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先收錢後上歌,“飯圈”亂象終於得到治理
自從數字專輯成為明星歌曲發行主要方式以來,專輯銷量一直是流量明星證明自己號召力和影響力的表現。在此之前,不少數字音樂平臺都允許消費者重複購買音樂專輯。
為了偶像能夠登頂榜單,粉絲大量重複購買同一專輯進行“打榜”。最瘋狂的時候,一個賬號最高購買同一張專輯重複達 32 萬次,消費達數十萬元。
隨著內地娛樂圈大翻車,國家加大飯圈整治力度,各大社交平臺紛紛下線明星排行榜,音樂平臺也開始加緊響應號召。近日,有網友發現,網易雲音樂、QQ 音樂對已購使用者再購專輯/單曲作了限制,部分已購使用者已經不可再購買同一專輯 。這意味著,一直以來頗遭詬病的“音樂 App 誘導重複消費”問題終於得到制止,這些音樂平臺上的粉絲專輯購買競賽是真的停下來了。
有趣的是,就在國家嚴查粉絲野蠻消費的時候,流量藝人蔡徐坤卻突然被送上了熱搜。近日,有國內媒體發文質疑,蔡徐坤今年 4 月 13 日發行的專輯《迷》,為何到現在依然存在一半以上的歌曲尚未放出?更奇怪的是,這張售價 26 元的數字專輯居然賣得很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明明歌曲還沒出來,但粉絲的錢已經被蔡徐坤收走了?這種類似“賒賬”的發歌方式,不僅震碎了不少網友的三觀認知,甚至還有數位音樂圈內的專業人士對於這種行為表示不解。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貸款賣歌”的現象?“貸款賣歌”究竟是否違法?
購買,不是為了音樂
據瞭解,今年 4 月,歌手蔡徐坤發行了這張名為《迷》的新專輯。該專輯在上線後用時短短 1 小時 56 分 25 秒就突破了 5000 萬的銷售額紀錄,直接重新整理了當時音樂平臺的“殿堂史詩唱片”認證。截至 8 月 29 日,這張專輯在 QQ 音樂共賣出 323.8 萬張,銷售總額約 8419 萬元。
如果讓你憑空想象一張銷量三百萬、銷售額八千萬的音樂專輯,你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畫面?是曲調悠揚的史詩歌劇,情感洋溢的抒情音樂還是激情澎湃的流行樂曲?不管怎麼樣,你肯定很難想象到能夠達到如此銷量的一張音樂專輯,實際上卻是一份“半成品”。
在網友提供的截圖裡,我們可以看到,蔡徐坤的這張專輯一共有十一首曲目。其中只有上半部分的五首歌曲可以收聽,剩下一大半歌曲不僅全部顯示著“即將上架”的備註,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要知道此時距離該專輯上架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年時間,這些歌曲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問世。
音樂專輯是什麼?音樂專輯是指將一定數量以上固定主題的歌曲彙集在一起,並對外發行的一種媒體。一般歌手釋出新專輯,都是整張專輯一起發售的。作為一名“歌手”,蔡徐坤釋出了一張“半成品”專輯,粉絲們花錢買專輯卻沒有聽到歌。這種“先收錢後發歌”的做法難免被網友吐槽是“貸款賣歌”。
有趣的是,按理來說,粉絲花錢買了專輯,自然就是希望聽歌的。你買了專輯卻聽不到歌,一張專輯分半年發,甚至後續發歌的時間還不一定,正常歌手的粉絲肯定要被氣到。但是從社交媒體上看,蔡徐坤的粉絲對於這種事情似乎都已經習以為然,甚至這些粉絲覺得所有媒體都在小題大做。
為什麼對待同一件事情,普通網友和粉絲之間的看法會截然不同呢?小雷認為,這是因為兩者之間認知的差異造成的。對於普通網友而言,蔡徐坤的“音樂專輯”,重點在於音樂專輯,因此他們很難接受購買一張半成品專輯的事實。對於粉絲而言,“蔡徐坤”的音樂專輯,重點在於蔡徐坤,只要是蔡徐坤出的東西,哪怕是空專輯他們都願意購買。
而這,正是目前國家致力於整治飯圈的根本原因。狂熱的飯圈氛圍,嚴肅的“打投”紀律,讓無數未成年人形成了“只要我家愛豆的銷量比你多一張,便具有更多的話語權和商業價值”的價值觀。在各家粉絲之間攀比成風的情況下,無數未成年人無視歌曲質量,大量購入專輯,只為證明自己偶像的商業價值,這樣錯亂顛倒的娛樂圈確實該好好整治了。
即便拋開“飯圈”來看,這種做法也是相當不合理的。正是因為如今的娛樂圈已被各家經紀公司的流量操盤手把持,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流量明星的專輯賣了 8000 萬,裡面居然還有一半歌曲沒出的情況。真正的歌手應該用自己的歌曲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的專輯吸引歌迷,只有在音樂專輯銷量脫去“水分”後,或許才能真正開啟迴歸音樂本身這道大門。
熟悉的分割商法
不過,諸如此類全款購買“半成品”的事情,在其他行業其實並不罕見。就以遊戲行業為例,為了支援獨立遊戲發展,Steam 曾經推出過“青睞之光”計劃(後更名為 Steam Direct)以幫助努力且有天賦的小型遊戲開發者在 Steam 平臺上釋出自己的獨立遊戲。
在這種背景下,無數獨立遊戲開發者將自己的遊戲搬上 Steam 平臺。然而,和成熟大廠的遊戲不同,很多獨立遊戲在首發推出後都會註明,自己目前處於“搶先體驗”階段 —— 這說明遊戲可能會有過人之處,但是一定很不完整。感興趣的使用者,可以提前付款,搶先體驗不完整的遊戲,並且期待後續更新。
除了獨立遊戲開發者,遊戲大廠也有屬於自己的絕招:DLC 商法和分割商法。所謂 DLC,指的是遊戲廠商在遊戲本體以外準備的“附加內容”,使用者可以通過購買 DLC 獲得額外的遊戲體驗 —— 本應該是這樣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遊戲本體內容被算進 DLC 的範疇,甚至出現使用者需要購買 DLC 才能獲得完整遊戲體驗的情況,這些廠家自然遭受了不少非議。
分割商法則是遊戲的一種發行、銷售形式,指的是遊戲廠商會將完整遊戲分為多個部分,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依次製作與更新。舉個例子,《怪物獵人:崛起》在剛出來時甚至沒有結局,遊戲的結局大概是在首發三個月後更新的,卡普空這樣的做法自然也讓很多玩家感到不滿。
將範圍侷限在音樂圈裡,我們也能夠見到使用這種銷售手法的案例,例如毛不易、薛之謙的專輯同樣也是一首首歌慢慢放出來的。只不過前者的專輯在今年 5 月開啟預約時便已明確了專輯發售方式、公佈了所有曲目名單並在一個月內完成了所有曲目的更新,後者的專輯則是免費的,因此沒有引發什麼爭議。
作為對比,蔡徐坤的專輯沒有在出售頁面明確告知或提示消費者,該產品將“先收費、後期交付”,沒有提供完整的曲目名單,甚至在長達半年裡面沒有更新哪怕任何一首曲目,直到遭到媒體曝光才拿出一些棄曲匆匆交差。這樣的交易形式,這樣的職業態度,是普通網友所難以容忍的。
總結
都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句話用在如今的娛樂圈尤其適合。對於蔡徐坤的這種行為,粉絲可能覺得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別人沒理由指手畫腳。但是在外人看來,這種即便歌手發售“空專輯”也毫不在乎的態度,這種大量重複購買同一專輯為歌手“打榜”的行為,實在是有損普通網友對華語樂壇的好感度。
幸運的是,在各大音樂平臺限制使用者重複購買後,這種“飯圈”亂象有望早日得到解決。從今往後,小雷希望粉絲能夠更多關注歌手的音樂質量,而不是偶像的商業價值、榜單排名;希望偶像明星能夠精進自己的唱作水平,靠自己的實力說話;希望音樂平臺可以迴歸音樂的本質,別再成為流量的排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