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正確看待鴻蒙 HarmonyOS:華為自救的稻草,幻想吊打安卓大可不必

正確看待鴻蒙 HarmonyOS:華為自救的稻草,幻想吊打安卓大可不必

6 月 2 日,華為即將實現鴻蒙在手機側的落地。而鴻蒙在受到極大關注度的同時,也陷入兩極化的輿論漩渦,在“捧殺”與“棒殺”的口水仗中被反覆拉扯。

擁躉堅信鴻蒙能迅速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作業系統,“鴻蒙正式推出,安卓的末日要來了”,小米、OPPO、vivo 不用鴻蒙系統就要被圍攻;唱衰者認為,鴻蒙僅僅是安卓的效仿者,“是收割韭菜的智商稅”。

輿論中的鴻蒙似乎被賦予了遠超商業和技術本身的意義。碎片化的極端觀點表達,給鴻蒙扣上了不同的“帽子”,讓鴻蒙本身變得更加“朦朧”,也讓“討論”變成了“情緒的輸出與對立”。如果只有無意義的情緒宣洩,輿論則可能成為被利用的工具。在關於鴻蒙的大討論中,亟待理性、客觀的聲音出現。

幻想鴻蒙“吊打”安卓?大可不必

從遵從新生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無需對鴻蒙抱有過高的“幻想”。

比如,認為剛出生的鴻蒙就能“吊打”安卓、iOS,這顯然有些“魔幻”。

做作業系統並非易事,Windows Phone、 Firefox OS、Symbian、Samsung Tizen...... 各大廠商前仆後繼,移動領域目前依舊是蘋果和安卓兩家獨大。

要知道,安卓早在 2007 年就開源了,蘋果也在 2007 年釋出了 iOS。根據最新資料,全球活躍 Android 裝置數量已超 30 億臺,iOS 活躍裝置數量超過 15 億臺。而目前手機版鴻蒙尚未開源,今年搭載鴻蒙裝置數預計在 3 億臺。

況且,不同於安卓、蘋果主要面向於手機,鴻蒙面向多裝置,解決的是物聯網時代下生態共享的問題。如果只是將鴻蒙與 iOS、安卓類比,鴻蒙的想象空間反而被簡單粗暴地壓縮了。

另一方面,批評鴻蒙前也應該遵從基本的計算機行業規律。

有觀點認為鴻蒙就是安卓“套殼”,只有做到不用任何其他公司的程式碼,這才不算“抄襲”。

事實上,“套殼”一詞本身便是一種狹隘的見解。有行業人士告訴搜狐科技,計算機的世界相信群體的智慧,“套殼”或者說開原始碼複用,是受到鼓勵的。“程式碼複用不僅僅是拷貝或者引用程式碼那麼簡單,它往往會帶來反饋,即用程式碼的人會對原始的專案做出貢獻,例如發現問題、優化效能,或者提供新的問題解決思路。”

“安卓用開原始碼比例超過 80%。”在前不久的鴻蒙預溝通會上,華為軟體部總裁王成錄也向包括搜狐科技在內的媒體表示,“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寫一個大型的軟體,每一行都自己寫。”

作為華為主推的作業系統,鴻蒙代表著華為品牌以及業務的延續。對鴻蒙本身的關注無可厚非,但客觀、理性的態度仍是目前輿論場所缺失的部分。從商業及技術的角度來看,諸如“全球第一”、“安卓套殼”的評語都不免有失偏頗。

不應“道德綁架”小米、OPPO、vivo 上鴻蒙

一個在業內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作業系統要想做得好,技術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更關鍵因素在生態建設 —— 鴻蒙能否吸引到足夠多的產業合作伙伴?

市場佔有率成為判斷作業系統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搜狐科技從華為方面瞭解到的資料是,搭載鴻蒙系統的裝置數量預計在今年會達到 3.6 億,明年 8.4 億,後年 12.3 億,並且華為裝置在總量中佔比會越來越少。

部分鴻蒙“粉絲”希望其他手機廠商加入鴻蒙生態,期待鴻蒙迅速成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商言商,華為與其他廠商一樣都是正常的商業公司,且存在直接競爭關係。很難想象,小米、OPPO、vivo 將作業系統這樣的“命脈”交給競爭對手。

小米、OPPO、vivo 等手機大廠,均有自己的定製系統,小米的 MIUI,OPPO 的 ColorOS,vivo 的 OriginOS。這些系統,為小米、OPPO、vivo 的 IoT 業務、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等提供著深度支援。如果改用鴻蒙,這些深度支援如何實現?帶來的收入如何分成?

作為商業組織,手機廠商們作出決策的基礎一定是基於商業規律的。因此,輿論不應上升至道德綁架的高度,施壓小米、OPPO、vivo 上鴻蒙。

一位手機廠商內部人士告訴搜狐科技,對於鴻蒙,大公司很難接入,小公司可能會想加入,利用鴻蒙的品牌來實現銷量的提升。“大型手機廠家注重資訊保安和銷售資料,華為和谷歌不一樣,因為谷歌手機業務基本等於沒有,而華為畢竟曾經是手機領域的大哥。”

鴻蒙,是混沌,也寓意著新天地即將來臨。傳說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前,世界是一團混沌狀,因此把那個時代稱作鴻蒙時代。

目前來看,鴻蒙還未從混沌中掙脫而出,頗受爭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作業系統是裝置與使用者互動的基礎,我們的關注重心還是應該“迴歸”至使用者體驗的本原,而非品牌、人群之間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