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今日元宵佳節: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今日元宵佳節: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今天是元宵節,2021年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也是這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元夕。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

瞭解到,今年元宵節的月亮是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最圓時刻出現在27日16時17分

雲日曆,可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慶祝這個節日,寓意新春的延續。

歷史由來和發展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關於元宵節的記錄。而在資料記載中,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另外還有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定“諸呂之亂”而設的說法,也有東漢明帝在正月十五下令點燈敬佛的說法。到了唐朝,元宵節已經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滿城火樹銀花。

元宵節的節期在各個時代也不同。漢代時候僅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

元宵節軼事

  • 東方朔與元宵的故事

相傳,漢武帝有個叫東方朔的寵臣。在一個冬天,東方朔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救下了準備投井自盡的元宵宮女。原來,元宵宮女自進宮後便再無緣與家人見面,而且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元宵便想一死了之。

東方朔瞭解後便決定設法讓她與家人團圓。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裡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 元宵名人

  • 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的人。

  • 漢明帝:下令點燈敬佛,百姓掛燈,是賞花燈的創始人。

  • 漢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導者。

  • 東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節裡最浪漫的人。

  • 楊素:破鏡終重圓,成人之美的人。

  • 田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

  • 朱元璋:狂殺一條街,元宵節裡最凶殘的皇帝。

  • 賈似道:第一個製作燈聯的人。

  • 袁世凱:因為“元宵”與“袁消”諧音,袁世凱就不準說元宵,只能叫湯圓。

  • 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在歷史發展中也產生了很多浪漫的元素,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古時候的年輕女子不允許自由外出,而在元宵節這樣的節日則可以出來遊玩,因此給男女青年的結識提供了一個機會。

在中國古典的詩詞中也有很多體現了這一點,例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元宵習俗

  • 吃元宵

民間過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和“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 鬧花燈

元宵節也稱燈節,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花燈的型別也各種各樣,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

古代燈籠與神明有關,所以就賦予了特別多的象徵意義。

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 “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訊號。由於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其後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願的民俗活動。

  • 猜燈謎

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於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

  • 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 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我國很多地區。

  •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