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linux基礎之檔案編輯

linux基礎之檔案編輯

1.移動剪下資料資訊

mv:將linux當中的某個檔案移動到指定目錄
另:mv也可以用於修改檔名稱
重新命名的用法:mv 舊的檔名稱 新的檔名
mv mjj.txt mjj.txxt

格式:mv [選項] [原來的檔案路徑] [現在的檔案路徑]
mv命令後面既可以跟絕對路徑也可以跟相對路徑
選項:
-i:覆蓋前提示
-f;強制性覆蓋
案例1.將1.txt移動到/tmp目錄下
mv 1.txt /tmp
案例2.將/root/2.txt 移動到/tmp目錄中
mv /root/2.txt /tmp
案例3.將/var/log目錄移動到/tmp目錄中
mv /var/log /tmp
案例4.將/root目錄中的所有檔案移動到/tmp目錄中
mv /root/* /tmp/
知識儲備:
正則表示式
*:代表所有的檔案(匹配任意字元個數的內容)
?:代表任意一個字元
注:隱藏檔案預設不能被移動
案例5.將/root目錄下的abc1~abc9移動到/tmp目錄中
第一種方式:
mv /root/abc{1..9} /tmp
第二種方式:
[root@localhost ~]$ touch abc{1..9}
[root@localhost ~]$ ls
abc1 abc2 abc3 abc4 abc5 abc6 abc7 abc8 abc9
[root@localhost ~]$ mv /root/abc* /tmp/
[root@localhost ~]$ ls /tmp/
abc1 abc2 abc3 abc4 abc5 abc6 abc7 abc8 abc9
第三種方式:
[root@localhost ~]$ touch abc{1..9}
[root@localhost ~]$
[root@localhost ~]$ ls
abc1 abc2 abc3 abc4 abc5 abc6 abc7 abc8 abc9
[root@localhost ~]$ mv /root/abc? /tmp/
[root@localhost ~]$ ls
[root@localhost ~]$ ls /tmp/
abc1 abc2 abc3 abc4 abc5 abc6 abc7 abc8 abc9
案例6:將/root目錄下的abc1~abc9移動到/tmp目錄下
[root@localhost ~]$ touch abc{1..19}
[root@localhost ~]$ ls
abc1 abc10 abc11 abc12 abc13 abc14 abc15 abc16 abc17 abc18 abc19 abc2 abc3 abc4 abc5 abc6 abc7 abc8 abc9
[root@localhost ~]$ mv /root/abc? /tmp/
[root@localhost ~]$ ls
abc10 abc11 abc12 abc13 abc14 abc15 abc16 abc17 abc18 abc19
[root@localhost ~]$ ls /tmp/
abc1 abc2 abc3 abc4 abc5 abc6 abc7 abc8 abc9
案列7.將/root目錄下的abc1~abc99移動到/tmp目錄中
mv /root/abc{?,??} /tmp/

2.刪除資料資訊操作

rm------->remove
linux中一切皆檔案,企業中一般不允許刪除操作
格式:rm [選項] [被刪除檔案的路徑]
選項:
-i :刪除前提示
-r:遞迴刪除
-f:忽略不存在的檔案和引數,從不提示(強制刪除)
-d:只能用於刪除空資料夾
刪除資料夾,必須給rm新增-r引數才行,預設-r只能刪除檔案型別
禁止使用rm命令的方式:
第一種:修改別名
[root@localhost tmp]$ alias rm="abcd"
[root@localhost tmp]$ rm -rf /tmp/*
-bash: fgfbasdb: command not found
第二種:將rm命令修改名字
[root@localhost tmp]$ mv rm abcdefg

案例1:將/tmp目錄下的所有檔案全部刪除
[root@localhost tmp]$ \rm /tmp/*
[root@localhost tmp]$ ls
案例2.刪除/tmp目錄下的test目錄
第一種情況:空目錄
rm -r test/
第二種情況:非空目錄
rm -rf test/ 等同於 rm -r -f test/
案例3.刪除/tmp目錄下以abc開頭的檔案
rm -f /tmp/abc*

3.檢視命令的真實路徑

which :檢視命令的真實路徑
格式:which [具體的命令]
案例1.檢視rm命令的路徑
[root@localhost tmp]$ which rm
alias rm='rm -i'
/usr/bin/rm

4.vi/vim編輯器——用來修改檔案

用來修改檔案
vi :同記事本
vim:vim是vi的升級版(如:顏色)
vim的三種模式:
命令模式:進入修改檔案的第一個模式,主要功能是使用各種快捷鍵
末行模式:對文字進行處理,例如:替換
編輯模式:修改檔案內容
格式:vim [選項(非必須)] [被修改的檔案的路徑]

vi/vim編輯器的原理:
1、vi xxx.txt(檢查.xxx.txt.swp是否存在)
2、讀取xxx.txt的內容
3、建立一個名為.xxx.txt.swp的隱藏檔案
4、修改檔案(修改.xxx.txt.swp檔案)
5、儲存檔案(.xxx.txt.swp檔案存入xxx.txt中)
6、退出編輯(刪除.xxx.txt.swp檔案)
選項:-r:繼續輸入


安裝vim

知識儲備:

1、進入/etc/yum.repos.d目錄

cd /etc/yum.repos.d

2、刪除所有的檔案

rm -rf ./*

3、編輯CentOS-Base.repo

vi CentOS-Base.repo

[base]
name="Hello World"
baseurl=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centos/7/os/x86_64/
gpgcheck=0

4、安裝
yum install vim -y

所有模式使用上下左右鍵,控制游標的位置
vim快捷鍵:h:向左 j:向上 k:向下 l:右
w:儲存
q:退出編輯
wq:儲存退出
x:儲存退出
!:強制退出(不儲存退出,必須跟在指令的後面)
n:直接跳轉到第n行
set nu:顯示行號
set nonu:取消行號
補充:替換檔案的內容
作用開始的行號,作用結束的行號 s#[被修改的內容]#[修改的內容]#g
%代表的是文字有多少行
如:將檔案中的man替換為MAN 0,410 s#man#MAN#g
0,26 s#HISTSIZE#histsize#g

命令模式:
i:進入編輯模式(在游標之前輸入)
a:進入編輯模式(在游標之後輸入)
o:進入編輯模式(在游標所在位置另起一行輸入)

gg:跳轉到行首
G:跳轉到末行
H:移動到螢幕的開頭
I:移動到螢幕的結尾
M:移動到螢幕的中間
u:撤銷上一步(類似於windows中的ctrl+z)
dd:刪除游標當前行
ndd:在游標所在位置向下刪除n行
yy:複製游標所在行
nyy:在游標所在的位置向下複製n行
p(小寫):貼上到游標的下一行
P(大寫):貼上到游標的上一行
x(小寫):刪除游標當前字元,向後刪除
X(大寫):刪除游標當前字元,向前刪除
命令模式的查詢:向下查詢:/要查詢的內容,按n鍵,下一個,按shift+n上一個
向上查詢:?要查詢的內容

VIM:輸入ctrl+v進入視覺化編輯
1. shift+i 進入視覺化編輯模式
2.編輯一行
3.按ESC退出編輯
4.按下鍵(可按可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