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go-slice實現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go-slice實現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目錄



摘要

本文主要回顧一下Slice實現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Slice資料結構

原始碼包中 src/runtime/slice.go:slice 定義了Slice的資料結構: array指標指向底層陣列,len表示切片長度,cap表示底層陣列容量。

type slice struct {
	array unsafe.Pointer
	len   int
	cap   int
}

使用make建立Slice

該Slice長度為5,即可以使用下標slice[0] ~ slice[4]來操作裡面的元素,capacity為10,表示後續向 slice新增新的元素時可以不必重新分配記憶體,直接使用預留記憶體即可。

使用陣列建立Slice

使用陣列來建立Slice時,Slice將與原陣列共用一部分記憶體。 例如,語句 slice := array[5:7] 所建立的Slice,結構如下圖所示:

切片從陣列array[5]開始,到陣列array[7]結束(不含array[7]),即切片長度為2,陣列後面的內容都作為切 片的預留記憶體,即capacity為5。

  • 陣列和切片操作可能作用於同一塊記憶體,這也是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Slice 擴容

使用append向Slice追加元素時,如果Slice空間不足,將會觸發Slice擴容,擴容實際上重新一配一塊更大的內 存,將原Slice資料拷貝進新Slice,然後返回新Slice,擴容後再將資料追加進去。

例如,當向一個capacity為5,且length也為5的Slice再次追加1個元素時,就會發生擴容,如下圖所示:

擴容操作只關心容量,會把原Slice資料拷貝到新Slice,追加資料由append在擴容結束後完成。上圖可見,擴容後 新的Slice長度仍然是5,但容量由5提升到了10,原Slice的資料也都拷貝到了新Slice指向的陣列中。

擴容容量的選擇遵循以下規則: 如果原Slice容量小於1024,則新Slice容量將擴大為原來的2倍;
如果原Slice容量大於等於1024,則新Slice容量將擴大為原來的1.25倍; 使用append()向Slice新增一個元素的實現步驟如下:

  1. 假如Slice容量夠用,則將新元素追加進去,Slice.len++,返回原Slice
  2. 原Slice容量不夠,則將Slice先擴容,擴容後得到新Slice
  3. 將新元素追加進新Slice,Slice.len++,返回新的Slice。

Slice Copy

使用copy()內建函式拷貝兩個切片時,會將源切片的資料逐個拷貝到目的切片指向的陣列中,拷貝數量取兩個切片長度的最小值。

例如長度為10的切片拷貝到長度為5的切片時,將會拷貝5個元素。 也就是說,copy過程中不會發生擴容。

特殊切片

跟據陣列或切片生成新的切片一般使用 slice := array[start:end] 方式,這種新生成的切片並沒有指定切片的容量, 實際上新切片的容量是從start開始直至array的結束。

比如下面兩個切片,長度和容量都是一致的,使用共同的記憶體地址:

sliceA := make([]int, 5, 10) 
sliceB := sliceA[0:5]

根據陣列或切片生成切片還有另一種寫法,即切片同時也指定容量,即slice[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