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新冠疫苗可以混打嗎,柳葉刀最新研究表明部分混合接種可使免疫效果顯著增強

新冠疫苗可以混打嗎,柳葉刀最新研究表明部分混合接種可使免疫效果顯著增強

6 月 27 日訊息 隨著新冠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大家可選的疫苗也逐漸變得更多。例如大家最常見的科興和國藥的滅活疫苗,以及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等。

除腺病毒疫苗和滅活疫苗,常見的還有海外的 mRNA 疫苗(輝瑞、莫德納)、DNA 載體疫苗(Inovio)等,這些都是我們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共同手段,各有優劣,請勿歧視。

國家衛生健康委 25 日釋出的資料顯示,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突破 11 億劑次,接種疫苗人數超過 6.3 億,這意味著我國全人群疫苗接種率已經超過了 40%。

但想來有個問題一直困惑著各位可以自由選擇接種疫苗種類的小夥伴:新冠病毒疫苗可不可以“混”著打?或者說混用不同廠商的疫苗會不會出現什麼嚴重後果?

雖然官方不推薦,但國家疾病控制中心也已證實,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和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疫苗是可以混打的,但最好是優先用同一型別、同一廠家的疫苗打完,除非有緊急情況或特殊問題。

當然,這個問題困惑性不大,畢竟其都屬於滅活疫苗,原理都是相同的(將病毒滅活,保留其抗原成分以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並加用佐劑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

而對於不同種類的疫苗,目前看來世界範圍吧混打的人群也沒有出現太大問題。例如《柳葉刀》就給出了一份研究報告。作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醫學期刊之一,這份研究的真實性自然毋庸置疑。

該報告發表於 2021 年 6 月 25 日,記錄了首個評估異源疫苗接種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的臨床研究試驗,在西班牙五所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測試物件是 676 名 18-60 歲、之前 8-12 周接種單劑 ChAdOx1-S 疫苗且無 SARS-CoV-2 感染史,對照組無干預措施。

據稱,試驗者在混用腺病毒疫苗和 mRNA 疫苗後出現了免疫增強的現象,結論:異源疫苗可產生高滴度抗體,使疫苗接種效果更強。

該研究表明,在第一劑接種 ChAdOx1-S 疫苗的個體 8-12 周後予以第二劑接種 BNT162b2 疫苗後 14 天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顯著增加,異源疫苗接種能夠極大程度增強疫苗接種效果,產生高滴度抗體。

(科普:歐盟有 4 種疫苗,mRNA 疫苗 BNT162b2 和 CX-024414;腺病毒疫苗 ChAdOx1-S 和 Ad26.Cov2.S)

提醒,該研究目前仍在進行中;未來比較同源和異源疫苗接種的研究結果會陸續公佈,可能會對疫苗接種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異源疫苗接種第 14 天新冠病毒 RBD 特異性抗體滴度的幾何平均值在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

干預組 RBD 特異性抗體平均為 7756.68 BAU/mL(95% CI 7371.53-8161.96),對照組平均為 99.84 BAU/mL(95% CI :76.93-129.59);且干預組是對照組的 77.69 倍(95% CI 59.57-101.32)。

此外,接種第 14 天新冠病毒 S 抗原特異性抗體的滴度在兩組之間也有顯著性差異:

干預組 S 抗原特異性抗體平均為 3684.87 BAU/mL(95% CI 3429.87-3958.83),對照組平均為 101.2BAU/mL(95% CI :82.45–124.22);干預組是對照組的36.41 倍(95% CI 29.31–45.23;p<0・0001)。

細胞免疫方面,他們通過對功能性 S 抗原特異性 T 細胞反應進行了評估,在異源疫苗接種後的第 14 天發現,干預組的 IFN-γ 產生顯著增加,平均為 521.22 pg/mL(95% CI 422.44-643.09),而對照組 IFN-γ 產生無明顯變化,平均為 122.67 pg/ml(95% CI 88.55-169.95)。

而關於不良反應,主要有頭痛(44%)、肌痛(43%)和不適(42%)、注射部位疼痛(88%)、硬結(35%)和紅斑(31%),還有 11 人出現了發燒 (2%)症狀,沒有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該試驗屬正常人道測試,此前因阿斯利康 ChAdOx1-S 疫苗出現了罕見但嚴重的血栓形成並伴有血小板減少症導致部分國家調整政策,決定將 BNT162b2 作為 ChAdOx1-S 接種人群的加強劑量給藥,而在此之前僅有動物模型試驗而缺乏臨床反應原性或免疫原性支援資料。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1442-2/fulltex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1420-3/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