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學習C 語言(上)之 基礎篇
大話C 語言(一)
初識C 語言
老實說,上大學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C 語言,所以當初學校開設這門課時,我是充滿了好奇,所以當初我翻閱了大量的C 語言入門書籍,千篇一律,都是從一些概念、術語和理論講起,沒看多久就會頭暈眼花,想睡覺。或許是對歷史特感興趣吧,有兩點倒是奇蹟般的記在了腦海中:1,C 語言的創始人—— 來自貝爾實驗室的丹尼斯.裡奇,於1972年發明了C 語言,被稱為C 語言之父; 2,C 語言的標準:我當時就想,秦始皇當年統一中國後,他立即進行了“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那使用C 語言的人這麼多,如果不同的使用者沒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那也不可能使得C 語言常年霸佔語言排行榜榜首。C 語言的誕生比較久遠,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出過很多標準,目前主流的應該是“C 99” 標準。
C 語言的特點
C 語言程式設計就是結構化程式設計,它的主要觀點是採用自頂向下、逐步細分和模組化的程式設計方法,使用順序、選擇、迴圈三種基本控制結構來構造程式。
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C 語言既有簡潔性、靈活性、高效性等優點,又有如 若標識命名不得體,程式碼編排不規範,使用了野指標,出現記憶體洩漏等就會使得它原本的優點變成糟糕的缺點。
為何學習C 語言
我們天天使用的作業系統,資料庫,遊戲引擎等大多都是使用C 語言實現的,還有很多經典演算法、框架也是用C 語言來編寫的。除此之外,在已經進入了“物聯網”時代,嵌入式開發已經非常廣泛,學好C 語言也是為嵌入式開發打基礎。同時只有當我們懂得了C 語言面向過程的結構化程式設計後,當我們在繼續學習其他像Java 這樣基於面向物件思想的語言時,我們才能更好的真正理解它。
C 語言基礎
1,基本資料型別
C 語言裡面有不少資料型別,這裡先建議大家從最簡單的三類基本資料型別開始瞭解:整型、實型與字元型。
2,常量與變數
從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是互斥的關係。“常”有恆久的意思,即在C 語言中能夠保持恆久不變的量就叫做常量,反之,若其值能夠發生變化的量就稱為變數。
常見的「常量」有:整型常量、實型常量、字元常量、字串常量等;「變數」與常量除了其值是否能發生變化之外,兩者之間的形態也有所不同。常量通常以值得形式存在,而變數看上去卻像一個“容器”。不同型別的變數就像不同大小的“容器” ,裡面可以放置不同型別和大小的資料。
3,C 語言運算子
什麼是運算子呢?當然是能進行相關運算的一些符號啦!就像小學數學裡所學到的“+、-、×、÷”四則運算子。C語言中還有大量的運算子,這些運算子若從所需要的運算元個數上看,可分為一目、二目和三目運算子。例如賦值運算子,它需要左右兩個運算元,所以它就是二目運算子;對於用作說明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的正號運算子“+”和負號運算子“–”,由於它只需要一個運算元,所以它就是一目運算子!至於三目運算子,就是同時需要三個操作數了。其實C語言中只有一個三目運算子,物以稀為貴,下面就重點說一下~ 不過先提醒一句,C語言中的所有運算子都需要使用英文字元,千萬不要使用中文的標點符號了(初學者常犯的錯誤)。
條件運算子: “?:” —— 一個英文的問號和一個英文的冒號,使用方式如下:
運算元1 ? 運算元2 : 運算元3
那這個運算子如何使用呢?簡單的說就是,根據運算元1 是真是假這個條件,來決定結果是運算元2還是運算元3,二者必選其一。如下例:
int a,b;
a= 1 ? 10 : 100; //條件運算子的結果為運算元2的值
b= 0 ? 10 : 100; //條件運算子的結果為運算元3的值
4,標準 I/O 函式
一個好的程式應該會將執行的狀態和執行的結果以資訊的形式告知使用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要求得到使用者的特定資訊,這種與程式進行交流的行為就稱為互動。
我們把一個程式獲取使用者的資訊稱為程式的輸入,將資訊告知使用者稱為程式的輸出,擁有這種功能的函式就稱為I/O函式(Input/Output),即輸入/輸出函式。如果是通過控制檯視窗來完成這些I/O操作的,即為標準I/O函式,C語言中有許多標準I/O函式,其中使用最廣泛、功能最強大的是printf函式和scanf函數了。
C 語言流程控制
大家是否記得這樣一個經典小品呢?是有關腦筋急轉彎的,其中有宋丹丹問趙本山:“把大象裝進冰箱需要幾步?”。趙本山頓時一懵,答不出來,宋丹丹笑著說:“只需要3 步:第一步開啟冰箱門,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關上。” 惹得觀眾鬨堂大笑····
為了簡單起見,下面直接通過簡單的例項來體會如下3 種結構: 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和迴圈結構。
1,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一種流程結構,它採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逐條執行各語句。如下: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a,b; //定義整型變度
float res; //定義單精度變數,儲存結構
printf("Please input two integer:\n"); //提示輸入
scanf("%d%d",&a,&b); //獲取使用者輸入
res=(float)a/b; //計算結果
printf("a/b = %.2f\n",res); //輸出結果
return 0;
}
2,分支結構
C 語言的分支結構可以控制程式的部分流程是否被執行,或是從多條執行路徑中選擇一條來執行。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score; //儲存分數
printf("Please enter a score between 0 and 100:\n");
scanf("%d",&score);
if(score>=90)
printf("A\n");
else{
if(score>=80)
printf("B\n");
else{
if(score>=60)
printf("C\n");
else
printf("D\n");
}
}
return 0;
}
用另外一種分支語句(switch...case) 來實現: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score; //儲存分數
printf("Please enter a score between 0 and 100:\n");
scanf("%d",&score);
printf("Grade:");
switch(score/10)
{
case 10:
case 9:
printf("A\n");
break;
case 8:
printf("B\n");
break;
case 7:
case 6:
printf("C\n");
break;
default:
printf("D\n");
break;
}
return 0;
}
3,迴圈結構
迴圈結構平常用的比較多,下面就列舉迴圈結構樣式:
1,while 語言
while(表示式)
語句
2,do...while 語句
do{
語句
}while(表示式);
3,for 語句
for(表示式1;表示式2;表示式3)
語句
注:for 語句小括號中的3 個表示式根據需要是可以省略掉其中一個、兩個,甚至是全部都不要也是OK 的~
函式
就跟玩積木一樣,一座壯觀的城堡是有許多塊不同的小積木搭成的,一個大的程式也是由若干個小的子程式構成的,這種以大化小、化整為零的程式設計過程就是模組化,而那一個個模組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主角—— 函式。
1,函式的定義
就像變數在使用前是要定義的一樣,函式在使用前也是需要定義的。函式的定義格式如下:
資料型別 函式名 ([資料型別 引數1],[資料型別 引數2]...)
{
語句
}
關於自定義函式的兩個注意點:
- 在c 語言中,函式是不允許巢狀定義的,即不能在一個函式中定義另外一個函式,所有的函式都是平行關係、平等的地位。但可以在一個函式中呼叫另外一個函式。
- 特別需要注意你定義的函式所在的位置,如果函式的定義是在函式呼叫程式碼之後我們還要進行函式宣告,否則在編譯時會報錯。
2,函式的分類
從函式的撰寫者的角度,可以把函式分為庫函式和自定義函式;從有無返回值的角度,可以分為有返回值函式和無返回值函式;而從函式有無引數的角度,還可以把函式分為有帶參函式和無參函式。
上面說的這些基本就是些簡單的概念,寫出來的唯一作用就是提醒大家回想一下,加之篇幅限制,所以這裡就不在給出具體例項進行分析了~~~
3,遞迴呼叫與遞迴函式
遞迴呼叫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函式的自身呼叫。他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函式巢狀呼叫。為了防止死遞迴的發生,需要有效的控制遞迴呼叫,那怎樣才能讓遞迴呼叫終止呢?那只有依靠我們的老朋友——return 語句了呀~
那下面我們自己編寫一個遞迴函式實現一個求和的小功能吧
//編寫一個遞迴函式,能夠計算1~n 的累加值,其中n 的值大於等於1
int sum(int n){
if(n==1) //若n 的值等於1,則表示求“1-1”的累加和
return 1; //通過return 語句返回1,並終止遞迴呼叫
return sum(n-1)+n; //若n 的值不為1,則進行分解
}
4,庫函式
如求冪、平方根、三角函式等我們就可以呼叫c 語言的數學庫函式即可,只需要包含一個"math.h" 這個標頭檔案,就可以使用這些和數學有關的庫函式啦。類似的還有"時間函式"、"隨機數函式"、"字元處理函式"(包含“ctype.h"標頭檔案) 等等。
C 標準庫中的函式有幾百個之多,更多的庫函式需要我們在程式設計中自己去學習和研究。畢竟庫函式都是大師們的精華之作,經歷了千錘百煉,多多熟悉和掌握它們,我們會受益匪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