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JDK元件之阻塞佇列BlockedQueue
研究了一段時間框架,有點審美疲勞,今天講點輕鬆的,手寫一個阻塞佇列,實踐一把lock+condition。
“等待通知”機制
首先複習一下經典的 “等待通知”機制。
執行緒首先獲取互斥鎖,當執行緒要求的條件不滿足時,釋放互斥鎖,進入等待狀態;當要求的條件滿足時,通知等待的執行緒,重新獲取互斥鎖 --《極客時間-Java併發程式設計實戰》
在Java中實現 “等待通知” 機制一般有兩種方式,synchronized/Lock+Condition。
通過synchronized實現 “等待-通知” 機制
synchronized同步原語(或稱:管程)配合wait()、notify()、notifyAll()就可以實現“等待通知”機制。
機理是怎樣的呢?
當使用synchronized管程對某一塊臨界區進行加鎖,同一時刻,只能允許一個執行緒進入synchronized保護的臨界區中。
當該遠端進入臨界區之後,其他的執行緒如果來訪問臨界區就需要進入等待佇列中進行等待。
這裡要注意,等待佇列與鎖是一一對應關係,每個互斥鎖都有自己的獨立的等待佇列。
Java物件的wait()方法就能夠讓執行緒進入等待狀態,此時執行緒被阻塞。
當執行緒進入等待佇列時,會釋放當前持有的互斥鎖。當它釋放鎖之後,其他的執行緒就有機會獲得該互斥鎖並進入臨界區。
那如何通知滿足條件的執行緒呢?
通過Java物件的notify()和notifyAll()方法就能夠實現。當條件滿足時呼叫notify(),會通知等待佇列中的執行緒,通知它 條件曾經滿足過
notify()只能保證在通知的那一時間點,條件是滿足的。也就是,有可能被通知執行緒執行的時間點與通知的時間點是不相等的;即:執行緒執行的時候,條件已經不滿足了(可能有其他的執行緒滿足了該條件而插隊)
另外,就算執行緒被通知而喚醒,在進入臨界區前依舊需要獲取互斥鎖,因為這把需要獲取的鎖在呼叫wait()的時候已經被釋放了。
需要注意的是:
wait()、notify()、notifyAll()被呼叫的前提是獲取到了響應的互斥鎖,也就是呼叫這三個方法的位置都是在 synchronized{} 內部。如果呼叫的位置在synchronized外部或者不是使用同一把互斥鎖,JVM會丟擲 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關於synchronized實現 “等待-通知” 機制我們就講到這裡。
通過Lock+Condition實現 “等待-通知” 機制與synchronized類似,我們本文實現阻塞佇列BlockedQueue的方式就是通過Lock+Condition實現。
Lock+Condition原理講解
Condition 定義了等待/通知兩種型別的方法:await()/signal()/signalAll()。執行緒呼叫這些方法之前需要獲取Condition關聯的鎖。
Condition物件是由Lock物件通過newCondition()方法建立的,也就是說,Condition是依賴Lock物件的。
類比上文中講到的synchronized實現 “等待-通知” 機制,Lock/Condition涉及到的方法與synchronized方式涉及到的方法的語義是一一對應的,具體如下表:
實現阻塞佇列BlockedQueue
瞭解並複習了 管程中的“等待/通知機制”,我們開始實現阻塞佇列BlockedQueue。
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JUC中的ArrayBlockingQueue原始碼實現。
public class BlockedQueue<T> {複製程式碼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條件變數:佇列不滿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 條件變數:佇列不空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複製程式碼
// 阻塞單列最大長度
int capacity = 0;複製程式碼
// 當前已經存在下標:入隊
int putIndex = 0;複製程式碼
// 當前已經存在下標:出隊
int takeIndex = 0;複製程式碼
// 元素總數
int elementsSize = 0;複製程式碼
// 元素陣列
Object[] items;複製程式碼
// 構造方法
public BlockedQueue(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items = new Object[capacity];
System.out.println("capacity=" + capacity + ",items.size=" + items.length);
}複製程式碼
這段程式碼中我們宣告瞭阻塞佇列,支援泛型。宣告瞭需要的成員變數以及有參構造方法。構造方法中根據外界輸入的佇列最大長度初始化了內部的元素陣列。
提前宣告並初始化了Lock(實現方式為ReentrantLock可重入鎖),並在Lock基礎上初始化了兩個Condition條件變數,分別標記佇列不滿、佇列不空。
// 入隊
void enq(T x) {
lock.lock();
try {
// 佇列已滿
while (items.length == elementsSize) {
// 等待佇列不滿
notFull.await();
}
// 入隊操作...
items[putIndex] = x;
if (++putIndex == items.length)
putIndex = 0;
++elementsSize;
// 入隊後,通知可出隊
notEmpty.signal();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System.out.println(x.toString() + "--入隊完成");
}
}複製程式碼
這段程式碼為入隊邏輯。
首先獲取可重入鎖,如果加鎖成功則進入臨界區邏輯,否則嘗試解鎖。
當佇列已經滿時,則進入阻塞狀態,等待佇列不滿。
如果佇列不滿則進行入隊,當前下標的元素即為要入隊的元素,元素總長度增1。
// 出隊
T deq() {
lock.lock();
T x = null;
try {
// 佇列已空
while (items.length == 0) {
// 等待佇列不空
notEmpty.await();
}
// 出隊操作...
x = (T) items[takeIndex];
items[takeIndex] = null;
if (++takeIndex == items.length)
takeIndex = 0;
elementsSize--;
// 出隊後,通知可入隊
notFull.signal();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return x;
}複製程式碼
這段程式碼為出隊邏輯。
首先獲取可重入鎖,如果加鎖成功則進入臨界區邏輯,否則嘗試解鎖。
當佇列已經空,則進入阻塞狀態,等待佇列不空。
如果佇列不空則進行出隊操作,先暫存當前下標的元素,並將當前下標的元素標記為空(NULL);元素總長度減1,解鎖後返回當前已經出隊的元素。
public T get(int index) {
return (T) items[index];
}複製程式碼
這段程式碼為獲取對應下標的元素,如果元素不存在則返回空。
測試阻塞佇列:單執行緒操作
開發完基本邏輯之後,我們寫一個demo來測試一下BlockedQueu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lockedQueue<String> blockedQueue = new BlockedQueue<>(20);
for (int i = 0; i < 20; i++) {
blockedQueue.enq("snowalker:" + i);
}複製程式碼
System.out.println("入隊結束:-------------------------");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blockedQueue.get(i));
}複製程式碼
for (int i = 0; i < 20; i++) {
blockedQueue.deq();
}
System.out.println("出隊結束:-------------------------");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blockedQueue.get(i));
}複製程式碼
}複製程式碼
邏輯很好理解,我們構造了一個BlockedQueue,添加了20個元素進行入隊。入隊之後遍歷元素,檢視入隊結果。
接著進行20次出隊,並遍歷出隊後的結果。
執行結果如下:
capacity=20,items.size=20
入隊結束:-------------------------
snowalker:0
snowalker:1
snowalker:2
snowalker:3
snowalker:4
snowalker:5
snowalker:6
snowalker:7
snowalker:8
snowalker:9
snowalker:10
snowalker:11
snowalker:12
snowalker:13
snowalker:14
snowalker:15
snowalker:16
snowalker:17
snowalker:18
snowalker:19
出隊結束:-------------------------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複製程式碼
可以看到,進行了20次入隊之後元素共有20個;
進行了20次出隊操作之後,元素全部為空,表示出隊成功。
測試阻塞佇列:多執行緒操作
我們接著測試一下多執行緒併發操作下,BlockedQueue的表現。
BlockedQueue<String> blockedQueue = new BlockedQueue<>(20);
CountDownLatch begin = new CountDownLatch(1);
CountDownLatch end = new CountDownLatch(2);複製程式碼
Thread thread0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begin.await();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0準備完畢");
for (int i = 0; i < 10; i++) {
blockedQueue.enq("執行緒0-snowalker-" + i);
}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0入隊結束:-------------------------");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end.countDown();
}
}
});複製程式碼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begin.await();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1準備完畢");
for (int i = 10; i < 20; i++) {
blockedQueue.enq("執行緒1-snowalker-" + i);
}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1入隊結束:-------------------------");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end.countDown();
}
}
});複製程式碼
thread0.start();
thread1.start();
begin.countDown();
end.await();
System.out.println("主執行緒準備完畢!");
System.out.println("主執行緒遍歷開始!");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blockedQueue.get(i));
}
System.out.println("Bingo!");
}複製程式碼
我們定義了兩個執行緒,每個執行緒新增10個元素,通過閉鎖CountDownLatch進行併發新增,新增完成之後遍歷新增結果。列印如下:
capacity=20,items.size=20
執行緒0準備完畢
執行緒1準備完畢
執行緒0-snowalker-0--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0--入隊完成
執行緒0-snowalker-1--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1--入隊完成
執行緒0-snowalker-2--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2--入隊完成
執行緒0-snowalker-3--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3--入隊完成
執行緒0-snowalker-4--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4--入隊完成
執行緒0-snowalker-5--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5--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6--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7--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8--入隊完成
執行緒0-snowalker-6--入隊完成
執行緒1-snowalker-19--入隊完成
執行緒1入隊結束:-------------------------
執行緒0-snowalker-7--入隊完成
執行緒0-snowalker-8--入隊完成
執行緒0-snowalker-9--入隊完成
執行緒0入隊結束:-------------------------
主執行緒準備完畢!
主執行緒遍歷開始!
執行緒0-snowalker-0
執行緒1-snowalker-10
執行緒0-snowalker-1
執行緒1-snowalker-11
執行緒0-snowalker-2
執行緒1-snowalker-12
執行緒0-snowalker-3
執行緒1-snowalker-13
執行緒0-snowalker-4
執行緒1-snowalker-14
執行緒0-snowalker-5
執行緒1-snowalker-15
執行緒0-snowalker-6
執行緒1-snowalker-16
執行緒1-snowalker-17
執行緒1-snowalker-18
執行緒1-snowalker-19
執行緒0-snowalker-7
執行緒0-snowalker-8
執行緒0-snowalker-9
Bingo!複製程式碼
可以看到結果符合預期,我們接著測試一下併發出隊,接著上面的新增結果進行併發出隊操作。
CountDownLatch begin = new CountDownLatch(1);
CountDownLatch dequeue = new CountDownLatch(2);
for (int i = 0; i < 20; i++) {
blockedQueue.enq("snowalker:" + i);
}複製程式碼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begin.await();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2準備完畢");
for (int i = 0; i <= 10; i++) {
blockedQueue.deq();
}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2出隊結束:-------------------------");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dequeue.countDown();
}
}
});複製程式碼
Thread thread3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begin.await();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3準備完畢");
for (int i = 0; i <= 10; i++) {
blockedQueue.deq();
}
System.out.println("執行緒3出隊結束:-------------------------");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dequeue.countDown();
}
}
});複製程式碼
thread2.start();
thread3.start();
begin.countDown();
dequeue.await();
System.out.println("主執行緒準備完畢!");
System.out.println("主執行緒遍歷開始!");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blockedQueue.get(i));
}
System.out.println("Bingo!");
}複製程式碼
我們準備了20個元素入隊,然後併發進行出隊,等待兩個執行緒出隊完成之後,在主執行緒進行佇列元素的遍歷操作,結果如下:
capacity=20,items.size=20
snowalker:0--入隊完成
snowalker:1--入隊完成
snowalker:2--入隊完成
snowalker:3--入隊完成
snowalker:4--入隊完成
snowalker:5--入隊完成
snowalker:6--入隊完成
snowalker:7--入隊完成
snowalker:8--入隊完成
snowalker:9--入隊完成
snowalker:10--入隊完成
snowalker:11--入隊完成
snowalker:12--入隊完成
snowalker:13--入隊完成
snowalker:14--入隊完成
snowalker:15--入隊完成
snowalker:16--入隊完成
snowalker:17--入隊完成
snowalker:18--入隊完成
snowalker:19--入隊完成
執行緒2準備完畢
執行緒2出隊結束:-------------------------
執行緒3準備完畢
執行緒3出隊結束:-------------------------
主執行緒準備完畢!
主執行緒遍歷開始!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Bingo!複製程式碼
結果如上圖所示,可以看到併發出隊結果滿足預期。
小結
本文我們利用JUC中的Lock+Condition管程實現了自定義BlockedQueue阻塞佇列的開發,並通過測試用例測試了併發條件下的出隊入隊,結果符合預期。
版權宣告:
原創不易,洗文可恥。除非註明,本博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以連結形式標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