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Core檔案作用、設定及用法

Core檔案作用、設定及用法

http://blog.csdn.net/lanmolei814/article/details/45201693

======================================

1.Core檔案簡介

Core檔案其實就是記憶體的映像,當程式崩潰時,儲存記憶體的相應資訊,主用用於對程式進行除錯。當程式崩潰時便會產生core檔案,其實準確的應該說是core dump 檔案,預設生成位置與可執行程式位於同一目錄下,檔名為core.***,其中***是某一數字。

2.開啟或關閉Core檔案的生成

關閉或阻止core檔案生成:

$ulimit -c 0

開啟core檔案生成:

$ulimit -c unlimited

檢查core檔案的選項是否開啟:

$ulimit -a

ulimit引數含義如下:

-a All current limits are reported
-c The maximum size of core files created
-d The maximum size of a process鈥檚data segment
-e The maximum scheduling priority ("nice")
-f The maximum size of files written by the shell and its children
-i The maximum number of pending signals
-l The maximum size that may be locked into memory
-m The maximum resident set size (has no effect on Linux)
-n The maximum number of open file descriptors (most systems do not allow this value to be set)
-p The pipe size in 512-byte blocks (this may not be set)
-q The maximum number of bytes in POSIX message queues
-r The maximum real-time scheduling priority
-s The maximum stack size
-t The maximum amount of cpu time in seconds
-u The maximum number of processes available to a single user
-v The maximum amount of virtual memory available to the shell
-x The maximum number of file locks

以上配置只對當前會話起作用,下次重新登陸後,還是得重新配置。要想配置永久生效,得在/etc/profile或者/etc/security/limits.conf檔案中進行配置。

首先以root許可權登陸,然後開啟/etc/security/limits.conf檔案,進行配置:

#vim /etc/security/limits.conf

<domain> <type> <item> <value>

* soft core unlimited

或者在/etc/profile中作如下配置:

#vim /etc/profile

ulimit -S -c unlimited >/dev/null 2>&1

或者想配置只針對某一使用者有效,則修改此使用者的~/.bashrc或者~/.bash_profile檔案:

limit -c unlimited

ulimit -c 0 是禁止產生core檔案,而ulimit -c 1024則限制產生的core檔案的大小不能超過1024kb

3.設定Core Dump的核心轉儲檔案目錄和命名規則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可以控制產生的core檔案的檔名中是否新增pid作為擴充套件,如果新增則檔案內容為1,否則為0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可以設定格式化的core檔案儲存位置或檔名,比如原來檔案內容是core-%e
可以這樣修改:
echo "/corefile/core-%e-%p-%t"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將會控制所產生的core檔案會存放到/corefile目錄下,產生的檔名為core-命令名-pid-時間戳
以下是引數列表:
%p - insert pid into filename 新增pid
%u - insert current uid into filename 添加當前uid
%g - insert current gid into filename 添加當前gid
%s - insert signal that caused the coredump into the filename 新增導致產生core的訊號
%t - insert UNIX time that the coredump occurred into filename 新增core檔案生成時的unix時間
%h - insert hostname where the coredump happened into filename 新增主機名
%e - insert coredumping executable name into filename 新增命令名

4.core檔案的使用

在core檔案所在目錄下鍵入:
gdb -c core (-c指定core檔案)
它會啟動GNU的偵錯程式,來除錯core檔案,並且會顯示生成此core檔案的程式名,中止此程式的訊號等等
如果你已經知道是由什麼程式生成此core檔案的,比如MyServer崩潰了生成core.12345,那麼用此指令除錯:
gdb -c core MyServer

5. 一個小方法來測試產生core檔案

直接輸入指令:
kill -s SIGSEGV $$
擴充套件:

ulimint -a 用來顯示當前的各種使用者程序限制
Linux對於每個使用者,系統限制其最大程序數,為提高效能,可以根據裝置資源情況,
設定個Linux使用者的最大程序數,一些需要設定為無限制:
資料段長度:ulimit -d unlimited
最大記憶體大小:ulimit -m unlimited
堆疊大小:ulimit -s unlimited

我們在用這個命令的時候主要是為了產生core檔案,就是程式執行發行段錯誤時的檔案:

ulimit -c unlimited

生成core檔案,

#######################################################
以下來自;http://hi.baidu.com/jrckkyy/blog/item/2562320a5bdbc534b1351d95.html

檢視限制情況 ulimit -a

可以看到如下資訊

core file size (blocks, -c) 0
data seg size (kbytes, -d) unlimited
file size (blocks, -f) unlimited
pending signals (-i) 1024
max locked memory (kbytes, -l) 32
max memory size (kbytes, -m) unlimited
open files (-n) 1024
pipe size (512 bytes, -p) 8
POSIX message queues (bytes, -q) 819200
stack size (kbytes, -s) 10240
cpu time (seconds, -t) unlimited
max user processes (-u) 4096
virtual memory (kbytes, -v) unlimited
file locks (-x) unlimited

而我們需要修改的是open files (-n) 1024的值

於是命令就是limit -n 2048(隨各自需要設定)

-----------------------------------------------------------------------------------

功能說明:控制shell程式的資源。

語  法:ulimit [-aHS][-c <core檔案上限>][-d <資料節區大小>][-f <檔案大小>][-m <記憶體大小>][-n <檔案數目>][-p <緩衝區大小>][-s <堆疊大小>][-t <CPU時間>][-u <程式數目>][-v <虛擬記憶體大小>]

補充說明:ulimit為shell內建指令,可用來控制shell執行程式的資源。

參  數:
-a  顯示目前資源限制的設定。
-c <core檔案上限>  設定core檔案的最大值,單位為區塊。
-d <資料節區大小>  程式資料節區的最大值,單位為KB。
-f <檔案大小>  shell所能建立的最大檔案,單位為區塊。
-H  設定資源的硬性限制,也就是管理員所設下的限制。
-m <記憶體大小>  指定可使用記憶體的上限,單位為KB。
-n <檔案數目>  指定同一時間最多可開啟的檔案數。
-p <緩衝區大小>  指定管道緩衝區的大小,單位512位元組。
-s <堆疊大小>  指定堆疊的上限,單位為KB。
-S  設定資源的彈性限制。
-t <CPU時間>  指定CPU使用時間的上限,單位為秒。
-u <程式數目>  使用者最多可開啟的程式數目。
-v <虛擬記憶體大小>  指定可使用的虛擬記憶體上限,單位為KB。

------------------

1,說明:
ulimit用於shell啟動程序所佔用的資源.

2,類別:
shell內建命令

3,語法格式:
ulimit [-acdfHlmnpsStvw] [size]

4,引數介紹:

QUOTE:
-H 設定硬體資源限制.
-S 設定軟體資源限制.
-a 顯示當前所有的資源限制.
-c size:設定core檔案的最大值.單位:blocks
-d size:設定資料段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f size:設定建立檔案的最大值.單位:blocks
-l size:設定在記憶體中鎖定程序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m size:設定可以使用的常駐記憶體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n size:設定核心可以同時開啟的檔案描述符的最大值.單位:n
-p size:設定管道緩衝區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s size:設定堆疊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t size:設定CPU使用時間的最大上限.單位:seconds
-v size:設定虛擬記憶體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5,簡單例項:

1]在RH8的環境檔案/etc/profile中,我們可以看到系統是如何配置ulimit的:

CODE: #grep ulimit /etc/profile
ulimit -S -c 0 > /dev/null 2>&1


這條語句設定了對軟體資源和對core檔案大小的設定

2]如果我們想要對由shell建立的檔案大小作些限制,如:

CODE: #ll h
-rw-r--r-- 1 lee lee 150062 7月 22 02:39 h
#ulimit -f 100 #設定建立檔案的最大塊(一塊=512位元組)
#cat h>newh
File size limit exceeded
#ll newh
-rw-r--r-- 1 lee lee 51200 11月 8 11:47 newh


檔案h的大小是150062位元組,而我們設定的建立檔案的大小是512位元組x100塊=51200位元組
當然系統就會根據你的設定生成了51200位元組的newh檔案.

3]可以像例項1]一樣,把你要設定的ulimit放在/etc/profile這個環境檔案中.

------------------------------------------------------------------------------------------------------------------

當系統中的一些程式在遇到一些錯誤以及crash時,系統會自動產生core檔案記錄crash時刻系統資訊,包括記憶體和暫存器資訊,用以程式設計師日 後debug時可以使用。這些錯誤包括段錯誤、非法指令、匯流排錯誤或使用者自己生成的退出資訊等等,一般地,core檔案在當前資料夾中存放。

core檔案有時可能在你發生錯誤時,並沒有出現在你當前的資料夾中,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當前終端被設定為不能彈出core檔案;另一種則是core檔案被指定了路徑。

對於前者,我們可以使用ulimit命令對core檔案的大小進行設定。一般預設情況下,core檔案的大小被設定為0,這樣系統就不dump出core檔案了。這時,使用命令:ulimit -c unlimited進行設定,就可以把core檔案的大小設定為無限大,同時也可以使用數字來替代unlimited,對core檔案的上限制做更精確的設定。

除了可以設定core檔案的大小之外,還可以對core檔案的名稱進行一些規定。這種設定是對/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和/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這兩個檔案進行修改。改動這兩個檔案的方法如下:

echo <pattern>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echo <"0"/"1">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

並且注意,只有超級使用者才可以修改這兩個表。

core_pattern接受的是core檔名稱的pattern,它包含任何字串,並且用%作為轉移符號生成一些標示符,為core檔名稱加入特殊含義。已定義的標示符有如下這些:

%%:相當於%

%p:相當於<pid>

%u:相當於<uid>

%g:相當於<gid>

%s:相當於導致dump的訊號的數字

%t:相當於dump的時間

%e:相當於執行檔案的名稱

%h:相當於hostname

除以上這些標誌位外,還規定:

1、末尾的單個%可以直接去除;

2、%加上除上述以外的任何字元,%和該字元都會被去除;

3、所有其他字元都作為一般字元加入名稱中;

4、core檔案的名稱最大值為64個位元組(包括'\0');

5、core_pattern中預設的pattern為core;

6、為了保持相容性,通過設定core_uses_pid,可以在core檔案的末尾加上%p;

7、pattern中可以包含路徑資訊。

------------------------------------------------------------------------------------------------------------------

下面的資料是從網際網路上整理的來的,參考文獻如下:

http://blog.csdn.NET/hanchaoman/archive/2009/08/03/4405655.aspx

http://www.mysys-admin.org/category/general/

1. 可以用ulimit -a 檢視一下棧的大小。
在核心2.6.20下, stack size 為8192 kbytes
如果這裡沒有限制,就棧的大小就只受記憶體的限制。2G是上限。

2. core 檔案
* 開啟或關閉core檔案的生成
ulimit -c 可以檢視是否開啟此選項,若為0則為關閉;
ulimit -c 0可手動關閉
ulimit -c 1000 為設定core檔案大小最大為1000k

ulimit -c unlimited 設定core檔案大小為不限制大小

很多系統在預設的情況下是關閉生成core檔案的,這個命令可以加到你的profile中去

3.設定Core Dump的核心轉儲檔案目錄和命名規則

在預設的情況下,很多系統的core檔案是生成在你執行程式的目錄下,或者你在程式中chdir後的那個目錄,然後在core檔案的後面加了一個 pid。在實際工作中,這樣可能會造成很多目錄下產生core檔案,不便於管理,實際上,在2.6下,core檔案的生成位置和檔名的命名都是可以配置 的。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可以控制產生的core檔案的檔名中是否新增pid作為擴充套件,如果新增則檔案內容為1,否則為0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可以設定格式化的core檔案儲存位置或檔名,比如原來檔案內容是core-%e
可以這樣修改:
echo "/tmp/core-%e-%p" > core_pattern
將會控制所產生的core檔案會存放到/corefile目錄下,產生的檔名為core-命令名-pid-時間戳
以下是引數列表:
%p - insert pid into filename 新增pid
%u - insert current uid into filename 添加當前uid
%g - insert current gid into filename 添加當前gid
%s - insert signal that caused the coredump into the filename 新增導致產生core的訊號
%t - insert UNIX time that the coredump occurred into filename 新增core檔案生成時的unix時間
%h - insert hostname where the coredump happened into filename 新增主機名
%e - insert coredumping executable name into filename 新增命令名

當然,你可以用下列方式來完成
sysctl -w kernel.core_pattern=/tmp/core-%e-%p

這些操作一旦計算機重啟,則會丟失,如果你想持久化這些操作,可以在 /etc/sysctl.conf檔案中增加:
kernel.core_pattern=/tmp/core%p

加好後,如果你想不重啟看看效果的話,則用下面的命令:
sysctl -p /etc/sysctl.conf

------------------------------------------------------------------------------------------------------------------

高手指教:

解決的問題:
現有一程式P 長期在伺服器上執行,目前經常是每1天死掉一次(段錯誤)。

目前解決方法:
用SecureCRT開一個終端,並在服務其上設定ulimit -c nulimited,然後啟動程式P。用ulimite -a 命令查詢結果如下:

core file size (blocks, -c) unlimited
data seg size (kbytes, -d) unlimited
file size (blocks, -f) unlimited
pending signals (-i) 1024
max locked memory (kbytes, -l) 32
............
表明core檔案可以生成。

測試利用kill -6 pid能夠core檔案。

目前的困難:

當執行ulimit -c nulimited終端 (並且該終端將程式P啟動到後臺了 ./P &)關閉,程式P死掉後並沒有生成 core檔案。
經試驗後發現ulimit 命令與終端有關。

高手指教:
如何設定能夠生成core 檔案,與終端無關
即,程式啟動,關閉終端,當程式死掉(段錯誤)後能夠生成core檔案。


/etc/security/limits.conf (中設定 redhat衍生系linux)

/etc/profile中的:
# No core files by default
ulimit -S -c 0 > /dev/null 2>&1

註釋掉上面一行。

還有其他UNIX類作業系統也有自己的配置檔案可以設定。

------------------------------------------------------------------------------------------------------------------

gdb core 多執行緒 在linux環境下除錯多執行緒,總覺得不像.NET那麼方便。這幾天就為找一個死鎖的bug折騰好久,介紹一下用過的方法吧。

多執行緒如果dump,多為段錯誤,一般都涉及記憶體非法讀寫。可以這樣處理,使用下面的命令開啟系統開關,讓其可以在死掉的時候生成core檔案。
ulimit -c unlimited
這樣的話死掉的時候就可以在當前目錄看到core.pid(pid為程序號)的檔案。接著使用gdb:
gdb ./bin ./core.pid
進去後,使用bt檢視死掉時棧的情況,在使用frame命令。

還有就是裡面某個執行緒停住,也沒死,這種情況一般就是死鎖或者涉及訊息接受的超時問題(聽人說的,沒有遇到過)。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使用:
gcore pid(除錯程序的pid號)
手動生成core檔案,在使用pstack(linux下好像不好使)檢視堆疊的情況。如果都看不出來,就仔細檢視程式碼,看看是不是在 if,return,break,continue這種語句操作是忘記解鎖,還有巢狀鎖的問題,都需要分析清楚了。

最後,說一句,靜心看程式碼,捶胸頓足是沒有用的。

-------------------------------------

1,說明:
ulimit用於shell啟動程序所佔用的資源.
2,類別:
shell內建命令
3,語法格式:
ulimit [-acdfHlmnpsStvw] [size]
4,引數介紹:
-H 設定硬體資源限制.
-S 設定軟體資源限制.
-a 顯示當前所有的資源限制.
-c size:設定core檔案的最大值.單位:blocks
-d size:設定資料段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f size:設定建立檔案的最大值.單位:blocks
-l size:設定在記憶體中鎖定程序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m size:設定可以使用的常駐記憶體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n size:設定核心可以同時開啟的檔案描述符的最大值.單位:n
-p size:設定管道緩衝區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s size:設定堆疊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t size:設定CPU使用時間的最大上限.單位:seconds
-v size:設定虛擬記憶體的最大值.單位:kbytes 5,簡單例項:
5.舉例
在Linux下寫程式的時候,如果程式比較大,經常會遇到“段錯誤”(segmentation fault)這樣的問題,這主要就是由於Linux系統初始的堆疊大小(stack size)太小的緣故,一般為10M。我一般把stack size設定成256M,這樣就沒有段錯誤了!命令為:
ulimit -s 262140
如果要系統自動記住這個配置,就編輯/etc/profile檔案,在 “ulimit -S -c 0 > /dev/null 2>&1”行下,新增“ulimit -s 262140”,儲存重啟系統就可以了!
1]在RH8的環境檔案/etc/profile中,我們可以看到系統是如何配置ulimit的:
#grep ulimit /etc/profile
ulimit -S -c 0 > /dev/null 2>&1
這條語句設定了對軟體資源和對core檔案大小的設定
2]如果我們想要對由shell建立的檔案大小作些限制,如:
#ll h
-rw-r--r-- 1 lee lee 150062 7月 22 02:39 h
#ulimit -f 100 #設定建立檔案的最大塊(一塊=512位元組)
#cat h>newh
File size limit exceeded
#ll newh
-rw-r--r-- 1 lee lee 51200 11月 8 11:47 newh
檔案h的大小是150062位元組,而我們設定的建立檔案的大小是512位元組x100塊=51200位元組
當然系統就會根據你的設定生成了51200位元組的newh檔案.
3]可以像例項1]一樣,把你要設定的ulimit放在/etc/profile這個環境檔案中.
用途
設定或報告使用者資源極限。
語法
ulimit [ -H ] [ -S ] [ -a ] [ -c ] [ -d ] [ -f ] [ -m ] [ -n ] [ -s ] [ -t ] [ Limit ]
描述
ulimit 命令設定或報告使用者程序資源極限,如 /etc/security/limits 檔案所定義。檔案包含以下預設值極限:
fsize = 2097151
core = 2097151
cpu = -1
data = 262144
rss = 65536
stack = 65536
nofiles = 2000
當新使用者新增到系統中時,這些值被作為預設值使用。當向系統中新增使用者時,以上值通過 mkuser 命令設定,或通過 chuser 命令更改。
極限分為軟性或硬性。通過 ulimit 命令,使用者可將軟極限更改到硬極限的最大設定值。要更改資源硬極限,必須擁有 root 使用者許可權。
很多系統不包括以上一種或數種極限。 特定資源的極限在指定 Limit 引數時設定。Limit 引數的值可以是每個資源中指定單元中的數字,或者為值 unlimited。要將特定的 ulimit 設定為 unlimited,可使用詞 unlimited。
注:在 /etc/security/limits 檔案中設定預設極限就是設定了系統寬度極限, 而不僅僅是建立使用者時使用者所需的極限。
省略 Limit 引數時,將會打印出當前資源極限。除非使用者指定 -H 標誌,否則打印出軟極限。當用戶指定一個以上資源時,極限名稱和單元在值之前列印。如果未給予選項,則假定帶有了 -f 標誌。
由於 ulimit 命令影響當前 shell 環境,所以它將作為 shell 常規內建命令提供。如果在獨立的命令執行環境中呼叫該命令,則不影響呼叫者環境的檔案大小極限。以下示例中正是這種情況:
nohup ulimit -f 10000
env ulimit 10000
一旦通過程序減少了硬極限,若無 root 特權則無法增加,即使返回到原值也不可能。
關於使用者和系統資源極限的更多資訊,請參見 AIX 5L Version 5.3 Technical Reference: Base Operating System and Extensions Volume 1 中的 getrlimit、setrlimit 或 vlimit 子例程。
標誌
-a 列出所有當前資源極限。
-c 以 512 位元組塊為單位,指定核心轉儲的大小。
-d 以 K 位元組為單位指定資料區域的大小。
-f 使用 Limit 引數時設定檔案大小極限(以塊計),或者在未指定引數時報告檔案大小極限。預設值為 -f 標誌。
-H 指定設定某個給定資源的硬極限。如果使用者擁有 root 使用者許可權,可以增大硬極限。任何使用者均可減少硬極限。
-m 以 K 位元組為單位指定物理儲存器的大小。
-n 指定一個程序可以擁有的檔案描述符的數量的極限。
-s 以 K 位元組為單位指定堆疊的大小。
-S 指定為給定的資源設定軟極限。軟極限可增大到硬極限的值。如果 -H 和 -S 標誌均未指定,極限適用於以上二者。
-t 指定每個程序所使用的秒數。
退出狀態
返回以下退出值:
0 成功完成。
>0 拒絕對更高的極限的請求,或發生錯誤。
示例
要將檔案大小極限設定為 51,200 位元組,輸入:
ulimit -f 100




什麼是Core Dump?

Core的意思是記憶體, Dump的意思是扔出來, 堆出來.

開發和使用Unix程式時, 有時程式莫名其妙的down了, 卻沒有任何的提示(有時候會提示core dumped). 這時候可以檢視一下有沒有形如core.程序號的檔案生成, 這個檔案便是作業系統把程式down掉時的記憶體內容扔出來生成的, 它可以做為除錯程式的參考.

core dump又叫核心轉儲, 當程式執行過程中發生異常, 程式異常退出時, 由作業系統把程式當前的記憶體狀況儲存在一個core檔案中, 叫core dump.

如何使用core檔案?

gdb -c core檔案路徑 [應用程式的路徑]

進去後輸入where回車, 就可以顯示程式在哪一行當掉的, 在哪個函式中.

為什麼沒有core檔案生成呢?

有時候程式down了, 但是core檔案卻沒有生成. core檔案的生成跟你當前系統的環境設定有關係, 可以用下面的語句設定一下, 然後再執行程式便成生成core檔案.

ulimit -c unlimited

core檔案生成的位置一般於執行程式的路徑相同, 檔名一般為core.程序號

4. 用gdb檢視core檔案:

下面我們可以在發生執行時訊號引起的錯誤時發生core dump了.

發生core dump之後, 用gdb進行檢視core檔案的內容, 以定位檔案中引發core dump的行.

gdb [exec file] [core file]

如:

gdb ./test test.core

在進入gdb後, 用bt命令檢視backtrace以檢查發生程式執行到哪裡, 來定位core dump的檔案->行。

何謂 core?
在使用半導體作為記憶體的材料前,人類是利用線圈當作記憶體的材料(發明 者為王安),線圈就叫作 core ,用線圈做的記憶體就叫作 core memory。如今 ,半導體工業澎勃發展,已經沒有人用 core memory 了,不過,在許多情況下, 人們還是把記憶體叫作 core 。
何謂 core dump?
我們在開發(或使用)一個程式時,最怕的就是程式莫明其妙地當掉。雖然系 統沒事,但我們下次仍可能遇到相同的問題。於是這時作業系統就會把程式當掉 時的記憶體內容 dump 出來(現在通常是寫在一個叫 core 的 file 裡面),讓 我們或是 debugger 做為參考。這個動作就叫作 core dump。
為何會發生 core dump?
前面說過,在程式當掉時出錯。在 C/C++語言中,最常發生錯誤的地方就是指 針有問題。您可以利用 core 檔案和 debugger 把錯誤找出來(要怎麼在 debugger 中使用 core 檔案?man 一下 gdb 吧!)。
如何用gdb呼叫core?

當c編寫的程式出現core是,可以用gdb programname core,檢視core。如果找不到core檔案,可以用一下命令檢視和修改。

ulimit -a//檢視core檔案的大小

ulimit -c//修改core檔案的大小

如果gdb -c core 時遇到一下情況:

#0 0x08048373 in ?? ()

#1 0xbfffd8f8 in ?? ()

#2 0x0804839e in ?? ()

#3 0xb74cc6b3 in ?? ()

#4 0x00000000 in ?? ()

請用以下方法解決:gdb ./a.out core 然後bt就可以了。

除了bt以外還有如下命令:where, frame, up, down, print可以使用。



【Cygwin下如何產生core檔案】

在cygwin下,程式core dump,卻只生成一個*.stackdump 檔案,為了能生成core dump檔案,需要設定環境變數

export CYGWIN="$CYGWIN error_start=dumper.exe -d %1 %2"
程式core dump之後,總是停在"starting debuger pid XXX, tid XXX"上不動,一直以為環境變數設定有問題,在網路上找了很久,沒有任何解決辦法,後來找個新版本替換dumper.exe檔案,結果一替換就好了(http://cygwin.internet.bs/release/cygwin/cygwin-1.5.25-15.tar.bz2 ,下載這個安裝包,拷貝里面的dumper.exe)。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20001/using-a-stackdump-from-cygwin-executable

上面連結中也給出瞭解決的方案:

A core file is a memory image of a crashed process. With a debugger you can find out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 crash. If you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a core file (exceptrm core), you can request not to generate them withlimit coredumpsize 0.

A segmentation fault is one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a process crash. Usually it arises when the program tries to access memory that it shouldn't.

There are amny causes of segmentation fault. here is a non-exhaustive list:

  • access to data through an uninitialized pointer
  • access to malloc'ed memory which has been free'd
  • access to array elements beyond the array size
  • ...

Tools exist for detecting such memory bad access.purifyorlintare example of these.

You can instruct Cygwin to start your gdb debugger just in time when an fault occurs. To achieve this, adderror_start=actionto the Cygwin environment variable:
export CYGWIN="$CYGWIN error_start=gdb -nw %1 %2"

Else you can have Cygwin generate a real core dump.

export CYGWIN="$CYGWIN error_start=dumper -d %1 %2"

Firstly, make sure you build with source debugging enabled (the using -g option):

gcc -g -o myfile myfile.c

Then Load the dump into gdb after the crash (or insight, or ddd)

gdb myfile 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