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基於專案的資料認責實施指引

基於專案的資料認責實施指引

1. 資料認責的定義

明確資料價值鏈上相關參與方及其職責,包括責任的認清(明確責任邊界)和認領(對資料問題負責,尤其是資料質量問題)。

2.資料認責的原因

資料的質量問題驅動資料認責,包括兩個方面:

Ø當前資料質量問題解決:需要確定明確的角色和個人/組織,來認領該責任;

Ø資料質量的長期保障:為了保障資料質量的長期穩定,需要明確的負責角色和個人/組織。

3.資料認責的基礎

在開展資料認責之前,基於現有的業務和系統現狀,繪製基於CRUD矩陣的資料流,客觀描述資料如何在業務流程和系統中流動,並以此資料流圖作為後續資料認責的基礎。

如上圖所示,以客戶資料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客戶實體資料由市場銷售業務環節產生(配合

CRM系統),

後續在訂單管理、生產、物流、開票等業務環節使用。通過該圖,完成了核心資料實體與業務流程、業務系統、業務部門的對映,更加便於後續的資料認責。

4.資料認責的原則

Ø誰生產,誰負責

Ø誰先生產,誰負責

Ø責任主體限在企業內部

Ø問題升級途徑清晰

Ø資料質量公示

5.資料認責的要素

  • 範圍
    • 關鍵資料(對業務影響大)優先
  • 粒度
    • 資料粒度:
      • 表級別:工作量較小,有問題的表-->系統-->部門-->責任崗位
      • 欄位級別:需要逐個欄位核對,工作量較大
      • 記錄級別:難度更大!
    • 責任主體粒度:
      • 部門
      • 崗位
      • 人員
  • 角色
    • 明確資料價值鏈的參與方的角色定位
    • 一般,包括錄入者、維護者、開發者、使用者、所有者和管理者的6個角色
  • 職責
    • 明確資料價值鏈的參與方的職責分工
    • 資料責任定義規範矩陣,參考下表:

  • 機制
    • 確保資料認責常態化運轉。資料認責管理辦法及流程附件,詳見另一個隨筆:《基於專案的資料認責實施指引.docx》
  • 認責的維度
    • 業務流程/業務系統/業務部門/業務崗位
  • 認責的領域
    • 資料質量,資料治理的其他領域涉及較少
  • 認責的工具
    • 功能工具:資料流圖、認責矩陣、認責書
    • 工具載體:Excel,資料認責系統(多為定製化)
  • 認責的實施方法
    • “先試點,再推廣”(選擇合適的業務部門或者數倉部門),確保可行性
  • 認責的職責定義
    • 基本上採用“單一責任主體”的方式。爭議少,責任明確
    • 責任明確到崗位,力爭明確到具體的人。

6. 資料認責矩陣

資料認責矩陣是資料認責工作的重點和基礎,資料認責矩陣將資料按照條件劃分並對映到對應人員上,資料責任明確清晰。

資料認責矩陣是一個較大的工程,一般是放在集團/公司層面來做,但是如果公司的資料管理能力較弱,也可以基於專案層面來做試點,更有利於加以雙方的專案交付,不過專案級別的資料認責需要公司CIO/CDO的強力支援,尤其協調各個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的配合,甚至是battle。下面具體剖析專案級別的資料認責矩陣的形成過程:

1)形成:由資料管理部門牽頭,協同業務部門、技術部門一起確定資料認責矩陣。一般認責矩陣需要多方、多次開會討論確定並報備到CIO/CDO,並且有正式/非正式的協作流程。

2)粒度:

a)資料粒度:資料認責矩陣的粒度越細約好(比如記錄級別),但是處於資料管理基礎和工作量的考量,專案級別的資料認責矩陣的粒度可以確認為表和核心欄位級別:針對一些業務/業務系統相對獨立,可以直接以表為粒度;如果有業務流程的協作(比如同一條記錄多部門多人維護),建議做到欄位粒度的認責;針對“一數多源”的情況(客戶資料可以從App,小程式,CRM等渠道錄入),則需要每個渠道的資料都有認責,可以表/欄位粒度;針對“一數多權”的情況(普通銷售錄入普通客戶資料,高階銷售錄入大客戶資料),建議做到資料集(表的一部分)/欄位粒度。

b)責任主體粒度:如下表的認責矩陣,主要解決的是資料項(欄位)與角色崗位的對映關係,並沒有到人。針對資料基礎一般、基於專案範圍來做認責(非公司級別),建議先做到崗位即可,工作量相對較小。可以根據公司的組織架構找認責矩陣中對應的責任人,然後根據上面的資料責任定義規範矩陣確認具體的職責範圍。

資料領域

系統名稱

資料物件

資料項

資料所有者

資料使用者

資料管理者

資料生產者

資料維護者

資料開發者

參與者

CRM

客戶

客戶電話

客戶關係專員

營銷業務專員

資料管理專員

客戶關係專員

客戶關係系統專員

資料開發專員

更加詳細的責任主體粒度(比如按照不同地區條件,確認不同的人員/崗位),不建議在專案級別的認責中完成,工作量太大,也不見得有好的成果。針對這種型別的資料,可以通過認責矩陣+ 人工確認的方式來完成。

3)生命週期:資料的生命週期涉及規劃、建立、傳輸、加工、使用、歸檔和銷燬的七個環節。在專案執行層面,這7個環節的框架搭建要全面,但具體執行可以裁剪,一般在專案上重點關注建立、加工和使用這三個角色。

4)使用:資料認責矩陣是後續資料質量定責的依據,如果有資料質量問題,則通過該矩陣可以清楚地確認負責人是誰。此外,資料質量規則的定義也要依據護具認責矩陣找到對應的責任人。

5)變更:針對內容變更,需要三方開會討論後報備;針對人員的變更,需要將公司級資料管理員的角色新增到人員變更流程中,確保變更人員的資料管理角色有良好交接,交接妥當後修改資料認責矩陣。

6)公開:資料認責矩陣報備且通過審批後,需要在公司內部公開發布,讓資料認責的問題和績效接受全公司的監督。

7)爭議:針對有爭議的問題,則先經過資料管理辦公室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話,則升級到資料管理委員會。

7.資料認責效果

專案級別的資料認責效果:

1)業務方面:

資料質量提升,更加利於業務使用。尤其是源業務系統的資料質量提升(空值率、值域、亂碼等基礎的資料質量問題)

2)管理方面:

a)建立了基於資料認責流程的資料質量管理機制:發現問題- 明確責任- 改進問題- 跟蹤改進- 標準化

b)明確資料管理人員、業務人員、技術人員在資料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分工及配合機制,有利於資料文化的建設和資料管理效率的提升

c)展現資料質量治理的效果,為整個公司級資料治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技術方面:

在與業務有效互動的前提下,更能發揮技術在資料(質量)管理中的價值,提升技術服務業務能力

8. 資料認責問題

1)元資料不完善:資料項沒有業務含義[逐一人工核對,與業務人員或業務系統供應商]

2)自己員工的資料質量支撐不夠:HR系統更新遲緩,或者舊老資訊未刪除等[以用促改]

3)很多資料未線上化:暫時擱置,先做線上化資料的資料認責。

參考

DAMA分享 陳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