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在 K8S 上部署以 mysql 資料庫作為後端儲存的單機版 nacos

在 K8S 上部署以 mysql 資料庫作為後端儲存的單機版 nacos

一、磁碟結構及分割槽表示

1、磁碟結構

1.1、硬碟的物理結構
• 碟片:硬碟有多個碟片,每碟片2面

• 磁頭:每面一個磁頭

1.2、 硬碟的資料結構

• 扇區: 碟片被分為多個扇形區域,每個扇區存放512位元組的資料,硬碟的最小儲存單位

• 磁軌: 同一碟片不同半徑的同心圓,是由磁頭在碟片表面劃出的圓形軌跡

• 柱面: 不同碟片相同半徑構成的圓柱面,由同一半徑圓的多個磁軌組成

1.3、儲存容量

硬碟儲存容量=磁頭數x磁軌(柱面)數×每道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512位元組)
可以用柱面/磁頭扇區來唯一定位磁碟上每一個區域

1.4、磁碟介面型別

  • IDE,並口資料線連線主機板與硬碟,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佔用空間較大,不利電腦內部散熱,已逐漸被SATA所取代。
  • SATA, 抗干擾性強,支援熱插拔等功能,速度快,糾錯能力強。
  • SCSL,小型機系統介面,SCSI硬碟廣為工作站級個人電腦以及伺服器所使用,資料傳輸時CPU佔用率較低,轉速快,支援熱插拔等
  • SAS, 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 和SAIA硬碟相同,都是採取序列式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可達到6Gb/s。

2、磁碟分割槽表示

2.1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導記錄)

MBR位於硬碟第一個物理扇區處,MBR中包含硬碟的主載入程式和硬碟分割槽表。MBR總共512位元組,前446位元組是主引導記錄,分割槽表儲存在MBR扇區中的第447-510位元組中。分割槽表有4個分割槽記錄區,每個分割槽記錄區佔16位元組。


主啟動記錄(MBR) 磁碟分割槽支援最大卷為2.2TB,每個磁碟最多有4個主分割槽,或3個主分割槽、1個擴充套件分割槽和在擴充套件分割槽裡面分多
個邏輯分割槽)

  • MBR位於硬碟第一個物理扇區處.
  • MBR中包含硬碟的主載入程式和硬碟分割槽表.
  • 分割槽表有4個分割槽記錄區,每個分割槽記錄區佔16個位元組.
  • Linux中將硬碟、 分割槽等裝置均表示為檔案.
  • 主分割槽從1-4,第一個邏輯分割槽始終從5開始。

補充:

• 一般來說有兩種分割槽方式 :MBR和GPT

• GPT格式,打破了MBR的限制,可以設定多達128個分割槽,分割槽的大小根據作業系統的不同有所變化,支援高達 18EB (1EB=1024PB,1PB=1024TB) 的卷大小

與 MBR 分割槽的磁碟不同,GPT的分割槽資訊是在分割槽中,而不象MBR一樣在主引導扇區。為保護GPT不受MBR類磁碟管理軟體的危害,GPT在主引導扇區建立了一個保護分割槽 (Protective MBR)的MBR分割槽表,這種分割槽的型別標識為0xEE,這個保護分割槽的大小在Windows下為128MB,Mac OS X下為200MB,在Window磁碟管理器里名為GPT保護分割槽,可讓MBR類磁碟管理軟體把GPT看成一個未知格式的分割槽,而不是錯誤地當成一個未分割槽的磁碟

2.2 磁碟分割槽的表示

dev/hda5

  • /dev/:硬體裝置檔案所在的命令
  • hd:表示IDE裝置(sd表示scsi裝置)
  • a:硬碟的順序號,以a、b、c…表示
  • 5:分割槽的順序號,以數字1、2、3…表示

2.3磁碟分割槽結構

  • 硬碟中的主分割槽數目只有4個
  • 主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的序號限制在1 ~4
  • 擴充套件分割槽再分為邏輯分割槽
  • 邏輯分割槽的序號將始終從5開始

2.4檢視磁碟使用情況

二、管理檔案系統

1、檔案系統型別

1.1 XFS檔案系統

存放檔案和目錄資料的分割槽
高效能的日誌型檔案系統,特別擅長於處理大檔案,可支援上百萬TB的儲存空間
CenOS 7系統中預設使用的檔案系統

1.2 Swap,交換檔案系統

為Linux系統建立交換分割槽
一般設定為實體記憶體的1.5~2倍

1.3 Linux支援的其他檔案系統型別

EXT4(CentOS 6系統的預設檔案系統)、FAT32、NTFS、LVM邏輯卷

三、管理磁碟及分割槽

1、檢測並確認新硬碟

1.1 fdisk命令

檢視或管理磁碟分割槽
fdisk -l 【磁碟裝置】

或 fdisk 【磁碟裝置】

1.2 例項操作

1.2.1 fdisk查詢得出的磁碟資訊解釋

  • Device:分割槽的裝置檔名稱;
  • Boot:是否是引導分割槽,是的話則有“ * ”號標識;
  • Start:該分割槽在硬碟中的起始位置(柱面數);
  • End:該分割槽在硬碟中的結束位置(柱面數);
  • Blocks:分割槽的大小,以Blocks(塊)為單位,預設的塊大小為1024位元組。
  • Id:分割槽對應的系統ID號,83表示Linux中的預設分割槽(XFS或EXT4),8e表示LVM邏輯卷;
  • System:分割槽系統

1.3 互動模式中的常用指令

選項作用
m 獲取幫助選單
p 檢視分割槽情況
n 新建分割槽
d 刪除分割槽
t 變更分割槽的型別
w 儲存分割槽操作並退出
q 不儲存分割槽操作並退出

1.3.1 例項操作(新增磁碟並在新硬碟中建立一個分割槽)

1.3.1.1 在虛擬機器中新增新磁碟的步驟

1.3.1.2 注意事項

變更硬碟(特別是正在使用的硬碟)的分割槽設定以後,建議最好將系統重啟一次,或者執行"partprobe"命令使作業系統檢測新的分割槽表情況。以防格式化分割槽時損壞硬碟中已有的資料。

四、建立檔案系統Make Filesystem(格式化)

1、mkfs命令格式

mkfs -t 檔案系統型別 分割槽裝置

CentOS 6系統預設使用的是EXT4檔案系統,而CentOS 7系統預設使用xfs檔案系統。檔案系統的選擇是要根據實際的生產環境和硬碟型別等條件來決定的,常規應用選擇預設檔案系統即可。

建立檔案系統的過程即格式化分割槽的過程

2、例項操作:對磁碟新建的分割槽進行格式化

五、掛載、解除安裝檔案系統mount/umount

1、掛載檔案系統——mount命令

1.1 掛載檔案系統、ISO映象到指定資料夾

mount [-t型別] 儲存裝置 掛載點目錄
mount -0 loop IS0映象檔案 掛載點目錄

-t: 用於指定檔案系統型別,通常可以省略,由系統自動識別
-O: 掛載引數列表,以英文逗號分隔;或用來描述特殊裝置,用loop指定
掛載到檔案系統下舉例:
mount /dev/ cdrom /mnt
mount /dev/sdb1 /opt

掛載已下載到系統中的映象檔案舉例:
mount -o loop Cent0S-7-x86_ 64-DVD-1708.iso /media

掛載之前用的是根目錄的磁碟分割槽,掛載之後用的是新建的磁碟分割槽,換了目錄,所以檔案看不到了,但依舊存在

 1.2 例項操作1(掛載新建分割槽(檔案系統)

 

1.3 例項操作2(掛載IOS映象檔案)

2、解除安裝檔案系統——umount命令

1、格式

解除安裝已掛載的檔案系統
解除安裝前提:掛載的裝置或者目錄沒有被在使用中,要先退出掛載目錄

在當前目錄下:
umount [-lf] 儲存裝置或者掛載點目錄

-l 表示解除正在繁忙的檔案系統
-f 表示強制

umount 儲存裝置位置
umount 掛載點目錄

2、例項操作

六、設定檔案系統的自動掛載

1、/etc/fstab 檔案

系統中的/etc/fstab 檔案可以視為mount命令的配置檔案,其中儲存了檔案系統的靜態掛載資料。Linux在每次開機時,會自動讀取這個檔案的內容,自動掛載所指定的檔案系統,預設的fstab檔案中包括了根分割槽、/boot分割槽、交換分割槽及proc、tmpfs等偽檔案系統的掛載配置。

2、格式

/etc/fstab
/etc/selinux/targeted/active/modules/100/fstools
[root@cheng0307 ~]# vim  /etc/fstab 

/dev/sdb1                   /opt          xfs                   defaults       0 0      #自動掛載檔案
/dev/sr0                     /mnt          iso9660           defaults       0 0      #自動掛載光碟

3、例項操作(設定檔案的自動掛載)

3.1 fstab 新增欄位分析

第1欄位: 裝置名或裝置卷標名

第2欄位: 檔案系統的掛載點目錄的位置

第3欄位: 檔案系統型別,如xfs、 swap等

第4欄位: 掛載引數,即mount命 令“-o”選項後可使用的引數。例如,defaults (預設引數)、rw (可讀寫)、ro (只讀)、noexec (禁用執行程式)

第5欄位: 表示檔案系統是否需要dump備份(dump 是一個備份工具)。一般設為1時表示需要,設為0時將被dump忽略

第6欄位: 該數字決定在系統啟動時進行磁碟檢查的順序。0表示不進行檢查,1表示優先檢查,2表示其次檢查。根分割槽可設為1,其他分割槽設為2.

七、建立交換檔案系統 mkswap

1、mkswap命令

make swap,建立交換檔案系統
mkswap 分割槽裝置

2、 建立交換檔案系統

建立swap之前,目標分割槽應先通過fdisk工具將分割槽型別ID號設為82

mkswap /dev/ sdb1    #命令mkswap對交換分割槽進行格式化

swapon /dev/ sdb1      #啟用新增加的交換分割槽

swapoff /dev/ sdb1  #停用指定的交換分割槽

Swapon -S     #檢視每個分割槽的swap狀態資訊

free -m        # 檢視總的swap狀態資訊

補充:Linux核心為了提高讀寫效率與速度,會將檔案在記憶體中進行快取,這部分記憶體就是Cache Memory(快取記憶體)。即使你的程式執行結束後,Cache Memory也不會自動釋放。這就會導致你在Linux系統中程式頻繁讀寫檔案後,你會發現可用實體記憶體變少。當系統的實體記憶體不夠用的時候,就需要將實體記憶體中的一部分空間釋放出來,以供當前執行的程式使用。那些被釋放的空間可能來自一些很長時間沒有什麼操作的程式,這些被釋放的空間被臨時儲存到Swap空間中,等到那些程式要執行時,再從Swap分割槽中恢復儲存的資料到記憶體中。這樣,系統總是在實體記憶體不夠時,才進行Swap交換

3、例項操作(建立swap檔案系統)

3.1 先通過fdisk工具將分割槽型別ID號設為82

3.2 格式化swap 啟用新增交換分割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