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衝就完了——衝刺收尾總結

衝就完了——衝刺收尾總結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0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0/homework/11583
團隊名稱 衝就完了
這個作業的目標 收尾總結

目錄

一、自動化單元測試的截圖和結果

二、小程式推廣應用的宣傳圖片

三、組長對小組整體專案的完成度,完成情況的總結

本次任務完成度相當高,除了因小程式開發限制“社交”功能的原因未能將“虛擬健身房”的頁面上線,其他內容都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組長本人對這次的完成情況十分滿意,沒有辜負大家一起努力20多天的成果。

四、個人總結:

組員1:高興(組長)

太史公雲:“桃李不言”。其意應指,凡所經歷之事,無法全然以言語道明。今評價自己或是自己評價,也應是看我這些日子以來,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因此我是抱著給多年後的自己月度的心態來寫的。有些事情,經過時間的盪滌,沉澱下來,所行之事,會比我一貫擅長慷慨陳辭,容易聽到迴響。
按照時間的順序,先是個人程式設計和結對程式設計。這兩部分作業時間緊,任務重。我沒有專案的經驗,程式設計能力不夠,除了常規的“熬夜”、“問同學”、“面向CSDN”這一套組合拳之外,我給自己安排了一個“40節前端”網課的任務——因為隊友靠不住,我只能靠自己。在第一次結隊程式設計的時候,我用一週時間刷完了40節的尚矽谷的前端網課。當時學的很執著,我從起床到睡覺前都在看,甚至有一天上床忘了關掉視訊,一覺醒來流量突破20G,直接給我發了限速警告。不過這原本是給第二次結隊程式設計的作業做的準備,但後來的小組程式設計卻派上了不小的用場。
雖然結隊程式設計很不成功,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做,每次評分也多有不理想的地方。但值得開心的事情是,我中期結算的成績還是勉強來到了前50%的行列。幾經波折之後,如願和黃瀧、黃明浩、黃顏熠、吳鵬輝他們幾位,成立了新的小組。
成立小組後,我做了這樣一些事情。前期,我安排了內建活動——地址選在了“福友閣”這個環境優雅的地方——其目的就是營造一種友善的小組文化,並且先聲奪人,儘早地將團隊成員團結起來。中期,我安排過3場額外的“會議”,意圖就是在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幫助組員發現自己的問題,進度落後的敦促其及時趕上——保證我組絕不出現任何一個“狀況外”的角色。當然,僅僅面上開會肯定是不夠的,我還給每個人寫過多則300字,少則50字左右的評價,通過QQ私聊發給每一個組員——這是“由面到點”。關照組員貢獻分得分情況的同時,我在言辭中會給予適當的鼓勵亦或是批評指正,然後更精確地告訴他“應該怎麼做”——這一條到後期甚至演變成了,組員不會做某個任務,那我就先教他做一遍,然後讓他自己從頭再做一遍交給我。毫無疑問,這種“奶媽式”的組長要承受的精神壓力極大(有時候還得照顧組員的情緒問題),但這種辛苦值得,這其實給我們組成員心中悄悄立了一個更重要的主心骨,即“個人對專案負責”的使命感。
我一直和我的組員們說這樣一段話,“你們每個人不需要對誰負責,只要能對你自己負責,每一次交上來的成功能使自己滿意,我作為組長就沒有任何要求了。”我事必躬親、細緻到每個人的這種努力、堅持,使得我們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管任務大小、多少,能保證每個人都分攤到工作——而不是將任務草草安排給個別人,其他人既無法參與動手、也無從體驗學習。
不過作為組長,我做到這種程度其實別人是未必能理解的。我對自己的定位是,程式碼能力上要一技之長(前端狂刷40節課成果不凡),能在這個方面帶領組員參與。自己的組員,要了解他們每個人的長處,關心情緒的波動,更好地分散壓力。保證良好的組內環境,組織好組員分配任務的同時,不要讓組員在比如“場地”的問題上浪費時間。
所以我在後期程式設計時,將這些統統都付諸實踐了。其一,前端10多個頁面,有6、7個頁面是我單獨修改或是一邊教一邊改修改完的(有一個算合作修改的)——2周衝刺,每天晚上花3小時,一直調,後面熟練了稍快一些。其二,任務分配上,哪怕再恐懼任務,我都會發私信、打電話請人來開會,給他們安排適合水平的任務,保證組員公平選擇的權利、有學習編碼的機會。其三,雜事上面。我託幾位好心的馬院老師幫忙,借到馬院402會議室作為我們的程式設計基地,晚上太晚了還有老師送一些零食給組員“加餐”,我自己也自掏腰包讓組員們一起喝了一回奶茶——就是為了給組員始終有一個不錯的程式設計環境(比食堂乾淨、有wifi、還能插電充電、可以到晚上24:00)給組員保持一份好的程式設計心情,讓大家不懼困難,齊頭並進。而且從最後的結果上來看,我們也的確做到了,沒有辜負作為組長的關心、一直以來操勞的心血,我作為一名組員,已經十分滿足。
至於短視訊vlog的工作,不算是工作的重點,我因為自己有些經驗,便全權代勞了。從拍到到選到剪到後期特效,都是我一個人打包乾的。其目的並非顯示我個人拙劣的剪輯技術,只是我覺得這些視訊也許是代表我們小組,“曾經一同走過的”美好記憶,我只是一個合適的記錄者,替大家更方便地記錄下這些笑容罷了。
當然了,還有每次的展示ppt,這次的部落格園等等。我曾經為此而通宵達旦(5:00迎著日出上床睡了2h),曾經為了展示而多次失眠,不過這些應該會隨著所謂的“軟工定製疲勞”逐漸消失吧。
嗯,仔細想來,本來是想以我做了很多很多,也得到了等價的收穫為總結的,現在想想還是算了。用一種釋然的心態來看的話,我最大的收穫肯定在於收穫了我自己本身吧。引用古人說的一句話——君子外則修身,內則養性。其意思就是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我覺得在這樣一場面包與牛奶、理想和現實的經久較量之後,我的身心已經得到了更臻完美的淬鍊了。我已非常滿足。

組員2:黃瀧

  從個人程式設計到結對程式設計,再到現場程式設計,最後到團隊程式設計。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在這短短的幾個月裡,有開心、有壓力、有崩潰、有過種種想家的感覺(嗚嗚嗚,真的有時候太難了),不過現在回頭看,這幾個月是我2020年最充實的幾個月,也是收穫最多的幾個月。不僅僅是知識,更收穫了一群快樂的人。
  在這幾個月中,第一次使用原型設計軟體(墨刀)、第一次接觸單元測試工具(mocha)、第一次寫成一個屬於自己的網頁、第一次實現一個微信小程式······曾經,我一直吐槽大一大二學了個啥,感覺和未來工作沒啥關係,但經過這次軟工實踐,我慢慢明白,所有你覺得現在沒啥用的理論知識(語言的基礎知識、軟體開發模式等等),在未來會為你的奇思妙想提供基礎(軟工實踐真不錯,讓我無限接近於未來工作)。同時計算機這個行業,真的是學無止境的,無限的面向百度程式設計、無限的檢視文件,不過,只要堅持都會好起來的。我可憐而又稀少的頭髮啊,我對不起你。
  回顧這幾個月的編碼過程,內心的心路歷程是真的山路十八彎。軟工剛開始的時候,我還天真的以為和大一大二的實驗課,差不多,就打打題,ac一下。直到個人作業開始,我才意識到事情不簡單。有一說一,個人作業真的讓我有點痛苦,第一次接觸到json檔案和命令列的解析,還好那時候助教有給個程式碼,給了點啟發,不然真的會裂開。然後逐漸去優化程式的速度,在過程中,也學習到了許多花裡胡哨的優化方法,收穫還是不錯的,感覺自己也不是很差(然後就有點飄起來了)。結對程式設計的時候,好在有我的隊友,兩個人一起程式設計,互相交流想法,互相提出意見,那種感覺簡直了,妙不可言!從原型設計到網頁元件的選擇,再到後端整個web頁面的實現。兩個人的配合,默契,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服的感覺。hmh牛批。感覺我越來越像個程式猿了。團隊程式設計中,大家一起設計介面,大家一起負責前端,一起學習進步,一起熬夜程式設計,讓我深刻感受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過,在團隊程式設計中,我是內心是最崩潰的,一邊迎接著考試洗禮,一邊還要搞軟工,太痛苦了。一度想輟學回家,嗚嗚嗚,在這裡實名diss uni-app,這個東西是真的無語,文件寫的跟鬼一樣,網上資訊還少,只能硬著頭皮去寫後端程式碼。還有就是網上的一些部落格太老了,寫的方法早就被微信放棄了。導致在真正拿去分佈的時候才發現這個致命的錯誤,還好後面能夠換成雲函式修改。所以,在一個軟體的開發中,前期的準備真的很重要,不過這也是團隊程式設計給我們小組每個人的寶貴經驗吧。

總的來說,雖然一個軟體的實現可能很困難,但是在一群人的努力下,一點一點的總是會完成的。在這過程中,可能會有壓力、有困難、有想放棄的想法·······不過你要相信自己,要相信團隊,一起努力總會過去的。想想一群人程式設計中的快樂、想想一群人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的氛圍、想想不久之後產品的分佈·······感覺一切會好許多,加油!軟工人!

組員3:黃明浩

  從10月18日分組表出來,到12月6日這份收尾作業截止,我們小組經歷了整整七週的相處與共事。這確實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在過去的四個學期中,印象中從來沒有一個專業課要求組隊完成專案的。況且我也早已從學長學姐處聽說,作為“折磨王”的軟工團隊專案很可能是我能在必修課內接觸到的最難的專案了。因此,在團隊組建之初,當然也有期待,但畏難情緒確實也不少。個人方面,自己過去只滿足於學會課內知識,課外的技術學習永遠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直到軟工課的個人和結對作業才開始接觸“做中學”的模式,然而還是幾乎什麼都不會。團隊方面,先行組隊的五個人中並沒有技術上的大佬,而分配的隊友我也並不熟悉他們的性格與技術水平。我對團隊專案的期待值一度很低。
  然而七個星期過去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就在昨天晚上,我們的小程式已經正式上線。雖然bug很多,介面略粗糙,互動邏輯也不太行……但是,我們做!到!了!不管它的問題有多少,看到它在真機上跑成功的那一刻,看到它通過稽核正式上線的那一刻,那種喜悅與自豪真的掩蓋不住。這裡真的要感謝小組內的每一個人。從最初的選題,到原型設計,到文件撰寫,再到程式設計開發、上線執行,縱然每個人水平不同,任務難度不同,但全員參與。每一步,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血,都是我們團隊協作的結晶。當然我們之間也有誤解,也有分歧,也有真的想罵人的時候。但是,看到大家每天按時參加會議,每天集體程式設計到晚上10點、11點,還有每次階段展示前明明有考試還一起熬夜,都讓我屢屢感到,和大家一組,真的幸運!也希望我們的“革命友誼”能夠長長久久!這裡特別感謝組長GX,始終統籌全域性,默默付出了很多,是一名優秀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而且像製作vlog和找場地這樣的任務基本都是一個人完成的,前端任務還沒少做,或許他是我們組最近見過凌晨四點的福大最多的人了。作為後端小組成員,也要特別感謝同為後端的HL、HYY、WPH幾位同學。到專案中後期,考試繁多、進度滯後,我一度非常煩躁和懈怠,即使是對著螢幕,我也往往在摸魚,產出效率極低。但他們責任感極強,技術力更強,終於讓我感覺到“再不幹點活就沒活幹了”……慚愧慚愧。從他們身上,我真切地學到了團隊精神、責任感與不放棄的精神。
  再談談專案開發本身吧。我們是按照某大佬的建議選擇uni-app開發,其優勢是可以實現app、小程式的跨平臺。但專案做下來,說實話感覺它相對於微信小程式原生開發並沒有更簡單(當然比app原生開發要容易),僅僅是做小程式的話並沒有發揮它的優勢。相反因為推出時間較短,又是小廠產品,無論是文件還是討論帖都比較缺乏,而且還要處理搬到小程式上可能出現的個別佈局不一致問題。因此如果沒有跨端需求或者專案比較正式的話,個人並不太推薦使用。基於這個原因,可能我從中學到的能夠遷移到未來專案的技術能力並不是太多。後端方面採用雲開發著實省了不少事,沒有太難的部分,基本上各平臺現學即可。前端對於Vue.js的認識倒是深入了不少。此外GitHub團隊實戰也是頭一回,遇到了各種各樣自己試不出來的坑,也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其實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學到這些也不錯了吧。無論如何,快速檢視文件、學習新技術的“做中學”能力是實打實的提升了。通過這次專案,我也意識到了團隊專案的進度管理與合理分工是多麼重要,當然這還是需要經驗的積累了。
  最後,如果要挑一個最大的收穫,我其實覺得是我們的組名。我希望自己,不管未來在學校、在職場遇到多大的困難,接到多難的任務,都能不再畏懼、不再輕言放棄,衝就完了!

組員4:黃顏熠

  在學習這門課之前,學長學姐們就笑著說:可以看到新的小夥伴受到軟工的折磨了。當時想,一整個小組,不闊能搞不定!但是之前都沒有開發經驗,慌的一批。然鵝,從第一次個人作業發現,欸嘿!是純Python優化,有啥優化手段還是略知一二,自信心+1。兩次結對作業,就是原型設計和Web的實現,一下就是觸及知識盲區的地方,突擊了一下,原型設計就是用墨刀拉拉元件,設設點選事件,好像也不是很複雜,自信心+n!Web這個就是真正的前端設計了,我要用啥元件,輸入框讀入的資料是JSON格式我要咋子處理,element-ui生成樹的資料我要怎麼插入,這插入怎麼這麼多Bug!還要關聯樹!沒想到這麼快就要熬夜了,原來自己還有這麼多東西要學,離一個合格的程式設計師還差這麼遠……還好隊友給力,把HTML和CSS基本搞定了,自信心=0。終於熬出來了準備組小組了!難得的專案經驗,這可得大幹一場!第一次討論雖然歷經波折,還是確定了我們的健身小程式Immediate!也是在這時候發現,團隊統一還是挺難的~需求文件也是七嘴八舌的~自己也不確定,我們還是互相鼓勵,畢竟萬事開頭難。磕磕絆絆開始coding了,經過大佬推薦使用uni-app,經過不斷努力,大家互幫互助,一個一個前端頁面出現,一個一個數據出現在介面上,最後前端頁面越來越好看!!最終小程式稽核成功的時刻,才是我們所有人都釋懷的時刻。
  我總是在抱怨怎麼一直做自己不會的東西,這麼多東西要學,我們又不專業,壓力這麼大。我們十一個人做出來的風格各異,我自己參與了三個頁面的設計,有時看著做出來的版本,想要改變它卻又無能為力。軟體工程雖然複雜,但是這可能是第一次自己接觸以後工作的實質內容,這不僅僅是個人自學能力,資訊搜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考驗,更是對自己意志力和主觀能動性的磨練。無論是一片空白,面向百度,面向Github,這也是知識內化的過程,是每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必經之路。縱使有抱怨,有爭論,有頹廢,在我們組長的英明領導之下,我們每個人都發揮自己最大的努力,每一個Bug的解決,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肯定,都是一次意志力提升的結果。當我們所有人的精神力量匯聚在一起,我們的團隊才能披荊斬棘,鑄就我們的豐功偉績,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我很幸運能擁有這麼可愛又機智的隊友,使我不僅收穫了磨練,收穫了成績,更收穫了真摯的友誼。

組員5:吳鵬輝

  回顧一下軟工這門課程的歷程,實在是經歷了太多,學習了太多,思考了太多。
    軟工開課之前,我是一個只懂一點點理論知識的小白,跟程式設計師根本不搭邊,更別說要做出什麼有用的東西來。從第一次個人作業開始,就開始了自己吸收知識的漫漫長路。第一次程式設計作業讓我學會了python的一些語句和json的用法,現在回過頭來看的話,這個作業真的是如此簡單,可當時卻讓我頭皮發麻。
   之後是結對程式設計。和黃顏熠好兄弟一起做了原型設計和家族樹的網頁設計,黃顏熠除了專業知識過硬和程式碼能力強的優點之外,最讓我感到佩服的是永遠樂觀的心態和不言棄的精神,給了我一些思考和感悟。最後我們兩個的結對程式設計的成績還算可以,也是要感謝黃顏熠好兄弟,為我們的結對程式設計付出了許多。
  最後就是我們的重頭戲,第六組衝就完了。先不提軟工的東西,首先要說的是組裡的好多同學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高組長能力強點子多,黃瀧黃明浩做事紮實,其他同學也有各自的優點與長處。我們整個組的努力,匯聚成了最後的Immediate小程式,總的來說達到了我們的預期。在組隊程式設計的過程中,我學習了vue和uniapp的前後端編寫,算是體驗了一下程式設計師的日常。雖然過程很苦,但結果是甜的。非常感謝各位同學的齊心協力,讓我們的軟工生活有趣而且值得。同樣的,在最後的展示課上,我也看到了許多其他組的優秀作品,有許多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看到大家都在最後的阿爾法衝刺學習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
  最後想說,選擇張棟老師的軟工課是值得的,過程也是有趣的,最重要的還是我們都學習到了很多,不只程式設計師的專業知識,也包括與人溝通、互相協作,感謝一路走來的同學,也感謝老師、助教,希望我們一起,衝就完了!

組員6:孫瀚

  在經歷這幾周的個人程式設計,雙人組隊,以及組隊程式設計之後,我發現軟體工程之所以稱作工程是有一點道理的,相比於單純而困難的演算法,它在具體實踐(不考慮優化)的方面倒是顯得工作量大,涉及領域多,廣而淺,如果經過大量的訓練,有了一定的熟練度,有了一套流程規範,以及合理的分工,在我看來,是能夠實現一定程度上對於特定領域方面的快速量產的。
  對於軟體工程實踐這門課而言,比起必修我覺得它的位置更加適合放在選修的位置上,有一定開發經驗的人去修習,這樣指向性比較明確,課程價值對於選課的同學較高,如果讓新手直接上手,並且以強制作業的形式來監督,容易使興趣減低,抵消了探索計算機知識的趣味以及自由性。
  組隊程式設計而言,我們採用的是uni-app進行開發,uni-app本身建立的目標是用 Vue.js 開發所有前端應用的框架,一套程式碼針對不同平臺。很有趣的想法,但是對於我們這次指向性明確發表微信小程式的任務而言,卻是更加繁瑣的,增添了適應性的問題。參照使用微信開發者工具直接進行開發的小組而言,價效比是更低的。從我學習到的方面來談,主要是雲資料庫的使用,前端介面的書寫,以及前端的單元測試,和之前的專業比較的話,有種動手快過動腦的感覺,而我一般在解決問題上反而傾向於多層面剖析,這在這次編碼過程中,我發現動手試錯反而更快,甚至有些問題可以選擇另外一些方法來跳過相比於死磕。
  最後在我們組長的英明領導之下,我們每個人都發揮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團結合作,一起完成了這次的團隊程式設計作業,給軟工實踐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組員7:劉婷婷

  軟工從開始選課時就聽說超級難,實踐作業開始之後真正體會到了這一種“難”。個人作業的時候,毫無頭緒甚至連怎麼開始都不知道,聽說要要學這個東西,就拼命的看和學,但一週的時間對我來說顯然是不夠的,於是對軟工產生了恐懼——直到第一次結對作業的釋出。因為和同宿舍的FBA一起組隊,所以內心的不安似乎有所減少,我們一起做原型,一起寫需求分析,讓我瞭解原來軟工不只是寫程式碼,也讓我相信困難真的可以一個個解決掉,更讓我體會到原來團隊的意義就是你永遠不是一個人,你的身後總是有那麼一兩個可愛的人在支援和幫助著你。
  因為小組是隨機分配,而不是自由組隊,這對於組隊困難戶的我真的是一個極大的好訊息,但同時也擔心自己沒辦法融入這個集體,但驚喜的是,大家都非常的好,風趣幽默,樂於助人....... 說實話,在開始小組作業之前,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隻要不讓我寫程式碼,讓我幹什麼都可以。可是隨著專案的進行,大家都在努力的學習各種知識。特別是現場程式設計之後,我開始覺得如果真的一行程式碼都不寫的,似乎真的太對不起隊友,太不負責任了。於是開始默默的學起了html,css,JavaScript。後來在小組的安排之下,又開始了uniapp,vue的學習,然後開始編寫自己負責的介面,修改分配到的介面。每天揹著沉重的電腦在各個空教室中穿梭,空閒時間幾乎全部獻給了軟工,西樓的五樓見證了太多我對軟工的態度。
  在這一次的作業當中,真的受到很多人的幫助,他們教會了我如何往github倉庫上傳檔案,如何使用元件,如何修改頁面使其看起來更為美觀,還有如何更好的與他人溝通......很感謝組長不僅在在編碼方面給了很多幫助,也在與人溝通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議。軟工雖有遺憾但也有收穫,時間會帶走一切,時間也帶來了一切,感謝相遇,感謝所有給予我幫助的人,感謝所有成員!

組員8:胡燁豔

  在這個學期開學之前,經歷了一段比較難熬的時間,一直在糾結自己這幾年到底學了什麼,總之挺絕望的。這學期一上軟工又得知了兩個很不好的訊息:要組隊做作業,舍友全在C班。完全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並對要上軟工課表現出極度的抗拒。不過幸運的是接下來一次又一次地遇到了很好的隊友,有陪我上課的,有和我一起進行結對作業的,還有一起完成團隊作業的隊友們,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真的進步了很多。在學習原型設計的時候,逐漸找回信心,原來我還是可以幫上一點忙的。結對程式設計時,隊友鼓勵我相信自己是可以的,讓我硬著頭皮寫起了程式碼。從最開始對前端一竅不通,只能通過模仿別人的頁面再稍加改造,到現在對頁面的佈局有了一定的瞭解。雖然還不算很專業,但是能調整出自己能夠接受的頁面,成就感還是很大的。
  對這一次次程式設計的感悟大概就是:遇到困難不要怕,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如果一條路走不通,那就換一種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完成團隊作業的時候經常遇到一些不太好改的元件,於是只能換著辦法與bug死磕。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溝通。我之前一直是一個喜歡悶聲做事的人,會盡量自己一個人把事情辦完,儘量不麻煩別人。之前雖然也有過團隊作業,但是作業進行的時間跨度並不是太長,因此基本上也是每個人負責一點,最後拼成了打作業。但是在這次的團隊合作中,逐漸發現良好的溝通能讓整體的進度和效率提高不少,也逐漸地學習著和團隊進行交流。也許我們最終呈現的可能不是很完美,但是這也是我們一起努力而得到的果實。
  這幾個月真的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有專業上的,也有其他各種方面的。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幸運的人,總有人在我最低谷的時候拉我一把,也一直很感激每一個幫助過我的人。在困難的時候真的不要害怕,再堅持一下下,多學一點點東西總能熬過去的!

組員9:劉嘉偉

  去年就經常又聽到學長學姐說“小心軟工”,現在想想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從大作業開始   的每週例行會議,到了結尾衝刺時幾乎每天都必須去參與編碼,確實是一系列很難的過程,在小組內我也看到了其他組員的努力與成就,或許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小程式完全算不上什麼合格的產品,但是從中學到的軟體開發過程卻讓我受益良多。
 雖然說我原來有過開發app的經驗,但是在這次開發中感覺完全用不上,所有的東西都要基於團隊選擇的uniapp重新進行學習,而且由於uniapp出現時間短,很多網上找到的自定義元件和函式往往問題層出不窮,原本可以進行自適應的元件在其中的flex佈局則完全像是插入word文件的圖片一樣位置扭曲;有時候覺得自己做得差不多了,可是到頭來還是需要大佬們幫我修改,或者是因為各種問題把做好但是無法實現的功能刪掉,這些有時候還挺讓人覺得過意不去。不過這一切最終還是讓我明白了設計之路是永無止盡的,來回反覆的折磨式的修改也堅定了我不做程式設計師的想法,同時我也明白瞭如果想要去實現一個想法,只要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前進,把大的任務分解成無數小任務,最終總能一點點解決。

組員10: 林瀟瀟

  在上這門課的時候,大概瞭解了課程的學習內容,與自己的預料基本是一致的,總之,就是非常的痛苦(主要指編碼方面)。然而自己也知道這種恐懼應該是努力去想辦法克服的,要自己去嘗試,去實踐,去學習,走出那第一步,並且堅持下來,才可以真正走出困境。自己在面對第一次程式設計,第二次程式設計,結對程式設計的作業的時候,開始了自我嘗試和自我學習,自行摸索,在其中學到了許多,也感覺到了一點程式設計的樂趣,雖然從結果上來說算是失敗的,但是最後畢竟還是學到了東西,感覺自己有點長進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團隊程式設計又讓我緊張不已,不知道沒有什麼程式設計能力的自己能夠在團隊中發揮作用,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能不能和團隊裡的其他成員相處好一點,所幸的是,這是一個認真而不會過於拘謹的小組,大家都很努力和認真,但是在聊天時也不會太嚴肅。在這種氛圍下,感覺自己又有了動力。
  在現場程式設計和團隊程式設計的實際工作過程中,看著一大堆陌生的知識和陌生的工具,我彷彿又回到了以前的狀態,不知所措,但是自己還是想邁出艱難的一步,開始慢慢學習前端開發工具以及語言的使用,不僅僅是根據團隊裡的資料,還有自己找的教程,感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又一次成長,但是因為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的躊躇和猶豫不決,沒能為團隊裡做出什麼貢獻,感覺十分的遺憾和愧疚,最後雖然團隊的工作還是能圓滿結束,我也感到很高興,但是還是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能釋懷,感覺自己跟團隊的交流還是不太夠,沒能真正融入到團隊中,這次的團隊對我個人來說,無疑是失敗的,但是我也從中明白了很多之前個人學習不到的東西,希望下次的自己能夠做得更好。

組員11: 李輝雯

  這學期學習了軟體工程實踐這門課,我覺得這是對軟體工程課程學習的檢驗,如果說理論課注重理論基礎的話,那麼軟工實踐,顧名思義,就是側重我們動手操作的能力。原來我認為開發一個專案最重要的就是寫程式碼,似乎整個軟體都是編程式碼,因為自己動手能力不強所以就很排斥做專案。可是經過我們學習軟工課程到團隊做專案再到學習軟體工程實踐課程之後,我才真正意識到實施一個軟體工程專案並不是說簡單的會編碼就能夠解決問題的,首先要進行需求分析,其次是設計與分析,最後才是編碼與測試。
  在最開始需求分析過程中,分到的任務都不重,大家完成得都較為輕鬆,我負責的是專案需求說明文件的相關編寫;在前端編碼過程中,由於經過了三天的前端vue的學習後,感覺還是不難的,可是當真正拿到一個專案,我卻真的無從下手了,而且就是在知道需求分析和詳細設計,在程式碼編寫時,一樣寸步難行。通過這個實訓,也讓我瞭解到,團隊協作是多麼的重要。介面設計佈局和美觀方面做得不夠好,在隊友的幫助下,還是完善了不少,且學且做。在alpha衝刺過程中,感覺自身的參與度還是不夠,只是負責了資料庫的推文和圖片的匯入。但總體下來還是收穫滿滿:學習了前端vue的設計,html,css的用法,後端資料庫的資料匯入等等,都會對接下來的學習與任務有所幫助。

五、貢獻分

六、vlog(可能還會補上一個花絮)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z7Zk?from=search&seid=19093598883277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