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PPT高手的成長之路,從模仿到原創

PPT高手的成長之路,從模仿到原創

  有很多小夥伴開始意識到動手練習的重要性,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也有人產生了些許疑惑。

  今天,iSlide就圍繞“模仿”這個話題,和大家嘮嘮嗑。

  我經常在教程中提到,模仿需要先一比一做出來,而後再去修改做出變化。

  相對來說,這是新人提高最友好的方式之一,既能夠打基礎,又可以掌握設計的方法與套路。

  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四個步驟:模仿、提取、改造、原創。

iSlidePPT素材

  01. 首先是模仿

  模仿,不僅僅是讓你看高手的覆盤文章,熟悉他們的設計思路(雖然這些思路新手看了也用不上)

  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動手實際操作,熟悉軟體的介面與功能,熟悉各種基本操作。

  這是很多小夥伴容易忽視掉的,以為看過文章知道方法就會了。

  實際上,高手看一遍就會,是因為他們對基礎操作與功能已經完全熟知,不需要開電腦就能在腦中還原出操作的步驟。

  而新手小白,如果你不動手做一遍,可能永遠不知道教程中省掉了哪一步。

  就以最基礎的布林運算來說,不同的選擇順序、選擇數量的不同,都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又比如,布林運算中的聯合和組合的不同,布林運算的組合和 Ctrl+G 組合的不同。

  這些內容,往往我們在教程中是不會去反覆強調的,因為我們預設這是基本功。

  新手如果只看教程不動手,這一字之差,很可能被你直接忽視掉,到製作的時候才發現怎麼做都不對。

  所以,一定要捨得花時間去模仿,熟悉基礎操作,查漏補缺。

iSlidePPT素材

  02. 其次是提取

  當你能夠快速模仿出多個作品,慢慢對基礎操作就很熟悉了,對一些功能與引數的設定也有了一定的概念。

  這時候,就需要去分析、提取作品中的設計要素,分析它是由哪些東西構成的。

  細化下來,需要拆解色彩、陰影、元素大小、字重、排版形式、素材、三維格式、質感、圓角引數、純色與漸變、線條、圖示、圖表形式、透明度、等等

  針對單個要素,進一步細化分析,比如形狀的漸變型別,漸變的方向,漸變的透明度,色彩的亮度,光圈的位置,等等

  總之,越細越好,這些內容我們通常稱之為細節。

  當你拆解的多了,就會擁有高手所具備的能力:畫素眼。

  熟悉了這些設計要素之後,把裡面的部分要素規範化,就能形成統一的設計規範,通常所說的 PPT 模板定製便是如此。

  這個過程中,你也可以去了解 VI 手冊,UI 設計規範等內容。

  多看不同領域的內容,能夠對現有的知識造成衝擊,從而逐漸形成你自己的觀點與經驗。

  至於規範化設計的好處,往往適用於公司或團隊的協作,方便統一輸出的樣式,一般在諮詢報告或行業報告裡看的比較多。

iSlidePPT素材

  03. 再者是改造

  當我們拿到一份作品,可以快速在腦海中還原出做法,能夠快速分析提取它的設計要素,接下來就需要去改造它。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單個要素入手,比如只修改頁面的配色方案,或者只修改配圖與素材。

  之後,我們可以嘗試同時修改多個要素,改變文字的對比,左右佈局改成上下佈局,給元素新增三維旋轉,所有素材圓角化等。

  當你改變了多個設計要素,作品依舊好看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去加創意了。

  比如直接砍掉其中一半以上的設計要素,只提取元素的質感處理,只提取陰影效果的設定,只提取某個動畫細節。

  把這些東西和你自己的想法融合起來,這便成了原創。

  當然,不僅僅可以提取作品的細節引數、排版形式,作品的概念與創意也是設計要素之一,要是能把創意偷過來,那也是極好的。

  這一個階段的關鍵,在於改造,改得多還是改得少,就因人而異了。

iSlidePPT素材

  04. 最後是原創

  經過上述三個階段,你應該已經掌握了設計的常規套路,不會再被各種需求給難住。

  接下來,是時候嘗試突破自我,找找不足了。

  不管是看他人的作品,還是看自己的作品,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它們。

  說是找不足,也可以說是找不同的切入點。

  要知道,不同人看問題的方向與角度是不同的,觀點不一定有好壞之分,不在他人的立場,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對方做了哪些妥協。

  即使是我們自己,三個月後再看某個作品,也許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我個人的經驗,是求同存異,雖然我不一定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尊重你的想法。

  這麼做有一個好處,既可以找出我認為能改進的地方,想出如何去優化,又為自己留下了拓展的思路,讓以後的延伸留出更多可能。

  這個階段,跳出自己的固有思路套路,不斷嘗試吸收新東西,或許才叫做真正的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