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中科院專家:已開始核聚變發電站工程設計,不存在核洩漏,有望 10 年內示範發電

中科院專家:已開始核聚變發電站工程設計,不存在核洩漏,有望 10 年內示範發電

9 月 27 日訊息 據新京報報道,2021 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之一的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於 9 月 26 日舉行,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在演講時表示,聚變能是核能發展的最終目標,聚變能可以為碳中和的實現做出重大貢獻。

宋雲濤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做未來核聚變發電站的工程設計,希望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在 10 年內建成示範工程。

宋雲濤稱,目前,世界能源消耗量越來越大,人類需要開發新能源。核聚變能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核聚變原料和生成物沒有放射性物質,它是氘和氚發生反應,不存在核洩漏等問題,即使出現危險,也只是終止反應,非常安全。

在受控核聚變方面,目前實現聚變的方法主要有磁約束核聚變和慣性約束核聚變等。磁約束核聚變是利用強磁場來約束溫度極高的等離子體的核燃料,以使其反應。實現受控核聚變的條件十分苛刻,一是燃料需達到 1 億攝氏度以上的極高溫度(1 億攝氏度的物質處於等離子體態);二是具有足夠的密度,從而提高燃料原子核之間碰撞而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概率;三是具備足夠長的能量約束時間,等離子體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便充分地發生聚變反應,放出足夠多的能量。

獲悉,當地時間 9 月 16 日,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託卡馬克裝置的最後一個下部主要磁體部件 ——極向場超導線圈 PF5 成功落位,標誌著 ITER 專案主機安裝第一階段最後的里程碑完成,為第二階段真空室安裝創造了關鍵條件。

▲ 圖源: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

據介紹,這是由中核集團牽頭組成的中法聯合體在法國 ITER 現場啃下的又一塊“硬骨頭”,有力推進了 ITER 專案進展。

瞭解到,ITER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變反應堆實驗工程。PF5 線圈是 ITER 超導磁體中第二個安裝到位的大型線圈部件,PF5 線圈本體淨重 315 噸,加上底部支撐板與吊裝工具總重 383 噸,線圈本體直徑 18.6 米,就位精度 ±4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