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每年欠了 3 棵樹,這個 “債”是誰在幫你還
「你欠了多少棵樹?」
1981 年,全國人大通過一項決議,規定年滿 11 歲的公民,凡條件允許,每人每年義務植樹 3 - 5 棵。
四十年後,這一決議登上社交網路的熱搜,人們驚呼「原來我欠了這麼多樹」。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植樹,很多時候,企業更多承擔起了植樹的義務。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強調園區的綠化和植被覆蓋,有些公司開始用技術的手段高效率植樹,還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通過遊戲等手段幫助更多人蔘與到植樹的公益活動中。
科技公司的花樣植樹
網際網路巨頭承諾節能減排十分常見,早在 2011 年穀歌就承諾過將 100% 使用可迴圈能源,並通過更新技術來解決低效能問題。
但是直接用自己的技術專注種樹的,也許是些你沒聽過的科技公司。
一家名為 Ecosia 的德國搜尋公司以最直接簡單的方式踐行著它的環保理念:使用者每進行 45 次搜尋,它就會種一棵樹。
▲Ecosia 的首頁,搜尋框下會滾動顯示實時種樹數量|網頁截圖
Ecosia 是一個基於微軟必應搜尋服務的綠色搜尋引擎,於 2009 年在德國柏林成立。在建立之初 Ecosia 只是單純地將其 80% 的廣告利潤捐贈給世界自然基金會,但之後為了使捐款直接落實到種樹上,Ecosia 選擇和專案國當地的環保組織直接合作。
截止 2019 年,Ecosia 有超過 800 萬的活躍使用者,2018 年實現盈利逾 900 萬歐元,已經在巴西、印尼、馬達加斯加、布吉納法索等地種了 7500 萬棵樹。
Ecosia 的 CEO 克羅爾曾經向媒體表示:「我們有足夠大的空間種植 12 億棵樹,如果真的做到了,全球變暖就可以圓滿解決。而種植這些樹只用 1% 的全球軍費,這遠比新能源、電動汽車更划算。」
除了像 Ecosia 這樣捐錢種樹,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種樹也逐漸成為科技公司助力種樹的方式之一。
傳統的生態系統恢復主要通過手工種植樹木完成,這種方法準確但非常耗時。通過直升機進行空中種植在大面積上是有效的,但存活率低。英國 BioCarbon Engineering 公司的無人機技術填補了這一空白。
無人機種樹的優勢在於,它可以不受空間與地形樣貌的限制,有效獲取植樹造林的整體工程資料。其次,利用無人機可以攜帶林木種子到高危險區域進行播種,能夠有效提升造林操作水平和效率,降低造林成本和人工造林的危險性。
BioCarbon Engineering 的無人機播種策略需要兩種不同型別的無人機相互配合,分別是用來勘測地形的固定翼無人機和播種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會先對指定地形進行拍照,再通過軟體分析確定播種的最優範圍,隨後,播種無人機會在離地面一兩米的距離上將種子投擲到土壤中。
無人機播種示意圖|BioCarbon Engineering
無人機大大提升了種植效率,60 組無人機能在一年中輕鬆種下 10 億棵樹。在國內,大疆無人機也在種樹等農林業領域發揮作用,其 MG-1 系列的無人機每小時作業量可達 40-60 畝,作業效率是人工的 40 多倍。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能夠保證作物都能得到均勻的「關照」,同時節約藥劑、防止土壤受流失農藥的汙染。
「雲種樹」的浪潮
有人用科技直接「替」你種樹,也有人用社交遊戲幫你遠端「雲種樹」,比如你熟悉的「螞蟻森林」。
3 月 10 日,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聯合釋出《螞蟻森林 2016-2020 年造林專案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報告》顯示,2016 年至今,螞蟻森林的參與者已超 5.5 億,累計種植真樹超過 2.23 億棵,預估螞蟻森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為 113.06 億元。
通過「種樹遊戲」,人們每天早起偷能量、到處找人給樹澆水、獲得守護證書後忍不住在朋友圈裡晒一晒…… 螞蟻森林提供了一種便捷、簡單的種樹方式,只需要用手機點一點、積攢足夠多的綠色能量,就可以兌換成一棵現實世界的樹並種植在荒漠化地區。
螞蟻森林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種樹方式|網頁截圖
使用者通過螞蟻森林種下的每棵樹都會有一個唯一的虛擬編號,衛星公司會拍下樹木的照片、不斷記錄,使用者得以在千里之外透過手機螢幕看到自己種下的樹。
這種「雲種樹」的方式讓城市低碳生活和荒漠化地區治沙建立了直接的關聯。多年來,螞蟻集團和中國綠化基金會、阿拉善 SEE 基金會、億利公益基金會、阿拉善生態基金會等公益合作伙伴一起種植及養護樹木,種植總面積超過 306 萬畝,累計碳減排超 1200 萬噸。與此同時,「雲種樹」也促進了全社會環保意識的提高,並推動了綠色低碳在中國成為流行風尚。
除了通過螞蟻森林遠端種樹外,現在還出現了藉助 AR 技術探索森林並把樹木「種」在自己家裡的應用——「WWF 森林」。
「WWF 森林」一共有 6 個主題,使用者可以從森林中的動物、森林面臨的威脅以及森林管理方法等不同角度來認識中國的溫帶森林。這個應用最大亮點在於,當探索旅行結束後,使用者可以搭建屬於自己的 AR 森林,你可以選擇為自己的森林搭配不同的植被、樹木,還可以加入蝴蝶等生物。通過使用 ARKit4 中新的遮擋功能,它可以允許人們將 3D 物體放置在該 APP 檢測到的表面上。
只需點開軟體,就能通過 AR 將各類樹木「種」在自家客廳。看著一棵棵樹木拔地而起,圍繞著沙發、茶几變成一片小森林,聽著清脆鳥鳴的聲效,這種虛擬種樹的驚喜感誰能不沉醉其中呢?
該專案由 WWF 與 Apple 合作開發,自 2020 年 11 月推出以來,已經有數萬人下載了該應用。
被低估的森林碳匯
植樹對個人而言是一件小事,然而它在國家級別的「碳中和」目標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等莊嚴的目標承諾。
減少二氧化碳和植樹造林是實現「碳中和」的兩大發力方向,但是相比於節能減排、開發新能源,植樹造林的作用卻總是被低估,甚至「碳匯」這個詞對於大眾來說都還很陌生。
國際社會所談的碳匯,主要是指森林碳匯,即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並儲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經過測算,森林蓄積量每增加 1 億立方米,相應地可以多固定 1.6 億噸二氧化碳,而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蓄積量的重要手段。
自 1981 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已經過去四十年。據統計,在這四十年裡,中國共有 164.3 億人次通過不同形式參與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義務植樹達 742 億株,森林覆蓋率幾乎增長了一倍。
對於植樹和碳中和的目標而言,個人和組織的參與,以及網際網路對於植樹觀念的普及,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