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oracle為智慧合約提供安全可靠的橋樑
建立類
使用 class 語句來建立一個新類,class 之後為類的名稱並以冒號結尾,如下例項:
class ClassName:
'類的幫助資訊' #類文件字串
class_suite #類體
類的幫助資訊可以通過 ClassName.__doc__檢視。
class_suite 由類成員,方法,資料屬性組成。
例項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 Python 類例項:
#coding=utf-8
class Employee:
'所有員工的基類'
emp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name, salary):
self.name = name
self.salary = salary
Employee.empCount += 1
def displayCount(self):
print "Total Employee %d" % Employee.empCount
def displayEmployee(self):
print "Name : ", self.name, ", Salary: ", self.salary
- empCount 變數是一個類變數,它的值將在這個類的所有例項之間共享。你可以在內部類或外部類使用 Employee.empCount 訪問。
- 第一種方法 __init__() 方法是一種特殊的方法,被稱為類的建構函式或初始化方法,當建立了這個類的例項時就會呼叫該方法
- self 代表類的例項,self 在定義類的方法時是必須有的,雖然在呼叫時不必傳入相應的引數。
self 代表類的例項,而非類
類的方法與普通的函式只有一個特別的區別——它們必須有一個額外的第一個引數名稱, 按照慣例它的名稱是 self。
class Test:
def prt(self):
print(self)
print(self.__class__)
t = Test()
t.prt()
以上例項執行結果為:
<__main__.Test instance at 0x10d066878>
__main__.Test
從執行結果可以很明顯的看出,self代表的是類的例項,代表當前物件的地址,而 self.class 則指向類。
self 不是 Python 關鍵字,我們把他換成 w3cschool 也是可以正常執行的:
例項:
class Test:
def prt(w3cschool):
print(w3cschool)
print(w3cschool.__class__)
t = Test()
t.prt()
以上例項執行結果為:
<__main__.Test instance at 0x10d066878>
__main__.Test
建立例項物件
要建立一個類的例項,你可以使用類的名稱,並通過__init__方法接受引數。
"建立 Employee 類的第一個物件"
emp1 = Employee("Zara", 2000)
"建立 Employee 類的第二個物件"
emp2 = Employee("Manni", 5000)
訪問屬性
您可以使用點 (.) 來訪問物件的屬性。使用如下類的名稱訪問類變數:
emp1.displayEmployee()
emp2.displayEmployee()
print "Total Employee %d" % Employee.empCount
完整例項:
#coding=utf-8
#!/usr/bin/python
class Employee:
'所有員工的基類'
emp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name, salary):
self.name = name
self.salary = salary
Employee.empCount += 1
def displayCount(self):
print "Total Employee %d" % Employee.empCount
def displayEmployee(self):
print "Name : ", self.name, ", Salary: ", self.salary
"建立 Employee 類的第一個物件"
emp1 = Employee("Zara", 2000)
"建立 Employee 類的第二個物件"
emp2 = Employee("Manni", 5000)
emp1.displayEmployee()
emp2.displayEmployee()
print "Total Employee %d" % Employee.empCount
執行以上程式碼輸出結果如下:
Name : Zara ,Salary: 2000
Name : Manni ,Salary: 5000
Total Employee 2
你可以新增,刪除,修改類的屬性,如下所示:
emp1.age = 7 # 新增一個 'age' 屬性
emp1.age = 8 # 修改 'age' 屬性
del emp1.age # 刪除 'age' 屬性
你也可以使用以下函式的方式來訪問屬性:
- getattr(obj, name[, default]) : 訪問物件的屬性。
- hasattr(obj,name) : 檢查是否存在一個屬性。
- setattr(obj,name,value) : 設定一個屬性。如果屬性不存在,會建立一個新屬性。
- delattr(obj, name) : 刪除屬性。
hasattr(emp1, 'age') # 如果存在 'age' 屬性返回 True。
getattr(emp1, 'age') # 返回 'age' 屬性的值
setattr(emp1, 'age', 8) # 新增屬性 'age' 值為 8
delattr(empl, 'age') # 刪除屬性 'age'
Python 內建類屬性
- __dict__ : 類的屬性(包含一個字典,由類的資料屬性組成)
- __doc__ :類的文件字串
- __name__: 類名
- __module__: 類定義所在的模組(類的全名是'__main__.className',如果類位於一個匯入模組 mymod 中,那麼 className.__module__ 等於 mymod)
- __bases__ : 類的所有父類構成元素(包含了以個由所有父類組成的元組)
Python 內建類屬性呼叫例項如下:
#coding=utf-8
#!/usr/bin/python
class Employee:
'所有員工的基類'
emp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name, salary):
self.name = name
self.salary = salary
Employee.empCount += 1
def displayCount(self):
print "Total Employee %d" % Employee.empCount
def displayEmployee(self):
print "Name : ", self.name, ", Salary: ", self.salary
print "Employee.__doc__:", Employee.__doc__
print "Employee.__name__:", Employee.__name__
print "Employee.__module__:", Employee.__module__
print "Employee.__bases__:", Employee.__bases__
print "Employee.__dict__:", Employee.__dict__
執行以上程式碼輸出結果如下:
Employee.__doc__: 所有員工的基類
Employee.__name__: Employee
Employee.__module__: __main__
Employee.__bases__: ()
Employee.__dict__: {'__module__': '__main__', 'displayCount': <function displayCount at 0x10a939c80>, 'empCount': 0, 'displayEmployee': <function displayEmployee at 0x10a93caa0>, '__doc__': '\xe6\x89\x80\xe6\x9c\x89\xe5\x91\x98\xe5\xb7\xa5\xe7\x9a\x84\xe5\x9f\xba\xe7\xb1\xbb', '__init__': <function __init__ at 0x10a939578>}
Python 物件銷燬(垃圾回收)
同 Java 語言一樣,Python 使用了引用計數這一簡單技術來追蹤記憶體中的物件。
在 Python 內部記錄著所有使用中的物件各有多少引用。
一個內部跟蹤變數,稱為一個引用計數器。
當物件被建立時, 就建立了一個引用計數, 當這個物件不再需要時, 也就是說, 這個物件的引用計數變為 0 時, 它被垃圾回收。但是回收不是"立即"的, 由直譯器在適當的時機,將垃圾物件佔用的記憶體空間回收。
a = 40 # 建立物件 <40>
b = a # 增加引用, <40> 的計數
c = [b] # 增加引用. <40> 的計數
del a # 減少引用 <40> 的計數
b = 100 # 減少引用 <40> 的計數
c[0] = -1 # 減少引用 <40> 的計數
垃圾回收機制不僅針對引用計數為0的物件,同樣也可以處理迴圈引用的情況。迴圈引用指的是,兩個物件相互引用,但是沒有其他變數引用他們。這種情況下,僅使用引用計數是不夠的。Python 的垃圾收集器實際上是一個引用計數器和一個迴圈垃圾收集器。作為引用計數的補充, 垃圾收集器也會留心被分配的總量很大(及未通過引用計數銷燬的那些)的物件。 在這種情況下, 直譯器會暫停下來, 試圖清理所有未引用的迴圈。
例項
解構函式 __del__ ,__del__在物件消逝的時候被呼叫,當物件不再被使用時,__del__方法執行:
#coding=utf-8
#!/usr/bin/python
class Point:
def __init( self, x=0, y=0):
self.x = x
self.y = y
def __del__(self):
class_name = self.__class__.__name__
print class_name, "destroyed"
pt1 = Point()
pt2 = pt1
pt3 = pt1
print id(pt1), id(pt2), id(pt3) # 列印物件的id
del pt1
del pt2
del pt3
以上例項執行結果如下:
3083401324 3083401324 3083401324
Point destroyed
注意:通常你需要在單獨的檔案中定義一個類,
類的繼承
面向物件的程式設計帶來的主要好處之一是程式碼的重用,實現這種重用的方法之一是通過繼承機制。繼承完全可以理解成類之間的型別和子型別關係。
需要注意的地方:繼承語法class 派生類名(基類名)://... 基類名寫作括號裡,基本類是在類定義的時候,在元組之中指明的。
在 Python 中繼承中的一些特點:
- 1:在繼承中基類的構造(__init__()方法)不會被自動呼叫,它需要在其派生類的構造中親自專門呼叫。
- 2:在呼叫基類的方法時,需要加上基類的類名字首,且需要帶上self引數變數。區別於在類中呼叫普通函式時並不需要帶上self引數
- 3:Python總是首先查詢對應型別的方法,如果它不能在派生類中找到對應的方法,它才開始到基類中逐個查詢。(先在本類中查詢呼叫的方法,找不到才去基類中找)。
如果在繼承元組中列了一個以上的類,那麼它就被稱作"多重繼承" 。
語法:
派生類的宣告,與他們的父類類似,繼承的基類列表跟在類名之後,如下所示:
class SubClassName (ParentClass1[, ParentClass2, ...]):
'Optional class documentation string'
class_suite
例項:
#coding=utf-8
#!/usr/bin/python
class Parent: # 定義父類
parentAttr = 100
def __init__(self):
print "呼叫父類建構函式"
def parentMethod(self):
print '呼叫父類方法'
def setAttr(self, attr):
Parent.parentAttr = attr
def getAttr(self):
print "父類屬性 :", Parent.parentAttr
class Child(Parent): # 定義子類
def __init__(self):
print "呼叫子類構造方法"
def childMethod(self):
print '呼叫子類方法 child method'
c = Child() # 例項化子類
c.childMethod() # 呼叫子類的方法
c.parentMethod() # 呼叫父類方法
c.setAttr(200) # 再次呼叫父類的方法
c.getAttr() # 再次呼叫父類的方法
以上程式碼執行結果如下:
呼叫子類構造方法
呼叫子類方法 child method
呼叫父類方法
父類屬性 : 200
你可以繼承多個類
class A: # 定義類 A
.....
class B: # 定義類 B
.....
class C(A, B): # 繼承類 A 和 B
.....
你可以使用 issubclass() 或者 isinstance() 方法來檢測。
- issubclass() - 布林函式判斷一個類是另一個類的子類或者子孫類,語法:issubclass(sub,sup)
- isinstance(obj, class) 布林函式如果obj是Class類的例項物件或者是一個 class 子類的例項物件則返回 true。
方法重寫
如果你的父類方法的功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你可以在子類重寫你父類的方法:
例項:
#coding=utf-8
#!/usr/bin/python
class Parent: # 定義父類
def myMethod(self):
print '呼叫父類方法'
class Child(Parent): # 定義子類
def myMethod(self):
print '呼叫子類方法'
c = Child() # 子類例項
c.myMethod() # 子類呼叫重寫方法
執行以上程式碼輸出結果如下:
呼叫子類方法
基礎過載方法
下表列出了一些通用的功能,你可以在自己的類重寫:
序號 | 方法, 描述 & 簡單的呼叫 |
---|---|
1 | __init__ ( self [,args...] ) 建構函式 簡單的呼叫方法:obj = className(args) |
2 | __del__( self ) 析構方法, 刪除一個物件 簡單的呼叫方法 :dell obj |
3 | __repr__( self ) 轉化為供直譯器讀取的形式 簡單的呼叫方法 :repr(obj) |
4 | __str__( self ) 用於將值轉化為適於人閱讀的形式 簡單的呼叫方法 :str(obj) |
5 | __cmp__ ( self, x ) 物件比較 簡單的呼叫方法 :cmp(obj, x) |
運算子過載
Python 同樣支援運算子過載,例項如下:
#!/usr/bin/python
class Vector:
def __init__(self, a, b):
self.a = a
self.b = b
def __str__(self):
return 'Vector (%d, %d)' % (self.a, self.b)
def __add__(self,other):
return Vector(self.a + other.a, self.b + other.b)
v1 = Vector(2,10)
v2 = Vector(5,-2)
print v1 + v2
以上程式碼執行結果如下所示:
Vector(7,8)
類屬性與方法
類的私有屬性
__private_attrs:兩個下劃線開頭,宣告該屬性為私有,不能在類地外部被使用或直接訪問。在類內部的方法中使用時self.__private_attrs。
類的方法
在類地內部,使用 def 關鍵字可以為類定義一個方法,與一般函式定義不同,類方法必須包含引數 self,且為第一個引數
類的私有方法
__private_method:兩個下劃線開頭,宣告該方法為私有方法,不能在類地外部呼叫。在類的內部呼叫self.__private_methods
例項
#coding=utf-8
#!/usr/bin/python
class JustCounter:
__secretCount = 0 # 私有變數
publicCount = 0 # 公開變數
def count(self):
self.__secretCount += 1
self.publicCount += 1
print self.__secretCount
counter = JustCounter()
counter.count()
counter.count()
print counter.publicCount
print counter.__secretCount # 報錯,例項不能訪問私有變數
Python 通過改變名稱來包含類名:
1
2
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17, in <module>
print counter.__secretCount # 報錯,例項不能訪問私有變數
AttributeError: JustCounter instance has no attribute '__secretCount'
Python不允許例項化的類訪問私有資料,但你可以使用object._className__attrName訪問屬性,將如下程式碼替換以上程式碼的最後一行程式碼:
.........................
print counter._JustCounter__secretCount
執行以上程式碼,執行結果如下:
1
2
2
2
單下劃線、雙下劃線、頭尾雙下劃線說明:
- __foo__: 定義的是特殊方法,一般是系統定義名字 ,類似__init__()之類的。
- _foo: 以單下劃線開頭的表示的是 protected 型別的變數,即保護型別只能允許其本身與子類進行訪問,不能用於from module import *
- __foo: 雙下劃線的表示的是私有型別 (private) 的變數, 只能是允許這個類本身進行訪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