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Archlinux 2022安裝配置(一)

Archlinux 2022安裝配置(一)

本安裝指南假設你至少知道在 Linux 如何執行命令以及一些基礎的電腦知識。
搭配官方Wiki https://wiki.archlinux.org/title/Installation_guide_(簡體中文)

準備工作

你需要一臺支援 UEFI 引導的 64 位(x86-64)的電腦,最好擁有有線網路連線,務必不要使用藍芽滑鼠。
如果你的電腦不支援 UEFI,那麼以下某些步驟可能不適合你

下載系統,前往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rchlinux/iso/ 下載 ArchLinux 的映象檔案

準備一個U盤,U盤容量大於映象檔案大小即可,用於製作安裝盤。

使用 Rufus 製作啟動盤
注意:製作過程將清空 U 盤資料,製作之前務必做好資料備份。

版本區別

archlinux 的 iso 映象檔案自 2020.06.01 開始改了很多東西,大概就這幾個方面:

  1. archiso預設的 shell 是 zsh ,不再是 bash 了。
  2. archlinux摒棄了之前的 wifi-menu ,改為使用 iwd 來管理網路。
  3. 對於映象源的管理,採用 reflector 進行管理,終於不用去手動更改映象源的位置了,使用 reflector 一條命令就搞定了。

安裝 ArchLinux

將 U盤 插入主機 進入 UEFI 選擇U盤啟動進入 Archlinux 安裝介面
PS:如果你的電腦啟用了 UEFI 安全啟動,必須關閉安全啟動才可以成功啟動。




執行檢測當前引導模式是否是 UEFI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如果沒有列出檔案,表示當前沒有以 UEFI 模式啟動,檢查你的電腦是否支援以及 BIOS 設定 。

連線網路

判斷無線網絡卡是否被鎖

# rfkill list
--------------
0: phy0: Wireless LAN
    Soft blocked: yes
    Hard blocked: yes

如果出現以上內容,可以調節網絡卡開關開啟它。如果沒有開關,那就使用以下命令:

# rfkill unblock wifi

使用 Iwctl 連線 WIFI

$ iwctl
[iwd]# help    // 可以查 看幫助
[iwd]# device list    //列出你的無線裝置名稱,一般以wlan0命名
[iwd]# station <device> scan    // 掃描當前環境下的網路
[iwd]# station <device> get-networks    // 會顯示你掃描到的所有網路
[iwd]# station <device> connect <network name>
password:輸入密碼
[iwd]# exit    //退出當前模式,回到安裝模式

測試網路是否連通:

ping baidu.com

更新為國內映象源

reflector --country China --age 72 --sort rate --protocol https --save /etc/pacman.d/mirrorlist

已將最新的映象源更新為國內的,儲存在/etc/pacman.d/mirrorlist目錄下

更新系統時間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 確保設定成功
timedatectl status

系統分割槽

分割槽 掛載點 建議大小
EFI Sytem /mnt/efi >512M
Linux Swap [swap] 16G
Linux Root(/) /mnt 80G
Linux Home /mnt/home 剩餘的全部空間

檢查硬碟

lsblk

[圖片]

建立分割槽

cfdisk /dev/nvme0n1

[圖片]

格式化分割槽

按照上面的步驟建立好分割槽之後,我們需要將每個分割槽用對應的檔案系統進行格式化。
對於 root 分割槽、home 分割槽等直接使用 ext4 檔案系統進行格式化:

[修改]
mkfs.ext4 /dev/sda2
mkfs.ext4 /dev/sda4

格式化 EFI 系統分割槽:

mkfs.fat -F32 /dev/sda1[修改]

格式化 Swap

mkswap /dev/sda3[修改]
swapon /dev/sda3

掛載分割槽

首先掛載root分割槽:

mount /dev/sda2[修改] /mnt

對於其他分割槽(swap分割槽除外,不需要),需要自己手動建立掛載點:

mkdir /mnt/efi
mount /dev/sda1[修改] /mnt/efi
mkdir /mnt/home
mount /dev/sda4[修改] /mnt/home

安裝必須軟體包

pacstrap /mnt base linux linux-firmware vim

生成 fstab 檔案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檢查生成的fstab檔案

cat /mnt/etc/fstab

如圖說明一切正確
[圖片]

配置新系統

arch-chroot /mnt

設定時區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然後執行 hwclock 以生成 /etc/adjtime:

hwclock --systohc

本地化

本地化的程式與庫若要本地化文字,都依賴Locale,後者明確規定地域、貨幣、時區日期的格式、>字元排列方式和其他本地化標準等等。

  1. 在下面兩個檔案設定:locale.gen 與 locale.conf。
    首先編輯/etc/locale.gen檔案,然後將需要的地區的註釋移除,
vim etc/locale.gen

en_US UTF-8zh_CN UTF-8都取消註釋。

  1. 建立並寫入/etc/locale.conf檔案
    建立locale.conf檔案並編輯LANG這一變數(將系統locale 設定為en_US.UTF-8,系統的 Log 就會用英文顯示,這樣更容易問題的判斷和處理。):

這裡最好不要設定為中文locale,會導致TTY亂碼

echo /etc/locale.conf > LANG=en_US.UTF-8
cat /etc/locale.conf
  1. 執行命令生成locale。
locale-gen

主機名

  1. 建立 hostname 檔案:
vim /etc/hostname

lzscxb
  1. 新增對應的資訊到 hosts(5):
vim /etc/hosts

如果系統有常設的 IP 地址,請使用這個常設的 IP 地址而不是 127.0.1.1。

127.0.0.1	localhost
::1		localhost
127.0.1.1	lzscxb.localdomain	lzscxb # 主機名.本地域名 主機名

Root 密碼

passwd

安裝及配置載入程式

安裝基本包

警告: 這是安裝的最後但也至關重要的一步,請按上述指引正確安裝好引導載入程式後再重新啟動。否則將無法正常進入系統。

如果你不知道這些包的作用,請務必確保輸入的指令與下面的一致

[修改有待觀察是否需要那麼多包,可能是多系統才需要]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networkmanager sudo

檢查完畢回車,需要選擇直接回車就好,等待安裝結束

配置 Grub

因為我的EFI分割槽在 /efi 目錄下,所以上述命令的 --efi-directory 引數就設定為 /efi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efi --bootloader-id=ArchLinux

生成grub配置檔案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安裝微碼

如果你是 Intel 的 CPU,需要安裝intel的微碼檔案

pacman -S intel-ucode

如果是 amd

pacman -S amd-ucode

啟用 NetworkManager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

重啟系統

exit

umount /mnt/efi
umount /mnt

reboot

啟動時請拔出u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