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什麼是心智
巨大差異的產生在於,在相同的年齡下有著不同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最早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3年提出的,它是理解世界運作方式的信念,思維框架和我們的認知。心智模式指導我們的感知和行為,是我們用來理解生活,制定決策和結局問題的思維工具。
“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的心智模式看世界”。簡單來說,心智模式就是:我如何看待人、事、物,以及我依據自己的經驗對它們作出的判斷。
有些人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要麼抱怨自己,要麼指責他人,面對“挫敗”感也會覺得非常的無助;而同齡的另一些理性又有主見,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意願,能夠適應多種環境,能調整情緒積極應對各種境遇。這是因為他們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成長,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心智模式。
四種心智模式,你屬於哪一種?
想要獲得成長變得成熟,超越當前的自己,我們需要心智模式的轉變和“升級”。
Jennifer
Berger將成年人的心智模式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不同的模式幾乎都有自身的優缺點:
模式1:以我為尊(The Self-sovereign Form of Mind)
這一階段的核心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self-centeredness),只關注自己的得與失。這一階段會對世界缺乏客觀的認識,只能通過自己的觀點去理解世界,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圍繞著自己轉。像是“沒長大的孩子”,很難換位思考,常常固執己見。但他們其實並不是在故意為難其他人,而是受到自身心智發展階段的限制。這種心智模式常見於青少年及年輕人群體,但也偶見於更年長的人群。
這一時期的關鍵優勢是:他們只需要根據外部規則來趨利避害,當外部獎懲分明的時候,他們的執行力會很強。同時也存在顯在盲點,他們其實很像穿著思維緊身衣無法舒展。因為認知範圍有限,所以尋找解決方案的潛力受限,思維模式總是非黑即白。
在思維和經歷變得豐富起來後,以我為尊的人會慢慢意識到不順從自己意願的外部世界的複雜性。他們開始發現自己以前對世界的理解有些不可靠,自己只根據自身去討論對錯是不夠的。當生活中出現了他們非常在乎的人,他們開始有了動力去了解別人。思考如何與這個世界重新達成和諧的關係時,他們就有機會向“規範為主”的心智模式發展。
模式2:規範為主(The Socialized Form of Mind)
為了彌合以我為尊時期破碎的世界圖景,他們開始急切尋找外部的觀點和理論。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全盤接受他人意見,被他人的視角主導,非常遵守外部規則。
這一時期的關鍵優勢:規範為主的人非常擅長滿足他人的期待,擅長換位思考,以及反思。特別是,當他們認同某些主張或某一團體時,會表現得非常忠誠。規範為主的人也有他的關鍵盲點:缺乏自己的價值體系,所以不能夠協調衝突的觀念或是分歧的立場,無論是外部發生在他人之間的,還是內在的。
當外部的價值、原則或角色出現衝突時,規範為主導向的人會感到內在的撕扯,像是自我的不同部分在彼此對抗。外部的觀點看上去都有道理,但互相矛盾,該如何選擇呢?這時候我們一定要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看到自欺,為自己做決定。感到不舒服,開始質疑,心智模式就可能向自主導向發展。
模式3:自主導向(The Self-authored Form of Mind)
踏出舒適區後的迷茫和痛苦,自主導向的人能夠接受多維角度,同時保有自己的視角;能夠理解他人的立場和看法,也能夠強化自己的價值體系。這時的他們心智成熟、理性,既有主見,又能夠兼顧他人的不同角度。他們的內心有了自主導向的價值系統來指導自身的言行;當別人不同意他們的觀點時,他們會感到麻煩或不高興,但內在不會受損。
他們的優勢在於:有清晰的個人使命,會主動追求自我提升;當遇到互相矛盾的立場和觀點,能夠依照自己的價值體系做出決策。他們關鍵的盲點是容易固守自己的價值體系,缺乏足夠的靈活性。
當他們開始質疑內在價值系統的絕對正確性,開始透過不同的價值體系看問題,探尋是什麼讓人們相互聯結,他的心智結構就開始向內觀自變的心智結構發展。
模式4:內觀自變(the self-transforming form of mind)
Berger認為,在當今社會中,心智模式發展到內觀自變階段的人非常罕見。內觀自變的人能夠洞察人事物之間的聯絡,找到多元角度之間的交集。同時不斷革新自己的價值體系,拓展視野、變得更包容。
由於內觀自變的心智模式本身意味著持續的成長,作者並未指出它們的盲點。需要注意的是,心智模式的發展是累積的,一個到達了內觀自變心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會在某些時候展現出以我為尊或是規範為主的心智模式。
**
**
如何實現心智模式的成長?
Senge,P.M. 在《The Fifth
Discipline》寫道,改善心智模式實質上是把鏡子轉向自己,看清自己的思考與行為如何形成,並嘗試以“新眼鏡”獲得新資訊,然後用新的方式進行解讀、思考和決策。心智模式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向著更成熟的心智模式成長,可以嘗試採取以下方法:
1. 看到自己當前心智模式的發展階段、關鍵優勢和盲點
自省是核心方法,你需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過和他人的互動來提升自我覺察,瞭解自己究竟如何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當個體開始意識到內在自洽的價值體系不足以應對複雜的世事,開始詰問最深刻的哲學問題,找尋人生在世的目標、道德和意義,想要更完整地活著(exploring
the fullness of life),他就有了超越當前心智模式的契機。
2. 主動獲取外部資訊,進行深度對話
主動尋找與比自己心智層次更高的人進行談話,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當前的心智發展,挑戰上限,獲得成長。這個人可能是你的領導、前輩、好友或精神導師,也可能是專業的生活教練。
1) 懂得問那些挑戰你認知範圍的問題
與你展開對話的人,需要能夠找到你看待問題視野的邊界,探索可能的突破口。能夠觸及一個人認知邊界的議題可能包括:責任、衝突、看待事件的角度、對於世界的假設前提,等等。
2) 放下成見,保持開放的心態
對於聽到的資訊,我們要保持開放性。遇到不同的意見,我們可以暫時保留這些假設,不輕易下判斷或得出結論。
3) 尋求別人的意見反饋
詢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並通過深入理性的思考,對自己平常根深蒂固的思維進行質疑,發現背後的規律。
希望大家都能獲得更成熟的心智模式,更成熟地面對自己和世界。
參考材料:
Berger, J. G. (2012). Changing on the job: developing leaders for a complex
world. Stanford: Stanford Business Books.
Senge, P.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 The Art & Practice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