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5 億使用者 4000 萬日訂單,要上市的滴滴依然不賺錢

5 億使用者 4000 萬日訂單,要上市的滴滴依然不賺錢

成立 9 年,融資 21 輪,IPO 被傳了上百次,滴滴提交招股書時,沒有太多人會感到意外。

6 月 11 日訊息,滴滴正式向 SEC 遞交了 IPO 招股書,股票程式碼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華興資本擔任承銷商。

滴滴這家龐大的出行公司,也第一次對外展現出了它的內部核心資料。2019 年開始,滴滴在中國的網約車業務已經開始賺到了錢,但嚴格意義上來講,滴滴這家公司從成立到現在,還沒有實現全面盈利。

和人們想象中的可能不同,交易量和交易金額都達到了千億級別的滴滴,始終無法盈利,這家公司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近 5 億使用者、日均訂單 4100 萬

截至 2021 年 3 月,滴滴在包括中國在內的 15 個國家約 4000 多個城鎮開展業務,提供網約車、計程車、順風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代駕、車服、貨運、金融和自動駕駛等服務。

公司在 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的營收分別為 1353 億元人民幣、1548 億元人民幣和 1417 億元人民幣;在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三個月,公司營收為 422 億元人民幣。

在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 12 個月裡,滴滴全球年活躍使用者為 4.93 億,全球年活躍司機 1500 萬。其中,在中國擁有 3.77 億年活躍使用者和 1300 萬年活躍司機。

2021 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務擁有 1.56 億月活使用者,日均交易量為 2500 萬次。從單量和交易額來看,過去一年滴滴全球業務的平均日交易量為 4100 萬單,全平臺總交易額為 3410 億元人民幣。

滴滴還宣稱,在過去 3 年內,平臺司機總收入約 6000 億元人民幣。

距離滴滴創始人程維提出的「0188」目標過去一年時間,日訂單 1 億完成了接近一半,其他資料則沒有完整公佈,全球月活使用者超 8 億的目標似乎還有不小的差距。

滴滴出行招股書核心資料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主要股東的持股資訊方面,軟銀願景基金持有逾 2.42 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 21.5%;Uber 持有近 1.44 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 12.8%;騰訊持有逾 7700 萬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 6.8%。而創始人程維作為最大的個人股東,持有滴滴 7% 的股權,聯合創始人、總裁柳青持股 1.7%。

不過無需擔心滴滴會被股東控制操縱,根據中概股常規的同股不同權的安排,程維、柳青合計擁有超過 48% 的投票權,包括程維、柳青在內的滴滴管理層擁有超過 50% 的投票權。同股不同權即 AB 股的模式已經被京東、小米、拼多多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應用。在滴滴上市之後,董事會成員之一、軟銀集團資本管理部門負責人 Kentaro Matsui 也將辭任,說明持股比例最高的軟銀在滴滴上市時退出董事會。

對於此次融資的用途,滴滴在招股書中給出了說明:

滴滴計劃將約 30% 的募資金額用於擴大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業務;約 30% 的募資金額用於提升包括共享出行、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能力;約 20% 用於推出新產品和拓展現有產品品類以持續提升使用者體驗;剩餘部分可能用於營運資金需求和潛在的戰略投資等。

網約車是一門好生意嗎?

自 2020 年以來,滴滴以出行為基準,圍繞其佈局了多項業務。在招股書內,滴滴將其統一分類為三項:中國出行業務、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中國出行業務包括網約車、計程車、代駕與順風車等;國際業務包括出行與外賣服務;其他業務則包含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其中中國出行業務無疑是滴滴旗下最重要的版塊。在滴滴 2018 年至 2021 年第一季度的平臺收入中,網約車收入佔中國出行業務的 97% 以上。2020 年下半年,中國出行業務的交易總額為 1216 億元人民幣,比上半年增長 80.3%,比 2019 年同期的六個月增長 12.2%。

滴滴出行營收資料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出行這塊強調的是規模效應,極客公園曾經介紹過,當運力到達一個臨界點時,平臺便會出現大規模盈利,規模越大,業務越可能實現盈利。只不過在形成規模之前,需要持續的投入。

滴滴在中國出行業務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證明了自己盈利的能力。從招股書上來看,2019 年開始,滴滴就已實現規模化盈利。但從盈利規模上來看,實在不能算高。

以 2020 年為例,中國出行業務的全年 GTV(平臺總交易額)1890 億人民幣中,其中網約車服務交易額為 1486 億,消費者補貼 163 億元,算出平臺營收為 1336 億元。刨去司機收入 1105 億、對司機的 69 億元補貼,以及平臺的成本費用,最終的經調整 EBIT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 40 億元。2020 全年中國網約車業務的調整後 EBITA 為 3.1%。

舉個不太恰當的對比案例,滴滴在 2018 年的研發費用就達到 44 億元,兩年後的網約車業務利潤尚不到此量級。可見網約車平臺的生意並不是那麼好做。

如果和同樣是平臺型企業的美團來對比,滴滴網約車業務和美團外賣是比較類似的 —— 強調規模,抽傭是盈利的主要方式,切入的是巨大市場,同樣也需要深耕運營。根據美團 2020 全年財報,美團外賣業務貢獻了 8.82 億元的經營利潤,經營利潤率為 4.1%,和滴滴網約車業務相差並不大。

但美團的一部分優勢在於,到店與酒旅業務是這家公司的「現金牛」,該業務在 2021 年第一季度的經營利潤率達到了 42%,在一定程度上,到店與酒旅業務給了美團投資人比較強的信心,財報上也不會顯得太難看。

整體上來看,美團的業務比較清晰:外賣業務是平臺型企業的基本盤,正在持續深耕;到店、酒旅業務提供了利潤支撐;單車、社群團購等新業務是不斷投入,換取新增使用者等更加長期的事。而縱觀滴滴的幾項業務,似乎沒有一項可以在短期內實現高利潤。

和人們想象中不同的是,滴滴並不是一家非常賺錢的公司,甚至未來一段時間內,因為對單車、自動駕駛等各項新業務的投入,都可能會持續虧損。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公司在 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的淨虧損分別為 150 億元人民幣、97 億元人民幣和 106 億元人民幣。

換句話說,即將衝擊紐交所的滴滴,也許在短期內無法用極具實力的資料給投資人信心,但是在部分業務上,潛力空間也是投資人無法拒絕的。

出行市場的潛力巨大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根據滴滴在招股書中的測算,2020 年全球出行市場規模為 6.7 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42.8 萬億元),但共享出行和電動汽車在全球的滲透率分別為 2% 和 1%。滴滴出行總裁柳青也曾經公開表示,對比電子商務在中國 26% 的滲透率,中國的出行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國際業務也好,自動駕駛也好,用持續投入甚至虧損來換取長期價值,是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