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如何收購 Android
Android 是谷歌公司的作業系統,但並不是谷歌從頭開發的,而是從一家小公司收購而來的。
最近,美國出版了一本新書,作者採訪了幾十位當事人,介紹 Android 的誕生內幕。
Android 團隊最早的創業想法,是為照相機開發一個作業系統。但是,後來意識到手機會取代相機,成為主流的拍攝裝置,就轉而為手機開發作業系統。
2005年初,Android 團隊陷入困境,急需現金,開始尋找外部投資。
工程師就為當時的按鍵手機寫了一個演示程式,包括一個主螢幕和幾個應用程式,不過大部分都不能執行。毫不奇怪,這個演示程式與今天的 Android 相去甚遠。
有了演示程式,他們又準備了一個 PPT,解釋他們的願景,然後就開始向潛在投資者推銷自己,試圖獲得投資。
這個 PPT 儲存到了今天,一共15頁。
他們首先解釋了為什麼手機市場即將發生鉅變。
2004年,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為1.78億臺,手機出貨量為6.75億部,幾乎是 PC 數量的四倍。這意味著,手機市場已經遠遠超過 PC 市場,並且還在高速發展。
但是,2004年手機的處理器和記憶體只相當於 1998 年 PC 的效能(200MHz 的 CPU 和 32MB 的記憶體),因此手機需要一個真正的、功能強大的作業系統。
而且,手機的硬體成本正在下降,但是軟體成本沒有下降,手機制造商迫切需要一個廉價的作業系統,從而降低軟體成本。
手機制造商並不是軟體開發專家,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持續改進軟體,因此需要外部的軟體公司為他們提供作業系統。
Android 將是一個免費的手機作業系統,以開源的形式提供給手機制造商。手機公司能夠自由使用這個作業系統,不必依賴軟體公司,也無需自己來開發。
2005年的市場上,手機作業系統寥寥無幾。
- 微軟的系統要得到許可後,才能移植。
- 塞班(Symbian)系統主要由諾基亞使用,其它手機公司雖然可以用,但是無法與諾基亞競爭。
- 黑莓的系統不能用於其他手機。
對於那些想要製造一款功能強大的智慧手機的製造商來說,根本沒有作業系統可用,要麼自己從頭開發,要麼支付高額許可費,使用那些專有的作業系統。然後,就會面對一個更大的問題:根本沒有應用程式生態,誰來為這些作業系統開發應用程式呢?
塞班系統允許外部應用程式,但是通用性很差,為一種型號手機寫的程式,無法執行在另一個型號上,即使兩部手機出自同一個製造商,它們的應用程式也不是通用的。
Android 希望提供世界第一個完整的開源的手機作業系統。它建立在 Linux 之上,為應用程式開發者提供單一的程式設計模型,同一個應用程式可以執行在使用該系統的所有裝置上,從而簡化開發。
接著就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問題,Android 如何賺錢呢。如果這個開源手機作業系統,不能讓發明者賺到錢,怎麼吸引外部投資呢,又如何保證能夠持續開發呢?
Android 團隊設想,通過為手機制造商提供雲服務、以及應用程式的基礎設施(比如認證和加密)來盈利。後來的事實證明,谷歌果然是通過谷歌服務框架和 Play 應用商店來盈利。
創始團隊與很多風投進行了接觸,其中就包括了谷歌。谷歌邀請他們到總部來會談,兩位谷歌創始人拉里和佩奇都參加了。那次會議非常隨意,但是谷歌顯然對 Android 很感興趣。會議結束時,谷歌說:"我們想幫助你們。"
接著,Android 團隊去了亞洲,訪問了三星和 HTC,瞭解手機制造商的態度。三星說,如果美國的無線運營商能夠接受 Android,他們就願意推出基於 Android 的手機。HTC 則說,希望獨家合作,這個系統只授權給他們使用。團隊不願答應這個要求,但是後來推出的世界第一部 Android 手機,就是 HTC G1。
從亞洲回來以後,谷歌又找 Android 團隊開會。這次會議來了更多的人。團隊原以為,谷歌想了解專案開發進展,但是演講進行到一半,谷歌打斷了他們,直接說:"我們想收購你們。"
谷歌表示,如果 Android 願意被收購,而不是接受風險投資,情況會好得多。這樣可以不必理會風險投資家的要求,也不必向客戶和運營商收取專門服務的費用,一心一意將作業系統免費提供給手機制造商即可。而且,手機內部還可以繫結谷歌的搜尋服務,谷歌會從搜尋獲得收入,這些收入可以與手機制造商分享,從而手機制造商會從 Android 獲利,因而有動力使用這個系統。
2005年7月,Android 正式加入谷歌。
幾周後,團隊再次在谷歌內部,向高管進行了宣講。當講到如何將 Android 貨幣化時,拉里打斷了演講者:"不用考慮這個,我只希望你們造出最好的手機,其餘的事情以後再說。"谷歌收購這個團隊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它可以讓谷歌進入移動裝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