 資料的儲存介質。
docker run --env STORAGE_TYPE=elasticsearch --env ES_HOSTS=192.168.56.10:9200 openzipkin/zipkin-dependencies
  • ES 作為儲存介質的配置引數:

七、總結

本篇講解了鏈路追蹤的核心原理,以及 Sleuth + Zipkin 的元件的原理,以及將這兩款元件加到了我的開源專案《佳必過》裡面了。

開源專案地址:https://github.com/Jackson0714/PassJava-Platform

寫在最後

這周真的身心俱疲,娃也是受罪,出院後,娃吃飯也不像以前那麼積極了,看到醫生那種衣服就怕,連看到照片印表機都怕了。生怕是要給他打針、吃藥、做霧化的。還未結婚生娃的抓緊時間學習吧,加油少年~

我是悟空,努力變強,變身超級賽亞人!手寫了一套 Spring Cloud 進階教程和 PMP 刷題小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