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Nginx 安裝與部署配置以及Nginx和uWSGI開機自啟

Nginx 安裝與部署配置以及Nginx和uWSGI開機自啟

轉載出處: https://www.cnblogs.com/wcwnina/p/8728430.html

下載

官方網站:https://nginx.org/en/download.html

Windows下安裝

安裝

下載後解壓(切記不能含有中文路徑!!),檔案結構如圖(我解壓的路徑就有中文,記得拷貝放置於英文目錄下即可!):

啟動

兩種方法:

1) 直接雙擊該目錄下的"nginx.exe",即可啟動nginx伺服器;

2) 命令列進入該資料夾,執行start nginx命令,也會直接啟動nginx伺服器。

啟動時,會有個黑視窗一閃而過!

驗證

開瀏覽器,輸入地址:http://localhost,訪問頁面,出現如下頁面表示訪問成功。

Nginx Windows基本操作指令

啟動服務:start nginx
退出服務:nginx -s quit
強制關閉服務:nginx -s stop
過載服務:nginx -s reload  (過載服務配置檔案,類似於重啟,服務不會中止)
驗證配置檔案:nginx -t
使用配置檔案:nginx -c "配置檔案路徑"
使用幫助:nginx -h

Linux下安裝

申明:基於CentOS 7系統。

Nginx依賴包

模組依賴性Nginx需要依賴下面3個包

  1. ssl功能需要 openssl 庫 ( 點選下載 )
  2. gzip模組需要 zlib 庫 ( 點選下載 )
  3. rewrite模組需要 pcre
    庫 ( 點選下載 )

依賴包安裝順序依次為:openssl、zlib、pcre, 最後安裝Nginx包。

安裝教程(原始碼安裝)

step 1:下載所需包

openssl-fips-2.0.2.tar.gz
zlib-1.2.7.tar.gz
pcre-8.21.tar.gz
nginx-1.12.2.tar.gz

step 2:安裝OpenSSL

[root@localhost wcw]# tar -zxvf openssl-fips-2.0.2.tar.gz 
[root@localhost wcw]# cd openssl-fips-2.0.2
[root@localhost openssl
-fips-2.0.2]# ./config [root@localhost openssl-fips-2.0.2]# make && make install

step 3:安裝zlib

[root@localhost wcw]# tar -zxvf zlib-1.2.7.tar.gz
[root@localhost wcw]# cd zlib-1.2.7
[root@localhost zlib-1.2.7]# ./configure 
[root@localhost zlib-1.2.7]# make && make install

step 4:安裝pcre

[root@localhost wcw]# tar -zxvf pcre-8.21.tar.gz
[root@localhost wcw]# cd pcre-8.21
[root@localhost pcre-8.21]# ./configure 
[root@localhost pcre-8.21]# make && make install

step 5:安裝Nginx

[root@localhost wcw]# tar -zxvf nginx-1.12.2.tar.gz 
[root@localhost wcw]# cd nginx-1.12.2
[root@localhost nginx-1.12.2]# ./configure --prefix=/usr/install/nginx --with-pcre=../pcre-8.21 --with-zlib=../zlib-1.2.7 --with-openssl=../openssl-fips-2.0.2
[root@localhost nginx-1.12.2]# make && make install

請注意:"--with-xxx="的值是解壓目錄,而不是安裝目錄!

Nginx Linux基本操作指令

啟動服務:nginx
退出服務:nginx -s quit
強制關閉服務:nginx -s stop
過載服務:nginx -s reload  (過載服務配置檔案,類似於重啟,但服務不會中止)
驗證配置檔案:nginx -t
使用配置檔案:nginx -c "配置檔案路徑"
使用幫助:nginx -h

此時可以為Nginx新增環境變數,以便操作服務。(>>如何新增Linux環境變數?

檢測是否安裝成功:

[root@localhost wcw]# nginx -t

出現如下提示,表示安裝成功。

或者,在瀏覽器地址輸入"127.0.0.1"回車出現如下頁面,則表示安裝成功。

Nginx配置檔案說明

在專案使用中,使用最多的三個核心功能是靜態伺服器、反向代理和負載均衡。

這三個不同的功能的使用,都跟Nginx的配置密切相關,Nginx伺服器的配置資訊主要集中在"nginx.conf"這個配置檔案中,並且所有的可配置選項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main                                # 全域性配置

events {                            # 工作模式配置

}

http {                              # http設定
    ....

    server {                        # 伺服器主機配置(虛擬主機、反向代理等)
        ....
        location {                  # 路由配置(虛擬目錄等)
            ....
        }

        location path {
            ....
        }

        location otherpath {
            ....
        }
    }

    server {
        ....

        location {
            ....
        }
    }

    upstream name {                  # 負載均衡配置
        ....
    }
}

main模組

  • user 用來指定nginx worker程序執行使用者以及使用者組,預設nobody賬號執行
  • worker_processes 指定nginx要開啟的子程序數量,執行過程中監控每個程序消耗記憶體(一般幾M~幾十M不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通常數量是CPU核心數量的整數倍
  • error_log 定義錯誤日誌檔案的位置及輸出級別【debug / info / notice / warn / error / crit】
  • pid 用來指定程序id的儲存檔案的位置
  • worker_rlimit_nofile 用於指定一個程序可以開啟最多檔案數量的描述
  • ...

event模組

  • worker_connections 指定最大可以同時接收的連線數量,這裡一定要注意,最大連線數量是和worker processes共同決定的。
  • multi_accept 配置指定nginx在收到一個新連線通知後儘可能多的接受更多的連線
  • use epoll 配置指定了執行緒輪詢的方法,如果是linux2.6+,使用epoll,如果是BSD如Mac請使用Kqueue
  • ...

http模組

作為web伺服器,http模組是nginx最核心的一個模組,配置項也是比較多的,專案中會設定到很多的實際業務場景,需要根據硬體資訊進行適當的配置。

1)基礎配置

sendfile on:配置on讓sendfile發揮作用,將檔案的回寫過程交給資料緩衝去去完成,而不是放在應用中完成,這樣的話在效能提升有有好處
tcp_nopush on:讓nginx在一個數據包中傳送所有的標頭檔案,而不是一個一個單獨發
tcp_nodelay on:讓nginx不要快取資料,而是一段一段傳送,如果資料的傳輸有實時性的要求的話可以配置它,傳送完一小段資料就立刻能得到返回值,但是不要濫用哦

keepalive_timeout 10:給客戶端分配連線超時時間,伺服器會在這個時間過後關閉連線。一般設定時間較短,可以讓nginx工作持續性更好
client_header_timeout 10:設定請求頭的超時時間
client_body_timeout 10:設定請求體的超時時間
send_timeout 10:指定客戶端響應超時時間,如果客戶端兩次操作間隔超過這個時間,伺服器就會關閉這個連結

limit_conn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addr:5m :設定用於儲存各種key的共享記憶體的引數,
limit_conn addr 100: 給定的key設定最大連線數

server_tokens:雖然不會讓nginx執行速度更快,但是可以在錯誤頁面關閉nginx版本提示,對於網站安全性的提升有好處哦
include /etc/nginx/mime.types:指定在當前檔案中包含另一個檔案的指令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指定預設處理的檔案型別可以是二進位制
type_hash_max_size 2048:混淆資料,影響三列衝突率,值越大消耗記憶體越多,雜湊key衝突率會降低,檢索速度更快;值越小key,佔用記憶體較少,衝突率越高,檢索速度變慢

2)日誌配置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設定儲存訪問記錄的日誌
error_log logs/error.log:設定儲存記錄錯誤發生的日誌

3)SSL證書配置

ssl_protocols:指令用於啟動特定的加密協議,nginx在1.1.13和1.0.12版本後預設是ssl_protocols SSLv3 TLSv1 TLSv1.1 TLSv1.2,TLSv1.1與TLSv1.2要確保OpenSSL >= 1.0.1 ,SSLv3 現在還有很多地方在用但有不少被攻擊的漏洞。
ssl prefer server ciphers:設定協商加密演算法時,優先使用我們服務端的加密套件,而不是客戶端瀏覽器的加密套件

4)壓縮配置

gzip 是告訴nginx採用gzip壓縮的形式傳送資料。這將會減少我們傳送的資料量。
gzip_disable 為指定的客戶端禁用gzip功能。我們設定成IE6或者更低版本以使我們的方案能夠廣泛相容。
gzip_static 告訴nginx在壓縮資源之前,先查詢是否有預先gzip處理過的資源。這要求你預先壓縮你的檔案(在這個例子中被註釋掉了),從而允許你使用最高壓縮比,這樣nginx就不用再壓縮這些檔案了(想要更詳盡的gzip_static的資訊,請點選這裡)。
gzip_proxied 允許或者禁止壓縮基於請求和響應的響應流。我們設定為any,意味著將會壓縮所有的請求。
gzip_min_length 設定對資料啟用壓縮的最少位元組數。如果一個請求小於1000位元組,我們最好不要壓縮它,因為壓縮這些小的資料會降低處理此請求的所有程序的速度。
gzip_comp_level 設定資料的壓縮等級。這個等級可以是1-9之間的任意數值,9是最慢但是壓縮比最大的。我們設定為4,這是一個比較折中的設定。
gzip_type 設定需要壓縮的資料格式。上面例子中已經有一些了,你也可以再新增更多的格式。

5)檔案快取配置

open_file_cache 開啟快取的同時也指定了快取最大數目,以及快取的時間。我們可以設定一個相對高的最大時間,這樣我們可以在它們不活動超過20秒後清除掉。
open_file_cache_valid 在open_file_cache中指定檢測正確資訊的間隔時間。
open_file_cache_min_uses 定義了open_file_cache中指令引數不活動時間期間裡最小的檔案數。
open_file_cache_errors 指定了當搜尋一個檔案時是否快取錯誤資訊,也包括再次給配置中新增檔案。我們也包括了伺服器模組,這些是在不同檔案中定義的。如果你的伺服器模組不在這些位置,你就得修改這一行來指定正確的位置。

sever模組

srever模組配置是http模組中的一個子模組,用來定義一個虛擬訪問主機,也就是一個虛擬伺服器的配置資訊。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192.168.1.100;
    charset        utf-8;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error_log      logs/error.log;
    ......
}
  • server:一個虛擬主機的配置,一個http中可以配置多個server
  • server_name:用來指定ip地址或者域名,多個配置之間用空格分隔
  • charset:用於設定www/路徑中配置的網頁的預設編碼格式
  • access_log:用於指定該虛擬主機伺服器中的訪問記錄日誌存放路徑
  • error_log:用於指定該虛擬主機伺服器中訪問錯誤日誌的存放路徑

location模組

location模組是Nginx配置中出現最多的一個配置,主要用於配置路由訪問資訊。

在路由訪問資訊配置中關聯到反向代理、負載均衡等等各項功能,所以location模組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配置模組。

1)基本配置

location / {
    root    /nginx/www;
    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
}
  • location /:表示匹配訪問根目錄
  • root:用於指定訪問根目錄時,訪問虛擬主機的web目錄
  • index:在不指定訪問具體資源時,預設展示的資原始檔列表

2)反向代理配置

通過反向代理代理伺服器訪問模式,通過proxy_set配置讓客戶端訪問透明化。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8888;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

3)uwsgi配置

location / {
    include uwsgi_params;
    uwsgi_pass localhost:8888;
}

負載均衡模組(upstream)

upstream模組主要負責負載均衡的配置,通過預設的輪詢排程方式來分發請求到後端伺服器。簡單的配置方式如下。

upstream name {
    ip_hash;
    server 192.168.1.100:8000 weight=9;
    server 192.168.1.100:8001 down;
    server 192.168.1.100:8002 max_fails=3;
    server 192.168.1.100:8003 fail_timeout=20s;
    server 192.168.1.100:8004 max_fails=3 fail_timeout=20s;
}
  • ip_hash:指定請求排程演算法,預設是weight權重輪詢排程,可以指定
  • server host:port:分發伺服器的列表配置
  • -- down:表示該主機暫停服務
  • -- max_fails:表示失敗最大次數,超過失敗最大次數暫停服務
  • -- fail_timeout:表示如果請求受理失敗,暫停指定的時間之後重新發起請求

Nginx主要配置

靜態Http伺服器配置

首先,Nginx是一個HTTP伺服器,可以將伺服器上的靜態檔案(如HTML、圖片)通過HTTP協議展現給客戶端。
配置:

server {
    listen 80;   # 埠
    server_name localhost  192.168.1.100;   # 域名   
    location / {             # 代表這是專案根目錄
        root /usr/share/nginx/www;   # 虛擬目錄
    }
}

反向代理伺服器配置

什麼是反向代理?
客戶端本來可以直接通過HTTP協議訪問某網站應用伺服器,如果網站管理員在中間加上一個Nginx,客戶端請求Nginx,Nginx請求應用伺服器,然後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此時Nginx就是反向代理伺服器。

反向代理配置: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92.168.0.112:8080;   # 應用伺服器HTTP地址
    }
}

既然伺服器可以直接HTTP訪問,為什麼要在中間加上一個反向代理,不是多此一舉嗎?反向代理有什麼作用?繼續往下看,下面的負載均衡、虛擬主機,都基於反向代理實現,當然反向代理的功能也不僅僅是這些。

負載均衡配置

當網站訪問量非常大,也攤上事兒了。因為網站越來越慢,一臺伺服器已經不夠用了。於是將相同的應用部署在多臺伺服器上,將大量使用者的請求分配給多臺機器處理。同時帶來的好處是,其中一臺伺服器萬一掛了,只要還有其他伺服器正常執行,就不會影響使用者使用。Nginx可以通過反向代理來實現負載均衡。

負載均衡配置:

upstream myapp {
   ip_hash;  # 固定訪客 server
192.168.0.111:8080 weight=9;   # 應用伺服器1 server 192.168.0.112:8080 weight=1;   # 應用伺服器2 }

虛擬主機配置

有的網站訪問量大,需要負載均衡。然而並不是所有網站都如此出色,有的網站,由於訪問量太小,需要節省成本,將多個網站部署在同一臺伺服器上。
例如將www.aaa.comwww.bbb.com兩個網站部署在同一臺伺服器上,兩個域名解析到同一個IP地址,但是使用者通過兩個域名卻可以開啟兩個完全不同的網站,互相不影響,就像訪問兩個伺服器一樣,所以叫兩個虛擬主機。

虛擬主機配置:

server {
    listen 80 default_server;
    server_name _;
    return 444;   # 過濾其他域名的請求,返回444狀態碼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aaa.com;   # www.aaa.com域名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8080;   # 對應埠號8080
    }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bbb.com;   # www.bbb.com域名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8081;   # 對應埠號8081
    }
}

在伺服器8080和8081分別開了一個應用,客戶端通過不同的域名訪問,根據server_name可以反向代理到對應的應用伺服器。

虛擬主機的原理是通過HTTP請求頭中的Host是否匹配server_name來實現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一下HTTP協議。

另外,server_name配置還可以過濾有人惡意將某些域名指向你的主機伺服器。

Nginx開機啟動(方法1,適用CentOS7,systemctl管理服務)

CentOS7系統服務指令碼目錄

使用者(user):使用者登入後才能執行的程式,存在使用者(user)。

/usr/lib/systemd/user

系統(system):如需要開機沒有登陸情況下就能執行的程式,存在系統服務(system)裡。

/usr/lib/systemd/system

編寫service指令碼

服務檔名以.service結尾:

vim /usr/lib/systemd/system/nginx.service

編寫指令碼內容(固定格式):

[Unit]
Description=nginx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Type=forking
PIDFile=/usr/install/nginx/logs/nginx.pid ExecStart=/usr/install/nginx/sbin/nginx ExecReload=/usr/install/nginx/sbin/nginx -s reload ExecStop=/usr/install/nginx/sbin/nginx -s stop PrivateTmp=true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以上路徑必須均為絕對路徑!!而ExecStart、ExecReload、ExecStop的值也可以是"/etc/init.d"下的自定義的sh指令碼檔案的絕對路徑,如下即採用這種方式來實現uWSGI開機啟動:

/etc/init.d目錄下新建uWSGI服務啟動指令碼檔案"uwsgi-start.sh"#!/bin/sh
/pyvenv/bin/uwsgi --ini /pyvenv/src/eduonline/uwsgi.ini;
/etc/init.d目錄下新建uWSGI服務重啟指令碼檔案"uwsgi-restart.sh"#!/bin/sh
/pyvenv/bin/uwsgi --restart /pyvenv/src/eduonline/uwsgi.pid;
/etc/init.d目錄下新建uWSGI服務停止指令碼檔案"uwsgi-stop.sh"#!/bin/sh
/pyvenv/bin/uwsgi --stop /pyvenv/src/eduonline/uwsgi.pid;

注意:sh指令碼中同樣採用絕對路徑!!儲存後,賦予可讀可執行許可權。然後編寫service指令碼檔案。

設定開機啟動(強大的CentOS服務管理工具systemctl

systemctl enable nginx.service      #".service"可省略

# 附其他命令:
systemctl start nginx.service # 啟動
systemctl restart nginx.service # 重啟,服務會中止一會兒
systemctl reload nginx.service    # 過載服務配置檔案,類似於重啟,但服務不會中止
systemctl stop nginx.service # 停止
systemctl disable nginx.service # 關閉開機啟動

如果提示"Failed to execute operation: Access denied",輸入"systemctl daemon-reexec"可解決。

Nginx開機啟動(方法2,適用CentOS7以下)

首先,在Linux系統的"/etc/init.d/"目錄下建立nginx指令碼檔案,使用如下命令:

touch nginx       # 建立
vim nginx         # 編輯

在指令碼中新增如下命令:

#!/bin/sh
#
# nginx - this script starts and stops the nginx daemon
#
# chkconfig:   - 85 15
# description:  NGINX is an HTTP(S) server, HTTP(S) reverse \
#               proxy and IMAP/POP3 proxy server
# processname: nginx
# config:      /etc/nginx/nginx.conf
# config:      /etc/sysconfig/nginx
# pidfile:     /var/run/nginx.pid

# Source function library.
. /etc/rc.d/init.d/functions

# Source networking configuration.
. /etc/sysconfig/network

# Check that networking is up.
[ "$NETWORKING" = "no" ] && exit 0

nginx="/usr/sbin/nginx"    # 修改可執行檔案路徑
prog=$(basename $nginx)

NGINX_CONF_FILE="/etc/nginx/nginx.conf"    # 修改配置檔案路徑

[ -f /etc/sysconfig/nginx ] && . /etc/sysconfig/nginx

lockfile=/var/lock/subsys/nginx

make_dirs() {
   # make required directories
   user=`$nginx -V 2>&1 | grep "configure arguments:.*--user=" | sed 's/[^*]*--user=\([^ ]*\).*/\1/g' -`
   if [ -n "$user" ]; then
      if [ -z "`grep $user /etc/passwd`" ]; then
         useradd -M -s /bin/nologin $user
      fi
      options=`$nginx -V 2>&1 | grep 'configure arguments:'`
      for opt in $options; do
          if [ `echo $opt | grep '.*-temp-path'` ]; then
              value=`echo $opt | cut -d "=" -f 2`
              if [ ! -d "$value" ]; then
                  # echo "creating" $value
                  mkdir -p $value && chown -R $user $value
              fi
          fi
       done
    fi
}

start() {
    [ -x $nginx ] || exit 5
    [ -f $NGINX_CONF_FILE ] || exit 6
    make_dirs
    echo -n $"Starting $prog: "
    daemon $nginx -c $NGINX_CONF_FILE
    retval=$?
    echo
    [ $retval -eq 0 ] && touch $lockfile
    return $retval
}

stop() {
    echo -n $"Stopping $prog: "
    killproc $prog -QUIT
    retval=$?
    echo
    [ $retval -eq 0 ] && rm -f $lockfile
    return $retval
}

restart() {
    configtest || return $?
    stop
    sleep 1
    start
}

reload() {
    configtest || return $?
    echo -n $"Reloading $prog: "
    killproc $nginx -HUP
    RETVAL=$?
    echo
}

force_reload() {
    restart
}

configtest() {
  $nginx -t -c $NGINX_CONF_FILE
}

rh_status() {
    status $prog
}

rh_status_q() {
    rh_status >/dev/null 2>&1
}

case "$1" in
    start)
        rh_status_q && exit 0
        $1
        ;;
    stop)
        rh_status_q || exit 0
        $1
        ;;
    restart|configtest)
        $1
        ;;
    reload)
        rh_status_q || exit 7
        $1
        ;;
    force-reload)
        force_reload
        ;;
    status)
        rh_status
        ;;
    condrestart|try-restart)
        rh_status_q || exit 0
            ;;
    *)
        echo $"Usage: $0 {start|stop|status|restart|condrestart|try-restart|reload|force-reload|configtest}"
        exit 2
esac
View Code

儲存指令碼檔案後對所有使用者追加可執行許可權:

chmod a+x /etc/init.d/nginx

先將nginx服務加入chkconfig管理列表:

chkconfig --add /etc/init.d/nginx

設定終端模式開機啟動:

chkconfig nginx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