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線上培訓 App 紛紛下架,十八線的學前教育,也逃不開無奈的“卷”

線上培訓 App 紛紛下架,十八線的學前教育,也逃不開無奈的“卷”

“哎~你聽說了嗎,說是線上學前教育要整頓,我今天掃了一眼新聞,啥情況呀?”

“要咋整頓?我剛給我兒子買的課,不會受影響吧?”

“我看新聞了,說是說好幾個 App 都下架了。要我說這就是淨整沒用的,別說清理不乾淨,就是線上整頓乾淨了,能攔著人線下上課啊,大城市上幼兒園連家長都要考試,咋不管管?”

這幾位寶媽們討論的“整頓”,指的是教育部在 3 月份釋出的《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其中有一條重點內容是“加大綜合治理力度”,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

一句話,很多 App 都已經“中了標”,所以整塊整塊的內容下架、改名也是可以預見的。或許這樣的情況,在一二線城市家長的眼裡,影響未必有多大,因為除了線上教育,他們的選擇還有很多。但是在“十八線”鄉鎮的家長看來,這事情卻有些棘手了。

“十八線”家長的學前教育心態

在托克托縣新營子鎮某自來水公司工作的趙媽媽,一開始看到新聞時就有些慌亂,因為她剛給孩子買了某學前教育 App 的三科體驗課。有兩科的快遞剛到還沒拆,班主任的微信也剛加上,誰知就聽到了“市場整頓”的訊息。

當然,她不是怕損失多少錢,畢竟幾十塊錢的體驗課對她來說確實不算什麼。這個價位對於“十八線”的普通家庭來說,也能負擔得起。

主要原因,還是怕孩子學不成這個班了。提到這裡,似乎有點“卷”的味道了,其實趙媽媽還真不是“雞”娃的家長。買 App 的體驗課,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偶然因素,是她此前無意中點開了微信朋友圈的 App 廣告,看到不貴,就買單了。甚至是後來和班主任溝通才知道,課程適合 3-4 歲的孩子,而她的孩子才 2 歲半。

必然因素,是她其實早都想讓孩子學點兒什麼。眼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繪本不讀、早教沒上,待在家裡只是“瞎玩”,她就想著該給孩子“整點新鮮的”,這時候朋友圈天天都能刷出來的廣告,也讓她眼前一亮。

當孩子的學習材料到了之後,趙媽媽只是好奇的開啟,跟孩子玩了一會就放一邊了,過了一週多,下載完 App 準備上課時,她才正兒八經的研究了一下。

讓她有些煩躁的是,“學個課,花樣兒還賊多。一會整個開班儀式,讓孩子們做自我介紹,一會孩子學完後還要寫作業讓老師評分,還得分享發朋友圈賺個積分,如果忘記了班主任會私聊提醒你,做好了第二天還發表揚榜,我兒子也就是啥也不懂,真明白的話都得給他整焦慮了。我真是花錢買罪受,提前感受了被孩子班主任支配的恐懼。”

說到焦慮,這位趙媽媽多少是有一些的,畢竟能在這麼小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知識提升,就已經能說明問題(儘管她一直說最討厭那句“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或許是整天在手機、網路上被推送各種教育“內卷”的資訊影響,也或許是《小捨得》看的太入戲,更或許因為看微信能看到教育廣告、刷抖音能刷到教育廣告、甚至看個電影前面都是 K12 教育廣告…… 那種焦慮氛圍是無處不在的。

說起這個話題她都氣笑了,“真想給他們點個贊,資訊時代真厲害呀”。

而且,就在她等待上課的這段時間裡,曾想著跟周圍寶媽們分享一下,這一分享才知道,原來大家早都開始學了,而且都是非常認真的學。

想起遠在上海工作的閨蜜(未婚)每日分享的周圍寶媽同事們種種“雞”娃的壯舉,趙媽媽忽然覺得,好像全世界都恨不得你焦慮 —— 只有所有寶爸寶媽都焦慮了,才是正常的。

相比趙媽媽那種“隨緣”的心態,李媽媽認真很多。

在縣衛生局工作的她,孩子其實比趙媽媽家的還要小一個月,但是學習進度卻超前了很多。所以趙媽媽在詢問她關於線上教育的事情時,她全都是“乾貨輸出”—— 從學習時長、費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把幾個學齡前英語 App 應用點評了個遍。

或許是因為孩子年齡尚小,小到還得用月齡表示的程度,她只給孩子選擇了“英語”一項。早在大半年前,就在幾個好朋友組成的媽媽群裡問過,大家都有沒有給孩子買英語課。佛系如趙媽媽當然沒有,其他幾個媽媽也都說,“這麼小買也沒用吧”、“放點英語兒歌估計一個效果”。

但是,她還是從此開始研究起各個學齡前英語教育 App 了,最終在春節後選定一個並付了年費。只是在把嚴“入口”之後,李媽媽也“佛”了,“就當給他磨磨耳朵,當動畫片看了,咱也沒那語言環境,還要啥突出的效果?”

學前(K12)線上教育的金礦在哪兒?

這樣的心態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說好了的“認真”呢?

但是從心理因素的角度出發,其實很好解釋,那就是很多低線城市的家長都同樣具備的心理狀態 ——“當爹媽能做的都做了,結果就看你自己吧”。

其實也正是這種心態,讓很多線上學前教育、K13 教育企業,在四五六線城市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2020 年中國 K12 線上教育行業報告》,超六成使用者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佔比最高);在新增使用者中,三線以下城市竟佔比近八成,這強烈預示著 K12 下沉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當地收入中上的家庭,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有些或多或少的小焦慮,也正是這樣的焦慮,讓他們成為廣大線上教育使用者的一員。

“卷”或者“不卷”,其實對於她們來說不算個選擇題,因為寶媽們知道,在現有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模式下,她們的孩子得到頂尖教育資源、教育機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是多數家庭與孩子哪怕再努力也夠不到的天花板,甚至遠到望起來都有些模糊。

如今很多四五六線家長們在做的事情,不是提前“搶跑”,只是在努力看著別人的背影追著跑,不想被落得太遠。

這種氛圍和環境,讓很多小微教育機構看到了“錢景”和希望。

在她們的寶媽群裡,有一位住在榆林市的林媽媽(趙媽媽的閨蜜),就這樣描述自己小城市裡的“火爆線上教育市場”。

“我們榆林的榆陽區算是市裡最大的區了,其實人口也不到 60 萬吧。我五年前還幾乎看不到什麼線上學前教育的廣告,可是這幾年滿大街都是各種開班小廣告和大橫幅了。”林媽媽告知,如今不僅僅是新東方、好未來、跟誰學、猿輔導、作業幫等大品牌,本地的機構如優路教育、好記星教育也都俯拾皆是。“聽朋友說僅僅是在榆陽區各種線上線下培訓機構就有上千家,有的是大機構的連鎖,有的小到連辦公室都沒有,就是在家裡弄個小作坊。”

從艾瑞諮詢相關資料中可以看到,目前三線以下城市聚集著 1.3 億中小學生群體(不包括低幼齡幼童),此群體以及幼兒園大班的 5~6 歲學齡前兒童所對應的 K12 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約為 80.3%,而在二線市場這一數字為 13.2%,一線城市僅為 6.5%。換句話說,所謂 K12 教育千億市場(第三方資料顯示 2020 年中國 K12 線上教育市場規模為 893 億元),有近 800 億在三線及以下低線城市中。

那麼,目前正在日趨嚴格的“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禁令,對這些低線城市的家長有何影響?

學前線上教育寶媽們不想放手

針對有關部門發出的要求,即“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寶媽群裡的林媽媽是第一個做出迅速反應的。面對可能存在的隱患,林媽媽迅速開始尋求周圍資源的幫助。

在一位西安市的寶媽推薦來一位個人英語教師名片的時候,林媽媽很快做了大量資訊查詢工作。據說該教師履歷非常牛,在當地英語教育圈有口皆碑,但就是想跟他學習,過程有點兒複雜。

首先,你得加他微信名片,他拉你進一個“交流群”(期間交流次數為“0”),而“交流群”並不能進行英語學習,想學習得進“學習群”,“學習群”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是教家長學習,想進群得等“學習群”有人因為不按時打卡學習被踢出後,家長才能進群。

進“交流群”小半個月了,截止目前,林媽媽都沒等到進“學習群”的機會。到現在她已經不好奇這位老師究竟本事如何,能不能幫助自己和孩子提升?她更想探究的是,這位老師的此種“營銷”模式,能不能從她兜裡掏出錢。

當然,林媽媽還是更信任大品牌的線上 App 能力,“私人訂製”的教育模式,她多少有懷疑,而且對她和年齡尚幼的孩子來說,略“高階”了。

可以說,在寶媽群裡的這位林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是最認真的。林媽媽的孩子下學期就要上幼兒園大班,用她的話說,“即將面臨幼小銜接的升學壓力”。儘管在一傢俬營企業做會計,但是她每天都會指導孩子寫作業、認真陪孩子上網課,哪怕每週七天有五天以上都在加班,她也一定要擠出一點兒空閒陪孩子完成課程安排。

她坦言自己很焦慮,因為在“十八線”小縣城裡,幼兒園能學到的東西太有限了,拋開孩子即將去市裡讀書可能存在的知識量差距,她覺得對於孩子思維模式的提升,孩子的幼兒園輸出的成果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在她看來,孩子必須選擇線上教育來加強知識和學習能力。相比前兩位而言,林媽媽算得上“雞”娃嗎?

對於這個問題,她認為不是,“雞娃是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很多錢的,我不配呀,而且哪怕我真的有錢有時間,我也雞不過省會城市、一線城市的家長們”。

在她看來,這只是她在有限的範圍內,能給孩子提供的相對好的教育資源了,能把學習效果放大一些,對孩子的幫助再大一些,與大城市的差距再縮小一些。

最讓林媽媽在意的,是孩子在學習中獲取的成就感,“聽了不少線上課程後,她也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能得到更多老師的表揚,從而也更愛學習,如今學了大半年,現在對線上學習也是非常的期待”。

林媽媽一開始也擔心孩子會有厭學情緒,畢竟對著平板電腦上課的時候,周圍的小朋友都在院子裡玩耍,“現在看來還挺好的,尤其是從學前階段開始,讓孩子跟著好老師學習,能學到大城市孩子也在學習的知識,接受大城市孩子在用的學習模式,這份錢我掏的心甘情願。”

結束語

三位來自“十八線”城市的媽媽,可以說是線上教育在下沉市場的使用者縮影。相較於一二線城市的“內卷”,在這些四五六線城市的家長教育理念中,反而對素質教育更加青睞。

只不過,這樣的青睞多少帶著些“被動”的因素,因為一線城市的孩子有各種線下小班、大班、家教和私教,而她們只擁有一個狠下心買了年卡的線上教育 App 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