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2021 年,手機行業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嘗試」 - IT之家

2021 年,手機行業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嘗試」 - IT之家

當一個行業開始走向成熟,也就成為了少數玩家的遊戲。今年一月份,隨著堅果的退出,國內市場又少了一個有個性的手機品牌。對比 4G 初期的「百花齊放」,如今的手機行業顯得「無聊」了很多。小廠更多在為生存這兩個字奔波,而創新基本變成了大廠在主導的一件事情

可喜的地方在於,大廠之間的競爭並沒有因為對手減少而失去活力,從螢幕形態到影像能力,再到充電速度,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了很多新技術被運用到量產機型上,它們對實際使用者體驗所帶來的提升也是實實在在的。那麼,2021 年手機圈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嘗試呢?

充滿想象空間的螢幕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圍繞螢幕所展開的創新,是手機行業繼續向前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包括全面屏、高刷屏和摺疊屏在內,這些「概念」的到來,不僅讓整個行業完成了集體升級,也為手機廠商們提供了明確的產品規劃方向以及宣傳賣點。2021 年,與螢幕相關的探索當然會繼續。

具體路徑也依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全新的螢幕材質來進一步提升顯示素質,同時不斷降低功耗來提升手機整體續航水平,可以理解為「常規」的螢幕技術迭代;另外一方面則是螢幕形態上的創新,相對而言,後者更令人興奮,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改變。

提到螢幕形態創新,摺疊屏當然是最大的熱門。之前,包括三星、華為、摩托羅拉、柔宇等在內,不少廠商已經推過多款摺疊屏手機,而從我們的上手體驗來看,其中大部分機型已經足夠成熟,拋開價格因素單就產品本身而言,買來作為主力機完全沒有問題。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華為會在春節過後釋出自家全新一代 Mate X 摺疊屏手機,而根據官方釋出的宣傳海報來看,這代華為摺疊屏手機大概率會改變此前的做法,選擇和三星 Galaxy Fold 類似的內折方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其易用性會更高,同時也有利於進一步拉低此類產品售價。

個人比較期待小米的「四曲瀑布屏」。小米在手機螢幕上的創新走得比較靠前,第一代 MIX 一經發布就收穫了眾多好評,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全面屏手機真正的啟蒙之作,之後的小米 MIX Alpha 雖然並沒有正式上市開售,但「戰略意義」其實已經達到了。

▲ 圖片來自小米官方

有關四曲瀑布屏,早些時候小米官方也做過介紹,它是在高溫高壓下熱彎一體成型,上、下、左、右四個曲面均達到了 88°,簡單來理解,之前 vivo NEX 系列和華為 Mate 系列是將螢幕左右曲度做到接近垂直,而小米在此基礎上,把螢幕上下也做成了同樣效果。

這種做法最直接的好處是視覺觀感會更好,相當於機身被螢幕所包裹,視覺沉浸感更強。另外,將螢幕上下做成大幅度曲面之後,也意味著螢幕能夠提供的有效觸控區域更大,無論操控還是顯示維度上,都留出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比較好奇小米會在這兩個維度上去做哪些嘗試。

除了以上這兩點,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它的這塊螢幕正面無任何開孔,表面是一塊完整玻璃,講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有一個疑問:前置攝像頭去哪裡了?

這就引申到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屏下攝像頭方案。

瞭解手機行業的朋友應該知道,屏下攝像頭方案几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包括小米、OPPO、vivo 等在內,很多廠商都已經展示過原型機。這種方案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其允許攝像頭置於螢幕玻璃蓋板之下,是目前最接近全面屏這一概念的螢幕解決方案。

▲圖片來自vivo官方

但屏下攝像頭方案之所以遲遲沒有被大規模量產,也是有原因的。擺在廠商們面前的難題主要是:如何保證前置攝像頭的成像效果以及前置攝像頭上方對應螢幕區域的顯示效果,二者恰恰是一定程度上的對立關係。

大家知道,光線是攝像頭完成拍攝的必備條件,儘管 OLED 屏具備一定透光性,可以滿足光學螢幕指紋的光線需要,但遠遠無法提供自拍時所需的進光量。行業的主流做法是通過降低一部分顯示區域 ppi 增加畫素之間空隙,從而達到進一步提升光線透過率的目的。

不過這種方式會有一定限度。將 ppi 做低意味著前置攝像頭區域會和螢幕整體顯示效果出現比較明顯的割裂感。

去年釋出的中興 Axon 20 5G,已經通過全新超高透微米級材料、獨立驅動屏顯晶片以及特別的畫素排列等方案,讓我們看到了屏下攝像頭的可行性,不意外的話,今年除了中興會繼續推出全新一代屏下攝像頭手機,小米也有可能加入到這個行業中。另外,去年聲量相對較小的 vivo NEX 系列,是否會通過運用屏下攝像頭方案重回高光,也很值得期待。

新穎與實用齊頭並進的充電方案

充電這件事情,在 2020 年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可能也和 5G 時代到來,手機電池容量越做越大有一定關係。提升充電速度,不僅能一定程度上抵消電池容量增加導致的充電速度「變慢」影響,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彌補續航不足的問題。

就有線快充而言,幾家國產廠商都做到了足夠出色的水準,小米和 vivo 已經量產了 120W 快充方案,OPPO 的 65W 快充幾乎是中高階機型標配,華為和榮耀也將 66W 快充帶到了旗艦產品上。不過考慮到手機需要平衡續航、重量以及厚度等方面因素,2021 年有線快充大概率會以「普及」為主,如果電池材料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廠商們不大會急於追求更快。

反而無線充電會比較有看頭。相比有線快充,無線充電能選擇的產品路徑會更多一些,有些廠商會挑戰更快的充電速度,也有一些廠商在充電的實現方式上下功夫。

先來說離現實更近的無線充電速度。去年我們在量產機型中,已經看到了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 50W 無線閃充、OPPO Ace2 的 40W 無線閃充以及華為 P40 Pro+ 的 40W 無線閃充,而在量產機型之外,其實也有一些廠商通過原型機展示過更快的無線快充方案。

比如去年十月份的時候,小米就公開過其 80W 無線快充,據官方資料顯示,只需要 8 分鐘就能將 4000mAh 電池充至 50%,充滿也不過 19 分鐘,比市面上很多有線快充還快。再往前推,去年年初我們拿到的 vivo APEX 2020 概念機,其實也支援到了 60W 無線快充。

▲圖片來自vivo官方

相比較而言,我們認為 vivo 今年為自家頂級旗艦上高功率無線快充方案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一來是因為過去幾年裡,大家對 vivo 手機不支援無線充電這件事情確實頗有微詞,另外一方面,經過幾年的技術儲備,其無線充電方案的迭代優化應該也已經足夠成熟,考慮到目前市面上友商旗艦產品所採用的無線充電方案,理論上 vivo 會直接掏出一套比較理想的方案。

說完充電速度,回過頭再來看下無線充電方式。現階段,市面上我們能夠看到的無線充電方案几乎都是接觸式,需要硬體裝置和無線充電板接觸才能完成,相對有線充電,其所帶來的便捷之處是無需進行插拔線纜這步操作。但顯然,無接觸式無線充電更符合人們的預期。

趕在春節到來前,小米和聯想各自展示了自家的「隔空充電」方案。從對外公佈的資訊來看,兩家的隔空充電方案都是無接觸式,也就是說,你可以真正體驗到邊躺著玩手機邊充電所帶來的便捷,但可能是因為充電樁功率問題,兩種方案的有效充電距離多少存在一些區別。

就以上兩種方案而言,由於其已經突破了充電板和裝置之間一對一的充電模式,除了能夠為手機充電帶來極大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意義在於 IoT 領域,一旦解決了充電效率問題,未來應用面會非常廣。或許這是廠商們的理想目標,但如果能夠在此之前針對手機產品推出類似方案,對於整個行業在無線充電方面的發展,應該會有極大促進作用。

手機後蓋還能怎麼玩?

可能大家也發現了,最近幾年手機似乎長得越來越像,如果不仔細看,即便像我這樣每天捯飭手機的人,也很難第一時間分辨出具體機型。究其原因,還是要回到文章開頭我們說到的那個問題,廠商們都怕犯錯,在外觀設計上做出一些不那麼主流的嘗試,便意味著需要面臨額外的風險。

但人們的審美在不斷變化,流行元素每年也都有不同,順應潮流去做改變是所有廠商必須要去面對的一件事情。其實從 2020 年後半段開始,有很多廠商已經開始不再執著於純色磨砂後蓋,選擇素皮材質,開始逐漸變成提升產品高階感的重要途徑,這在 2021 年應該會更多出現。

▲圖片來自一加官方

而在材質選擇以及工藝處理之外,通過一些特殊處理讓手機變得更有個性,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關注過 CES 2020 展會的朋友可能還有印象,當時一加在 OnePlus Concept One 概念機上展示過非常特別的電致變色技術,之後的 OnePlus 8T Concept 概念機上再一次用到了此項技術。

電致變色技術的核心目的,是通過對後蓋特殊材質施加不同電壓,來讓其顏色發生改變,從而實現一部手機多種配色的效果。雖然一加目前還尚未推出量產機型,不過 OPPO 已經率先將其運用到了自家的 Reno5 系列產品上,實際用起來,它並非像只是服務於觀感,還同時帶來了全新的互動體驗,之後隨著軟硬體結合愈加成熟,或許會讓手機變得更「靈活」。

或許在 Reno5 系列時,電致變色技術只是試水,但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我們倒是希望其能夠在更多機型上得以普及,這對於產品做出差異化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進步,都有意義。而作為普通消費者,能夠看到一些全新的嘗試,無論如何也不是一件壞事。

期待更多「有價值」的嘗試

坦率來講,任何時候科技領域都不缺乏創新,真正缺少的,是有價值的創新。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新想法在真正落地之前,沒有人知道其是否真的能夠對使用者產生價值。就手機行業而言,或許玩家減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能性」出現的概率,但換個角度來看,由大廠引導的創新,成功率多多少少要更高一些。

如果說 2020 年市場更多還是在關注 5G 普及,廠商們的產品規劃也大多圍繞 5G 去執行,到了 2021 年,重新迴歸手機本身,應該會成為主旋律,通過技術創新來讓自家產品變得更具競爭力,會很大程度上決定品牌能走到哪個位置。期待春節過後,我們能看到一些有趣且有料的手機新品被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