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檔案屬性詳述
阿新 • • 發佈:2021-12-14
目錄
1、檔案型別概念說明
1.檔案屬性資訊組成: 16797782 -rw-r--r--. 1 root root 186 Dec 11 16:40 i.txt 檔案索引屬性資訊:inode 檔案的唯一標:16797782 檔案型別許可權資訊:-rw-r--r--. 檔案硬連結屬性資訊:1 檔案屬主屬性資訊(所有者):root 檔案屬組屬性資訊(所屬組):root 檔案大小屬性資訊(位元組):186 檔案修改時間資訊:Dec 11 16:40 檔名稱資訊說明:i.txt 2.inode編號 linux系統中檔案的唯一編號,就相當於身份證號碼。 3.硬連結和軟連結 硬連結:指向 inode編號。 軟連結:指向對應檔案的路徑,相當於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 4.建立命令 ln 路徑 新路徑 :建立硬連結 ln -s 路徑 新路徑 :建立軟連結 5.刪除檔案的底層邏輯 1.刪除的是硬連結 2.判斷該檔案的硬連結數是否為0 3.如果為0,則在磁碟中將其刪除 4.如果不為0,則只刪除其中一個硬連結
2、檔案型別
# 注意:不能以顏色判斷檔案型別!!! 1.普通檔案f/-(file):識別符號f(-) 純文字檔案:text /etc/hosts 二進位制檔案:binary /bin/ls 資料型檔案: data /tmp/etc.tar.gz 2.資料夾d/d(directory):識別符號d 3.連結檔案l/l(軟連結 符號連結 快捷方式):識別符號l(第一個字元l) 4.裝置檔案:識別符號b/c b/b(block)(塊裝置檔案/磁碟檔案) c/c(character)(字元裝置檔案 會不斷產生字元資訊) 5.套接檔案s/s(socket)(套接介面檔案 和網路有關的檔案):識別符號s yum install mariadb* -y 6.管道檔案p/p(pipe)(管道檔案):識別符號p 也就是把一端的東西給另外一端 # 斷點續傳:判斷本地是否有這個檔案,如果本地有這個檔案的話就是有下載過,從斷掉的地方繼續下載。
3、檔案型別的檢視方法
命令格式:file 檔案資訊
檔案型別:
1.配置檔案:.conf
2.日誌檔案: .log
3.指令碼檔案:.sh
4.指令碼檔案:.py
# 注意:拓展名不一定準確,只能做大致判斷,準確判斷的依據是識別符號。
4、檔案軟硬連結說明
1.硬連結:指向indode編號。同一個分割槽中,inode編號相同的互為硬連結。
建立命令: ln 路徑 新路徑 :不能給目錄建立硬連結
2.軟連結:指向對應檔案的路徑資訊,可以防止誤刪資料。
建立命令:ln -s 路徑 新路徑:路徑使用絕對路徑,不然容易失效
5、儲存資料相關-inode
inode用於存放的是檔案屬性。
檢視命令:ls -lhi 路徑
# inode編號是最小儲存位元組。
# 編號是具有位元組長度限制的,超出會報錯:no space left on device即磁碟空間不足
6、儲存資料相關-block
block塊用於儲存檔案資料資訊。
建立一個非空檔案至少佔用一個inode和一個block塊。
磁碟儲存檔案的邏輯:每個磁碟會有很多的block塊,每個塊預設4KB。
磁碟滿了會報錯。
磁碟讀取資料按照block塊為單位讀取,每讀取一個block塊會消耗一次I/O(input/output磁碟讀寫)
7、訪問檔案原理-inode/block
8、檔案使用者和使用者組
使用者:相當於賬號
root test
使用者組:某些具有相同屬性的賬號的集合
root
建立使用者的命令:
useradd
引數:
-g :指定使用者組(使用者組必須存在)
-r :建立系統使用者
-M :不建立家目錄
-u :指定建立使用者的ID的
系統使用者: uid在 0-999之間的使用者我們看做系統使用者,一般用在啟動程式上,一般不需要登入系統。
普通使用者: udi在 1000及以上的使用者我們看做普通使用者,
建立使用者組的命令
groupadd
引數:
-g :
切換使用者
su - 使用者名稱
su 使用者名稱
檢視使用者的ID或者組的ID:
id 使用者名稱
檢視使用者詳情的檔案:
cat /etc/passwd
test01:x:1001:1001:使用者簡介:/home/test01:/bin/bash
使用者名稱 : test01
密碼佔位符 :x
1001 : userid
1001 : 組id
/home/test01 : 家目錄
/bin/bash :預設的解析器
# 密碼佔位符如果刪掉了就不需要密碼直接登入系統了
# 解析器:自帶: bash; sh; 需要安裝:zsh
作業
1、不使用useradd建立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