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程式設計 >Java樹形結構資料生成匯出excel檔案方法記錄

Java樹形結構資料生成匯出excel檔案方法記錄

cat命令

Linux下的一個文字輸出命令,通常用於觀看某個檔案的內容

  • 功能:
    1.一次顯示整個檔案
    $ cat filename
    2.從鍵盤建立一個檔案
    $ cat > filename
    只能建立新檔案,不能編輯已有檔案
    3.將幾個檔案合併為一個檔案
    $cat file1 file2 > file
    cat具體命令格式為:cat [-AbeEnstTuv] [--help] [--version] fileName
    說明:把檔案串連線後傳到基本輸出(螢幕或加 > fileName 到另一個檔案)
    '''
    -n 或 –number 由 1 開始對所有輸出的行數編號
    -b 或 –number-nonblank 和 -n 相似,只不過對於空白行不編號
    -s 或 –squeeze-blank 當遇到有連續兩行以上的空白行,就代換為一行的空白行
    -v 或 –show-nonprinting
    '''

cat命令

Linux下的一個文字輸出命令,通常用於觀看某個檔案的內容

一般來說,檢視檔案內容就是檢視儲存在儲存器中的資料塊。其實檔案還包含了一些其他的資訊,例如檔案的許可權,長度,在磁碟中的位置和修改時間等等,我們將這些資訊稱為檔案的元資訊,而元資訊在UNIX下便儲存在inode中。

i-node

i-node在linux中是一種資料結構,包含了檔案系統中檔案相關的重要資訊
i-node節點表存放i-node節點,儲存檔案屬性、所有者、許可權等元資料資訊

檔案儲存在硬碟上,硬碟的最小儲存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儲存512位元組(相當於0.5KB)

作業系統讀取硬碟的時候,不會一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block)。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塊",是檔案存取的最小單位。"塊"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KB,即連續八個 sector組成一個 block。

檔案資料都儲存在"塊"中,那麼很顯然,我們還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儲存檔案的元資訊,比如檔案的建立者、檔案的建立日期、檔案的大小等等。這種儲存檔案元資訊的區域就叫做inode,中文譯名為"索引節點"。

寫出Cat userlist的過程,要詳述目錄檔案,i-node.資料塊,要畫圖示意

假設塊大小為4k, userlist的大小不小於10k,自己假設大小

Linux下的檔案系統中巨集觀上主要分為三層:
1.上層的檔案系統的系統呼叫(System-call );
2.虛擬檔案系統VFS(Virtual File System)層,
3.掛載到VFS中的各種實際檔案系統。

1.檔案位元組數
2.檔案型別
3.檔案許可權
4.檔案的User ID
5.檔案的Group ID
6.檔案在磁碟中的位置
7.檔案的節點號
8.檔案連結數
9.檔案最後修改的時間
10.檔案最後使用(讀取或執行)的時間
11.文點自身最後改變的時間,如設定許可權。
Linux檔案系統的三層抽象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