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我國艙外航天服詳解:“大揹包”內含環控生保系統,關節使用氣密軸承

我國艙外航天服詳解:“大揹包”內含環控生保系統,關節使用氣密軸承

7 月 21 日訊息今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表文章,詳解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出艙使用的新款“飛天”航天服。2021 年 7 月 4 日,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完成了長達 7 小時的出艙活動,進行了相關裝置組裝、全景相機抬升等既定任務,標誌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這一航天服具有一個“大揹包”,長度可達臀部以下。官方表示,艙外航天服相當於穿在身上的載人飛船,不僅要保護航天員的身體安全,還要為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生存提供保障。航天員劉伯明和湯洪波背在背上的“大揹包”,實際上就是“飛天”艙外航天服的揹包式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簡稱環控生保系統,可以直接向艙外航天服中提供通風、供氧、供水,還可以控制航天服內的氣體環境,保證航天服內的環境舒適,滿足航天員出艙時的需要。

“大揹包”內部的環控生保系統在設計時還便於檢修,其中的氧氣瓶、電源、無線電通訊裝置等出現問題時,航天員可以在軌維修,更換零件。許多裝置都被安裝在了“大揹包”的密封蓋上。進行更換時,只需要解開扣住儀器裝置的帶子即可,操作方便。

圖中可見,航天服的大揹包還是航天員的出入口,能實現 3 分鐘穿脫。揹包的鉸鏈位於左側,四周具備密封裝置,保證艙外航天服內部的氣密性。

除了揹包之外,艙外航天服還包括航天服本體和測控通訊系統。本體包括上下肢、頭盔、手套等。上下肢部分和手套屬於軟結構,從裡到外有十多層,即出艙內衣、液冷服、氣體迴圈空間、氧氣輸送管道、加壓層襯裡、輔助加壓氣囊層、主加壓氣囊層、外限制層、隔熱和防流星體層、外防護層等,能夠對航天員的身體進行有效保溫,同時保護航天員免受太空空間環境及流星等的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航天員進入艙外航天服前需要首先穿著藍色的液冷服,表面佈滿塑料細管,展開後長度可達 100 米。細管內流通著冷卻液,它能夠帶走航天服內多餘的熱量,使航天員在艙外工作時也能保持身體乾爽舒適。

頭盔方面,“飛天”艙外航天服的頭盔由頭盔殼、面窗結構和頸圈等構成。其中,面窗有四層結構,最內層是兩層壓力面窗,中間充氮,能夠起到隔熱和防結霧的作用,保證航天員視野清晰;然後是防護面窗,它防護著壓力面窗不受損,如果其自身損壞了可以在軌進行更換,進一步保護著航天員在太空中的視野;最外層金色的是濾光面窗,是航天員的“太陽鏡”,當航天員在陽照區出艙時,就可以放下濾光面窗,保護航天員的眼睛。

此外,航天服還在肩、肘、腕膝、踝等關節處使用了氣密軸承,保證航天員的手腳可以隨意轉動的同時嚴格保證氣密性。所以,重達 130 千克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可以說是重而不笨,行動靈活。

瞭解到,航天服的測控系統主要維持航天員在艙外活動時與艙內通訊,還能夠監測和傳輸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的各項生理訊號、航天服的環控生保系統工作引數等。例如系統的計算機和感測器可以測量出出艙航天員的血壓、脈搏,航天服內的溫度、壓力等,這些資料將先傳回空間站,再由空間站轉發至地面,以便地面人員及時掌握航天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