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 “太空能看到的惟一的人工痕跡,長城!”
目錄
“在太空中僅憑肉眼能否看到長城”科學公案的由來,似乎要追溯到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之日起。宇航員 “看到長城” 的隨意一句話,立刻傳遍世界。在人們尤其是十幾億中華兒女心中紮下了根,而且根深蒂固。
在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課文《長城磚》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一位宇航員神采飛揚地說,‘我在宇宙飛船上,從天外觀察我們的星球,用肉眼觀察出兩個工程: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2000 年語文高考試卷要求閱讀理解的《長城》一文中就如此表述:“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
這種說法在國外也頗流行。美國出的麥片包裝盒上經常寫一些給小孩看的小知識,其中就有 “你知道中國的長城是太空惟一肉眼可見的人造物嗎?” 甚至有人說長城是月球上惟一肉眼可見的人造物。
但無論在學術界還是民間,“肉眼看長城” 始終存在爭議,而且長久以來沒有定論;而西方宇航員在太空看到過長城的說法也從來沒有得到過證實。
1. 從PPI分析問題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的眼睛最小能看到多細的物體呢?
有關研究資料說,人的眼睛最小能看到0.02到0.01毫米粗細的小點。也就是1270到2540PPI。
以頭髮來打個比喻吧!
我們的頭髮大約是0.05毫米粗。在光線充足和視力非常好的條件下,且放置頭髮的背景是白色情況下。在2米遠應該能看得到頭髮的,你能在5米外看得到嗎?假設是剛好可以看得到吧!還是假設長城處處都有10米寬!
則5X(10/0.00005)=100萬米=1000公里,也就是說在1000公里遠處看到的長城就象一根頭髮線一樣。對於在340多公里高空飛行的航天器來說,宇航員能看得到的長城,0.00005(340000/10)=1.7,相當於你看著1.7米遠處的一根頭髮而已。1(340/10)=34(公里),也就是說和你看著34公里遠處有個1米高的小孩子一樣。你說有可能看得到嗎?
1.1. 什麼是PPI
這個每英寸長度上的畫素數個數叫做影像解析度,簡稱PPI(pixels per inch)。如每英寸長度上有82個畫素點,即用82PPI來表示。
攝像頭也和我們人類的單個眼睛一樣,當然了,人單個眼睛左右有160度的視野範圍,上下有120度的視野範圍。而現在最大的超廣角數碼相機也很難達到這個範圍。據說魚眼鏡頭相機的視角範圍可以達到220至230度。但無論是其視角有多大,在左右的長度和上下的寬度方向上的比例是和人眼睛一樣的,即 160:120=4:3
- 15萬畫素480X320=153600
- 20萬畫素640X320=204800
- 30萬畫素640X480=307200
- 50萬畫素800X600=480000
- 80萬畫素1024X768=786432
- 100萬畫素1140X900=1026000
- 130萬畫素1280X960=1228800
- 200萬畫素1600X1200=1920000
- 300萬畫素2048X1536=3145728
- 500萬畫素2576X1932=4976832
或2592X1944=5038848
或2560X1920=4915200 - 800萬畫素3264X2448=7990272
- 1000萬畫素3648X2736=9980928
- 1200萬畫素4000X3000=12000000
- 1400萬全線4228X3264=13800192
也有采用16:9,如
- 900萬畫素4000X2256=9024000
更有采用3:2的呢!如
- 600萬畫素3000X2000=6000000
- 1100萬畫素4000X2664=10656000
還有采用5:4的,如
- 130萬畫素1280X1024=1310720
當然還有采用黃金分割係數的,即16:10=1.6:1=1:0.618,如
- 100萬畫素1280X800=960000
1.2. 畫素點裡面還有些什麼?
畫素組成的影象叫點陣圖或者光柵影象,點陣圖,畫素圖形,網格圖(光柵一詞源於模擬電視技術,我們的電視訊號就是模擬訊號)。
在一般情況下,畫素是一塊正方形,帶有高度、色調、色相、色溫、灰度等的顏色資訊,一定數量的顏色有別的正方形小塊排列組合,用以表示一幅點陣影象,也就是點陣圖影象。通過數碼相機拍攝、掃描器掃描或點陣圖軟體輸出的影象都是點陣圖。
一張點陣圖,顏色資訊越是豐富,則圖片的容量就越大。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所得的圖片,其容量往往都很大。
研究表明超過300ppi(畫素點0.085毫米)人眼就察覺不出顆粒感。
當圖片的解析度大於顯示屏的解析度時,顯示屏會把圖片按比例相對的宿小。相當於把圖片的兩個或多個畫素在顯示屏上以一個畫素顯示出來。所以我們的圖片解析度越大,看到的圖片就越清晰細膩逼真。
2. CMOS: 畫素的物理載體
CMOS是一種“特殊的半導體器件”,上面有很多微小光敏物質感光元件,每個感光元都稱作一個畫素(Pixel)。
也就是說同一尺寸的CMOS,可以包含不同的畫素。
很明顯CMOS有很多種尺寸:
- 1000C: 1/4CMOS
- Z5C: 1/3CMOS
- EX1R: 1/2CMOS
- DVCPRO: 2/3CCD
- AF103: 3/4CMOS
- 5D2: 35mm全畫幅
一塊CMOS上包含的畫素數越多,其提供的畫面解析度也就越高。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已經明確了畫素數是指CMOS上感光元件的數量。
攝像機拍攝的畫面可以理解為由很多個小的點組成,每個點就是一個畫素。
顯然,畫素數越多,畫面就會越清晰,如果CMOS沒有足夠的畫素的話,拍攝出來的畫面的清晰度就會大受影響,因此,理論上CCD的畫素數量應該越多越好。
但實際情況是,在同一個電視標準下(例如:高清格式),畫素數增加到某一數量後,再增加對拍攝畫面清晰度的提高效果變得不明顯。而且CMOS畫素數的增加會使製造成本。
-
CMOS能安裝的畫素數量有上限
CMOS片兒的尺寸限制了畫素的數量。我們沒有見到1/4CMOS超過100萬畫素,1/3CMOS超過150萬畫素。
-
單位畫素的大小
單位畫素就越大,就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線,提高了低照度、信噪比,有利於提高畫質。
2.1. 怎麼看4800萬的手機畫素
自2018年以來,智慧手機的攝像頭就開始了新一輪的“數字大戰”——4000萬畫素、4800萬畫素、6400萬畫素……
早在今年二月,我們就曾經針對這種“超高畫素風潮”提出過疑問,並認為其在感測器尺寸並未明顯增大的情況下,僅靠縮小畫素尺寸(降低感光能力)換取名義上的更高畫素,未必就能帶來相比大底大畫素設計更好的畫質水準。
不要說智慧手機的小感測器,就算是旗艦全畫幅單反的大底,由於感測器的尺寸本身是固定的,增加畫素數量就必然意味著減小每個畫素的感光面積,而這就必然帶來感光能力的下降,導致畫面出現更多噪點。如此一來,對於一般手機(相機)使用者來說,他們會覺得更多的畫素其實並沒有帶來更優秀的畫質;而對於那些有專業需求的使用者來說,這更意味著裝置投資的一種浪費。
讓我們一起來開一下腦洞:在面前放一塊毛玻璃、一塊正常的玻璃,大家都會覺得正常的玻璃“清晰度高”,而毛玻璃則是模糊的。毛玻璃為什麼是模糊的?這是因為它的表面凹凸不平。然而,如此一來,問題就來了——在我們肉眼看來正常透光的透明玻璃,其表面就一定是完全平滑的麼?
另一個層面——不是隻有數碼感光元件才有“解析度”,玻璃鏡片本身也有。
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玻璃的表面不可能完全平滑,只不過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那些細小的缺陷罷了。可是,如果將玻璃的大小縮小到芝麻那麼大,將觀察它的物件從相隔幾十公分的肉眼、換成了相距幾毫米的,數千萬畫素的CMOS感光元件呢?
沒錯,此時哪怕是表面上看起來再完美無缺的玻璃,其微觀結構上的瑕疵、不必要的折射與反射等等,在CMOS看來都會被放大,成為阻礙透光率,降低實際成像清晰度的負面因素。如此一來,就意味著對於一個完整的相機系統來說,其鏡頭中所使用的透鏡都必須要進行特殊的表面處理、有時甚至要運用一些稀有材料來製造,以保證最終入射到CMOS表面的光學影像的清晰度要至少大於等於CMOS自身的物理解析度,只有這樣,CMOS才不會相當於是透過“毛玻璃”來拍照,其本身的感光元件解析度才有意義。
作者:三姨君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4579500/answer/7856083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 CCD 對比 CMOS
CMOS價格比CCD便宜,影象質量相比CCD來說要低一些。
CMOS針對CCD最主要的優勢就是非常省電,不像由二極體組成的CCD,CMOS 電路幾乎沒有靜態電量消耗,只有在電路接通時才有電量的消耗。這就使得CMOS的耗電量只有普通CCD的1/3左右,這有助於改善人們心目中數碼相機是"電老虎"的不良印象。
CMOS主要問題是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由於電流變化過於頻繁而過熱。暗電流抑制得好就問題不大,如果抑制得不好就十分容易出現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