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通用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CEO 宣佈離職,CTO 暫時接任

通用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CEO 宣佈離職,CTO 暫時接任

12 月 17 日訊息,據 The verge 報道,昨日,通用汽車宣佈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CEO Dan Ammann 即將離職,Crui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 Kyle Vogt 將擔任臨時 CEO。

▲ 左起:Cruise 聯合創始人 Daniel Kan、Kyle Vogt 以及 CEO Dan Ammann

通用汽車方面並沒有透露 Ammann 離開的原因,只表示 Ammann 是為了“尋求其他機會”,而 Cruise 的發言人也對此不予置評。

今年四月,美國第一大自動駕駛公司 —— 谷歌 Waymo 宣佈了 CEO 離職的訊息,引起自動駕駛圈的密切關注。

業內有分析認為,其 CEO 離職的核心原因是研發投入過大,但該公司卻遲遲無法在商業化上有所突破。

Cruise 作為美國第二大自動駕駛公司,在幾個月後竟然也步了 Waymo 的“後塵”,頗讓人意外。目前官方並未給出離職原因,但從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態勢來看,商業化落地困難大概率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一、曾是主心骨人物,帶領 Cruise 迅速發展

Ammann 曾是 Cruise 的主心骨人物,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不少努力。

2016 年,通用汽車收購了 Cruise,以加快其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專案。時任通用汽車總裁的 Ammann 負責了此次收購,之後他又擔任了 Cruise 的 CEO。

2020 年,他主導推出了 Cruise 的第一款自動駕駛車型 Origin。同時,在他的領導下,Cruise 趁熱打鐵,收購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Voyage,公司規模再度擴大。

▲ Origin 自動駕駛汽車

在他的帶領下,Cruise 獲得了多家機構投資,2018 年 10 月,本田宣佈計劃在 12 年內向 Cruise 投資 27.5 億美元(約為 175.1 億元人民幣)。此外,Cruise 還從日本的軟銀願景基金和 T.Rowe Price 籌集了資金,公司的估值達到了 190 億美元(約為 1210 億元人民幣)。

今年早些時候,Cruise 公司表示,其目標是到 2030 年,其自動駕駛汽車的規模要擴大至 100 萬輛

不過 Cruise 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早在 2017 年,通用汽車就宣佈了計劃在 2018 年初在紐約測試自動駕駛汽車,但 2018 年 5 月,Cruise 釋出宣告表示未獲得政府的測試許可,這一測試計劃告吹。

無獨有偶,2019 年,Cruise 又釋出了一則宣告,決定推遲當年在舊金山推出 Robotaxi 服務的計劃,並且沒有宣佈新的推出日期。外媒推測,這項服務可能將在 2022 年推出。

不過,在經歷了諸多波折後通用汽車還是對 Cruise 發展充滿信心。

12 月 16 日,通用汽車在官網的一則資訊顯示,通用汽車堅定地致力於實現自動駕駛汽車零碰撞、零排放、零擁堵的願景,自動駕駛技術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通用汽車表示,在通用汽車的帶領下,Cruise 目前已經佔領了自動駕駛拼車服務的領導地位,併為通用汽車股東和 Cruise 的小股東們創造了巨大的價值。未來,通用將與 Cruise 攜手,在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和送貨之外的領域,謀求更大的發展。

二、自動駕駛面臨諸多挑戰,不止一位 CEO 離職

目前自動駕駛行業正在迅速發展,同時也面臨著鉅額投入、大規模交付困難和獨立研發走不通以及嚴格的監管審批等種種挑戰。

Ammann 是最近一位從自動駕駛公司離職的 CEO,此前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也宣佈了 CEO 離任的訊息

今年 4 月,John Krafcik 宣佈卸任 Waymo 公司的執行長,他從 2015 年起加入該公司,幫助 Waymo 轉型,Krafcik 主要負責 Waymo 從谷歌內部一個自動駕駛專案“Project Chauffeur”向獨立公司的轉型。

在他任職期間,Waymo 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在亞利桑那州推出了一項配備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的區域叫車試點,並將業務擴充套件到了卡車運輸和最後一英里交付。

▲ Waymo 無人駕駛汽車

結語:自動駕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隨著智慧汽車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玩家都入局了自動駕駛,自動駕駛行業競爭加劇。

無人駕駛技術需要搭載大量的感測器和計算軟體,其單位成本巨大,每輛車的成本可能高達 30 萬~4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91 萬元~255 萬元),研發成本高、成本回收難是目前自動駕駛公司的巨大挑戰。除此之外,監管、如何保證絕對的安全性也是自動駕駛公司們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自動駕駛關乎生命安全問題,不能一蹴而就,其發展的路還很長。不過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監管的不斷完善,消費者將逐漸獲得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選擇。