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轉發原理及計算基礎命令
交換機轉發原理及計算基礎命令
一.交換機交換原理
二.乙太網的幀格式
三.計算機的基礎命令
一交換機的轉換原理
- 初始狀態
- MAC地址學習
- 廣播未知資料
- 接受方迴應
- 交換機實現單播通訊
ABC三臺主機對應交換機的123埠。A想把資料傳送給B,先把源MAC和目標MAC地址打包成資料幀傳送到1埠,交換機收到A的資訊後,會把A的MAC地址和繫結到1介面端,然後像2和3埠進行廣播。c接收到資訊後,解封A發來的資料,發現找的不是自己,則直接丟棄資料。B收到2埠發來的資訊後,進行拆包,發現是給自己的資訊,則會給交換機迴應,把自己的mac地址和資料傳輸給交換機,交換機會把2埠和B的mac地址進行繫結,最後把資料
二:乙太網的幀格式
乙太網幀格式
前導碼(Preamble)包含 8 位元組。前 7 位元組的值為 0xAA,而最後 1 位元組的值為 0xAB。在 DIX 乙太網中,前導碼被認為是物理層封裝的一部分,而不是資料鏈路層的封裝。
目的地址(DA)包含 6 位元組。DA 標識了幀的目的站點的 MAC 地址。DA 可以是單播地址(單個目的地)、組播地址目的地DA或廣播地址。
源地址∶(SA)包含 6 位元組。SA 標識了傳送幀的站點的 MAC 地址。SA 一定是單播地址(即第 8 位是 0)。型別域包含 2 位元組,用來標識上層協議的型別,如! 0800H 表示 IP 協議。
資料域包含 46~1500 位元組。資料域封裝了通過乙太網傳輸的高層協議資訊。由於 CSMA/CD演算法的限制,乙太網幀不能小於某個最小長度。高層協議要確保這個域至少包含 46 位元組。如果實際資料不足 46 位元組,則高層協議必須執行某些(未指定)填充演算法。資料域長度的上限是任意的,但已經被設定為 1500 位元組。
幀校驗序列(FCS)包含 4 位元組。FCS 是從 DA 開始到資料域結束這部分的校驗和。 校驗和的演算法是 32 位的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迴圈冗餘校驗法)。
三.計算機的基礎命令
使用者檢視模式<Huawei>切換至系統檢視模式【
1、歷史命令查詢
[Huawei] display history-command
2、配置主機名<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 sysname Router1
3、狀態資訊查詢
檢視VRP版本
<Huawei>display version <Huawei>display users ####檢視使用者終端資訊
4、進入介面模式並檢視資訊<Huawei>syS
[Huawei]int e0/0/1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dis this####檢視當前檢視下的配置資訊
5、配置檔案管理命令
非#檢視裝置儲存的資訊
[Huawei]display saved-confiquration
###檢視裝置當前配置的資訊
[Huawei]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擦除儲存裝置中的配置檔案(初始化)<Huawei>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非比較當前配置資訊與儲存裝置中的儲存檔案是否一致
<Huawei>compare confiquration
6、關閉華為的資訊提示中心[Hluawei]undo info-center enable 或者
<Huawei>undo terminal monitor
7、永不超時
[Huawei]user-interface console 0 [Huawei-ui-console0]idle-timeout 0 0
8、配置雙工及速率命令<Huawei>sys [Huawei]int g0/0/1 4關閉自動協商
[SW1-Ethernet0/0/1]undo negotiation auto
若##調至速率100M
[SWl-Ethernet0/0/1]speed 100 [SW1-Ethernet0/0/1]duplex full
###調至全雙工模式, 解釋∶full∶Full-Duplex(全雙工模式)
half∶Half-Duplex(半雙工模式)
9、儲存配置<Huawel>save
10、設定遠端登入密碼
#0是初始值,4是結束值。表示可同時開啟5個會話進入交換機去配置命令
[Huawei]user-interface vty 0 4
[Huawei-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Huawei-ui-vty0-4]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222 [Huawei-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 3 [Huawei-ui-vty0-4]dis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