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 React系列二 - 核心JSX語法二
一. 條件渲染
某些情況下,介面的內容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顯示不同的內容,或者決定是否渲染某部分內容:
- 在vue中,我們會通過指令來控制:比如v-if、v-show;
- 在React中,所有的條件判斷都和普通的JavaScript程式碼一致;
常見的條件渲染的方式有哪些呢?
1.1. 條件判斷語句
一種方式是當邏輯較多時,通過條件判斷: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isLogin: true } } render() { let titleJsx = null; if (this.state.isLogin) { titleJsx = <h2>歡迎回來~</h2> } else { titleJsx = <h2>請先登入~</h2> } return ( <div> {titleJsx} </div> ) } }
~
當然,我們也可以將其封裝到一個獨立的函式中: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isLogin: true } } render() { return ( <div> {this.getTitleJsx()} </div> ) } getTitleJsx() { let titleJsx = null; if (this.state.isLogin) { titleJsx = <h2>歡迎回來~</h2> } else { titleJsx = <h2>請先登入~</h2> } return titleJsx; } }
1.2. 三元運算子
另外一種實現條件渲染的方法就是三元運算子:condition ? true : false;
三元運算子適用於沒有太多邏輯的程式碼:只是根據不同的條件直接返回不同的結果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isLogin: true } } render() { return ( <div> <h2>{this.state.isLogin ? "歡迎回來~": "請先登入~"}</h2> <button onClick={e => this.loginBtnClick()}>{this.state.isLogin ? "退出": "登入"}</button> </div> ) } loginBtnClick() { this.setState({ isLogin: !this.state.isLogin }) } }
1.3. 與運算子&&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場景:
- 如果條件成立,渲染某一個元件;
- 如果條件不成立,什麼內容也不渲染;
如果我們使用三元運算子,是如何做呢?
{this.state.isLogin ? <h2>{this.state.username}</h2>: null}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邏輯與&&
來簡化操作:
{this.state.isLogin && <h2>{this.state.username}</h2>}
1.4. v-show效果
針對一個HTML原生,渲染和不渲染之間,如果切換的非常頻繁,那麼會相對比較損耗效能:
- 在開發中,其實我們可以通過display的屬性來控制它的顯示和隱藏;
- 在控制方式在vue中有一個專門的指令:v-show;
- React沒有指令,但是React會更加靈活(靈活帶來的代價就是需要自己去實現);
我來看一下如何實現:
render() {
const { isLogin, username } = this.state;
const nameDisplay = isLogin ? "block": "none";
return (
<div>
<h2 style={{display: nameDisplay}}>{username}</h2>
<button onClick={e => this.loginBtnClick()}>{isLogin ? "退出": "登入"}</button>
</div>
)
}
二. jsx列表渲染
2.1. 列表渲染
真實開發中我們會從伺服器請求到大量的資料,資料會以列表的形式儲存:
- 比如歌曲、歌手、排行榜列表的資料;
- 比如商品、購物車、評論列表的資料;
- 比如好友訊息、動態、聯絡人列表的資料;
在React中並沒有像Vue模組語法中的v-for指令,而且需要我們通過JavaScript程式碼的方式組織資料,轉成JSX:
- 很多從Vue轉型到React的同學非常不習慣,認為Vue的方式更加的簡潔明瞭;
- 但是React中的JSX正是因為和JavaScript無縫的銜接,讓它可以更加的靈活;
- 另外我經常會提到React是真正可以提高我們編寫程式碼能力的一種方式;
如何展示列表呢?
- 在React中,展示列表最多的方式就是使用陣列的map高階函式;
陣列的map函式語法如下:
-
callback:生成新陣列元素的函式,使用三個引數:
-
-
currentValue
callback
陣列中正在處理的當前元素。 -
index
可選callback
陣列中正在處理的當前元素的索引。 -
array
可選map
方法呼叫的陣列。
-
-
thisArg
可選:執行callback
函式時值被用作this
。
var new_array = arr.map(function callback(currentValue[, index[, array]]) {
// Return element for new_array
}[, thisArg])
我們來演練一下之前的案例: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movies: ["盜夢空間", "大話西遊", "流浪地球", "少年派", "食神", "美人魚", "海王"]
}
}
render() {
return (
<div>
<h2>電影列表</h2>
<ul>
{
this.state.movies.map(item => {
return <li>{item}</li>
})
}
</ul>
</div>
)
}
}
ReactDOM.render(<App/>,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2.2. 陣列處理
很多時候我們在展示一個數組中的資料之前,需要先對它進行一些處理:
- 比如過濾掉一些內容:filter函式
- 比如擷取陣列中的一部分內容:slice函式
比如我當前有一個數組中存放了一系列的數字:[10, 30, 120, 453, 55, 78, 111, 222]
案例需求:獲取所有大於50的數字,並且展示前3個數組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numbers: [10, 30, 120, 453, 55, 78, 111, 222]
}
}
render() {
return (
<div>
<h2>數字列表</h2>
<ul>
{
this.state.numbers.filter(item => item >= 50).slice(0, 3).map(item => {
return <li>{item}</li>
})
}
</ul>
</div>
)
}
}
ReactDOM.render(<App/>,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2.3. 列表的key
我們會發現在前面的程式碼中只要展示列表都會報一個警告:
列表展示警告
這個警告是告訴我們需要在列表展示的jsx中新增一個key。
至於如何新增一個key,為什麼要新增一個key,這個我們放到後面講解setState時再來討論;
三. JSX原理解析
3.1. JSX轉換本質
實際上,jsx 僅僅只是 React.createElement(component, props, ...children)
函式的語法糖。
- 所有的jsx最終都會被轉換成
React.createElement
的函式呼叫。
React.createElement在原始碼的什麼位置呢?
~
React.createElement原始碼
createElement需要傳遞三個引數:
-
引數一:type
-
- 當前ReactElement的型別;
- 如果是標籤元素,那麼就使用字串表示 “div”;
- 如果是元件元素,那麼就直接使用元件的名稱;
-
引數二:config
-
- 所有jsx中的屬性都在config中以物件的屬性和值的形式儲存
-
引數三:children
-
- 存放在標籤中的內容,以children陣列的方式進行儲存;
- 當然,如果是多個元素呢?React內部有對它們進行處理,處理的原始碼在下方
對children進行的處理:
- 從第二個引數開始,將其他所有的引數,放到props物件的children中
const childrenLength = arguments.length - 2;
if (childrenLength === 1) {
props.children = children;
} else if (childrenLength > 1) {
const childArray = Array(childrenLength);
for (let i = 0; i < childrenLength; i++) {
childArray[i] = arguments[i + 2];
}
if (__DEV__) {
if (Object.freeze) {
Object.freeze(childArray);
}
}
props.children = childArray;
}
真實的轉換過程到底長什麼樣子呢?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檢視。
3.1.1. Babel官網檢視
我們知道預設jsx是通過babel幫我們進行語法轉換的,所以我們之前寫的jsx程式碼都需要依賴babel。
- 可以在babel的官網中快速檢視轉換的過程:https://babeljs.io/repl/#?presets=react
在這裡我們編寫一些jsx程式碼,來檢視執行後的結果:
<div className="app">
<div className="header">
<h1 title="標題">我是網站標題</h1>
</div>
<div className="content">
<h2>我是h2元素</h2>
<button onClick={e => console.log("+1")}>+1</button>
<button onClick={e => console.log("+1")}>-1</button>
</div>
<div className="footer">
<p>我是網站的尾部</p>
</div>
</div>
~
babel轉換
3.1.2. 編寫createElement
還有一種辦法是我們自己來編寫React.createElement程式碼: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render() {
/*#__PURE__*/
const result = React.createElement("div", {
className: "app"
},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div", {
className: "header"
},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h1", {
title: "\u6807\u9898"
}, "\u6211\u662F\u7F51\u7AD9\u6807\u9898")),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div", {
className: "content"
},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h2", null, "\u6211\u662Fh2\u5143\u7D20"),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onClick: e => console.log("+1")
}, "+1"),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onClick: e => console.log("+1")
}, "-1")),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div", {
className: "footer"
},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p", null, "\u6211\u662F\u7F51\u7AD9\u7684\u5C3E\u90E8")));
return result;
}
}
ReactDOM.render(React.createElement(App, nul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上面的整個程式碼,我們就沒有通過jsx來書寫了,介面依然是可以正常的渲染。
另外,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需要babel相關的內容嗎?不需要了
- 所以,
type="text/babel"
可以被我們刪除掉了; - 所以,
<script src="../react/babel.min.js"></script>
可以被我們刪除掉了;
3.2. 虛擬DOM
3.2.1. 虛擬DOM的建立過程
我們通過 React.createElement
最終創建出來一個 ReactElement物件:
return ReactElement(
type,
key,
ref,
self,
source,
ReactCurrentOwner.current,
props,
);
這個ReactElement物件是什麼作用呢?React為什麼要建立它呢?
- 原因是React利用ReactElement物件組成了一個JavaScript的物件樹;
- JavaScript的物件樹就是大名鼎鼎的虛擬DOM(Virtual DOM);
如何檢視ReactElement的樹結構呢?
- 我們可以將之前的jsx返回結果進行列印;
- 注意下面程式碼中我打jsx的列印;
render() {
const jsx = (
<div className="app">
<div className="header">
<h1 title="標題">我是網站標題</h1>
</div>
<div className="content">
<h2>我是h2元素</h2>
<button onClick={e => console.log("+1")}>+1</button>
<button onClick={e => console.log("+1")}>-1</button>
</div>
<div className="footer">
<p>我是網站的尾部</p>
</div>
</div>
)
console.log(jsx);
return jsx;
}
列印結果,在瀏覽器中檢視:
ReactElement物件結構
而ReactElement最終形成的樹結構就是Virtual DOM;
整體的轉換過程如下:
3.2.2. 為什麼採用虛擬DOM
為什麼要採用虛擬DOM,而不是直接修改真實的DOM呢?
- 很難跟蹤狀態發生的改變:原有的開發模式,我們很難跟蹤到狀態發生的改變,不方便針對我們應用程式進行除錯;
- 操作真實DOM效能較低:傳統的開發模式會進行頻繁的DOM操作,而這一的做法效能非常的低;
DOM操作效能非常低:
首先,document.createElement本身創建出來的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物件;
其次,DOM操作會引起瀏覽器的迴流和重繪,所以在開發中應該避免頻繁的DOM操作;
這裡我們舉一個例子:
比如我們有一組陣列需要渲染:[0, 1, 2, 3, 4],我們會怎麼做呢?
<ul>
<li>0</li>
<li>1</li>
<li>2</li>
<li>3</li>
<li>4</li>
</ul>
後來,我們又增加了5條資料:[0, 1, 2, 3, 4, 5, 6, 7, 8, 9]
for (var i=5; i<10; i++) {
var li = document.createElement("li");
li.innerHTML = arr[i];
ul.appendChild(li);
}
上面這段程式碼的效能怎麼樣呢?非常低效
- 因為我們通過
document.createElement
建立元素,再通過ul.appendChild(li)
渲染到DOM上,進行了多次DOM操作; - 對於批量操作的,最好的辦法不是一次次修改DOM,而是對批量的操作進行合併;(比如可以通過DocumentFragment進行合併);
虛擬DOM幫助我們從指令式程式設計轉到了宣告式程式設計的模式
React官方的說法:Virtual DOM 是一種程式設計理念。
在這個理念中,UI以一種理想化或者說虛擬化的方式儲存在記憶體中,並且它是一個相對簡單的JavaScript物件,我們可以通過ReactDOM.render讓 虛擬DOM
和 真實DOM
同步起來,這個過程中叫做協調(Reconciliation);
這種程式設計的方式賦予了React宣告式的API:你只需要告訴React希望讓UI是什麼狀態,React來確保DOM和這些狀態是匹配的。
你不需要直接進行DOM操作,只可以從手動更改DOM、屬性操作、事件處理中解放出來;
關於虛擬DOM的一些其他內容,在後續的學習中還會再次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