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工作中常用且容易遺忘的 CSS 樣式清單

工作中常用且容易遺忘的 CSS 樣式清單

計算機網路是通過傳輸介質、通訊設施和網路通訊協議,把分散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裝置互連起來的,實現資源共享和資料傳輸的系統。網路程式設計就是編寫程式使網際網路的兩個(或多個)裝置(如計算機)之間進行資料傳輸。Java語言對網路程式設計提供了良好的支援。通過其提供的介面我們可以很方便地進行網路程式設計。

計算機網路20世紀60年代出現,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發展,進入21世紀後,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資訊社會的基礎設施,深入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與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計算機網路分為網路協議和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結構

  通過網路傳送資料是一項複雜的操作,必須仔細地協調網路的物理特性以及所傳送資料的邏輯特徵。通過網路將資料從一臺主機發送到另外的主機,這個過程是通過計算機網路通訊來完成。

  網路通訊的不同方面被分解為多個層,層與層之間用介面連線。通訊的雙方具有相同的層次,層次實現的功能由協議資料單元(PDU)來描述。不同系統中的同一層構成對等層,對等層之間通過對等層協議進行通訊,理解批次定義好的規則和約定。每一層表示為物理硬體(即線纜和電流)與所傳輸資訊之間的不同抽象層次。在理論上,每一層只與緊挨其上和其下的層對話。將網路分層,這樣就可以修改甚至替換某一層的軟體,只要層與層之間的介面保持不變,就不會影響到其他層。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網路層次和協議的集合,網路體系結構對計算機網路實現的功能,以及網路協議、層次、介面和服務進行了描述,但並不涉及具體的實現。介面是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交換資訊的連線處,也叫服務訪問點(SAP)。

  世界上第一個網路體系結構由IBM公司提出(1974年,SNA),以後其他公司也相繼提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促進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現有網路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基於具體機型、作業系統或公司的網路體系結構,稱為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即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ISO制定的OSI參考模型過於龐大、複雜招致了許多批評。與此相對,美國國防部提出了TCP/IP協議棧參考模型,簡化了OSI參考模型,由於TCP/IP協議棧的簡單,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併成為後續因特網使用的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

這裡首先介紹OSI參考模型。OSI模型把網路通訊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 物理層

  物理層處於OSI的最底層,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涉及通訊通道上傳輸的原始位元流(bits),它的功能主要是為資料端裝置提供傳送資料的通路以及傳輸資料。

  • 資料鏈路層

  資料鏈路層的主要任務是實現計算機網路中相鄰節點之間的可靠傳輸,把原始的、有差錯的物理傳輸線加上資料鏈路協議以後,構成邏輯上可靠的資料鏈路。需要完成的功能有鏈路管理、成幀、差錯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其中成幀是對物理層的原始位元流進行界定,資料鏈路層也能夠對幀的丟失進行處理。

  • 網路層

  網路層涉及源主機節點到目的主機節點之間可靠的網路傳輸,它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路由選擇、網路定址、流量控制、擁塞控制、網路互連等。

  • 傳輸層

  傳輸層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涉及源端節點到目的端節點之間可靠的資訊傳輸。傳輸層需要解決跨越網路連線的建立和釋放,對底層不可靠的網路,建立連線時需要三次握手,釋放連線時需要四次揮手。  

  • 會話層和表示層

  會話層的主要功能是負責應用程式之間建立、維持和中斷會話,同時也提供對裝置和結點之間的會話控制,協調系統和服務之間的交流,並通過提供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3種不同的通訊方式,使系統和服務之間有序地進行通訊。

  表示層關心所傳輸資料資訊的格式定義,其主要功能是把應用層提供的資訊變換為能夠共同理解的形式,提供字元程式碼、資料格式、控制資訊格式、加密等的統一表示。

  • 應用層

  應用層為OSI的最高層,是直接為應用程序提供服務的。其作用是在實現多個系統應用程序相互通訊的同時,完成一系列業務處理所需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