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Java內部類及其例項化

Java內部類及其例項化

在 Java 中,允許在一個類(或方法、語句塊)的內部定義另一個類,稱為內部類(Inner Class),有時也稱為巢狀類(Nested Class)。

內部類和外層封裝它的類之間存在邏輯上的所屬關係,一般只用在定義它的類或語句塊之內,實現一些沒有通用意義的功能邏輯,在外部引用它時必須給出完整的名稱。

使用內部類的主要原因有:
內部類可以訪問外部類中的資料,包括私有的資料。
內部類可以對同一個包中的其他類隱藏起來。
當想要定義一個回撥函式且不想編寫大量程式碼時,使用匿名(anonymous)內部類比較便捷。
減少類的命名衝突。

請看下面的例子:

 1 public class Outer {
 2     private
int size; 3 public class Inner { 4 private int counter = 10; 5 public void doStuff() { 6 size++; 7 } 8 } 9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0 Outer outer = new Outer(); 11 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12 inner.doStuff();
13 System.out.println(outer.size); 14 System.out.println(inner.counter); 15 // 編譯錯誤,外部類不能訪問內部類的變數 16 //System.out.println(counter); 17 } 18 }

執行結果:

這段程式碼定義了一個外部類 Outer,它包含了一個內部類 Inner。將錯誤語句註釋掉,編譯,會生成兩個 .class 檔案:Outer.class 和 Outer$Inner.class。也就是說,內部類會被編譯成獨立的位元組碼檔案。

內部類是一種編譯器現象,與虛擬機器無關。編譯器將會把內部類翻譯成用 $ 符號分隔外部類名與內部類名的常規類檔案,而虛擬機器則對此一無所知。

注意:必須先有外部類的物件才能生成內部類的物件,因為內部類需要訪問外部類中的成員變數,成員變數必須例項化才有意義。

內部類是 Java 1.1 的新增特性,有些程式設計師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稱讚的進步,但是內部類的語法很複雜,嚴重破壞了良好的程式碼結構, 違背了Java要比C++更加簡單的設計理念。

內部類看似增加了—些優美有趣,實屬沒必要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