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從0到1使用Kubernetes系列(六):資料持久化實戰

從0到1使用Kubernetes系列(六):資料持久化實戰

上一篇介紹了 Kubernetes 排程器如何進行資源排程,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幾種常用儲存型別:secret、configMap、emptyDir、hostPath、nfs、persistentVolumeClaim。

本文是從 0 到 1 使用 Kubernetes 系列第六篇,上一篇《從 0 到 1 使用 Kubernetes 系列(五):Kubernetes Scheduling》介紹了 Kubernetes 排程器如何進行資源排程,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幾種常用儲存型別。

預設情況下 Pod 掛載在磁碟上的檔案生命週期與 Pod 生命週期是一致的,若 Pod 出現崩潰的情況,kubelet 將會重啟它,這將會造成 Pod 中的檔案將丟失,因為 Pod 會以映象最初的狀態重新啟動。在實際應用當中,開發者有很多時候需要將容器中的資料保留下來,比如在 Kubernetes 中部署了 MySql,不能因為 MySql 容器掛掉重啟而上面的資料全部丟失;其次,在 Pod 中同時執行多個容器時,這些容器之間可能需要共享檔案。也有的時候,開發者需要預置配置檔案,使其在容器中生效,例如自定義了 mysql.cnf 檔案在 MySql 啟動時就需要載入此配置檔案。這些都將是今天將要實戰解決的問題。

今天這篇文將講解下面幾種常用儲存型別:

  • secret
  • configMap
  • emptyDir
  • hostPath
  • nfs
  • persistentVolumeClaim

SECRET

Secret 物件允許您儲存和管理敏感資訊,例如密碼,OAuth 令牌和 ssh 金鑰。將此類資訊放入一個 secret 中可以更好地控制它的用途,並降低意外暴露的風險。

▌ 使用場景

鑑權配置檔案掛載

▌ 使用示例

在 CI 中 push 構建好的映象就可以將 docker 鑑權的 config.json 檔案存入 secret 物件中,再掛載到 CI 的 Pod 中,從而進行許可權認證。

  • 首先建立 secret
$ kubectl create secret docker-registry docker-config  --docker-server=https://hub.docker.com --docker-username=username --docker-password=password
secret/docker-config created
  • 新建 docker-pod.yaml 檔案,貼上以下資訊: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docker
spec:
  containers:
  - name: docker
    image: docker
    command:
      - sleep
      - "3600"
    volumeMounts:
    - name: config
      mountPath: /root/.docker/
  volumes:
  - name: config
    secret:
      secretName: docker-config
      items:
      - key: .dockerconfigjson
        path: config.json
        mode: 0644
  • Docker Pod 掛載 secret
$ kubectl apply -f docker-pod.yaml
pod/docker created
  • 檢視掛載效果
$ kubectl exec docker -- cat /root/.docker/config.json
{"auths":{"https://hub.docker.com":{"username":"username","password":"password","auth":"dXNlcm5hbWU6cGFzc3dvcmQ="}}}
  • 清理環境
$ kubectl delete pod docker
$ kubectl delete secret docker-config

ConfigMap

許多應用程式會從配置檔案、命令列引數或環境變數中讀取配置資訊。這些配置資訊需要與 docker image 解耦 ConfigMap API 給我們提供了向容器中注入配置資訊的機制,ConfigMap 可以被用來儲存單個屬性,也可以用來儲存整個配置檔案。

▌ 使用場景

配置資訊檔案掛載

▌ 使用示例

使用 ConfigMap 中的資料來配置 Redis 快取

  • 建立 example-redis-config.yaml 檔案,貼上以下資訊:
apiVersion: v1
kind: ConfigMap
metadata:
  name: example-redis-config
data:
  redis-config: |
    maxmemory 2b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 建立 ConfigMap
$ kubectl apply -f example-redis-config.yaml
configmap/example-redis-config created
  • 建立 example-redis.yaml 檔案,貼上以下資訊: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redis
spec:
  containers:
  - name: redis
    image: kubernetes/redis:v1
    env:
    - name: MASTER
      value: "true"
    ports:
    - containerPort: 6379
    resources:
      limits:
        cpu: "0.1"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redis-master-data
      name: data
    - mountPath: /redis-master
      name: config
  volumes:
    - name: data
      emptyDir: {}
    - name: config
      configMap:
        name: example-redis-config
        items:
        - key: redis-config
          path: redis.conf
  • Redis Pod 掛載 ConfigMap 測試
$ kubectl apply -f example-redis.yaml
pod/redis created
  • 檢視掛載效果
$ kubectl exec -it redis redis-cli
$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memory
1) "maxmemory"
2) "2097152"
$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memory-policy
1) "maxmemory-policy"
2) "allkeys-lru"
  • 清理環境
$ kubectl delete pod redis
$ kubectl delete configmap example-redis-config

EmptyDir

當使用 emptyDir 卷的 Pod 在節點建立時,會在該節點建立一個新的空目錄,只要該 Pod 執行在該節點,該目錄會一直存在,Pod 內的所有容器可以將改目錄掛載到不同的掛載點,但都可以讀寫 emptyDir 內的檔案。當 Pod 不論什麼原因被刪除,emptyDir 的資料都會永遠被刪除(一個 Container Crash 並不會在該節點刪除 Pod,因此在 Container crash 時,資料不會丟失)。預設情況下,emptyDir 支援任何型別的後端儲存:disk、ssd、網路儲存。也可以通過設定 emptyDir.medium 為 Memory,kubernetes 會預設 mount 一個 tmpfs(RAM-backed filesystem),因為是 RAM Backed,因此 tmpfs 通常很快。但是會在容器重啟或者 crash 時,資料丟失。

▌ 使用場景

同一 Pod 內各容器共享儲存

▌ 使用示例

在容器 a 中生成 hello 檔案,通過容器 b 輸出檔案內容

  • 建立 test-emptydir.yaml 檔案,貼上以下資訊: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test-emptydir
spec:
  containers:
  - image: alpine
    name: container-a
    command:
      - /bin/sh
    args:
      - -c
      - echo 'I am container-a' >> /cache-a/hello && sleep 3600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cache-a
      name: cache-volume
  - image: alpine
    name: container-b
    command:
      - sleep
      - "3600"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cache-b
      name: cache-volume
  volumes:
  - name: cache-volume
    emptyDir: {}
  • 建立 Pod
kubectl apply -f test-emptydir.yaml
pod/test-emptydir created
  • 測試
$ kubectl exec test-emptydir -c container-b -- cat /cache-b/hello
I am container-a
  • 清理環境
$ kubectl delete pod test-emptydir

HostPath

將宿主機對應目錄直接掛載到執行在該節點的容器中。使用該型別的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使用同一個模板建立的 Pod,由於不同的節點有不同的目錄資訊,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2. 如果 kubernetes 增加了已知資源的排程,該排程不會考慮 hostPath 使用的資源
  3. 如果宿主機目錄上已經存在的目錄,只可以被 root 可以寫,所以容器需要 root 許可權訪問該目錄,或者修改目錄許可權

▌ 使用場景

執行的容器需要訪問宿主機的資訊,比如 Docker 內部資訊/var/lib/docker 目錄,容器內執行 cadvisor,需要訪問/dev/cgroups

▌ 使用示例

使用 Docker socket binding 模式在列出宿主機映象列表。

  • 建立 test-hostpath.yaml 檔案,貼上以下資訊: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test-hostpath
spec:
  containers:
  - image: docker
    name: test-hostpath
    command:
      - sleep
      - "3600"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var/run/docker.sock
      name: docker-sock
  volumes:
  - name: docker-sock
    hostPath:
      path: /var/run/docker.sock
      type: Socket
  • 建立 test-hostpath Pod
$ kubectl apply -f test-hostpath.yaml
pod/test-hostpath created
  • 測試是否成功
$ kubectl exec test-hostpath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IMAGE ID        CREATED         SIZE
docker          639de9917ae1    13 days ago     171MB
...

NFS 儲存卷

NFS 卷允許將現有的 NFS(網路檔案系統)共享掛載到您的容器中。不像 emptyDir,當刪除 Pod 時,nfs 卷的內容被保留,卷僅僅是被解除安裝。這意味著 nfs 卷可以預填充資料,並且可以在 pod 之間共享資料。 NFS 可以被多個寫入者同時掛載。

  • 重要提示:您必須先擁有自己的 NFS 伺服器然後才能使用它。

▌ 使用場景

不同節點 Pod 使用統一 nfs 共享目錄

▌ 使用示例

  • 建立 test-nfs.yaml 檔案,貼上以下資訊: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test-nfs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store
  replicas: 2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store
    spec:
      volumes:
      - name: data
        nfs:
          server: nfs.server.com
          path: /
      affinity:
        podAntiAffinity: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 labelSelector:
              matchExpressions: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 store
            topologyKey: "kubernetes.io/hostname"
      containers:
      - name: alpine
        image: alpine
        command:
          - sleep
          - "3600"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data
          name: data
  • 建立測試 deployment
$ kubectl apply -f test-nfs.yaml
deployment/test-nfs created
  • 檢視 pod 執行情況
$ kubectl get po -o wide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IP              NODE      NOMINATED NODE
test-nfs-859ccfdf55-kkgxj   1/1       Running   0          1m        10.233.68.245   uat05     <none>
test-nfs-859ccfdf55-aewf8   1/1       Running   0          1m        10.233.67.209   uat06     <none>
  • 進入 Pod 中進行測試
# 進入uat05節點的pod中
$ kubectl exec -it test-nfs-859ccfdf55-kkgxj sh
# 建立檔案
$ echo "uat05" > /data/uat05
# 退出uat05節點的pod
$ edit
# 進入uat06節點的pod中
$ kubectl exec -it test-nfs-859ccfdf55-aewf8 sh
# 檢視檔案內容
$ cat /data/uat05
uat05
  • 清理環境
$ kubectl delete deployment test-nfs

PersistentVolumeClaim

上面所有例子中我們都是直接將儲存掛載到的 pod 中,那麼在 kubernetes 中如何管理這些儲存資源呢?這就是 Persistent Volume 和 Persistent Volume Claims 所提供的功能。

● PersistentVolume 子系統為使用者和管理員提供了一個 API,該 API 將如何提供儲存的細節抽象了出來。為此,我們引入兩個新的 API 資源:PersistentVolume 和 PersistentVolumeClaim。

  • PersistentVolume(PV)是由管理員設定的儲存,它是群集的一部分。就像節點是叢集中的資源一樣,PV 也是叢集中的資源。 PV 是 Volume 之類的卷外掛,但具有獨立於使用 PV 的 Pod 的生命週期。此 API 物件包含 Volume 的實現,即 NFS、iSCSI 或特定於雲供應商的儲存系統。
  • PersistentVolumeClaim(PVC)是使用者儲存的請求。它與 Pod 相似。Pod 消耗節點資源,PVC 消耗 PV 資源。Pod 可以請求特定級別的資源(CPU 和記憶體)。宣告可以請求特定的大小和訪問模式(例如,可以以讀/寫一次或 只讀多次模式掛載)。雖然 PersistentVolumeClaims 允許使用者使用抽象儲存資源,但使用者需要具有不同性質(例如效能)的 PersistentVolume 來解決不同的問題。叢集管理員需要能夠提供各種各樣的 PersistentVolume,這些 PersistentVolume 的大小和訪問模式可以各有不同,但不需要向用戶公開實現這些卷的細節。對於這些需求,StorageClass 資源可以實現。

● 在實際使用場景裡,PV 的建立和使用通常不是同一個人。這裡有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管理員建立一個 PV 池,開發人員建立 Pod 和 PVC,PVC 裡定義了 Pod 所需儲存的大小和訪問模式,然後 PVC 會到 PV 池裡自動匹配最合適的 PV 給 Pod 使用。

▌ 使用示例

  • 建立 PersistentVolume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
metadata:
  name: mypv
spec:
  capacity:
    storage: 5Gi
  volumeMode: Filesystem
  accessModes:
    - ReadWriteOnce
  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Recycle
  storageClassName: slow
  mountOptions:
    - hard
    - nfsvers=4.0
  nfs:
    path: /tmp
    server: 172.17.0.2
  • 建立 PersistentVolumeClaim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myclaim
spec:
  accessModes:
    - ReadWriteOnce
  volumeMode: Filesystem
  resources:
    requests:
      storage: 5Gi
  volumeName: mypv
  • 建立 Pod 繫結 PVC
kind: Pod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my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myfrontend
      image: nginx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var/www/html"
        name: mypd
  volumes:
    - name: mypd
      persistentVolumeClaim:
        claimName: myclaim
  • 檢視 pod 執行情況驗證繫結結果
$ kubectl get po -o wide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IP              NODE      NOMINATED NODE
mypod   1/1       Running   0          1m        10.233.68.249   uat05     <none>
$ kubectl exec -it mypod sh
$ ls /var/www/html
  • 清理環境
$ kubectl delete pv mypv
$ kubectl delete pvc myclaim
$ kubectl delete po mypod

總結

本次實戰中使用了 secret 儲存 docker 認證憑據,更好地控制它的用途,並降低意外暴露的風險。

使用 configMap 對 redis 進行快取配置,這樣即使 redis 容器掛掉重啟 configMap 中的配置依然會生效。接著又使用 emptyDir 來使得同一 Pod 中多個容器的目錄共享,在實際應用中開發者通常使用 initContainers 來進行預處理檔案,然後通過 emptyDir 傳遞給 Containers。然後再使用 hostPath 來訪問宿主機的資源,當網路 io 達不到檔案讀寫要求時,可考慮固定應用只執行在一個節點上然後使用 hostPath 來解決檔案讀寫速度的要求。

NFS 和 PersistentVolumeClaim 的例子實質上都是試容器掛載的 nfs 伺服器共享目錄,但這些資源一般都只掌握在了管理員手中,開發人員想要獲取這部分資源那麼就不是這麼友好了,動態儲存類(StorageClass)就能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


本文由豬齒魚技術團隊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