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告別安卓的華為鴻蒙 HarmonyOS 2 手機,打響國產系統自主化之戰

告別安卓的華為鴻蒙 HarmonyOS 2 手機,打響國產系統自主化之戰

鴻蒙手機,終於來了!

2021 年 6 月 2 日,在備受矚目的 HarmonyOS 2 及華為全場景新品釋出會上,華為正式釋出了數款出廠搭載鴻蒙 OS(HarmonyOS)的智慧手機新品:Mate 40 系列、Mate X2 和 Nova 8 Pro 的新版本 —— 同時,華為 P50 系列手機新品也在釋出會上正式亮相。

對於 P50 系列,餘承東表示:這是一款偉大的產品,偉大的產品值得期待。

除了上述智慧手機新品,華為也在釋出會上宣佈:Mate 40 系列、Mate 30 系列、P40 系列等舊款機型將陸續升級鴻蒙 OS,這些機型甚至可以回溯到數年前的 Mate 9 手機 —— 這意味著,華為手機將全面告別安卓,擁抱鴻蒙,而鴻蒙 OS 也由此成為第一個搭載於智慧手機的國產作業系統。

鴻蒙手機的到來,也意味著鴻蒙 OS 終於補上了華為 IoT 終端版圖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當然,除了智慧手機,華為MatePad平板新品、華為智慧手錶新品、華為智慧屏新品等終端裝置也都搭載鴻蒙 OS—— 可以說,除了膝上型電腦,鴻蒙 OS 已全面覆蓋了華為 IoT 產品體系。

對於華為來說,這也是它在作業系統走向自主獨立過程中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事件。

鴻蒙登“機”

6 月 2 日晚上八點,鴻蒙作業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釋出會正式開幕。

釋出會一開場,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介紹了華為全場景 「1+8+N」 智慧生活全場景解決方案,覆蓋智慧家居、智慧辦公、智慧出行、運動健康、影音娛樂 5 大場景。

餘承東表示,過去的作業系統較為割裂,手機、手錶、平板等裝置之間各有系統,智慧裝置存在連線複雜、控制複雜、體驗分割等問題,從 PC 到智慧手機,再到萬物互聯時代,多裝置如何實現智慧體驗是個挑戰。

在這一背景下,華為推出了HarmonyOS 2 系統。

據華為官方介紹,鴻蒙 OS 分散式軟匯流排技術允許使用者根據自己需要連線不同的硬體,任意組成各類超級終端。

基於全新任務中心,使用者可以讓應用在多裝置上進行切換,實現“人在哪,服務就在哪”。在組成超級終端的任何一個裝置上,使用者都能看到其它裝置的任務。

除華為自有裝置外,基於 HUAWEI HiLink 升級為 HarmonyOS Connect,手機和智慧家居產品也能夠實現一碰連線。據華為方面透露,包括美的、海爾、九陽等智慧家電廠商都已加入華為鴻蒙生態。

在桌面體驗上,HarmonyOS 呈現的是卡片設計,支援個性化定製,可大可小,可藏可顯。使用者上滑 App 圖示即可生成萬能卡片 ,在桌面呈現更豐富的資訊,卡片資訊支援實時更新,減少了 App 載入的時間。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介紹,卡片是原子化服務的載體,在服務中心可以輕鬆獲取、隨時分享,無需下載、安裝,能夠一步到位地獲取新聞等各種服務 。

在效能方面,相比上一代 EMUI,HarmonyOS 2 系統流暢度有較大提升。HarmonyOS 2 優化了後臺應用保活能力,讓任務持久線上,即使用了再多應用,也能實現狀態恢復,離開時看到的資訊回來可以繼續看。

王成錄表示,通過 GPU 和 CPU 聯合做排程渲染、渲染和業務處理邏輯分開等技術創新,基於鴻蒙系統的華為 Mate 40 Pro 玩重型手遊時間要比基於蘋果 iOS 14.4 的 iPhone 12 Pro Max 的時間更長。

安全性方面,HarmonyOS 2 系統開啟多裝置協同身份認證,需要通過手機的人臉識別和手錶連線的雙重保險,才能完成解鎖。

同時,HarmonyOS 對使用者的資料分類管理、裝置分級保護,為超級終端設定安全門檻:只有滿足安全等級要求的裝置才能訪問相應安全等級的資料。

2021 年 6 月 2 日起,華為將為 HUAWEI Mate 40 系列、Mate 30 系列、P40 系列、Mate X2、MatePad Pro 系列等產品啟動首批機型公測升級,其它華為手機、平板、智慧屏產品也將在 2021 年 6 月起陸續更新。

除了釋出 HarmonyOS 2 系統,華為在本次釋出會還推出了多款搭載 HarmonyOS 2 的新產品,包括 HUAWEI Mate 40 系列新版本、Mate X2 新版本、HUAWEI WATCH 3 系列、HUAWEI MatePad Pro 等手機、智慧手錶、平板產品。

事實上,華為鴻蒙手機作業系統的到來,是意料之內,也是計劃之中。

所謂意料之內,是指在釋出會召開之前,鴻蒙系統已推送至部分華為手機進行內測,並且華為在 5 月 25 日釋出宣告將 EMUI 官方微博更名 HarmonyOS。

至於計劃之中,則是鴻蒙系統自 2019 年推出以來,已陸續應用於智慧屏、可穿戴裝置產品上,按照華為先前公佈的開源計劃,2021 年正是鴻蒙OS 上線手機的時候。

手機不是鴻蒙 OS 的全部

鴻蒙 OS 第一次官方亮相,是在 2019 年8 月 9 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HDC)上;2020 年 9 月10 日,華為在又一次開發者大會上正式釋出了面向應用開發者的鴻蒙 OS 2.0 Beta 版本。

在鴻蒙 OS 2.0 版本釋出的同時,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總裁王成錄正式宣佈了鴻蒙 OS 的完整平臺工具鏈,包括鴻蒙 OS 應用框架、13000 多個 API、HUAWEI DevEco 開發工具、方舟編譯器和分散式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發布以來,華為一直在強調鴻蒙 OS 並非對標 Android、iOS,而是一款全新的基於微核心的面向全場景的分散式作業系統。也就是說,儘管智慧手機依然是鴻蒙 OS 的一個關鍵場景,但它絕非全部。

事實上,華為更大的野心,在於 IoT。

在一開始,餘承東就表示,鴻蒙 OS 的誕生,是因為在全場景智慧時代,華為認為需要進一步提升作業系統的跨平臺能力,包括支援全場景、跨多裝置和平臺的能力以及應對低時延、高安全性挑戰的能力。

而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總裁王成錄更是直言,鴻蒙 OS 是為了 IoT 而設計,在開發者和 IoT 生態之間搭起橋樑。“中國網路最好、IoT 製造最強、應用市場最大,因此 IoT 生態發展的潛力也是非常大的。”王成錄表示。

為了構建一個基於鴻蒙的 IoT 生態,華為正在多方發力。

其中,在軟體應用生態層面,據新華社報道,為了推進鴻蒙生態的建立,華為正在與全球排名前 200 的 App 廠商溝通合作,共同開發跨終端裝置的應用。

在硬體裝置層面,華為也正在與諸多硬體廠商進行合作。按照華為公司預計,2021 年底搭載鴻蒙作業系統的裝置數量將達 3 億臺,其中華為自有手機裝置 2 億臺,Pad、手錶、智慧屏、音箱等達到 3 千萬臺以上,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類終端裝置數量超過 1 億臺。

另外,就在上個月,王成錄還表示鴻蒙即將開源系統,在 15 個學校開展鴻蒙相關課程。據悉,鴻蒙相關課程已進入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

當然,隨著鴻蒙OS 搭載於智慧手機,華為鴻蒙的整個生態底層建設已趨於完整,同時華為也在逐步實現構建出面向全場景智慧生態的 IoT 作業系統。

巨頭環伺的突圍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 8 天前,Google 另一作業系統 Fuchsia OS 也正式推出。

Fuchsia OS 與鴻蒙 OS 在思路上具有極大的相似性 —— 面向物聯網場景,可以在智慧家居裝置、膝上型電腦、手機等各種裝置上執行。不過,與鴻蒙 OS 相比,Fuchsia OS 具備天然生態構建優勢,其大部分模組能在 Android 裝置上執行,而起步較晚的鴻蒙只能夠是從 0 到 1。

除了 Fuchsia OS 這一強勁對手,鴻蒙 OS 還需要在現有的手機作業系統和物聯網作業系統的激烈競爭中“打怪升級”。

首先看手機作業系統層面。

目前除了華為,國內手機廠商大部分都是採用自家基於安卓系統開發的作業系統,包括小米 MIUI、vivo 的Origin OS、OPPO 的 color OS 等。不僅如此,Google 釋出的 Android 12 合作伙伴名單中已沒有華為,而小米 OV 等國內手機廠商仍在合作名單之內。

要想讓國內手機廠商“棄安卓,選鴻蒙”,從商業角度來看,似乎有些不切實際。

儘管之前魅族傳出接入鴻蒙,但在 5 月 31 日的釋出會上,魅族 Watch 搭載的依然是基於安卓開發的 Flyme for Watch 系統,所謂的“接入”,也只是能夠適配搭載鴻蒙的智慧手機,並非真正意義上進入鴻蒙生態。

據相關行業人士分析,儘管華為受到美方制裁,但在智慧手機市場上,華為仍是不可忽視的對手。要讓其他手機廠商從“對手”轉向“夥伴”,拋棄自家成熟的基於安卓的手機作業系統,轉而選擇搭載剛剛面世的鴻蒙手機作業系統,其中的難度不言自明。

目前,鴻蒙系統僅在華為自有手機裝置上推出,然而如今華為手機的份額已呈現出斷崖式下降。在 IDC 和Canalys 給出的 2021 Q1 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資料中,華為已掉出前五,歸為“Others”。對於這一事實,餘承東也曾在朋友圈表示,華為手機高階讓給了蘋果,中低端讓給了 OV 小米。

另外,從生態規模層面來看,Android 有約 2000 萬開發者,iOS 有約 2400 萬開發者,而鴻蒙OS開發者僅在數百萬級 —— 不難看出,在手機系統生態來看,鴻蒙OS尚且有段長路要走。

再來看 IoT 領域。

在物聯網場景下,國內也已有多家廠商籌備自家的物聯網作業系統,包括阿里的 AliOS Things、騰訊的 TencentOS tiny、小米的 Vela 等,呈現出群雄割據局面。

當然,物聯網作業系統這場軍備競賽不只有國內玩家的參與,包括國外的微軟(Windows 10 IoT)、亞馬遜(FreeRTOS)、Arm(mbed OS)等都是這一領域關鍵玩家。

因此,鴻蒙要想在物聯網領地上開疆拓土,不得不突圍。雖然鴻蒙系統整合了華為 2015 年釋出的輕量級物聯網系統 Lite OS,但對於物聯網這塊“大蛋糕”,分食者實在眾多,華為要突圍,也絕非易事。

據華為方面透露,鴻蒙系統生態目前發展了 1000 多個智慧硬體合作伙伴,50 多個模組和晶片解決方案合作伙伴,覆蓋家居、出行、教育、辦公、運動健康、政企、影音娛樂等領域。

不過,相比物聯網領域的發展空間,華為鴻蒙現有的成績仍遠遠不夠,而在華為需要尋求更多生態合作的當下,也是華為需要直面其它競爭對手之時,群獸環伺的分食,註定是一場惡戰。

國產自主化系統崛起

對於鴻蒙來說,覆蓋智慧手機,是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畢竟,手機作為全場景生態的中心,它也正是 IoT 終端生態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同時,鴻蒙系統對手機的覆蓋,同時也是華為手機真正擺脫安卓系統的開端。

只不過,鴻蒙系統的完善僅是獨立自主的重要一步,系統生態的建立才是決定其這一系統能否繼續壯大的關鍵性因素。對於當下的華為而言,這一形勢其實不容樂觀,鴻蒙系統依然任重道遠。

此時的華為,像是“兩腳懸空,兩手緊抓”的攀登者,依靠自身力量難以快速向上登頂,而這樣的局面也決定了鴻蒙系統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硬超車。

不過,從物聯網市場的廣闊前景來看 ——GSMA 報告指出,預計到 2025 年,全球物聯網總連線數規模將達到 246 億,即使手機受挫,但對於面向全場景的鴻蒙系統,也不能夠一錘敲定其未來的可能性。

再者,從另一方面來看,在當前不穩定的國際環境中,鴻蒙系統的出現和完善為國產自主可控的作業系統打了一劑“強心針”,讓中國廠商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多了一份話語權。

可以說,鴻蒙 OS 發展到今天,仍舊像是這個詞彙本身的意義一樣,處於混沌狀態下的不確定性之中,但又充滿希望。

畢竟,在中國文化中,鴻蒙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必然是要走向開天闢地的 —— 某種意義上,這也象徵了當今的嚴峻國際形勢下國人對一款自主可控的國產作業系統的殷切期待,這種期待同樣被注入到華為鴻蒙 OS 中。

且讓鴻蒙 OS 像子彈一樣,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